第444章
「不過,好在我們馬上就要請到李元吉來咱們西域坐上一坐,再加上李淵對李世民原本就不會什麼言聽計從的。雖然李世民對於我們的威脅確實存在,但是考慮到這些情況之後,他對我們的威脅反而不如他孤身一人那麼大。」
那個大臣說到這裡之後環視了一下四周,發現諸位同僚們的目光,包括李文淵的目光都在注視著自己,不由得生出了一些指點江山的快感。於是清了清嗓子繼續對著眾人說道:
「如今普天之下除了草莽賊寇,就是只知道內鬥的李氏父子了。所以依臣的愚見,有資格號令天下群雄的人,除了咱們唐王殿下之外,還有誰能夠擔當起如此的重任呢?上天已經註定大隋要在前些時日滅亡,全仗著唐王殿下為他續命,才讓他苟延殘喘到今天。那麼為了天下蒼生免遭戰火塗炭,免得受北方游牧民族的鐵蹄的威脅。是時候該推舉唐王殿下坐上皇位,成為大隋的主人了。雖然說此事確實有僭越篡位之嫌,但是非常之時一定要做非常之事。所以我覺得乾脆藉助這個機會讓唐王殿下甩掉大隋帶來的沉重的擔子。咱們重打鑼鼓另開張,倒也不失為現在這個狀況之下最為明智的一個決定了。」
聽完了這個人所說的話之後,屋中的眾人便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之間都在不斷的交換意見。他們同朝為官這麼久了,這點默契還是有的。平日里在朝堂之上不能夠出言商量什麼事情,所以他們早就練就了用眼神傳遞想法的絕活。這種情況之下只消彼此之間的交換一下眼神便知道對方怎麼想的。他們很快就從同僚的眼中確認了方才那個大臣所說的就是李文淵心中所想的,他們陪王伴駕這麼久,很容易就從李文淵的一舉一動中讀出李文淵的心思。
既然有人已經替他們在前面趟平了道路摸清了李文淵的想法,那麼接下來該做什麼就是十分顯而易見了。想通了這一點,屋中的這些大臣當即便紛紛向李文淵表態,中心思想無外乎就是那麼幾個:什麼擁護李文淵代替氣數已盡的大隋朝了。什麼李文淵才是天下的明主理應坐在皇帝的位置上號令天下啦。再有克制一些的,則是說李文淵登上皇位之後,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統一各方面的意見,能夠讓對外出征的軍隊擰成一股繩攥成一個拳頭。
反正這些人在摸清了李文淵的脈后,拍起馬屁來簡直是無所不用其極。反正平時他們拍的馬屁也不少,也不差這多這麼一個。再說了,李文淵之所以找他們來,只不過只會他們一聲,再讓他們像模像樣的表個態,以達到李文淵預想中的民主。對這些大臣來說,能夠在表態的同時順便拍一拍李文淵的馬屁,那麼就是一舉多得,怎麼算都不虧的一筆買賣了?
李文淵看著面前的這些官員們在先前那個姓劉的官員的一番長篇大論的表態之後紛紛表示了對自己想法的支持,他心中這一塊大石頭也算是落了地。雖然這一次更多地只是想只會一聲,但是有了這些官員們的支持,自己接下來的路將會平坦許多。在後世的歷史長河中,也有那種篡位上台而不得百官支持的皇帝,這些皇帝之中鮮少有善終的。李文淵自然也不想落得這樣一個下場,所以在實施自己心中的計劃之前。便先將這些朝堂上的骨幹官員們召集到了這裡,關起門來和他們攤牌明談。
就現在來看,自己這個計劃還算不錯,這些官員們確實按照自己所設想的那樣輕而易舉的便同意並且支持自己取代大隋皇帝的事情。這讓李文淵不得不在心中暗自的嘆息,雖然此事對於自己來說一直在向著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但是不得不說的還是在亂世之中鮮少有那種閑雲野鶴,不指望著升官發財,一心只想治國齊家的儒士了。畢竟在亂世之中還是活下去比較重要,相比較起活下去的這件事情來說,其他的所有事情統統都要往後推移。
和這些骨幹大臣們對了對口風之後李文淵的心中就有了底,今天的聚餐至此也差不多改散了。聚餐結束之後。這些大臣們同李文淵道別後便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他們坐在馬車中思索著今日晚間發生的一切,卻沒有注意到在兩旁的屋檐之上「嗖嗖嗖」飛過去了許多人影。這些人是敦煌郡城中的夜梟,也是唯一一支由李文淵直轄的夜梟部隊。今天這些夜梟們出動的目的就是監視這些開過會的大臣們的一舉一動。
這倒不是李文淵想要找些什麼,而是他知道自己帶出來的這些骨幹官員之中無論如何是一定會有蕭皇后的眼線。蕭太后不會貿然的就發動宮廷政變來將李文淵從西域的核心統治圈中踢出去,她布置眼線主要就是為了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到朝堂之上發生了什麼,好讓在接下來的事情中保住自己和自己目前唯一能夠確認存活下來的後人。被人一直盯著可不是什麼好的感受,李文淵如今就是要把這個眼線揪出來。
李文淵心中想的明白,雖然今天這個會議表面上看是密談,但是從實際上來說,這個消息一定會傳到蕭太后的耳中。誰去給蕭太後送信,誰就是蕭太后留在朝堂之中的眼線。先前夜梟一直想要去查這條線,但是都被李文淵按了下來。一個女人家帶著孩子,又處於政治權利鬥爭的漩渦之中,自然要想盡各種辦法來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發展眼線也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所以完全沒必要將事情做的太絕了,到時候逼得狗急跳牆了對誰都沒有好處。李文淵今天想找這個眼線倒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目的,單純的只是為了在登基之後好好地提拔一下這個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