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旱地千里降甘霖
西州士兵之後又在原地駐紮了半月,半月來敵軍都未曾再來犯過,西州士兵這才發兵回國。眾人回到都城之後沒過幾日,便由柘樾相引薦一兩位小國國君前來跟多爾吉共同探討建立友鄰關係。
城風君見了,其實這些西域諸國不過是柘樾用的互相牽製法,也是能維持和平秩序的唯一方法。可是他也在想,序頌跟赫冬曲奴及他們手下那些權臣又豈會乖乖任人擺布而不反抗。
以前城風君便聽說過前朝的皇帝陛下柘樾是根病虛體弱的病秧子,貪於享樂才會失國。可是如今見他,他的確有羸弱風殘之象,且雙腿殘疾,比尋常人走路還要慢些,但是他也是有勇有謀的男子,且生來貴族,其性溫和無爭,也難怪與生性剛硬的修雙卿形成一種莫名的相稱感。
不甘示弱的序頌果然在一個月後開始按捺不住了,在話權上主動攻擊多爾吉,二人之間就連最後做作虛偽的兄弟情誼也沒有了。一些大臣們自然也跟著序頌反對大皇子為政,朝局一下分為了兩派,一派是以多爾吉為首的干政一派,一派是以序頌為首的反對一派,互相牽制對抗著,誰也不肯認輸。
這場抗爭相鬥了兩個多月,最後爭到了誰來衡政掌國的實權上。因為先前一直是多爾吉管理國家大事,序頌認為不公,他才是父王親封的太子,要做西州王也必須由他來做!
最後的序頌竟瞞著多爾吉插手聯邦友好的盟約上,序頌生性乖戾暴躁,惹得對方國君摔杯揚長而去,亦惹怒了多爾吉,多爾吉以他妨礙國家大事為由罰序頌禁閉府中。可序頌依舊不服,在府中亂砸東西殺害無辜,竟還以此放肆辱罵多爾吉。
多爾吉怒不可遏,幾欲要拍案而起,被身邊直直站著的柘樾按住肩頭,柘樾緩緩道:「九皇子太不識實務,必須要讓他明白這點才好。」
多爾吉怔了一下,隨即便問:「如何讓他明白。」
柘樾清冷的目光看著多爾吉,說道:「如果是孤的兄弟如此不知事,孤會取去他最重要的一件事物,讓他牢牢記住,永不再犯。大皇子應當知道如何去辦。」
多爾吉愣愣的看著柘樾,思緒萬千,若有所思。
數日後,宮裡的人有人聽說大皇子命人去給九皇子送去一件大紅錦緞木箱包裹的禮物,收到禮物的序頌拆開所在的當場立即就給嚇傻了,那錦緞箱子里裝著的東西赫然是一截血肉可見的手臂。
之後赫冬曲奴府邸的下人傳出赫冬曲奴遭人毒手,竟被狠心殺害,還少了一條手臂。
序頌向來是個怕死的,若有一日有人能真正的威脅到他的性命,他就能乖乖聽話了。
瓊妃也在此後連連被先慣一向低調的王后訓斥責罰,更是無人再能相助於她,一時處境又再度低如婢女,潦倒憐見。
十數日過後,多爾吉罷去序頌太子之位,囚禁在府,順利舉行封王儀典,登上西州王座,並重舉大將軍一職效守邊關。
柘樾在殿內輕輕地撫摸了一把自己的木製弩弓,箭矛尖銳,光澤雪亮。他還記得他曾每日瘋狂的練習走路,雙腿軟綿無力的他從輪椅上一次次跌下,杵著拐杖一點點艱難地挪動,如新生兒一樣如此練習了五年,他才學會重新走路。這些都是他曾拋棄的,曾經覺得不是那麼重要的,如今卻都將它全部拾起來,他不是為了自己,只是為了能想能夠更好的保護藏在自己心裡的那個人。
主事大殿內,已經成為西州王的多爾吉正在處理國務,見柘樾慢慢的朝自己走來,多爾吉早已將柘樾奉為上賓,侍者見他來到,連忙就給備了椅子。
「陛下如今有萬人敬仰,可算得滿意。」柘樾坐下,語氣緩緩的問道。
多爾吉輕輕哼笑一聲,說道:「怎會不滿意?如今本王還得多虧貴人相助。」
柘樾輕笑,眉眼彎彎,沉默不語。
多爾吉又嘖嘖讚歎道:「不過不得不說你們中原人能士居多,本王聽說你們北地有一處地方已乾旱多日,卻在近來由人向天祈福討來一場甘霖,真不知是何人有那麼大能耐,還是不知只是湊巧罷了。」
柘樾微覺詫異,他自也是不知多爾吉說的是誰。
北地連綿千里乾旱多日未見一顆雨水,就連如今的冬春季節竟然也一反常態,令人咂舌。這場旱情遲遲延續到前幾日,方才降下一場甘霖。
這座城池名為奉陵,佔地原本不大,卻因此次乾旱牽連方圓多多少少十餘座鎮鄉,奉陵就是此地旱情最嚴重的地方。此事不僅驚動了皇帝,還帶給了許多百姓嘖嘖稱奇,不僅如此乾旱也就罷了,竟在這雨水本該最多的春季也不見半點雨水。許多百姓刨根吃土,有些逃往他鄉,可是逃往他鄉沒有糧食,又要如何,乾旱千里,許多人還沒有離開旱地,就因缺水嚴重而倒地,此後再也不起,還有些人甚至作出了易子而食。
修雙卿隨百名禁衛軍帶著糧食來到奉陵的時候,路邊便連枯草也不見一根了。修雙卿沒有像他人一樣,一來到災地便立馬著手給百姓分派糧食。姜鏡奕給她的糧食雖多,卻在饑民面前也抵不過數日時間,甚至當天就會被搶光,所以修雙卿做的第一步是命人保護好糧食,再慢慢分派糧食。
距離被姜鏡奕再次下令驅逐的修雙卿已經時隔百日的時間已經有五個多月了,從冬日也要漸漸轉變成為夏天,將近半年的時間,奉陵終於再次聚現烏雲壓頂之象,伴隨雷聲陣陣,降下第一場雨,萬民歡呼。
在那天雨水的到來是在修雙卿熱昏倒下的四個時辰之後,竟不知為何,在旁人眼中狂風呼嘯起她薄如蟬翼的紅色紗衣,衣袂飄飄,猶如降落人世的仙子。雨水打在她的身上,那衣服上的色澤便愈加鮮麗動人,萬分不似凡間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