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千奇百怪恐懼症

第二十六章 千奇百怪恐懼症

在恐懼症中,最常見的就是社交焦慮恐懼症。當代人絕大部分都有或多或少的排斥外界的心理狀態。他們寧可拿起手機假裝不存在,帶上耳機假裝聽不見周圍的一切,也不願意與人交談,人際關係除非必要,否則都會被能避則避。

社會現象造成個體現象,個體現象再早就群體社會現象,這是一個互相衍生的關係。除非嚴重到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否則這種心理疾病一般只會被人說成是「內向」。

除了這個普遍的心理障礙,恐懼症還有很多很多種,其中就包括陳小婭剛剛說起鐘聲的這種,特定恐懼。

特定的恐懼,指的是患者的不合理恐懼局限於特定的物體,場景或某種活動。在徐佳男所了解的臨床表現上,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可能要面對恐懼刺激之前的預期焦慮。真正面對時的恐懼。以及為減少焦慮而作出的迴避行為。

可是這類患者害怕的通常都不是特定事物的本身,而是那些事物將會帶來的後果。

比如,深海恐懼,患者害怕的並不是海,而是怕被深不見底的大海吞噬。封閉空間恐懼,是害怕窒息。蟒蛇恐懼,是怕被巨蟒吞入腹中。駕駛恐懼,是因為害怕會發生交通事故。諸如此類,等等。可是像陳小婭所說的鐘聲,就令徐佳男有些不解了。她很難想象鐘聲所能帶來的後果是什麼?是結束,是開始?可這些太過籠統的結果,能夠造成如此具體的恐懼嗎?

恐懼症的恐懼是過分的,不合理的,卻持久的。儘管患者願意承認,他們所害怕的東西,其實並沒有什麼可怕的,但是這清醒的理智並不能減少他們的恐懼。

這種特定恐懼,一般在童年時期或成年的最早期就已經出現,如果沒有加以治療,可以持續數十年或一生。對恐懼情境的害怕基本是穩定性存在,嚴重的情況會導致功能的障礙和殘缺,其程度取決於患者對恐懼情境的迴避程度。最直接普遍的例子,就是對血,針頭,損傷的恐懼症,它與其他類型不同,會導致患者直接暈厥。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暈針」「暈血」。

徐佳男已經在最快的時間裡,簡單構思出了對陳小婭的診療方式。她首先要做的,就是確診。因為這個年紀的患者通常有「自以為」情況,他們會執意認定自己的身體或精神出了某些問題,自以為自己患有抑鬱症,癌症,之類的疾病。

所以徐佳男在解決鐘聲那個問題之前,必須先要確診。一旦確診陳小婭確實是恐懼症,那麼接下來再針對鐘聲這個特定恐懼加以心理治療。因為社交焦慮障礙的成型原因有很多,必須慢慢了解,長期治療,不是一次診療就能解決的。但是特定恐懼略有不同,它的針對性,讓心理醫生也更加具有針對性。

那麼,想要確診陳小婭是否真的有恐懼症,徐佳男就必須至少確認三點。一,她對恐懼情境的迴避必須是明顯突出的。二。心理癥狀或者自主神經癥狀必須是焦慮的原發表現,而不是繼發於其他癥狀之後,比如妄想和強迫思維。三,焦慮恐懼必須局限於特定的情境。

關鍵還要看陳小婭恐懼的合理性,發生的頻率和恐懼的程度,並要檢查她是否有自主神經癥狀,是否明顯影響社會功能等等。這就避免不了必須要讓陳小婭在診治的過程中聽一次鐘聲,她的反應,能夠讓徐佳男確定病情的嚴重程度。

於是,徐佳男先從陳小婭的童年開始引領談話方向。她先問了問陳小婭的童年是否覺得幸福快樂。因為社交焦慮恐懼的根源最主要有兩類,一是生理性的。杏仁核的體積大小就與社交圈的大小和複雜程度有關,大腦額葉內側和背外側被激活的程度低於健康對照,也會產生很多負性感情。二是因為心裡社會因素。比如童年時期的忽視,虐待,行為被過分控制,或保護過度。父母的婚姻不和,沒有學會親密關係,學校的表現不好等等。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常常都會有社交認知的扭曲。長期習慣了對模糊事件給予負面解釋,對負面事件給予災難性解釋,常常對自我進行持續的負性反思。

陳小婭的回答,倒是符合這些標準之中,在她八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是父親將她帶大,不過十歲的時候,父親也再婚了。繼母雖然沒有虐待過她,但是感情也談不上有多麼親近。陳小婭的家庭觀有些淡薄,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她並有感受太多的家庭溫暖,即便很小的時候有過,那個年紀的記憶,也不足以支撐她的經歷。

找到了陳小婭社交焦慮的可疑原因,徐佳男有開始詢問她上學之後的經歷。徐佳男的聲音低柔,笑的很開朗,讓陳小婭放鬆下來的同時,敘述經歷也變得簡單了很多。她們就像是朋友聊天,聊聊過去,聊聊學校。

學校,是一個人從出生成長開始接觸的第一個「社會環境」。這個第一次,很重要,甚至在某個年齡段,學校的影響性會完全超過父母。因為孩子在學校的時間超過在家的時間,在學校交際的範圍超過了在家的交際。學校里發生的事情,會影響當事人的社會觀,未來的愛情觀,以及決定一生的根本人格。

比如,上學的時候遭遇了猥褻的老師,虐待打罵的老師,那麼這個受傷害的孩子,這一生可能都很難再面對任何一個「為人師表」的人。他們會從心底認定,所有老師都不是好人。

同時,學校也是聽上課鈴和鐘聲比較常見的場景。徐佳男也試圖從這裡找出陳小婭害怕鐘聲的根本原因。

不過,雖然陳小婭說了不少在學校發生過的事件,卻沒有一件事和鐘聲相關。大部分都是尋常所見的校園霸凌,她年幼喪母,不怎麼合群,膽怯懦弱,更是變成了那些小惡霸們欺負的對象。

這也能夠再次加深解釋了陳小婭的社交恐懼,但卻仍然不能解釋害怕鐘聲的原因。

徐佳男耐心的傾聽,並時不時就給予一定的鼓勵和肯定。陳小婭雖然說了不少,可這頂多都只能解釋社交恐懼。她的成長環境對心理健康並不算良好,可若和真正受虐的悲慘童年比起來,她的經歷似乎又不算什麼。

徐佳男問陳小婭:「在所有你害怕的事物中,最讓你害怕的是什麼呢?我們聊了那麼半天,你現在還那麼怕我嗎?」徐佳男微微笑著。

陳小婭好像很喜歡徐佳男的笑容,她也羞怯的笑著搖搖頭說:「不怕了。」

「那……最讓你無法接受的是什麼呢?」

「鐘聲……」陳小婭想了一下,最後的回答十分肯定,但是她的表情也很茫然。正如所有的恐懼症患者一樣,他們的心裡什麼都明白,自己十分清楚這並沒有什麼可怕的,所以他們自己也茫然,自己到底在怕什麼?陳小婭現在的表情,就好像是在絞盡腦汁想知道,鐘聲到底有什麼可怕的。

徐佳男問:「如果一旦聽見鐘聲,你會有什麼樣的反應?迴避?逃跑?尖叫?還是覺得心跳異常,呼吸苦難呢?」

陳小婭回道:「都有過,不過最嚴重的一次,大概就在幾個月之前,我……我竟然當時被嚇暈了。」

徐佳男倒是沒有想過這樣的自主神經反應,因為很少有對特定恐懼真正以暈厥逃避的。

於是又追問了一句:「是特定的鐘聲會引起這樣的失控行為,還是任何一種類似的聲音都可以造成這樣的後果?比如,有人口頭模擬鐘聲,或者某段音樂里有鐘錶走動的聲音,都會讓你那樣害怕嗎?」

陳小婭想了想說:「那……應該不會吧,我不太清楚,總之不管是大的鐘聲,還是小的鐘聲,還是電視里新年倒計時的鐘聲,都能讓我害怕到……不怎麼清醒。」

「這樣的恐懼,有多久了?」

陳小婭回想了一下說:「記不清了……很多年了。」

「那,是從母親去世之後呢?還是之前?」徐佳男覺得,幼年喪母對一個孩子的打擊是比較大的。尤其八歲這個年紀,她不像是一兩歲的孩子,還沒有生離死別的悲傷意識,也沒有對母親眷戀不舍的無法自控。她又不像是成年人能夠理性的看待生老病死。那個年紀的意識不穩定,記憶清晰,有自我認知,卻又完全談不上成熟。所以在那個時候失去媽媽,她應該過了一段難捱的日子。

果然,陳小婭皺著眉說:「是在我媽媽去世之後。」

確定了病發的時間段,徐佳男也就基本了解了這個恐怖的「鐘聲」來源,多半和陳小婭母親去世有關。那段情感撼動,造成了她日後的恐懼症表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女心理醫生:甜寵同居時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女心理醫生:甜寵同居時代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千奇百怪恐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