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唳滿長空(1)
「陛下——」
門外一陣哀嚎,眾人循聲望去,卻見伍嫻妃披頭散髮闖了進來,直奔劉循的坐塌,然後抱著他的大腿,伏地痛哭,「陛下——我們的孩兒——哇——哇——」
喪子之痛,可謂催人淚下,眾人不禁扭過去頭,不忍再看。
劉循撫著伍嫻妃的背脊,渾身顫抖,心中既悲痛又憐惜,但是卻說不出半句安慰的話,他們的兒子確實是死了,人死不能復生,再說什麼也是枉然。
劉循沉吟了一會,忽然指著中書令韋應時道,「韋應時,你,帶左御衛六萬兵馬出城門,把劉淙這個逆子給朕捆進來!」
韋應時出身軍旅,在現今這皇城之中,也就他可堪重用了。御命一下,韋應時跪地領命,接過虎符后便轉身出去。
韋應時才離開,曦王忽然成了驚弓之鳥,轉身顫聲道,「父皇……韋大人……韋大人雖忠心不二,但強敵當前,他畢竟是外臣,萬一他臨陣畏戰,投敵叛變,豈不危哉?如今虎符交了出去,恐怕——」
「那你有何良策?!」
劉循一聲怒喝,曦王剩下的話不得不咽了回去,為今之計,也只能縮起腦袋,不敢言語。
冷靜下來后,劉循終於恢復了一些理智,這個兒子的話,不無道理。左右御衛共計十二萬兵馬,其中左御衛六萬,是精銳之師,如今韋應時帶走了虎符,萬一他調轉槍頭,那整座皇城不就如探囊取物?
想到這裡,劉循取出右御衛的虎符,交給曦王,「你,帶領右御衛,守衛內城!」
曦王又驚又喜,連忙接過虎符,領命而去。
薛淳樾看著曦王的背影漸行漸遠,終於發聲,「陛下,臣有一言,不知當說不當說。」
「說!」
「兵部統轄著城外的十萬戍衛軍,其中兵部尚書領兵六萬,兵部侍郎領兵四萬,旭王弒殺了晟王,至多能拿下他手裡的六萬兵馬,再算上他自己在倉促之間募集的散兵游勇,估計也不過十萬人馬。如今我們城內左右御衛擁兵十二萬,還有兵部侍郎蕭廷秀在城外的四萬,內外加起來有十六萬之眾,只要運籌得當,決計不會讓反賊得逞!」
聽完薛淳樾這一番分析,劉循的心才稍微定了下來,不禁點頭稱是。
「不過——」,薛淳樾話鋒一轉,繼續說道,「曦王剛才對韋大人的評價,雖不無道理,但也只說對了一半。眾所周知,左右御衛是內皇城的禁軍,向來都是由陛下極其信任的宗親率領,向來未曾有交給外姓軍將統帥的先例,韋大人雖說是臨危受命,但軍中諸人能否同心同德,受其調派,還是未知之數。因此臣以為,還是指派一位陛下信得過的宗親去接替韋大人才是上上之策。」
「那依你之見,派誰合適?」
「敬郡王,劉翊。眾所皆知,在陛下即位之初,禁軍左御衛一直由先敬王統領,如今把這兵權交給先敬王之子,也是順理成章,軍中無人不服。」
所言有理!可是殿內諸人不僅又議論紛紛,敬郡王劉翊身在皇城之外,即使合適,也沒辦法飛躍城牆,到內廷之中領兵啊!
戶部尚書蕭鴻鳴在此時終於發聲,「回稟陛下,說來也巧,靖依最近與敬郡王鬧了些彆扭,如今住在雅妃娘娘處,這日敬郡王入宮去接她,誰知竟遇上了旭王兵變,皇城怕是出不去了,如今兩人應該還被困在皇城之中。」
「既是如此,怎不早說!」
劉循一聽此言,當即令王忠到後宮之中傳喚劉翊,戰袍加身,帶著聖旨和信物到前線取代韋應時!
韋應時剛集齊三軍便被帶著聖旨來的劉翊奪了兵權,這便罷了,不想反手便被劉翊捆了個結實!
「大膽!我乃當朝中書令,爾等竟敢以下犯上!」
劉翊身為宗親,出身禁軍,又有軍功在身,如今又是帶著聖旨而來,眾人對他哪有不從?反而是韋應時,在禁軍之中毫無根基,幾人會信服於他?任他是如何地怒喝,一眾人等,無動於衷。
「韋大人」,劉翊緩緩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勸你還是安靜一下,否則兩軍對壘,刀槍無眼,屆時我帶著你的屍身回去,回稟陛下說你是被叛軍所殺,你猜陛下會不會生疑?」
「你——你是公報私仇!」
「朝堂之上,明槍易擋、暗箭難防,你從關南道回來的那一天,不就知道了么?來人,把韋應時押入囚牢,聽候處置!」
城門之後,曦王已排兵布陣,正等著讓韋應時的六萬精銳來做前鋒,自己殿後撿功勞,不想韋應時沒等到,反而等來了自己的堂兄弟劉翊。
泓遠帝的一顆心幾十年來都系在薛清顏身上,曦王對薛清顏的兒子,自然沒什麼好感,於是勒馬上前,哂笑道,「想不到我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到的兵權,敬郡王不費吹灰之力便到手了,佩服、佩服。看來敬郡王頗有乃母遺風,學得一手好惑君道術啊!」
劉翊對曦王的話置若罔聞,凜然道,「曦王在此等候良久,應該是等著我們的左御衛做前鋒的吧?既是如此,煩請讓道。」
曦王頓時語塞,冷哼一聲后便給他讓出一條道路,忍他一時又如何?反正遊戲才剛開始,笑到最後的,才是真正的贏家!
城門緩緩打開,這舉動似乎在劉淙預料之中,並不意外,從容應戰。
只見劉翊率軍而出,一字排開。
人海戰術,所有人馬一目了然,並沒有什麼埋伏。劉淙哂笑,想不到頗有戰績的劉翊,也不過紙上談兵之輩。左御衛是城內的精銳,等這隻兵馬消耗完了,裡面就沒什麼可顧慮的了!劉淙覷眼看了看對手,信心滿滿。
薛淳樾所猜不假,劉淙的兵馬,至多十萬。劉翊掃眼過去,對對方的陣型已瞭然於胸,甚至哪裡是虛哪裡是實,也猜了個七八分。
須臾之後,金鼓齊鳴,劉翊身先士卒,殺將出去!
劉淙能手刃親弟,也不是認慫之輩,眨眼之間,已經率領精銳朝劉翊迎了過來。
雙方混戰,幾個回合下來,劉淙並不覺得這場仗有多難打,劉翊的禁軍,似乎也不是那麼驍勇善戰,只要穩紮穩打,消耗掉左御衛這六萬精銳,不是問題。
轉折發生在半個時辰之後!
劉淙忽然發現左御衛不知何時起已經轉為防禦戰書,在前鋒騎兵的帶領下,藉助短刃和盾牌,以破釜沉舟之勢,不要命地往他的後方沖將而去。
眼見劉翊的左御衛就要衝到自己的後方,劉淙匆忙改變戰術,要對劉翊進行圍殲,可忽然之間,他的後方竟殺出一支兵馬,滾滾煙塵中,偌大的「蕭」字若隱若現。
糟了!原來劉翊不戀戰的原因,是想衝散他的主力,好給後方的蕭廷秀殺出一條通道,然後兩人在中心擰成一股繩,然後對分散在周邊的劉淙軍來個「由中心向四周碾壓」!
蕭廷秀和劉翊,都是在黔中道真刀真槍賣過命的,再加上所率的兵馬上下一心,視死如歸,劉淙這些花錢誘降的兵馬,哪裡是他們的對手?!很快便不敵對手!不過劉淙並未氣餒,而是回到戰車之上,眺望城門兩側,這是他最後的籌碼!
不到兩個時辰,戰況逐漸明朗,曦王看局勢越來越好,正要出城撿便宜,不想守城的士兵卻對他開城門的命令置若罔聞,硬是死守城門,不開一絲縫隙。情急之下,曦王竟下令強闖,想要自毀城門!
劉循不知何時已站上了內城的城牆,曦王的所作所為,盡收眼底。
劉翊領取御命時,千叮萬囑,不管是他做先鋒還是曦王做先鋒,只要先頭部隊一出城,後面的余部決不可再打開城門。原因很簡單,政變,不以戰場輸贏論成敗,只以能否屠龍論成敗,因此劉淙肯定會設下伏兵,等待城內空虛。
如果劉淙在外城兩側埋下伏兵,這道城門一打開,城門連同士兵,都會成為劉淙的瓮中之鱉,後果不堪設想!
而事實上,的確如此。
劉淙知道曦王的心理,城門的伏兵,正等著他出城撿便宜呢。
這道保命的外城門,還有城內成千上萬的鮮活生命,竟不如曦王剛愎自用的自私心和爭權奪利的功利心!
劉循微閉雙眸,在千鈞一髮之際終於下定決心,收回曦王的兵符,余部交由袁肅率領,固守城門。
夜晚終將過去,東方露出了一抹微光。
劉淙兵敗,被劉翊和蕭廷秀團團圍住,劉循站上了外城牆,看著這個曾寄予厚望的嫡子,眸子陰冷而深沉。
本是最親近的父親和兒子,現在卻成了最致命的敵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劉淙忽然仰天大笑,下一瞬,引劍自刎!
在劉淙血濺三尺的那一剎那,劉循終是忍不住渾身劇顫,這時,他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不過是這個人的父親,在他生命逝去的那一刻,自己也像普通人一樣,有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涼!
雖然,他想親手弒父,但是,終是父子情深……
收拾殘局之後,內廷之中傳出一個消息,伍嫻妃,瘋了……
她趁亂獨自來到盧婕妤的宮殿,在殿門之外破口大罵,大肆嚷嚷,直言當年盧氏在漢王府開始,便如何摧殘劉循的子嗣;後來又如何暗地裡將蕭雅妃折磨得流產、喪子;甚至無端懷疑薛清顏孕育的劉翊,是劉循的骨肉,於是下藥使其難產,差點一屍兩命,生下劉翊后便再難受孕,等等等等……厲顏厲色,簡直是一部活生生的人間慘劇。
劉循命人囚禁了瘋癲的伍嫻妃,再給廢后盧氏送去三尺白綾……
劉翊終於明白,原來母親再也未能孕育子嗣,不是父親冷落她,而是因為被下藥傷了根本,失去了再為人母的能力。原來,父母親的這幾十年,可能難免矛盾,但雙方並不孤寂。而這,已經是最好的結局。
一切塵埃落定后,劉循才有心情回想,究竟為何薛匯槿走私案發,劉淙便按捺不住要起兵政變。
那些主角皆已不在人世,背後的原因也不難查明。
劉淙和薛匯槿勾結,故技重施,通過走私短時內積累巨富,再加上教坊司的力量,金錢加美色,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勢利圈。重組勢力之後,拉一隊人馬出演一幕父慈子孝的好戲,重出江湖。
晟王終是太年輕,以為憑著黔中道那點買來的軍功便能立威,在軍中作威作福,毫無建樹,劉淙不費吹灰之力便誘降了他的兵馬,睡夢之中被自己的副將手起刀落,成了刀下亡魂。
薛匯槿的落馬,還牽出了恆興行的秘密,曦王、宋家,正在步著旭王劉淙的後塵,劉循果斷行動,查抄了恆興行,貶了宋惠妃,至於曦王,城門那出爭名奪利的鬧劇已經讓劉循徹底失望,如今,更是心涼至極。
袁肅在清理薛匯槿與韓陽等人的舊案時,順藤摸瓜,韋應時這個政壇老鳥,也藏無可藏。
一場破敗的政變,三位天之驕子跌落神壇,曾經風頭無兩的旭王、曦王、晟王,死的死、敗的敗,都成了歷史的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