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蕎麥
挖采野菜告一段落,開墾土地緊隨而至。
家家菜園子自留地已經很少有人種蘿蔔白菜這些不頂餓的蔬菜一類,改種土豆紅薯,邊邊角角種點高產量南瓜,畢竟南瓜一根藤最少結5-8個,一個南瓜侍弄得好可以長到十幾二十斤,頂多大的事啊!
去年簡寧種了不少南瓜,用了高產肥,最多的一根藤結了28個南瓜,二十來窩南瓜苗收穫一屋子的南瓜,當時給老太太驚呆了,到處宣傳她家孫女有多能幹。
這不,水磨村就興起一波種南瓜潮。
不止自留地種南瓜,他們還預備在公家田地的邊角也種上南瓜,南瓜不開瓤,放兩三個月不會壞,吃不完還可以做南瓜干。
有人把這個想法一提出來,就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還有人提議在靠近山丘樹林的土地里也種上南瓜。
去年收成那麼差,但鄰靠山丘樹林的田地收成卻幾乎沒什麼影響,大夥就想,那邊是不是風水特好。
往年靠近山丘樹林一帶的土地因為樹蔭的關係,日照短,糧食產量低,遭到大家嫌棄,今年卻備受村民青睞,去年旱情嚴重,天氣風雲變化,那裡種植的雜糧竟出乎意料的長得特別好。
其實種糧食哪來的風水講究哦,全是簡寧半夜洒水的功勞,每次澆水澆得透透的,水裡面還摻了營養液,早上太陽一照射,地表層看起來是乾乾燥躁的,看不見的土層下濕潤的土壤滋養著莊稼。
簡寧能照顧的也就這些隱蔽的地方,一是要避人耳目,再則她一個人哪照管得了七八千畝地。
長八十隻手也要給人累癱。
春耕翻地,播種火熱的忙碌著。
除了要交公糧的玉米、小麥、水稻,水磨村的土地上種植了大量蕎麥,蕎麥雖然產量低,但長得快,生長周期短,耐貧瘠力強,那玩意一發芽就瘋長,而且是一種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的農作物,兩個半月就成熟。
想到去年又是乾旱水患,又是冰雹的,抓緊時間種一批蕎麥,隔兩月就能收成一波,如果天氣還正常,再繼續種一茬蕎麥。
最壞的打算,在災害來臨之前至少能收穫一批蕎麥,跟老天爺搶時間。
春天是野菜多發的季節,木耳蘑菇暫時不需要種,暖棚里種上了玉米大豆。
起早貪黑半個月,播種結束,簡寧家竹林原址上的院落也建起了,江熠華去接人還沒返程,因為要搬來水磨村長居,京都的家產需要妥善處理。
他出發前,簡寧便與他說了,京都的房產千萬不要賣,請人看護或短期出租。
不僅自家兩座四合院不能賣,最好在買幾棟四合院放著,等世界恢復正常,過上一二十年,老值錢了。
江熠華名下有三處房產,一套三居室是單位分的,另外兩棟院子,一棟是他媽出嫁時的陪嫁,一棟是他外婆留給他的遺產,他名下有兩棟四合院一套三居室已經是這個年代的極限,再購入的房產落在簡寧和簡振軍的名下。
加上他外公名下的兩處房產,一共有五處,又購入了四棟舊式院落,總共九處房產,要忙的事情比較多,短期還回不來。
最近簡家好事連連,王安慶卻愁白了頭,各大大城市很多產業停工,失業人員很多,經過一年多低收入,國家儲備糧消耗巨大,城裡已經負擔不起那麼多人吃救濟糧。
為了減輕國家負擔,文件抵達各縣各鎮,上面要下放一大批人到農村,以前一聽到下放,城裡人躲都來不及,現在家家在爭搶名額,到了農村不管怎麼樣磕磕絆絆一年總能收點糧食,守住土地,就算暫時收成差,總歸有個盼頭,呆在城裡,一切都要看上面安排,等待救濟,要是運氣好下放到類似水磨村這樣靠著山靠著水物產豐富的地界,怎麼也餓不死吧。
即將進駐一批不知根底的外人,村幹部們愁壞了,他們村可是不少秘密。
簡寧覺得沒必要那麼草木皆兵,下放人員要靠村吃飯,不老實,偷奸耍滑,直接扣糧,如今一涉及到糧食那真是比啥都好使。
他們村知青不僅沒餓肚子,還有餘糧寄回家,個個安分得很,生怕得罪了他們,一言一行分外謹慎。
去年災禍一多,糧食生產力低下,G家運轉困難,其實很多政策都在逐漸開放,鼓勵多方發展,上次鎮幹部來視察,他們村暖棚暴露,不也沒什麼,反而得了誇獎,還把附近幾個村的幹部拉來實地學習。
「丫頭,跟叔一起去接人唄。」王安慶在村口碰到簡寧,招呼道。
「叔,我就不去了,我挖了幾株野葡萄回來,忙著回去栽種呢。」今天簡寧上山挖了一車野生植物回來,野蘭花,山葡萄、兜蘭、金雀花......
「唉,行叭。」王安慶唉聲嘆氣,不知道上面會給他們村安排多少張嘴來消耗他們的糧食。
下午,王安慶黑著臉回來的,去了才知道他們村分到最多人。
一百三十個人,一百三十張嘴,他們村又不缺壯勞力,上到五六十歲的老頭老太下到七八歲的小娃都能分擔不少農活。
去年經歷幾番變故,大家漸漸扭成一股繩,整個村如今是空前的有凝聚力,一有活兒個個鉚足了勁甩膀子幹活,想找幾個偷懶的人都難。
說句難聽的話,這一百多人完全是多餘的,相當於平白多出一百多張嘴來瓜分他們的口糧。
反正村裡沒幾個人臉色好看。
可能是上面知道他們村日子相對寬裕點吧,其他村一般接納三五十個人,他們倒好,比人家多攤了一倍的人。
傍晚,王安慶按慣例跑來簡寧家訴苦,簡寧給他出了個主意,教新下放的人員養護大棚,培育溫室糧,然後再派出去到別村幹活教技術,這不就能賺點糧食回來。
王安慶聽了直拍大腿喊妙,還是那丫頭的鬼主意多,不白來。
這次,簡寧五叔一家三口趁著這趟機會,也回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