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訴苦運動

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訴苦運動

11月底,李國耀親自向六大方面軍下達了全軍整訓的命令,按照計劃,此次整訓不僅僅要在東北各部隊開展,關內的兩大方面軍也要同步進行。

此次整訓分兩個內容,一是軍事上的,這一點也比較簡單,就是對現有兵員進行統一的軍事訓練,包括隊列、個人軍事技能以及戰術配合等等,暫九軍原來的兵員對此早已經習以為常了。

但是另一項就令人有點懵了,李國耀竟然要各部隊開展一項名為訴苦運動的計劃,就是要讓所有被日本人或者是被其他土匪綹子甚至於軍閥欺負的士兵現身說法,說出心中的苦。

對於這個命令,各部隊的總司令們都有些不明所以,紛紛發電報詢問情況。

但是李國耀這邊卻一律回復六個字——堅決執行命令!

除此之外,再無半點解釋!

無奈之下,各部隊只能按照李國耀的命令進行實施。

眾人不知道的是,這個所謂的訴苦運動就是李國耀改造士兵們思想的一個重要舉措。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熟知歷史的李國耀很清楚,想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其實並不難,任何一個習慣只要堅持21天就能堅持下去,也就是說你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只要用另一種習慣改變它覆蓋它,21天後就能見成效。

但是想要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卻不大容易,你說多少遍他或許都不會聽,只有他自己意識到了,也許才能有所改變。

士兵更是如此,尤其是那些老兵油子,他們的思想早已經根深蒂固,想要改變真的是千難萬難。

但是想要提升部隊的戰鬥力,就必須讓他們知道自己是為什麼而戰,就必須改變他們思想。

想當年,廣東的國民政府偏於一隅之地,總共只有8.5萬軍隊,卻在兩年之內,摧枯拉朽的消滅了總兵力八十餘萬的北洋軍閥,統一了全國,他們靠的是什麼?

國民革命軍有的武器,北洋軍閥都有,國民革命軍有黃埔軍校,北洋軍閥也有北洋陸軍武備學堂,而論財力,北洋軍閥完勝國民革命軍。

說成大白話就是,你有的我都有,你沒有的我也有,憑什麼你贏?

國民革命軍吃了大力丸么?

怎麼突然變得這麼猛?

但拋開了說,國民革命軍還真有大力丸,這個大力丸就是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強有力的打擊了滿清統治的合法性,為滿清的最終滅亡提供了契機,但三民主義的能量也就到此為止了,對於後期北洋軍閥的混戰無能為力。

孫先生不斷的進行反思和探索,爭取為中國找到一條新的出路。1917年,國際上爆發了俄國的十月革命,1919年,國內爆發了五四運動。

這兩年大事,促進了孫先生的思想變化,也導致了新三民主義的誕生。

在民族領域,孫提出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和帝國主義勾結之軍閥。

在**領域,孫提出要改良歐美現行制度之流弊,強調直接**與權能區分,即政府擁有治權,人民則擁有政權,不完全實行西方選舉制。

在民生領域,孫提出實行土地國有,然後由國家分配給農民,並節制資本,在命脈行業實行國有資本控制,使私有資本制度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

看完了之後你會發現,這不就是半個共產主義么?

新中國建立后實行的就是這一套。

同年,孫在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接受蘇聯援助,成立黃埔軍校,提出國共合作,允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擁有雙黨身份。

國民革命軍被新三民主義的思想武裝后,共產黨又補上了基層動員的短板,直接從近代化軍隊,升級為了現代化軍隊,這是中國軍隊的第二次蛻變。

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近代軍隊是用金錢和對個人的忠誠組織起來的軍隊,而現代軍隊是用思想和主義,以及對國家的忠誠組織起來的軍隊。

近代軍隊為錢而戰,失去指揮官后就一鬨而散,現代軍隊為主義而戰,哪怕還剩最後幾個人,依然能堅持戰鬥。

雙方的戰鬥力,天差地別。

看看北伐軍的戰績就能看得出來,當年北伐開始后,國民革命軍很快就佔領長沙,又攻破多重防線,兵臨吳佩孚的統治中心武漢,緊接著北伐軍佔領武漢全城,消滅了軍閥吳佩孚。

在武漢攻城戰如火如荼之時,北伐軍同時在江西境內激戰,從9月22日到11月8日,北伐軍三打南昌,以陣亡一萬五千人的代價,消滅了軍閥孫傳芳。

江西鏖戰之際,福建小軍閥周蔭人的部隊企圖進攻廣東,擾亂北伐軍後方。

留守在黃埔軍校的教官何應欽,向福建出兵,到1926年12月,佔領福建全省,並向浙江方向出擊,兵鋒直指上海。

換句話說,短短半年時間,區區8.5萬北伐軍,兵分三路,分別滅掉了兩湖的吳佩孚、江西的孫傳芳,以及福建的周蔭人。

什麼叫摧枯拉朽,這就是,完全是碾壓式的戰鬥,這麼遠的距離,光行軍都要花不少時間。

國民革命軍為國民政府所有,忠於國家,忠於新三民主義,並非為個人私產。

由此可見,想要改變一支軍隊或者是一個士兵的思想,就要給他們灌輸一縱新的思想,而在這方面,延安方面有過許多成功的實踐,其中對滇系第60軍的改造就頗具特色,也值得李國耀借鑒。

第60軍是滇系軍閥龍雲、盧漢起家的部隊,是辛亥革命后反袁「護國起義」后發展起來的。

盧溝橋事變爆發后,龍雲在雲南將滇軍主力編成第60軍,北上抗日。延安方面派遣黨員進入該軍第184師,並開展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活動。

這些工作卓有成效地推動了第184師及師長張沖將軍的進步,但也暴露了地下黨,引起了國民黨當局和滇軍**軍官的警覺。1938年11月,張沖被蔣介石撤職查辦,地下黨員多數相繼撤離部隊,留下來的轉入潛伏狀態。

抗戰勝利后,蔣發動內戰,滇軍主力第60軍和第93軍被調往東北前線,延安方面開始對第60軍的策反工作。

1946年5月30日,國民黨第184師少將師長潘朔端率師部直屬隊和第552團在遼寧海城舉行了戰場起義。當日,開赴解放區腹地安東,之後起義部隊進駐黑龍江省巴彥縣興隆鎮重新整訓。

如果把改造起義部隊視為一場政治戰役,戰役的突破口就應該選擇在對方最要害、最薄弱的地方。興隆整訓,是改造國民黨起義部隊一個全新的**,延安方面最終以訴苦方式選擇了這場政治戰役的突破口!

整訓正式開始前,部隊抽調150餘名軍官前往黑龍江省北安縣,進入東北軍政大學總校,學期9個月。

然後,在興隆鎮成立了兩個士官訓練隊,從班長和士兵中選拔了300多人參加培訓,其中1隊學期3個月,2隊學期6個月。

加上半年前由東北軍政大學遼東分校培訓的100多名官兵,總共有550人左右接受系統培訓,佔起義部隊後期實力的四分之一左右。

組織調整后,訴苦運動在部隊、士官訓練隊和東北軍政大學同時展開。

第一步是「倒苦水」:召開軍人大會,請最苦大仇深的士兵上台典型發言,而後,轉入普遍的控訴活動。

絕大多數士兵都是苦出身,都有一肚子苦水。控訴運動開始后,往往是台上一人哭訴,台下百十號人跟著流淚,說到傷心之處,七尺漢子甚至嚎啕大哭。

接下來,就是「算細帳」,結合駐地附近的土地改革運動,先算「剝削帳」。

不算帳不知道,一算帳氣得跳,原來窮人受窮都是地主剝削造成的!

算完「經濟帳」,再算「政治帳」,看看周圍的屯子,地主、富農佔多大比例?不超過10%。再看國民黨軍隊,士兵有幾個不受剝削壓迫?八路軍以及延安方面是依靠人民,發動人民,總有一天會徹底打倒國民黨反動派!

第三步是「挖苦根」,雲南地主剝削人,東北老財也剝削人,為什麼?萬惡的剝削制度是勞動人民的「苦根」!

說起來似乎不可思議,安東整訓時,這些道理翻來覆去不知講了多少遍,但聽進去的人不多,聽進去的話也不多。訴苦之後就不一樣了,黨員們的話句句說在心坎里,越聽越願聽。

訴苦的淚水還沒擦乾,一個個就死心塌地地成了解放軍的忠誠戰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鐵血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鐵血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訴苦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