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幽熒節和幽熒大會
高祁聽罷無言以對,就在這時,禁衛軍統領帶著人從御花園的井中將太子高賀找到。
原來叛軍入宮之時,太子正在後花園中遊玩,一名忠於太子的內侍見大事不好,就把太子躲在澆花井裡躲藏。
找到太子,謝天狼大喜,命人將太子秘密看押,以要挾大帝,之後命人敲響朝鐘,招集大臣入朝議事,以了結這段公案。
其實,滿朝的文武早已經是謝天狼的人了,所謂入朝議事,都會聽從謝天狼的安排……
幽熒宮廷政變繼續進行,而謝府,柳墨池、張顯和雲商正商量著到幽州皇城中逛逛。
他們三個都是第一次來幽熒帝都,都想見識一下北地的風土人情,可沒想到,到了謝府之後,竟被謝天狼軟禁。
這些天,最鬱悶的就屬柳墨池了。
雲商有了決定之後,與張顯正式挑明了關係,兩人迅速進入熱戀之中,軟禁與否,與二人來說,倒沒有太大的關係了。
戀愛中的人,無論走到哪裡,眼中都是他們的二人世界。
可看到柳墨池無比鬱悶,張顯和雲商打算陪著大哥出去走走。
開始的時候,柳墨池說什麼也不肯去:
「去什麼去?走到哪不還是被老二派人監視著?我丟不起這個人,要去你們去,我就呆在府里。」
「大哥,說起來,這事也不能全怪老二,這畢竟是他們謝家與高氏皇族的一段公案,是人家幽熒的家事。
無論如何,老二都是我們的結拜兄弟,感情沒變,就算派人軟禁和監視我們,也沒有惡意,出去逛逛吧,就算陪我們去還不行嗎?」
其實,最不想看到這種情況的是張顯,可現在他還不得不咬著后槽牙去勸別人。
柳黑池聽張顯如此說,也不好再說什麼,便點頭答應了下來。
於是,三人和謝府的管家打了招呼,雲商帶上天衣、淵魚帶著道場十八大羅金仙保護著張顯準備出門。
謝府的管家早有準備,以為張顯等人帶路為名,叫上十幾名魂殿的大能與幾人同行。
現在張顯的修為雖然還遠遠不及淵魚等那些動輒活了幾百年的老骨灰,可也絕非常人可比。
不過,讓他心中生出陣陣無力感的是,魂殿這些大能都是頂尖的老骨灰級存在。
先不說張顯的修為與人家不可同日而語,僅從年紀來說,大多都是二三百歲的存在,更甚者,其中還有兩名年紀比淵魚還大的存在。
張顯曾經和淵魚溝通過魂殿這些大能的修為,淵魚在這些人的面前也老實了很多,再也沒有往日的囂張。
用淵魚的話來說:「裡面有幾位是我惹不起的存在。」
直到現在,張顯才真正感覺到三方聖地的可怕,以三方聖地的實力,不要說控制幾個國家,就算想一統世界也跟玩一樣簡單。
世間竟然還存在著如此多的逆天高手,看來以前是自己短見了,原來這片世界的逆天高手是可以量產的。
原本張顯還算計著怎樣去破壞謝天狼的政變,可現在他完全死了這條心,乾脆把這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放下,隨其自然了。
魂殿諸強者簇擁著張顯等人出了謝府大門,魂殿為首那名強者很客氣地對張顯等人問道:
「不知各位想去哪兒逛逛呢?老夫紅塵煉心,已經住在幽州皇城不知多少歲月了,對幽州熟得很,三位想去哪裡,老夫倒可以帶路。」
聽了老者的話后,柳墨池黑著一張臉沒說話,其它他也不知該去哪裡好,只想隨處逛逛。
而雲商也無所謂,張顯走到哪裡,她就去哪裡,她的眼中現在只有張顯一個人。
張顯見此,拱手笑道:
「那就要辛苦前輩了,我們也是第一次來北地幽州,不知道去哪裡走走好,勞煩前輩指點一二。」
聽了張顯的話后,老者目光自張顯和摟著張顯胳膊上的雲商身上一掃而過,笑著開口說道:
「不知幾位聖徒知不知道幽熒大會?」
張顯笑著說道:「幽熒大會?莫非就是幽熒節?」
殿魂大能微微搖頭說道:
「幽熒大會並非幽熒節,幽熒大會有特殊的日子,固定在每年的四月十四到四月十六這三天,本來與幽熒節沒什麼關係的。
可巧合的是,本代幽熒大帝的生辰是四月十八,正好趕在幽熒節結束后的第二天,所以,幽熒帝國自本代大帝起,幽熒節和幽熒大會就連在一起了,幽熒節過後就是幽熒大會了。」
「幽熒大會?」
這下包括柳墨池在內,所有人都來了興趣,畢竟三人都是文人,對這些事情很感興趣。
老者就一臉得意地說道:
「看來各位都不清楚幽熒大會的事,那我老頭子就跟各位絮叨絮叨……」
據魂殿大能說,幽熒節存在的年代已經十分久遠了,遠到沒人知道是從何時開始的,和幽熒帝國本就沒什麼關係。
幽熒帝國建國之所以以幽熒命名,原因就在於幽熒帝國所處的一理位置原本就叫北地幽熒,太陰幽熒。
就如同燭照為太陽燭照一樣,而燭照之地建國就是燭照帝國,是以原始地名命名的帝國。
幽熒大會源於一口古井,這口古井位於幽州城東北大山深處的一片樹林里,幽熒大會的傳說也由此開始。
傳說在上古大一統時期,在幽州城東北有一個小村子,村子里只有幾十戶人家,村南有片樹林,林子里有一口古井,村裡人都到這裡打水,井水甜美,哺育著這一村的人。
當時,古井旁種著一顆桃樹,每當春來到來的時候,滿樹的桃花讓人迷醉,村民們來井邊汲水時,都會在那棵桃樹下駐足。
幽熒地處偏遠,村裡的人識字的人不多,更遑論讀書文章。
有一年春天,一位隱士路經村南古井,被那滿樹的桃花所吸引,當他喝了桃花樹下古井裡的水后,就再也不想離開這裡了。
於是,老隱士就在這口古井旁搭建了幾間茅屋安了家,並開設一座學堂,免費教授村子里的孩子讀書識字。
當時的孩子們都小,所以男女都混在一起學習,這其中有一個男孩姓崔,人們稱他為崔生。
還有一位姓王的小姑娘,崔生與王姓小姐同齡,也是學堂里學習最好的兩個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