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聊一聊初衷
先說一下,因為不滿意前面的章節,第2章已作部分修改,第3-4-5章已全部替換為新章節,已經讀過老章節的書友可以重新下載一下,帶來不便,深感抱歉。
為了寫這本新書,寒寒下了很多功夫,只是關於明末農民軍的史書就讀了四五種,主要參考文獻主要為《國榷》、《平寇志》、《明末農民戰爭史》、《綏寇紀略》。
編輯說寫農民軍不討喜,這個故事會很難寫,其一是多部分書友不喜反賊,其二還有一部分書友不喜雙穿,他們認為兩個男人雙穿到最後總會分道揚鑣勢如水火。
但我想試試,因為這個故事就是孕育在農民軍里的,但我事先聲明一點,也讓諸位書友心裡有個數。
其一,這個故事雖然是雙穿文,但並非傳統意義的雙穿文,書友不比擔心兩個男人雙穿會產生的那些諸如互相猜忌、分道揚鑣之類的問題。
其二,本文非推明文、也非扶明文,這是我經過慎重考慮的,一方面還是上本書的老理由,作者不喜歡做皇帝,所以男主也不喜歡。
另一方面,有一點點情懷在裡頭,這個故事的主線是圍繞著尋找老陳來進行的,其中一條支線又是老陳尋找男主,但主次分明,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刻畫陳海這個人物,以及他將要經歷的種種變故。
寫明末文的很多,但寫明末農民軍為主題的卻很少,究其原因是難寫,說的細一點就是一個字亂。
農民軍從白水王二、到府谷王嘉胤、再到安塞高迎祥,以及神一魁、不沾泥、張獻忠、李自成、曹操,這期間有無數的農民軍首領,有的連名字都沒有,只有一個代號。
他們四處流竄、有的戰死、有的投降,很多記載都是矛盾的,這樣想了解他們、融入他們,
就需要下很多的功夫,從眾多的史料中找出比較可靠的材料,然後我經過加工,在把男主加進去的同時,盡量的讓故事合理化。
這是難點,因為我不想做太多太多的虛構,那樣就失去了歷史文的價值。
我寫歷史文化的初衷一直都沒有改變,我希望諸位書友在閱讀一個喜歡的故事的同時,也能從故事裡學到一些有用的歷史知識,即便是以後跟人喝酒吹牛逼能用上也算。
我還擔心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由於明末農民軍爭議的地方太多,我很擔心因為觀點不同書友們各持己見。
簡單舉幾個容易產生分歧的例子,李自成從來沒有自稱過闖王,也並非闖王高迎祥死後繼承了這個稱號,李自成的唯一綽號只有闖將。
李自成也並非高迎祥的外甥,闖將與闖王也不是從屬關係,他們只是一個鬆散的聯盟興緻,沒有誰能指揮誰。
這裡聊一聊一個相對有點深度的問題——史實。
我將讀者們的認知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從歷史小說、電視劇中看到的歷史。
第二從百度百科、維基百科等網站上看到的歷史。
第三從史書中查到的歷史。
諸位書友覺得哪種比較靠譜呢?
實不相瞞,寫《扛著AK闖大明》的時候,我大部分的資料都是來自百度百科、維基百科,但寫到書的後半部,我已經不太信任百科里查到的東西。
就好像大部分的明史書籍被人閹割過一般,百科里的東西不夠真實,只能看看。
然後就是史書,寫AK後半段的時候,我比較相信史書,書友送的一尺來厚的《國榷》編年史,我也偶爾翻一番,並依為神書。
畢竟明史沒有經過閹割的書很少,老談這部巨著用了幾十年功夫寫就,直到三百年後的1958才進行了第一次出版,肯定是沒有經過刪減的。
但後來又買了《平寇志》和《明末農民戰爭史》,尤其是顧誠老先生的這本,使我了解到即便是查史書也不夠完全相信。
什麼是史實,不是史書告訴你的就是史實,比如《綏寇紀略》裡頭很多地方模稜兩可,甚至都是猜測或者臆想。
《國榷》是私人編撰,所以裡頭難免帶些老談同志的個人想法,《平寇志》也一樣。
我的解決方法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顧誠老先生的《明末農民戰爭史》就是在特定事件里,從多種史書資料甚至縣誌里分析真相,我深以為然。
所以,我想在某些容易產生爭議和分歧的地方,或者在章節末尾說明一下,或者開個單章詳細講一下,也讓諸位書友能學到點東西。
就是不知道書友會不會覺得多此一舉感到厭煩。
故事講到第6章已經慢慢的鋪開了,接下來男主會見識到更凄慘的底層百姓現狀,也會逐漸的接觸到農民軍的高層,矛盾也會逐漸激化。
具體就不一一贅述,希望諸位書友喜歡這個故事,這也是我想講的故事。
新書期尤其需要諸位書友的支持,推薦票、打賞對新書真的很重要,很多書友喜歡養書,殊不知很多好的故事就是這麼被養死掉的。
編輯給推薦會依據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叫做追讀,所以在新書期希望書友們每天都能來掃一眼,點個卯、投個票、打個賞什麼的,嘿嘿。
就這樣吧,太晚了,眼睛睜不開,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