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章 一個宮妃的命運(3)
藺簫強制附了戚姬的體,戚姬還要抗議,藺簫艷麗的控制了她,就開始查她的家族恨她的歷史。
戚姬人本名:戚懿,山東定陶人,漢高祖之愛妃,趙王劉如意之母。
戚夫人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卑微的后妃之一。
劉邦和項羽大戰時,途徑山東定陶,遇見戚夫人。
戚夫人擅跳「翹袖折腰」之舞,是當時的歌舞名家。
劉邦對她十分寵愛,因覺戚夫人兒子劉如意更像自己,而屢次欲廢太子劉盈,改立劉如意。
因此戚夫人被呂后嫉恨。
為什麼為劉邦生下皇三子劉如意的戚姬被呂太后做成了人彘,而為劉邦生下了皇四子劉恆的薄姬卻被呂太後放出皇宮去代國做王太后?
為什麼為有色而被劉邦納入後宮的薄姬,竟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裡都沒被好酒及色的劉邦臨幸?
為何時為漢孝惠帝的劉盈要保護競爭對手劉如意,為何劉盈知道人彘的真實身份便大哭起來,並且卧病一年有餘?
為何劉邦的戚姬和項羽的虞姬都是文藝才女?這是一種自然巧合,還是一種人為篩選的巧合?
史記和漢書中的楚漢故事讀多了,難免會胡思亂想起來。
當上邊這些問題,一個個地在我腦海中出現,藺簫忍不住把兩書中的一些原本可能並不相關的細節串聯在一起,從而拼出呂后、戚姬、薄姬、虞姬之間可能存在的一些故事。
劉邦和髮妻呂雉原本極其相愛,劉邦迎娶呂雉以後,性情大變。劉邦迎娶呂雉之前,怎麼看怎麼像一個遊手好閒且好吃懶做的二世祖:
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卧,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高祖每酤留飲,酒讎數倍。
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
常常表示要做大事,對於眼前的各種生產勞動不屑一顧;第三,到了參加工作的年紀,只考入體制內做了一名底層的公務員,但卻看不起同為公務員的其他同僚。
喜好喝酒,也喜好美色,沒錢喝酒時,打白條也要去喝,那麼沒錢好美色時,會怎樣呢?司馬遷沒有明說,但透露過,劉邦至少有一名外婦,名叫曹氏。
這就是和呂雉成親前的劉邦,一大堆缺點,但在跟呂雉成親以後,劉邦就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一個原本不事家人生產作業的公子哥,突然就常告歸之田,如此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定然是因為對呂雉的愛。
也正因為劉邦愛呂雉,所以才會跟呂雉相親相愛多年,並先後生育了兩個孩子吧?
呂太後者,高祖微時妃也,生孝惠帝、女魯元。
但後來,劉邦又擁有了戚姬,對待呂雉的態度再次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之所以會疏遠呂雉,大約也是因為愛情吧,此時的劉邦已經把當年對呂雉的愛,悉數轉移到戚姬身上了,所以才會給戚姬生的兒子取名為如意吧?
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
戚姬是定陶人,又在劉邦成為漢王之後才被劉邦納入後宮,而劉邦成為漢王時的漢國並不管轄戚姬的家鄉定陶,漢王是如何把幾千裡外的戚姬納入後宮的呢?
史書中並未記載劉邦納戚姬的具體時間,但卻記載了戚姬所生的劉如意的年齡。
漢十二年十一月,劉邦結束征英布的戰爭,回到都城長安。
在回到長安之前的路上,劉邦便因征英布時受的箭傷而病重,回到長安之後,劉邦最後一次大動干戈地要改易太子,廢呂后子的太子之位,立戚姬子趙王劉如意為太子。
張良、叔孫通、周昌等大臣或爭或諫,劉邦就是不聽,但看到太子劉盈身邊跟著商山四皓以後,劉邦便斷了改易太子的心思。
四人為壽已畢,趨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
改易太子的心思是斷了,但對三子劉如意的愛卻是未減。
劉邦擔心劉如意會在他身後遭遇不測,於是悶悶不樂,甚至放聲悲歌,而此時的劉如意,年僅十歲。
分封戚姬子如意為趙王,年十歲,高祖憂即萬歲之後不全也。
居頃之,趙堯侍高祖,高祖獨心不樂,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趙堯進請問曰:「陛下所為不樂,非為趙王年少而戚夫人與呂後有郤邪?備萬歲之後而趙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憂之,不知所出。」
劉邦的那個年代,人們的歲數全是按虛歲計算的,也就是說,漢十二年時,劉如意虛歲也才十歲而已,而當時的漢用的是秦時的曆法,以十月為歲首。
因此,劉如意當在漢三年的十月到九月間出生。
由劉如意出生的時間可以反推出,戚姬最晚當在漢二年一月至漢三年十二月間被劉邦納入後宮。
在漢二年一月至漢三年十二月間,時為漢王的劉邦曾有一次大規模納妾的舉動。
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
漢二年四月,時為漢王的劉邦率領漢軍及五諸侯兵合計五十六萬人,攻入項羽的都城彭城,隨後佔領了項羽的霸王宮。
把項羽的姬妾納入漢王的後宮,把項羽的珍寶裝上漢王貨車,把項羽的美酒和鮮肉拿出來宴請諸侯王和大功臣。
而戚姬的籍貫是定陶,定陶恰在項羽的西楚國個管轄範圍內,由這些細節可以推測,戚姬或許就是漢王收其貨寶美人中的一個,本是項羽美人的女子。
提起項羽的美人,就不得不提起虞史書中的戚姬和虞姬,有至少兩大相似點。
第一,都常常不離丈夫左右,被丈夫所寵幸;第二,都是女文青,戚姬擅楚舞且會寫詩,虞姬或許不會楚舞,但也會寫詩。
為什麼戚姬和虞姬如此相似呢?或許戚姬本是項羽所鍾愛的女子,但項羽未在征討齊王田榮時將其帶在身邊,於是被闖入彭城的劉邦所虜,劉邦愛戚姬的美貌和才華,納戚姬為妾。
項羽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回彭城,但戚姬已被劉邦送回滎陽,項羽與戚姬不得相見。
其後一段時間,項羽遇到和戚姬有著幾分相似的虞姬,於是納虞姬為美人,並吸取了痛失戚姬的教訓,時刻將虞姬帶在身邊,於是虞姬便有了史書記載中的常幸從。
簡言之,戚姬是加強版虞姬,虞姬是戚姬的替代品。
垓下一戰,項羽大敗,只得亡歸江東,但項羽放心不下虞姬,擔心虞姬重複戚姬的故事,於是在垓下歌中向虞姬問了一個問題:你該怎麼辦?
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
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用和詩的方式回應了項羽,但現傳的和詩為五言詩,恐不是漢初的虞姬所能創作的,且不像和詩,因此,我們已經沒辦法準確得知虞姬回應的內容了。雖然我們沒法得知虞姬回應的確切內容,但卻能從史書的記載中知道項羽聽完和詩之後的表現。
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項羽聽完和詩,哭了,其他人也跟著項羽一起哭了。
項羽帶著大家痛哭一場之後,便披掛上馬,帶著八百壯士,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大約虞姬是用和詩向項羽保證,她絕不會做第二個戚姬,如果她不幸被俘,她一定會以死相抗。
垓下之戰以項羽的自刎身亡而告終,而在垓下驚鴻一現的虞姬卻沒有在史料中再次出現,很可能是被俘后自殺了。
如果虞姬沒有自殺,很難解釋為什麼虞姬沒有被漢王劉邦納入後宮,畢竟,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就是在前夫魏王豹被殺后被劉邦納入後宮的。
漢使曹參等擊虜魏王豹,以其國為郡,而薄姬輸織室。豹已死,漢王入織室,見薄姬有色,詔納後宮。
但薄姬被納入漢王後宮之後,竟然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裡都沒被漢王劉邦臨幸過。
這很奇怪,劉邦的為人是好酒及色,而薄姬又是劉邦八個留下名姓的妻妾中唯一一個被記載為有色的,好色之君將有色之人納入後宮卻不臨幸,豈不怪哉?對此,合理的解釋只有兩種。
第一種,此處記載有假,是薄太后後來潤色的。
第二種,此處記載為真,薄姬不被臨幸的原因是戚姬使了絆子。
要知道,當時的呂雉正在楚營為質,而包括劉邦在內的漢國人可能都以為,呂雉已經死於亂軍之中,只不過死不見屍罷了。
此種情況下,生下皇三子劉如意的戚姬很可能沒有漢王王后之名但有漢王王后之實,統領漢王後宮的便是戚姬。
戚姬知薄姬漂亮,又知劉邦好色,擔心漂亮的薄姬上位,於是想盡辦法打壓薄姬,致使薄姬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裡得不到漢王劉邦的臨幸。
但身上流著魏國王室血液的薄姬非常擅長宮斗,絕不會在戚姬面前俯首稱臣。
於是,薄姬發動已得到漢王寵幸但不夠漂亮的發小管夫人和趙子兒演了一場戲,從而激發了劉邦的惻隱之心,得到了侍寢的機會。
始姬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相愛,約曰:「先貴無相忘。」已而管夫人、趙子兒先幸漢王。
漢王坐河南宮成皋台,此兩美人相與笑薄姬初時約。漢王聞之,問其故,兩人具以實告漢王。漢王心慘然,憐薄姬,是日召而幸之。
但隨後,戚姬便知道了薄姬已被劉邦臨幸,於是繼續使用狐媚手段,使劉邦再次冷落薄姬。
薄姬曰:「昨暮夜妾夢蒼龍據吾腹。」高帝曰:「此貴徵也,吾為汝遂成之。」一幸生男,是為代王,其後薄姬希見高祖。
薄姬是在生下劉恆之後而不是在得到劉邦臨幸之後才失寵的。
劉恆出生於漢四年末,而這一年末,項羽將呂雉放歸漢營,也就是說,戚姬經過大半年的努力,才使薄姬失寵,而薄姬的失寵,或許跟呂雉回歸漢營有關。
或許薄姬不是被動失寵,而是主動失寵。在呂雉回歸漢營之後,薄姬選擇跟呂雉站到統一戰線,共同對付戚姬,與此同時,薄姬也深知,呂雉善妒,她必須選擇失寵來取得呂雉的信賴。
這也是為什麼,在劉邦駕崩之後,善妒的呂后把戚姬發配到永巷為奴,把其他受劉邦寵愛的姬妾都幽禁,卻放薄姬出皇宮到代國去做王太后。
並不是因為薄姬不受寵,而是因為薄姬站對了隊。
薄姬的站隊,不止這一層收益,薄姬的兒子劉恆做代王時,呂太后可是一次都沒搞過劉恆,就連要把劉恆改封到趙地,也是跟劉恆商量著來的,在劉恆婉拒后,呂太后並未發怒。
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趙。代王謝,願守代邊。
對於後宮中的爭鬥,劉邦心知肚明。
呂雉、戚姬、薄姬,乃至管夫人、趙子兒、石美人等妻妾的明爭暗鬥,恰似項羽和項羽所分封的十八路諸侯王之間的爭鬥,為了保護戚姬,劉邦選擇將戚姬帶在身邊,尤其是外出征戰時。
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
本來,戚姬以為呂雉已經死於戰火,所以在代行漢王王后職權的日子裡,戚姬也用真心去對待呂雉唯一的兒子劉盈。
畢竟當時的劉盈已經是太子,她善待劉盈,待到劉邦百歲之後,就算她在劉邦生前都未被扶到正室的位子上,她也能在劉盈襲號為帝后成為皇太后。但可惜,劉邦的正室呂雉並沒有死於戰火,而是好端端地回來了。
並且在回來之後聯合薄姬對付她,她便漸漸地明白,已經不能把未來的希望寄託於太子劉盈身上了,畢竟隔層肚皮隔層山。
戚姬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戚姬拿出女人的看家本事,一哭二鬧三上吊,恰好劉邦也對劉盈不滿,於是就坡下驢,劉邦著手改易太子。現在讓她裝病,就是要保全她的性命。
總之是她先起野心,到了那個份上還要跟呂后示威,如果再那樣,誰也改變不了她的命運。
富裕藺簫才藏起劉如意,藺簫不能殺無辜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