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打錢的規矩
這位難纏的主兒是誰呢,說大名知道的人已經不多了,只知道姓劉,家裡行八,所以大伙兒都叫他劉八,給個面子的就叫劉八爺。
他是在天橋擺地的。天橋這塊原本是個荒地,狗都嫌的地方,也是南城窮人待的處所。還是在清朝的時候,因為天橋做買賣不收稅,所以很多跑江湖的小攤販來了,也就引來了一些客流。再後來等江湖藝人一過來,這邊就徹底熱鬧起來了,所以也才有了今日這般繁華的景象。
當初這塊狗都嫌棄的不毛之地,如今價值甚巨。
那麼擺地是什麼意思呢,剛才說了天橋這塊原來是荒地,買賣人過來都是擺地攤的,江湖藝人過來也是撂地賣藝的,觀眾都是圍在旁邊站著看的。但是這種作藝方式叫做雨來散,風雨一來,觀眾就走了,或者等到要打錢的時候,人家也就拍拍屁股走人了,賺不了什麼錢。
劉八這群人眼光比較長遠,很早就看到了商機,但是他們又沒多少錢,所以沒法圈地蓋房子造茶館辦遊藝場什麼的,不過他們又想到了一個新招。
佔了一些小塊零散的地兒下來,去買一些頂棚桌椅板凳,臨時搭了一個小棚子,裡面擺好板凳,然後租給藝人做藝,這個形式叫做擺地。有個地兒框著,觀眾就不太會跑了。
然後他們跟藝人是二八下賬,藝人拿八,他們拿二。別看這區區的兩成,劉八可有好幾塊地兒呢,據說他一天的收入得有兩三塊現大洋,這就相當不少了,沒看這劉八爺現在天天端著茶杯跑茶館,日子過得多瀟洒。
這得佩服人家的商業眼光啊,當然也有那好事兒的給劉八取了個外號,叫劉板凳,因為人家靠板凳吃飯。
這劉八坐在桌邊,桌上擺著幾盤點心乾果,蓋碗茶里飄著沁人的香氣,茶具和茶葉都是劉八存在茶館里的,他每天都來,大主顧都講究。
劉八早就看見高傑義了,斜眼瞥了一下,嘴角憋著笑,放下手上瓜子,還不等他說話呢,高傑義先來了一句。
「喲,八爺,您吉祥。」高傑義叫得大聲。
這一聲反倒是把劉八給叫得愣住了。
台上的秦致遠師徒都愣了一下,就連給師父告狀的小屁孩都詫異地看了過來。
劉八一時沒反應過來,就獃獃回了一聲:「啊……」
高傑義走到劉八身邊,笑著說:「八爺,好些日子沒瞧見您了,今兒您可得多捧場啊。」
劉八微微有些詫異地看了高傑義一眼,然後問:「你傷好些了嗎?」
高傑義道:「托您福,已經沒事兒了。」
劉八也笑了,打趣道:「喲,你這一傷,倒是把木魚腦袋給弄的開竅了啊,現在倒是挺會說話的,人瞧著也機靈起來了。」
台上的師徒倆也對視了一眼,連劉八這種外人都能看出來的東西,他們作為高傑義身邊的人怎麼會不知道呢,這爺倆也正納悶呢。
高傑義卻說:「那是呀,都說八爺您是闊氣的主兒,今兒是打算給大賞錢的,而且是一次賽一次的高。碰到這麼好的主顧,我能不機靈著點嘛。」
「嘿,真會說話啊。」劉八笑著端起杯子,呷了一口茶,放下茶杯他拿出來一塊現大洋,對著高傑義道:「小義兒,別說八爺不關照你,你好些日子沒來了,今兒來打錢,八爺頭賞你一塊現大洋。」
這塊袁大頭一出,場上眾人紛紛側目。
嚯,真有錢。
高傑義也是眼睛一亮,他剛打錢打一圈了,二百來人才一百來個銅元,還不到一塊大洋呢,現在劉八一出手,一個人就抵得住全場所有人了。
民國初年市面上主要流通的是銀元和銅元,銀元就是大家俗稱的大洋或者袁大頭。銅元在光緒十五年就開始鑄造了,光緒二十六年的時候確定一百銅元當銀元一圓。但是因為私鑄泛濫,加上戰亂連連,所以這個兌換比率一直不穩定。
1900年也就是光緒二十六年的時候,平均76.4個銅元就能兌換一個銀元;1903年的時候就增長到了92.3枚;1907年的時候恰好是100枚銅元能兌換一枚銀元。銅元一直在貶值,到1908年的時候就需要130枚銅元才能換一枚銀元了。
武昌起義后,民國成立,從1911年到現在七八年的時間,兌換比率基本穩定在136枚銅元兌換一個銀元。雖然鑄了新幣,也出了新的銀元,但是也沒能救得了這個混亂的幣制,也沒能遏制銅元貶值。
今年都還算好的了,從1920年開始,因為軍閥混戰加上天災人禍,銅元貶值更加厲害,老百姓的生活就更加困苦了。因為這會兒老百姓的工錢都是按照銅元結算的,錢越來越不值錢了,人家生活能好的了嗎?北京這地界兒要到1924年,經過工人們的不斷努力,工廠主才開始用銀元結算工資。
這會兒市面上零散的買賣也是收銅元。老百姓還是不太習慣叫銅元,大家管銀元叫大洋,管銅元叫銅板,北京老百姓還會管銅元叫「銅子兒」。
涉及到量大的買賣,才會用大洋結算。更大的就會銀兩。有人常說民國物價都是這個幾分錢,那個幾角錢,這是不準確的。因為民國初年沒這個幣制,只得你把銅元換算成銀元,才能出現幾分幾角。
銅元兌換銀元的比率是不穩定的,經常會有波動,所以大家生活上沒人會用幾分幾角的說法。政府記錄物價才會用到這個,每百斤麵粉幾塊銀元,因為銀元比銅元穩定,方便以後考據。後世史學家研究物價也是以此為據,換算幾分幾角一斤。
現在街頭就有兌換攤位,每天都會掛出來當日銀元跟銅元兌換的比率。
「謝八爺。」高傑義高興地遞過去笸籮。
可劉八此時卻把手縮回去了,他怪罪道:「你這孩子,拿人賞錢哪有這樣拿的,弄個笸籮算怎麼回事,至少得用手接嘛。」
高傑義就知道沒這麼簡單,這不是個好說話的主兒。
藝人行有藝人行的規矩,尤其是在舊社會,藝人的社會地位很低,被稱作是戲子,是被人瞧不起的。也是因此,藝人行產生了很多規矩。
打錢的時候就有一個,規定不能用手拿錢,乞丐才用手接錢呢,他們是靠藝術吃飯,又不是伸手討錢。所以高傑義才會用笸籮打錢,不用手直接接觸。
這劉八是埋汰人呢。
高傑義笑了一笑,把笸籮收回去,把手伸出來,但卻是手背對著劉八的。這也是藝人行的規矩,萬不得已只能用手接錢的時候,也得是用手背,手心朝上那是討錢,要飯的才這麼干呢,這年頭連單膝跪地唱數來寶的半乞半藝的藝人都不見得肯手心朝上,就更別說被人尊為先生的評書藝人了。
劉八瞅了一眼,笑嘻嘻又來一句:「嘿,這哪有手背朝上的,這接的哪門子錢呢?」
這話一出,不說高傑義了,就連檯子上那對師徒眉頭都皺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