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御前會議(下)
在那個時候,日本的軍政兩界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大家都在想用不用和中國宣戰,要不要斷絕兩國關係。時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的近衛文磨認為,從一個國家應有的行動和求得早日結束戰爭來看,宣戰也許是可行的。而日本軍隊中的一些少壯派軍官是要求宣戰的,他們都希望通過對外的戰爭來獲取足夠的戰功。但是陸軍、海軍的一致意見是以不宣戰為宜,理由也不複雜。宣戰雖然可以阻止中國與第三國之間的經濟往來,但日本是一個資源缺乏的國家,大部分軍用物資的原料靠外國進口,如宣戰,日本所需軍用原料進口將很不自由,將會對國防力量造成損害。畢竟很多國家在於宣戰國家交易的時候有諸多顧慮,比如說美國和英國,日本人不願意冒這個險。淞滬會戰結束后,在中國作戰的日本軍隊又提出了宣戰的要求,理由是不宣戰有諸多不便,如對佔領地的海關、郵政、金融等不能接收,作戰方面也受到制約。此外在佔領地區組織傀儡政權,一些親日派懷疑日本的決心,因而不大熱心等。對此,日本政府在內閣成立了一個專門研究有關宣戰問題的委員會,人員由企劃院總裁、次長及各省次官組成,同時在陸、海、外三省也進行同樣性質的研究。研究得出一致結論,宣戰對日本方面不利。佔領南京后,日本人希望中國投降的局面並沒有出現。這時,逐步陷入中國戰場泥沼的日本惱羞成怒,在進佔武漢后,日本近衛內閣乾脆發表聲明,宣稱以後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也就是不再承認國民政府為中國的合法政府。既然不承認國民政府的合法性,那麼對中國宣戰自然也就無從談起,因此直到現在雙方都沒有宣戰。然而一旦這次談判失敗,進而引發土八路大規模的屠殺僑民,那麼不管日本政府是否願意,也不管此時宣戰是否有利於日本,有利於這場戰爭,日本政府都必須向中國宣戰。此時誰也沒有想到,一場看似突發事件的僑民挾持事件,竟然有可能引發中日宣戰的危險。良久,一直沒有說話的載仁親王突然開口說道:「如此說來我們必須要考慮雙方宣戰的可能性了!」近衛文磨當即說道:「如果土八路大肆屠殺帝國僑民,宣戰是必然的了,這一點毋庸置疑!」近衛文磨的聲音很冷,作為日本侵華禍首之一,法西斯主義的首要推行者,他有理由憤怒。作為近衛家250年來第一個由正妻所生的長子,近衛文磨將周衛國所部挾持日本僑民的行為視作對整個大日本帝國的嚴重挑釁。如果這種挑釁行為升級為屠殺僑民的話,那麼對話宣戰幾乎不可避免,畢竟不管是軍隊還是普通國民都需要一個交待,而唯有正是宣戰才能消除國人的怒火。「八嘎,支/那人實在太狂妄了,他們這是逼著帝國向其宣戰,如此行為必須得到嚴懲!」東條英機怒聲說道。東條英機嚴懲中國的意見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畢竟這次戰役給日本造成的影響實在太大了,不說那些海軍官兵和艦隊被俘,單單這數萬帝國僑民被土八路挾持就足以激起全體國民的怒火。他們很清楚這些年政府對國民的洗腦,導致國內民眾對中國以及中國政府和軍隊是何等的不屑,從上到下界有一種天生的優越感。正因為如此,日本國民可以接受西方國家的打壓,但是絕對不能接受中國的「挑釁」,政府如果不就此事給國人一個交代,恐怕昭和11年的那次兵變很快就會再次上演。「喲西,東條君言之有理,支/那人確實不知天高地厚,竟然妄圖螳臂當車,是時候徹底將其毀滅了。」閑院宮載仁親王大聲說道。一直坐在主位上的裕仁天皇突然開口問道:「諸君既然都認為要做好全面宣戰的準備,那麼諸卿認為帝國有多大勝算?」事關宣戰之事,天皇也坐不住了,竟然主動開口了。儘管眾人心裡有些驚訝,但也理解,畢竟戰爭之事本身就是國家最慎重的事情,即便是天皇也不能不重視。陸相東條英機正準備開口,然而天皇卻再次說道:「皇叔,你來說!」時任參謀總長的閑院宮載仁親王不敢怠慢,當即起身回答道:「哈伊!」接著年過七旬的日本親王沉思半響,說道:「陛下,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從來都不是比單一的孰強孰弱,而是綜合國力的比拼,即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諸多方面的比拼。」「先說政治方面,經過維新變法之後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我大日本帝國在政治方面已經形成了穩固的統一的國家,而支/那國內雖然名義上完成了統一,但是國內軍閥林立,其國內大量存在著地方軍閥,實力強大的有山西的閻錫山、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貴州的王家烈、雲南的龍雲、湖南的何健、四川的楊森、陝西的孫蔚如以及一直與蔣政府打了十多年的紅黨軍隊!」「可以說在政治方面大日本帝國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四分五裂的蔣政府完全不存在可比性,如果不是在帝國的巨大壓力下臨時讓支/那人粘合在了一起的話,他們之間恐怕還在相互攻伐。」「更何況在大日本帝國的支持下,支/那境內此時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親日政權,包括滿洲國、汪的南京政權以及蒙疆聯合政府等等,在事實上已經肢解了支/那政府。儘管這些親日政權還不足以和蔣政權抗衡,但也極大的削弱了蔣政權的實力。」接著閑院宮載仁親王繼續說道:「再說經濟方面,中國和日本在國力上的差距,可以追溯到1868年,大日本帝國通過明治維新開啟了國家近代化進程,是在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強國的道路。而中國在戰爭全面爆發之前,連基本的現代工業體系都不完備。」「據帝國繳獲的支/那國家統計資料顯示,在昭和12年戰爭爆發前雙方在工業生產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帝國的工業總產值為60億美元,而中國僅13.6億美元,帝國是中國的4.4倍。鋼鐵產量,帝國是580萬噸,中國僅僅是4萬噸,帝國是中國的145倍。石油,帝國年產量為169萬噸,而中國僅1.31萬噸,帝國是中國的129倍。銅,帝國年產量為8.7萬噸,中國為700噸,相差124倍。」「這樣的差距在軍事工業上最為明顯,昭和12年帝國共生產了1580架飛機、744門火炮、330輛坦克以及9500輛汽車,而中國在這幾項上幾乎為零。」接著閑院宮載仁親王再次總結道:「帝國與支/那之間的經濟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而這樣的差距隨著中國將富庶的江浙地區以及華北地區丟失,正不斷地擴大。」「到目前為止蔣政府在經濟上已經遭到了重創,他們的士兵沒有足夠的武器裝備,也沒有足夠的棉服鞋子,很多部隊大冬天還穿著單衣和草鞋,他們的軍官也不能領到足夠的軍餉,只能通過謊報部隊的數量來維持相對體面的生活,因此在經濟方面帝國完爆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