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章 設計籌糧
顧謙將衙門裡面的吏員都召集了起來,「如今不管是災民還是災情都已經蔓延到了允州,形勢相當嚴峻。為防患於未然,我打算在這些災民之中找些精壯的男子作為勞動力,在允州開溝修渠。可是勞力不吃飯是不行的,不知諸位家中可有多餘的糧食拿出來共渡難關?」
在場的幾百號人都面面相覷,大眼瞪小眼,竟沒有一個人出來吱一聲。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這早已在顧謙的預料之中,他起身不急不緩道:「若諸位家中都有困難的話,我也不會強人所難。那接下來咱們就議一議下面這樁事。」
聽顧謙這樣說,原本噤若寒蟬的眾人又開始三三兩兩地交頭接耳起來了。
顧謙繼續道:「自我來上任以來也有些時日了,衙門內彈冠相慶、政以賄成之事姑且先不說。光是不作為、不擔當,好吃懶做之人便不在少數。事到如今,為節省開支,你們說我是不是該正本溯源、悉心整飭一番?」
話音剛落,人群中又開始沸騰了起來。
朱繆急忙道:「大人,衙門內的三班六房均是嚴格按照朝廷編製任命的,並未超額,若是隨意精簡了去恐怕不好向朝廷交代。」
顧謙早有所料,自然準備好了應對之策,「朱大人,從面上看的確是在規定的人數編製之內,但可惜今非昔比。」
朱繆道:「大人,這是何意?」
「據我所知這些年允州劃出了幾個鄉鎮給鄰近的幾個縣,加之平叛秦地期間允州的人口也流出不少,如今允州的土地和人口都大不如前。所以根據實際情況來看,當前的人員配比乃是比實際需求的要超出許多的。」
在場的眾人聽后心中一顫,他們萬萬沒想到新知縣不過才來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早已將允州的情況摸得差不多了。
如果顧謙真的以這個緣由要精簡人員的話,怕是朝廷也不會有任何異議,頓時大家都惶惶不安了起來。
顧謙繼續趁熱打鐵,「諸位放心,此時正是用人之際,我自然是為大家想好了去路。既然災民充當不了勞力,眼下就只有辛苦諸位了。」
「唉,我這把老骨頭,即使想出力也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大人,我可以出些糧食。」
「大人,卑職突然想起來,我家那老宅子內還存有一些舊糧可先拿出來緩解當下這燃眉之急。」
「那好,林大人你先登記下,到時候我一定要將這些人的名字記在功德碑上。」
只要有了帶頭的,後面的事情就好辦多了。眾人又紛紛開始搶著要捐糧,朱繆的臉色頓時變得鐵青,林昭文看到后不屑地一笑。
短短兩日的功夫,送到縣衙內的糧食已經有好幾百石了。
星華看著這源源不斷送進來的糧食,心中大喜,「顧謙,你可真厲害!這麼短的時間內竟能夠籌集到了這麼多的糧食。」
顧謙卻沒有星華這般高興,「這些糧食還不是從老百姓那裡壓榨過來的,衙門裡面小小的吏員只不過是偌大的冰山一角,恐怕那些高居廟堂之人是更加令人髮指。」
接著他瞅了星華一眼,「我看如今整個允州也只有你一人敢如此直呼我的名諱了。」
「那不然你要我喊你什麼,顧大人還是顧老爺?」
「小時候你都是喊我顧謙哥哥的。」
星華想了想道:「你可別糊弄我,我是皇孫,怎麼會叫你哥哥呢?」
顧謙沒想到星華會這麼說,不過既然他都不記得了,他也不想提太多的事情讓星華知道,免得到時候他會想起那些事情。於是笑了笑道:「我看你倒是不傻,不過我沒糊弄你便是。」
「你不就是想占點我的便宜么,反正你比我大,叫你哥哥又有何妨?」
星華在無望峰有兩個師兄,黑虎寨還有個蔣晨哥哥。除了蔣姒之外,從小他就是這些人中最小的一個,所以他也沒什麼好介意的,反正叫一聲哥哥又不會掉一塊肉。
顧謙收到這些糧食后便城外的那些災民們定了規矩,想要吃飯就必須得幹活,他可不想白白地浪費這麼多的勞動力。
有力氣的精壯男子都去開溝挖渠,老弱婦孺們則留下來做些後勤工作。
原本允州百姓還擔心這些災民過來白吃白喝而心中頗有怨言,這樣一來不但打消了他們的顧慮,反而也讓他們自發地加入到這項工程的隊伍中去了。一時間進行的如火如荼,大家幹得好不熱鬧。
顧謙親自上陣指揮,有時吃喝都和百姓們一起,這讓大家都對他刮目相看。
看著工程初見成效,林昭文在一旁感慨道:「大人英明,一旦這些工程竣工,可謂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林大人見笑了,我只不過是不想將這些人力給浪費了去。若是這項工程這能造好,那也都是百姓們的功勞。」
大啟的皇宮位於京城的正東,宮中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皇宮內有一座大殿坐北朝南,正紅朱漆大門頂端懸著黑色金絲楠木匾額,上面龍飛鳳舞地題著三個大字『太極殿』。
大殿由三百六十根楠木作為主體而構成,金色琉璃瓦鋪頂,兩側高聳盤龍金桂樹,雕鏤細膩的漢白玉欄杆台基。
殿內正中間的龍椅上坐著的真是當今的萬歲,薛紹。
雖然還未立下太子,但文武百官的心裡也都清楚,太子人選就在淮王和吳王兩人之中。
淮王薛澤是皇帝的長子,為人寬仁大度,待人恭謙有禮。
吳王薛炎是皇帝的嫡子,為人機靈聰穎,做事雷厲風行。
薛紹知道,有些大臣早就暗自擇主站隊,雙方雖說不上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卻也是分庭抗禮、勢同水火。
薛紹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倒也不插手干預,反而放權給他們處理政事。
此時淮王手執象笏上前奏道:「父皇,這幾個月西部各縣大旱,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到處哀鴻遍野。兒臣懇請父皇下旨撥糧賑災。」
薛紹道:「此事朕怎麼從未聽戶部提起?」
戶部尚書韓泰出列回道:「陛下,微臣確實是收到了有些地方上傳來的文書。不過依微臣之見這定是他們小題大做,欲以此作為借口好讓陛下減免他們的賦稅,故而微臣未有稟告陛下。」
薛紹點了點頭,表示認可他的做法。
啟國成立不過才幾十年的時間,中央對偏遠地區的控制能力不足,之前就已經發生過幾起當地官員仗著山高皇帝遠坑騙朝廷糧餉之事。
淮王聽聞后立即反駁道:「韓大人,此言差矣。你並未派人前去調查,無憑無據怎麼能夠如此輕率斷定。」
韓泰道:「淮王殿下,你說韓某無憑無據,那您的意思是您有憑有據了?」
淮王向薛紹雙手作揖,「父皇,起初兒臣聽到此事也以為是地方上在無病呻吟,直到我看到了那人的奏章我才相信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薛紹知道薛澤素來穩重,不會輕信他人之言,突然好奇起來,「誰的奏章?」
「顧謙!」
薛紹道:「你不說,朕倒是差點將他忘記了,當初可是他向朕請旨離京的。」
顧致遠聽聞,頓時臉色變得鐵青。
吏部尚書范倫隨即道:「陛下,顧謙乃是鎮國候府的世子,他的人品微臣信得過。」
韓泰急忙道:「誰知道他是不是因為山高皇帝遠,到了那裡也被人給同流合污了呢,此事微臣覺得覺得還得再仔細調差一番。」
范倫道:「韓大人你這話是什麼意思?就算你信不過顧謙的為人,難道也信不過顧侯爺了么?」
韓泰瞥了一眼顧致遠,雖然他站在那裡並未開口說話,但是臉色已經是十分難看了。
刑部尚書江泉起身道:「陛下,這顧謙確實頗有能力,前段時間微臣收到卷宗他在允州破獲了一起命案,思路清晰,判罰有度,竟挑不出一點問題。此次他若不是走投無路,是絕對不會向朝廷開這個口的。」
吳王薛炎笑道:「俗話說得好,虎父無犬子,顧侯爺征戰沙場、所向披靡,顧謙自然也是差不到那裡去的。不過諸位大人剛才可真是冤枉了韓大人,顧侯爺的為人我們在場的誰敢懷疑,至於顧謙的人品大家也肯定是信得過的。是韓大人他表述不清,他的意思是茲事體大,還需要小心謹慎些好。」
薛炎記得皇后交代過自己,務必要將還未涉及到黨爭的顧致遠拉攏過來。剛才他那番話一來為自己陣營的韓泰圓了場,二來也給顧致遠臉上貼了金,兩全其美。
薛澤一眼識破,笑道:「炎弟,你又不是韓大人肚子里的蛔蟲,怎麼就能知道他心裡想什麼呢?」
韓泰這才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沒錯,沒錯,下官就是這個意思。」
薛紹也習以為常,並不多加理會,看了一眼薛炎道:「炎兒,那依你只見此事要如何決斷?」
薛炎道:「既然是顧謙遞上來的摺子,那毋庸置疑。當務之急便是需要根據災情核算好需要往哪些地方,撥多少的銀兩或者糧食,分幾次撥出。」
薛紹點了點頭。
薛澤道:「父皇,這些兒臣已經核實清楚了,最近擬了個草案,還請父皇過目。」
薛紹看著淮王呈上來的方案龍顏大悅,「澤兒,還是你想得周到。這個方案朕覺得甚好,這件事情就全權交給你去辦吧。」
「兒臣遵旨!」
原本薛紹有意要將此事交給薛炎,沒想到卻被薛澤給搶了去,薛炎在一旁恨得磨牙鑿齒。
退朝後韓泰急急忙忙地追上了顧致遠,「顧侯爺請留步!」
顧致遠聽到聲音停了下來,「不知韓大人有何賜教?」
韓泰頓時有些尷尬,「顧侯爺您這樣說可真是折煞下官了,方才在殿上下官一時間口無遮攔,若是哪裡說得讓侯爺您不高興了,您可千萬別忘心裡去。」
「韓大人剛才你說了些什麼,顧某怎麼只記得陛下在和兩位殿下商議賑災之事?」
韓泰如釋重負,「侯爺您大人有大量,不和下官計較。」
「若是韓大人沒有別的事的話,顧某就先走一步了。」
顧謙知道前些時日顧遜之所以能夠被選入禁軍當教頭,其中是有皇后的一份功勞,而韓泰是皇后一黨的人,他也不會刻意去為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