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朝會議

第五十二章 朝會議

大朝會聚安都鴻儒、賢士、耆老、士人、學子、文武官員一千四百人。最讓我高興的是除去文人,這些耆老賢士大多都出身民間。他們比我這幾年困居深宮,對外地民情無法深入了解,只能臆測的人更加的通曉百姓的實際困難,提出來的主張都是輕徭溥賦,與民休息

這樣的想法一提出來,立即成了朝會的主流。雖然士、農、工、商幾派的利益互有衝突,各自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做最大的爭取,可有這樣的主流思想,對我來說,實是一個極好的切入點。

平等民主自由的觀念沒到提出來的時機,但這時候借恢復生產的大義之名,禁止豪強士族借戰亂落井下石,收流民為家怒。反對士族閥門家奴制,廢除家奴血緣傳襲的奴名,卻得到了包括小部分士族在內的大部分人的支持。當然,為了安撫士族,這批「自由民」除了繳租以外,還是要每年為宗家服十五天徭役。

歷經戰亂,小部分士族失去了對家奴的人身控制力,不管他們是出於意識到家奴制對社會發展不利,還是為了維持自己的地位平衡,所以支持廢奴,這對新朝來說,都是一件極其有利的事。

挾著修編的新刑律來參加大朝會的城北司衙眾官,借著廢奴的勢頭,由雷律方起頭,將他的「公法」觀點提了出來,反對宗族「私法」。

中昆舊制,十分重視宗族對族人的管束。一家一姓的祖宗祠堂里供奉的「家法」,由族長與族中長者掌管,對族人的懲戒,從最細微的餓飯、跪牌位,到最重的處死。這種家法,對族人具有極強的人身約束力,不論對新朝的法律,還是對社會的發展,都是一種阻礙,必須廢除。

雷律方借著廢奴的機會提廢除家法,真是用對了時機。

只是這提議也相當於在衝擊舊朝宗族的根本,頓時引起軒然大波。這一場爭論,卻不是士庶之別,而是成了長幼之爭。與會的年青人,不論是否出身閥門,都竭力贊同廢除家法;與會的老人,卻基本上都在反對廢除家法。

老派勝在德高望重,青壯派卻勝在人多勢眾;兩方各執一端,爭得熱火朝天。

雙方僵持不下,妥協的結果卻是家法依然保持,但無權對族人進行財產與身體上的處罰,只能教化風俗,做道德譴責,有膽敢以家法代國法者,官府反坐治罪。這樣一來,老派保持了他們的榮譽,青壯派卻得了實惠。

大朝會的第一天,由賢士耆老提出的休養生息的政策無異議的通過,我的廢奴思想搭了順風船。

大朝會的第二天,雷律方的新刑律又搭了廢奴制的順風船,從廢除家法入手,定下了「慎殺」的基調。「天道」「人道」二者合一,由嘉凜親自主持,立「笞、杖、徒、流、死」五刑,廢除殘人肢體,辱人尊嚴的肉刑。

第三天,是由中昆五老提出來的官制改革。除去三省六部整改,中書省一正二副兩相,擴建「長老會」;門下省也一正二副兩相,整合舊制的御使台,除去督議院外,另設「納言院」。六部則統由尚書省管理,亦是一正二副兩相。

第四天,嘉凜親自詔令,廢除國庫分內外兩府的舊制。以免出現供奉皇室宗親及官員揮霍的內府充盈,而調度軍資、平衡國家經濟狀況的外府卻虧空倒欠的情況。這個詔令一出,朝會裡頓時歡呼聲大作,有些官員雖有切膚之痛,卻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這時候跳出來阻攔?

大朝會的前面四天,或有爭執,但都沒到無法調合的地步,又有眾人擋著,我基本沒受到什麼壓力。可惜如意的日子過得太快,很快就到了我焦頭爛額的時候。

第五天,我借著內外兩府合為一庫的機會。提出取消丁口錢,統計工商農戶,丈量土地,工者以所得結餘納賦;商者以產業營運納賦,從農者以田地納賦。

前面兩條,沒人反對,後面這一條直指廣占土地的地方豪強,佔地越多,賦稅越重。這地方豪強,百分之九十都是士族,以土地數量納賦,簡直就是在放他們的血,士族的反應頓時激烈起來。

支持者,大多都出身寒門,身無恆產或者田地不多。反對者,卻是士族閥門的子弟。這樣士族弟子,對於大朝會不分門第,以影響力及學識為標準,廣邀天下俊傑參與論政,本來就心懷不滿,此議觸動他們的根本利益,豈能不反對到底?

因為士大夫的激烈反對,賦稅制度眼看便只能沿用舊制,縱使朝廷減免,好處也會落到士族身上,百姓依然無法得到實惠。我靈機一動,索性借著他們反對納賦的過激言詞移禍江東,將賦稅之爭引到了士庶分立上。

士庶高下,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早在舊朝就已經有了。雙方積了幾十上百年的矛盾,此時由我挑上檯面,又有晁視暗地裡推波助瀾,頓時群情鼎沸,士庶兩訪劍拔弩張,有一觸即發之勢。

士族以中昆吳郡夏家夏時貴、楚郡平家平洪、道州李家李璃、雲郡連家連墨、陳郡陳家陳言物等幾名舊朝降官為首,連結著士族出身的官員、學子、鴻儒,人數眾多,氣勢洶洶;中昆五子中有三人本來也出身士族,只是門第不算高,又與民相親,這時候反而成了庶族的首領,與寒門弟子、與庶族耆老、庶族出身的官員,如雷律方等人組成一派。

士族人數雖眾,論到實務辯駁,針貶時弊,卻實在不是遊歷天下的中昆五老的對手。先時仗著人多勢眾,還能將庶族壓著,爭論一天,這優勢卻蕩然無存。

若不是禁衛軍壓著場面,士庶兩方爭到激動處,八成便要掄拳相對了。可就算如此,士庶兩族的耆老,還是有十來人因為情緒太過激動,昏厥倒地,被太醫抬去醫治。

這是我自城北疫病有方可治后,精神綳得最緊的一天,等到入夜朝會的人群散后,我也仰躺在座位上,累得幾乎全身散架。

嘉凜推推我:「要睡也用膳后再睡,這樣躺著成什麼樣。」

我呻吟一聲:「你讓我舒舒筋骨再起來。」

嘉凜見我說得無賴,索性也躺了下來,笑道:「這累也是你自找的,好端端的你挑撥士庶之爭,真是日子過得無聊了。」

我嘆道:「你也看到了,以士族對新賦稅制度的抵觸,如果沒有更激烈的矛盾,他們怎肯妥協?士庶之爭,早已有之,趁這時候有你鎮著不會出大亂子,讓他們鬥上一斗,也是好事。」

嘉凜哈哈大笑,點頭道:「士族一是多紈絝子弟,人才不足;二則理政實力不足,今日已經落了敗相。明日朝會,他們根本無法招架庶族的話鋒。為了防止庶族借口賦稅制度,明天駁得他們顏面無光,影響我對他們的評價。出現我對庶族另眼相看,破格重用的情況,他們明天一定會搶在庶族開口之前,同意這賦稅制度的。」

「兩害相權取其輕,擺著你在,他們敢不慎重再慎重,然後再做選擇?」

嘉凜伸手在我頭頂一揉,笑道:「你這渾水摸魚的招式倒是使得得心應手。」

我嘻嘻一笑:「如果不想硬碰硬,以鐵血手腕推行政策,也就只有利用士庶兩族矛盾,再進行調合,從他們的妥協中得到於政局有利的東西了。」

嘉凜沉吟道:「你要是還有什麼觸動士族根本利益的想法,就趁著我還在安都提出來,由我下旨,諒他們沒膽反對我的意旨。」

我怔了怔,一躍而起,笑道:「我偏要看看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

他日後便是開國之君,必要有賢名在身,才能安邦定國。觸動士族根本利益的敕令,他可以發出,但必須有人提起,不能由他自己主導。

嘉凜怔了怔,怒道:「胡鬧!這事怎麼能由你親自出手?」

「你放心,我會小心的保護自己的。」

嘉凜起身,踱了幾步,嘆道:「我所處的地方,實在太過危險。我有時候凝神反省,真恨不能將你推離這是非之地,使這些險惡風波驚不了你絲毫。可你性情實在倔強,與你疏遠的人怎樣待你,你都不放在心上;偏偏是在自己重視的人面前,卻寧折不彎,受不得半點委曲……」

我忍不住笑了起來:「我性子古怪,你現在要後悔,卻是遲了。」

嘉凜瞪眼:「說到正經事,你就嘻皮笑臉,想糊弄過去就算。別的事你任性都可以,只有削減士族勢力這件事,關係重大,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慎重,現在雖然時機對,但也不能由你出面。」

「我也沒性急到現在就一定要將士族壓下去,只想趁現在打個基礎,免得時局一穩,他們同地方連成一氣。真到了那時候,要動他們就更費力了。」

嘉凜凝神道:「只要你不與他們正面衝突,其它的都好辦。就算不硬來,用上十年時間的,也能把他們架成空架子。」

吃過晚飯,嘉凜要趁夜批示白天送來的戰報。我卻要細讀經五老及華石染、李琳等中昆學子批註后的雜學新論,準備再整理一次,定稿付梓。

雜學新論我先後整理了五十來篇名家大作,但都是短篇,本身的篇幅不大。但流傳出去以後,將這些中昆學子作了批註的手本收攏,堆起來卻足有尺來高,好在因為標點符號對讀文斷句方便,他們也已經接受了這種方式,批註上也用了標點符號,不用我看的時候多費儘力會意斷句。

這些批註,都是中昆學子讀文的評論,眾說紛紜,謚美者有之,針刺者有之。我一一看來,不覺時間流逝,卻覺得額角大汗淋漓。

「怎麼了?」

旁邊伸出一隻手,我呆瞪著的一份手本拿過去。那份手本除去看文時在間隔里的批註外,最後一頁寫著一段話:「諫卿公所著,無不是一時高言。然某有數疑:一者,中昆有戰亂之患,百姓流離,難於招撫;二者,中昆有士族豪強,通上蔽下,政令難通;三者,元族若定中昆,其風俗習慣與中昆舊俗大有衝突,難於調和,必會有戾令鎮壓百姓;此三者,決定中昆之治,不能盡依諫卿公之言而行。治世之篇,不免流於空談。」

「諫卿公之著作及政令,鼓勵學子自由論政,針貶時弊。此為學界千古未有之喜,然亦有千古未有之憂,何故?時政紛雜,難於盡如人意。若中昆學子於朝廷政令有不合之見,廣為傳播,為民所受,朝廷豈能相容?」

「元族風俗尚武,慣於武力平復口齒之爭,嘗聞因二者政見相異,而至有滅門之戰事。中昆學子,勝於口舌之利,性不羈而力弱不勝,妄以書生空談救國之難,濟民之危。是真文士風骨,往往有寧折不屈之傲,雖是逆境,亦堅持己見,不肯稍改。朝廷若是見壓,則其反抗愈烈,言行影響民安。如此,則大禍至矣!諫卿公立意雖好,若真有這一日,卻不知當如何自處?」

「此人頗有見識。」嘉凜贊了一句,轉頭笑問:「你就被這個嚇了?」

我動了勸,只覺得全身僵硬,肌肉酸痛。自己剛才也不知發了多久的呆,可這樣的話我見著了,哪能不被嚇?

我最怕的,正是自己的理念於中昆的時局不符,拔苗助長,反而引起類似於文字獄的大難啊!

大朝會聚安都鴻儒、賢士、耆老、士人、學子、文武官員一千四百人。最讓我高興的是除去文人,這些耆老賢士大多都出身民間。他們比我這幾年困居深宮,對外地民情無法深入了解,只能臆測的人更加的通曉百姓的實際困難,提出來的主張都是輕徭溥賦,與民休息

這樣的想法一提出來,立即成了朝會的主流。雖然士、農、工、商幾派的利益互有衝突,各自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做最大的爭取,可有這樣的主流思想,對我來說,實是一個極好的切入點。

平等民主自由的觀念沒到提出來的時機,但這時候借恢復生產的大義之名,禁止豪強士族借戰亂落井下石,收流民為家怒。反對士族閥門家奴制,廢除家奴血緣傳襲的奴名,卻得到了包括小部分士族在內的大部分人的支持。當然,為了安撫士族,這批「自由民」除了繳租以外,還是要每年為宗家服十五天徭役。

歷經戰亂,小部分士族失去了對家奴的人身控制力,不管他們是出於意識到家奴制對社會發展不利,還是為了維持自己的地位平衡,所以支持廢奴,這對新朝來說,都是一件極其有利的事。

挾著修編的新刑律來參加大朝會的城北司衙眾官,借著廢奴的勢頭,由雷律方起頭,將他的「公法」觀點提了出來,反對宗族「私法」。

中昆舊制,十分重視宗族對族人的管束。一家一姓的祖宗祠堂里供奉的「家法」,由族長與族中長者掌管,對族人的懲戒,從最細微的餓飯、跪牌位,到最重的處死。這種家法,對族人具有極強的人身約束力,不論對新朝的法律,還是對社會的發展,都是一種阻礙,必須廢除。

雷律方借著廢奴的機會提廢除家法,真是用對了時機。

只是這提議也相當於在衝擊舊朝宗族的根本,頓時引起軒然大波。這一場爭論,卻不是士庶之別,而是成了長幼之爭。與會的年青人,不論是否出身閥門,都竭力贊同廢除家法;與會的老人,卻基本上都在反對廢除家法。

老派勝在德高望重,青壯派卻勝在人多勢眾;兩方各執一端,爭得熱火朝天。

雙方僵持不下,妥協的結果卻是家法依然保持,但無權對族人進行財產與身體上的處罰,只能教化風俗,做道德譴責,有膽敢以家法代國法者,官府反坐治罪。這樣一來,老派保持了他們的榮譽,青壯派卻得了實惠。

大朝會的第一天,由賢士耆老提出的休養生息的政策無異議的通過,我的廢奴思想搭了順風船。

大朝會的第二天,雷律方的新刑律又搭了廢奴制的順風船,從廢除家法入手,定下了「慎殺」的基調。「天道」「人道」二者合一,由嘉凜親自主持,立「笞、杖、徒、流、死」五刑,廢除殘人肢體,辱人尊嚴的肉刑。

第三天,是由中昆五老提出來的官制改革。除去三省六部整改,中書省一正二副兩相,擴建「長老會」;門下省也一正二副兩相,整合舊制的御使台,除去督議院外,另設「納言院」。六部則統由尚書省管理,亦是一正二副兩相。

第四天,嘉凜親自詔令,廢除國庫分內外兩府的舊制。以免出現供奉皇室宗親及官員揮霍的內府充盈,而調度軍資、平衡國家經濟狀況的外府卻虧空倒欠的情況。這個詔令一出,朝會裡頓時歡呼聲大作,有些官員雖有切膚之痛,卻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這時候跳出來阻攔?

大朝會的前面四天,或有爭執,但都沒到無法調合的地步,又有眾人擋著,我基本沒受到什麼壓力。可惜如意的日子過得太快,很快就到了我焦頭爛額的時候。

第五天,我借著內外兩府合為一庫的機會。提出取消丁口錢,統計工商農戶,丈量土地,工者以所得結餘納賦;商者以產業營運納賦,從農者以田地納賦。

前面兩條,沒人反對,後面這一條直指廣占土地的地方豪強,佔地越多,賦稅越重。這地方豪強,百分之九十都是士族,以土地數量納賦,簡直就是在放他們的血,士族的反應頓時激烈起來。

支持者,大多都出身寒門,身無恆產或者田地不多。反對者,卻是士族閥門的子弟。這樣士族弟子,對於大朝會不分門第,以影響力及學識為標準,廣邀天下俊傑參與論政,本來就心懷不滿,此議觸動他們的根本利益,豈能不反對到底?

因為士大夫的激烈反對,賦稅制度眼看便只能沿用舊制,縱使朝廷減免,好處也會落到士族身上,百姓依然無法得到實惠。我靈機一動,索性借著他們反對納賦的過激言詞移禍江東,將賦稅之爭引到了士庶分立上。

士庶高下,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早在舊朝就已經有了。雙方積了幾十上百年的矛盾,此時由我挑上檯面,又有晁視暗地裡推波助瀾,頓時群情鼎沸,士庶兩訪劍拔弩張,有一觸即發之勢。

士族以中昆吳郡夏家夏時貴、楚郡平家平洪、道州李家李璃、雲郡連家連墨、陳郡陳家陳言物等幾名舊朝降官為首,連結著士族出身的官員、學子、鴻儒,人數眾多,氣勢洶洶;中昆五子中有三人本來也出身士族,只是門第不算高,又與民相親,這時候反而成了庶族的首領,與寒門弟子、與庶族耆老、庶族出身的官員,如雷律方等人組成一派。

士族人數雖眾,論到實務辯駁,針貶時弊,卻實在不是遊歷天下的中昆五老的對手。先時仗著人多勢眾,還能將庶族壓著,爭論一天,這優勢卻蕩然無存。

若不是禁衛軍壓著場面,士庶兩方爭到激動處,八成便要掄拳相對了。可就算如此,士庶兩族的耆老,還是有十來人因為情緒太過激動,昏厥倒地,被太醫抬去醫治。

這是我自城北疫病有方可治后,精神綳得最緊的一天,等到入夜朝會的人群散后,我也仰躺在座位上,累得幾乎全身散架。

嘉凜推推我:「要睡也用膳后再睡,這樣躺著成什麼樣。」

我呻吟一聲:「你讓我舒舒筋骨再起來。」

嘉凜見我說得無賴,索性也躺了下來,笑道:「這累也是你自找的,好端端的你挑撥士庶之爭,真是日子過得無聊了。」

我嘆道:「你也看到了,以士族對新賦稅制度的抵觸,如果沒有更激烈的矛盾,他們怎肯妥協?士庶之爭,早已有之,趁這時候有你鎮著不會出大亂子,讓他們鬥上一斗,也是好事。」

嘉凜哈哈大笑,點頭道:「士族一是多紈絝子弟,人才不足;二則理政實力不足,今日已經落了敗相。明日朝會,他們根本無法招架庶族的話鋒。為了防止庶族借口賦稅制度,明天駁得他們顏面無光,影響我對他們的評價。出現我對庶族另眼相看,破格重用的情況,他們明天一定會搶在庶族開口之前,同意這賦稅制度的。」

「兩害相權取其輕,擺著你在,他們敢不慎重再慎重,然後再做選擇?」

嘉凜伸手在我頭頂一揉,笑道:「你這渾水摸魚的招式倒是使得得心應手。」

我嘻嘻一笑:「如果不想硬碰硬,以鐵血手腕推行政策,也就只有利用士庶兩族矛盾,再進行調合,從他們的妥協中得到於政局有利的東西了。」

嘉凜沉吟道:「你要是還有什麼觸動士族根本利益的想法,就趁著我還在安都提出來,由我下旨,諒他們沒膽反對我的意旨。」

我怔了怔,一躍而起,笑道:「我偏要看看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

他日後便是開國之君,必要有賢名在身,才能安邦定國。觸動士族根本利益的敕令,他可以發出,但必須有人提起,不能由他自己主導。

嘉凜怔了怔,怒道:「胡鬧!這事怎麼能由你親自出手?」

「你放心,我會小心的保護自己的。」

嘉凜起身,踱了幾步,嘆道:「我所處的地方,實在太過危險。我有時候凝神反省,真恨不能將你推離這是非之地,使這些險惡風波驚不了你絲毫。可你性情實在倔強,與你疏遠的人怎樣待你,你都不放在心上;偏偏是在自己重視的人面前,卻寧折不彎,受不得半點委曲……」

我忍不住笑了起來:「我性子古怪,你現在要後悔,卻是遲了。」

嘉凜瞪眼:「說到正經事,你就嘻皮笑臉,想糊弄過去就算。別的事你任性都可以,只有削減士族勢力這件事,關係重大,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慎重,現在雖然時機對,但也不能由你出面。」

「我也沒性急到現在就一定要將士族壓下去,只想趁現在打個基礎,免得時局一穩,他們同地方連成一氣。真到了那時候,要動他們就更費力了。」

嘉凜凝神道:「只要你不與他們正面衝突,其它的都好辦。就算不硬來,用上十年時間的,也能把他們架成空架子。」

吃過晚飯,嘉凜要趁夜批示白天送來的戰報。我卻要細讀經五老及華石染、李琳等中昆學子批註后的雜學新論,準備再整理一次,定稿付梓。

雜學新論我先後整理了五十來篇名家大作,但都是短篇,本身的篇幅不大。但流傳出去以後,將這些中昆學子作了批註的手本收攏,堆起來卻足有尺來高,好在因為標點符號對讀文斷句方便,他們也已經接受了這種方式,批註上也用了標點符號,不用我看的時候多費儘力會意斷句。

這些批註,都是中昆學子讀文的評論,眾說紛紜,謚美者有之,針刺者有之。我一一看來,不覺時間流逝,卻覺得額角大汗淋漓。

「怎麼了?」

旁邊伸出一隻手,我呆瞪著的一份手本拿過去。那份手本除去看文時在間隔里的批註外,最後一頁寫著一段話:「諫卿公所著,無不是一時高言。然某有數疑:一者,中昆有戰亂之患,百姓流離,難於招撫;二者,中昆有士族豪強,通上蔽下,政令難通;三者,元族若定中昆,其風俗習慣與中昆舊俗大有衝突,難於調和,必會有戾令鎮壓百姓;此三者,決定中昆之治,不能盡依諫卿公之言而行。治世之篇,不免流於空談。」

「諫卿公之著作及政令,鼓勵學子自由論政,針貶時弊。此為學界千古未有之喜,然亦有千古未有之憂,何故?時政紛雜,難於盡如人意。若中昆學子於朝廷政令有不合之見,廣為傳播,為民所受,朝廷豈能相容?」

「元族風俗尚武,慣於武力平復口齒之爭,嘗聞因二者政見相異,而至有滅門之戰事。中昆學子,勝於口舌之利,性不羈而力弱不勝,妄以書生空談救國之難,濟民之危。是真文士風骨,往往有寧折不屈之傲,雖是逆境,亦堅持己見,不肯稍改。朝廷若是見壓,則其反抗愈烈,言行影響民安。如此,則大禍至矣!諫卿公立意雖好,若真有這一日,卻不知當如何自處?」

「此人頗有見識。」嘉凜贊了一句,轉頭笑問:「你就被這個嚇了?」

我動了勸,只覺得全身僵硬,肌肉酸痛。自己剛才也不知發了多久的呆,可這樣的話我見著了,哪能不被嚇?

我最怕的,正是自己的理念於中昆的時局不符,拔苗助長,反而引起類似於文字獄的大難啊!

大朝會聚安都鴻儒、賢士、耆老、士人、學子、文武官員一千四百人。最讓我高興的是除去文人,這些耆老賢士大多都出身民間。他們比我這幾年困居深宮,對外地民情無法深入了解,只能臆測的人更加的通曉百姓的實際困難,提出來的主張都是輕徭溥賦,與民休息

這樣的想法一提出來,立即成了朝會的主流。雖然士、農、工、商幾派的利益互有衝突,各自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做最大的爭取,可有這樣的主流思想,對我來說,實是一個極好的切入點。

平等民主自由的觀念沒到提出來的時機,但這時候借恢復生產的大義之名,禁止豪強士族借戰亂落井下石,收流民為家怒。反對士族閥門家奴制,廢除家奴血緣傳襲的奴名,卻得到了包括小部分士族在內的大部分人的支持。當然,為了安撫士族,這批「自由民」除了繳租以外,還是要每年為宗家服十五天徭役。

歷經戰亂,小部分士族失去了對家奴的人身控制力,不管他們是出於意識到家奴制對社會發展不利,還是為了維持自己的地位平衡,所以支持廢奴,這對新朝來說,都是一件極其有利的事。

挾著修編的新刑律來參加大朝會的城北司衙眾官,借著廢奴的勢頭,由雷律方起頭,將他的「公法」觀點提了出來,反對宗族「私法」。

中昆舊制,十分重視宗族對族人的管束。一家一姓的祖宗祠堂里供奉的「家法」,由族長與族中長者掌管,對族人的懲戒,從最細微的餓飯、跪牌位,到最重的處死。這種家法,對族人具有極強的人身約束力,不論對新朝的法律,還是對社會的發展,都是一種阻礙,必須廢除。

雷律方借著廢奴的機會提廢除家法,真是用對了時機。

只是這提議也相當於在衝擊舊朝宗族的根本,頓時引起軒然大波。這一場爭論,卻不是士庶之別,而是成了長幼之爭。與會的年青人,不論是否出身閥門,都竭力贊同廢除家法;與會的老人,卻基本上都在反對廢除家法。

老派勝在德高望重,青壯派卻勝在人多勢眾;兩方各執一端,爭得熱火朝天。

雙方僵持不下,妥協的結果卻是家法依然保持,但無權對族人進行財產與身體上的處罰,只能教化風俗,做道德譴責,有膽敢以家法代國法者,官府反坐治罪。這樣一來,老派保持了他們的榮譽,青壯派卻得了實惠。

大朝會的第一天,由賢士耆老提出的休養生息的政策無異議的通過,我的廢奴思想搭了順風船。

大朝會的第二天,雷律方的新刑律又搭了廢奴制的順風船,從廢除家法入手,定下了「慎殺」的基調。「天道」「人道」二者合一,由嘉凜親自主持,立「笞、杖、徒、流、死」五刑,廢除殘人肢體,辱人尊嚴的肉刑。

第三天,是由中昆五老提出來的官制改革。除去三省六部整改,中書省一正二副兩相,擴建「長老會」;門下省也一正二副兩相,整合舊制的御使台,除去督議院外,另設「納言院」。六部則統由尚書省管理,亦是一正二副兩相。

第四天,嘉凜親自詔令,廢除國庫分內外兩府的舊制。以免出現供奉皇室宗親及官員揮霍的內府充盈,而調度軍資、平衡國家經濟狀況的外府卻虧空倒欠的情況。這個詔令一出,朝會裡頓時歡呼聲大作,有些官員雖有切膚之痛,卻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這時候跳出來阻攔?

大朝會的前面四天,或有爭執,但都沒到無法調合的地步,又有眾人擋著,我基本沒受到什麼壓力。可惜如意的日子過得太快,很快就到了我焦頭爛額的時候。

第五天,我借著內外兩府合為一庫的機會。提出取消丁口錢,統計工商農戶,丈量土地,工者以所得結餘納賦;商者以產業營運納賦,從農者以田地納賦。

前面兩條,沒人反對,後面這一條直指廣占土地的地方豪強,佔地越多,賦稅越重。這地方豪強,百分之九十都是士族,以土地數量納賦,簡直就是在放他們的血,士族的反應頓時激烈起來。

支持者,大多都出身寒門,身無恆產或者田地不多。反對者,卻是士族閥門的子弟。這樣士族弟子,對於大朝會不分門第,以影響力及學識為標準,廣邀天下俊傑參與論政,本來就心懷不滿,此議觸動他們的根本利益,豈能不反對到底?

因為士大夫的激烈反對,賦稅制度眼看便只能沿用舊制,縱使朝廷減免,好處也會落到士族身上,百姓依然無法得到實惠。我靈機一動,索性借著他們反對納賦的過激言詞移禍江東,將賦稅之爭引到了士庶分立上。

士庶高下,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早在舊朝就已經有了。雙方積了幾十上百年的矛盾,此時由我挑上檯面,又有晁視暗地裡推波助瀾,頓時群情鼎沸,士庶兩訪劍拔弩張,有一觸即發之勢。

士族以中昆吳郡夏家夏時貴、楚郡平家平洪、道州李家李璃、雲郡連家連墨、陳郡陳家陳言物等幾名舊朝降官為首,連結著士族出身的官員、學子、鴻儒,人數眾多,氣勢洶洶;中昆五子中有三人本來也出身士族,只是門第不算高,又與民相親,這時候反而成了庶族的首領,與寒門弟子、與庶族耆老、庶族出身的官員,如雷律方等人組成一派。

士族人數雖眾,論到實務辯駁,針貶時弊,卻實在不是遊歷天下的中昆五老的對手。先時仗著人多勢眾,還能將庶族壓著,爭論一天,這優勢卻蕩然無存。

若不是禁衛軍壓著場面,士庶兩方爭到激動處,八成便要掄拳相對了。可就算如此,士庶兩族的耆老,還是有十來人因為情緒太過激動,昏厥倒地,被太醫抬去醫治。

這是我自城北疫病有方可治后,精神綳得最緊的一天,等到入夜朝會的人群散后,我也仰躺在座位上,累得幾乎全身散架。

嘉凜推推我:「要睡也用膳后再睡,這樣躺著成什麼樣。」

我呻吟一聲:「你讓我舒舒筋骨再起來。」

嘉凜見我說得無賴,索性也躺了下來,笑道:「這累也是你自找的,好端端的你挑撥士庶之爭,真是日子過得無聊了。」

我嘆道:「你也看到了,以士族對新賦稅制度的抵觸,如果沒有更激烈的矛盾,他們怎肯妥協?士庶之爭,早已有之,趁這時候有你鎮著不會出大亂子,讓他們鬥上一斗,也是好事。」

嘉凜哈哈大笑,點頭道:「士族一是多紈絝子弟,人才不足;二則理政實力不足,今日已經落了敗相。明日朝會,他們根本無法招架庶族的話鋒。為了防止庶族借口賦稅制度,明天駁得他們顏面無光,影響我對他們的評價。出現我對庶族另眼相看,破格重用的情況,他們明天一定會搶在庶族開口之前,同意這賦稅制度的。」

「兩害相權取其輕,擺著你在,他們敢不慎重再慎重,然後再做選擇?」

嘉凜伸手在我頭頂一揉,笑道:「你這渾水摸魚的招式倒是使得得心應手。」

我嘻嘻一笑:「如果不想硬碰硬,以鐵血手腕推行政策,也就只有利用士庶兩族矛盾,再進行調合,從他們的妥協中得到於政局有利的東西了。」

嘉凜沉吟道:「你要是還有什麼觸動士族根本利益的想法,就趁著我還在安都提出來,由我下旨,諒他們沒膽反對我的意旨。」

我怔了怔,一躍而起,笑道:「我偏要看看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

他日後便是開國之君,必要有賢名在身,才能安邦定國。觸動士族根本利益的敕令,他可以發出,但必須有人提起,不能由他自己主導。

嘉凜怔了怔,怒道:「胡鬧!這事怎麼能由你親自出手?」

「你放心,我會小心的保護自己的。」

嘉凜起身,踱了幾步,嘆道:「我所處的地方,實在太過危險。我有時候凝神反省,真恨不能將你推離這是非之地,使這些險惡風波驚不了你絲毫。可你性情實在倔強,與你疏遠的人怎樣待你,你都不放在心上;偏偏是在自己重視的人面前,卻寧折不彎,受不得半點委曲……」

我忍不住笑了起來:「我性子古怪,你現在要後悔,卻是遲了。」

嘉凜瞪眼:「說到正經事,你就嘻皮笑臉,想糊弄過去就算。別的事你任性都可以,只有削減士族勢力這件事,關係重大,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慎重,現在雖然時機對,但也不能由你出面。」

「我也沒性急到現在就一定要將士族壓下去,只想趁現在打個基礎,免得時局一穩,他們同地方連成一氣。真到了那時候,要動他們就更費力了。」

嘉凜凝神道:「只要你不與他們正面衝突,其它的都好辦。就算不硬來,用上十年時間的,也能把他們架成空架子。」

吃過晚飯,嘉凜要趁夜批示白天送來的戰報。我卻要細讀經五老及華石染、李琳等中昆學子批註后的雜學新論,準備再整理一次,定稿付梓。

雜學新論我先後整理了五十來篇名家大作,但都是短篇,本身的篇幅不大。但流傳出去以後,將這些中昆學子作了批註的手本收攏,堆起來卻足有尺來高,好在因為標點符號對讀文斷句方便,他們也已經接受了這種方式,批註上也用了標點符號,不用我看的時候多費儘力會意斷句。

這些批註,都是中昆學子讀文的評論,眾說紛紜,謚美者有之,針刺者有之。我一一看來,不覺時間流逝,卻覺得額角大汗淋漓。

「怎麼了?」

旁邊伸出一隻手,我呆瞪著的一份手本拿過去。那份手本除去看文時在間隔里的批註外,最後一頁寫著一段話:「諫卿公所著,無不是一時高言。然某有數疑:一者,中昆有戰亂之患,百姓流離,難於招撫;二者,中昆有士族豪強,通上蔽下,政令難通;三者,元族若定中昆,其風俗習慣與中昆舊俗大有衝突,難於調和,必會有戾令鎮壓百姓;此三者,決定中昆之治,不能盡依諫卿公之言而行。治世之篇,不免流於空談。」

「諫卿公之著作及政令,鼓勵學子自由論政,針貶時弊。此為學界千古未有之喜,然亦有千古未有之憂,何故?時政紛雜,難於盡如人意。若中昆學子於朝廷政令有不合之見,廣為傳播,為民所受,朝廷豈能相容?」

「元族風俗尚武,慣於武力平復口齒之爭,嘗聞因二者政見相異,而至有滅門之戰事。中昆學子,勝於口舌之利,性不羈而力弱不勝,妄以書生空談救國之難,濟民之危。是真文士風骨,往往有寧折不屈之傲,雖是逆境,亦堅持己見,不肯稍改。朝廷若是見壓,則其反抗愈烈,言行影響民安。如此,則大禍至矣!諫卿公立意雖好,若真有這一日,卻不知當如何自處?」

「此人頗有見識。」嘉凜贊了一句,轉頭笑問:「你就被這個嚇了?」

我動了勸,只覺得全身僵硬,肌肉酸痛。自己剛才也不知發了多久的呆,可這樣的話我見著了,哪能不被嚇?

我最怕的,正是自己的理念於中昆的時局不符,拔苗助長,反而引起類似於文字獄的大難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流水・天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流水・天涯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十二章 朝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