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東山經

卷四 東山經

東山經

※原文

東山之首,曰樕(sù)

※註釋

1犁牛:毛色黃黑相雜的牛,像虎紋似的。

※譯文

東方第一列山系的首座山,叫作樕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藟山,其上有玉,其下有金。湖水出焉,東流注於食水,其中多活師1。

※註釋

1活師:又叫活東,蝌蚪的別名,是青蛙、蛤蟆、娃娃魚等兩棲動物的幼體,頭又圓又大而尾巴細小,游泳於水中。

※譯文

再向南三百里,是座藟山,山上有玉,山下有金。湖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流入食水,水中有很多蝌蚪。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栒狀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有獸焉,其狀如犬,六足,其名曰從從,其鳴自

※註釋

1箴:同「針」。

※譯文

再向南三百里,是座栒狀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有豐富的青石碧玉。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一般的狗,卻長著六隻腳,名字叫作從從,它發出的叫聲便是自身名稱的讀音。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普通的雞卻長著老鼠一樣的尾巴,叫作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勃亝1之山,無草木,無水。

※註釋

1亝:「齊」的古字。

※譯文

再向南三百里,是勃齊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也沒有水。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番條之山,無草木,多沙。減(jiǎn)水出焉,北流注於海,其中多鱤魚1。

※註釋

1鱤魚:也叫作黃鑽、竿魚,體延長,亞圓筒形,青黃色,吻尖長,口大,眼小,性兇猛,捕食各種魚類。

※譯文

再向南三百里,是番條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沙子。減水從這座山發源,向北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鱤魚。

※原文

又南四百里,曰姑兒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桑、柘。姑兒之水出焉,北流注於海,其中多鱤魚。

※譯文

再向南四百里,是座姑兒山,山上有茂密的漆樹,山下有茂密的桑樹、柘樹。姑兒水從這座山發源,向北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鱤魚。

※原文

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1。諸繩之水出焉,東流注於澤,其中多金玉。

※註釋

1箴石:石針是古代的一種醫療器具,用石頭磨製而成,可以治療癰腫疽皰,排除膿血。箴石就是一種專門製作石針的石頭。

※譯文

再向南四百里,是座高氏山,山上盛產玉石,山下盛產箴石。諸繩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流入湖澤,水中有許多金屬礦物和玉石。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岳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樗。濼水出焉,東流注於澤,其中多金玉。

※譯文

再向南三百里,是座岳山,山上有茂密的桑樹,山下有茂密的臭椿樹。濼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流入湖澤,水中有許多金屬礦物和玉石。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犲(chái)山,其上無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

※註釋

1夸父:即舉父,一種長得像獼猴的野獸。

※譯文

再向南三百里,是座犲山,山上不生長花草樹木,山下到處流水,水中有很多堪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獨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美石,末塗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沔,其中多

※譯文

再向南三百里,是座獨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多的是美觀漂亮的石頭。末塗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南流入沔水,末塗水中有很多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鳴自

※譯文

再向南三百里,是座泰山,山上盛產玉,山下盛產金。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與一般的豬相似而體內卻有珠子,叫作狪狪,它發出的叫聲便是自身名稱的讀音。環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流入汶水,水中有很多水晶石。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竹山,

※譯文

再向南三百里,是座竹山,坐落於汶水邊上,這座山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瑤、碧一類的玉石。激水從竹山發源,然後向東南流入娶檀水,水中有很多紫色螺。

※原文

凡東山之首,自樕

※譯文

總計東方第一列山系的首尾,自樕

※原文

東次二山之首,曰空桑之山,北臨食水,東望沮吳,南望沙陵,西望湣(mǐn)澤。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虎文,其音如欽。其名曰

※譯文

東方第二列山系的首座山,叫作空桑山,北面臨近食水,在山上向東可以望見沮吳,向南可以望見沙陵,向西可以望見湣澤。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普通的牛卻有老虎一樣的斑紋,發出的聲音如同人在呻吟,叫作

※原文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下多榖而無水,多鳥獸。

※譯文

再向南六百里,是座曹夕山,山下到處是構樹,卻沒有水流,還有許多禽鳥野獸。

※原文

又西南四百里,曰嶧(yì)皋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堊。嶧皋之水出焉,東流注於激女(rǔ)之水,其中多蜃、珧1。

※註釋

1蜃:即大蛤,一種軟體動物,貝殼卵圓形或略帶三角形,顏色和斑紋美麗。珧(yáo):小蚌。蚌是一種軟體動物,貝殼長卵形,表面黑褐色或黃褐色。

※譯文

再向西南四百里,是座嶧皋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有豐富的白堊土。嶧皋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流入激女水,水中有很多大蛤和小蚌。

※原文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於葛山之尾,無草木,多砥礪。

※譯文

再向南行五百里水路,經過三百里流沙,便到了葛山的尾端,這裡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粗細磨石。

※原文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無草木。澧水出焉,東流注於餘澤,其中多珠

※譯文

再向南三百八十里,就是葛山的首端,這裡沒有花草樹木。灃水從此發源,向東流入餘澤,水中有很多珠

※原文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余峨之山。其上多梓、枏,其下多荊、芑1。雜余之水出焉,東流注於黃水。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2,名犰狳,其鳴自

※註釋

1芑:通「杞」。即枸杞樹。2眠,裝死。3螽(zhōng):即螽斯,蝗蟲之類的昆蟲,體綠色或褐色,樣子像蚱蜢,以翅摩擦發音,是害蟲。

※譯文

再向南三百八十里,是余峨山,山上有茂密的梓樹和楠木樹,山下有茂密的牡荊樹和枸杞樹。雜余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流入黃水。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一般的兔子卻是鳥的嘴,鷂鷹的眼睛和蛇的尾巴,一看見人就躺下裝死,叫作犰狳,發出的叫聲便是它自身名稱的讀音,它一出現就會有螽斯、蝗蟲出來,為害莊稼。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杜父之山,無草木,多水。

※譯文

再向南三百里,是杜父山,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流水。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耿山,無草木,多水碧1,多大蛇。有獸焉,其狀如狐而魚翼,其名曰朱獳,其鳴自

※註釋

1水碧:就是前文所說的水玉之類,即水晶石。

※譯文

再向南三百里,是耿山,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水晶石,還有很多大蛇。山中有一種野獸,外形像狐狸卻長著魚鰭,名字叫作朱獳,發出的叫聲便是它自身名稱的讀音,在哪個國家出現哪個國家就會有恐怖的事發生。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盧其之山,無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於涔水,其中多

※註釋

1

※譯文

再向南三百里,是盧其山,不生長花草樹木,到處是沙子石頭。沙水從這座山發源,向南流入涔水,水中有很多鵜鶘,外形像一般的鴛鴦卻長著人一樣的腳,發出的叫聲便是它自身名稱的讀音,在哪個國家出現哪個國家就會有水土工程的勞役。

※原文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無草木,多水。

※譯文

再向南三百八十里,是座姑射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流水。

※原文

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無草木,多石。

※譯文

再向南行三百里水路,經過一百里流沙,是北姑射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石頭。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碧山,無草木,多蛇,多碧、多玉。

※譯文

再向南三百里,是碧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蛇多,盛產碧玉、水晶。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南姑射山,無草木,多水。

※譯文

再向南三百里,是南姑射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河流。

※原文

又南五百里,曰緱氏之山,無草木,多金玉。原水出焉,東流注於沙澤。

※譯文

再向南三百里,是緱氏山,沒有花草樹木,盛產金銀美玉。河流多源於此,向東注入沙澤。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姑逢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鴻雁,其名曰獙獙,見則天下大旱。

※譯文

再向南三百里,是座姑逢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一般的狐狸卻有翅膀,發出的聲音如同大雁鳴叫,名字叫作獙獙,它一出現天下就會發生大旱災。

※原文

又南五百里,曰鳧麗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

※譯文

再向南五百里,是鳧麗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盛產箴石,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一般的狐狸,卻有九條尾巴、九個腦袋、虎一樣的爪子,叫作

※原文

又南五百里,曰

※譯文

再向南五百里,是

※原文

凡東次二山之首,自空桑之山至於

※註釋

1載:戴。一般指將東西戴在頭上。觡(gé):骨角。專指麋、鹿等動物頭上的角,這種角的骨質與角質合而為一,沒有差異,所以叫骨角。2嬰:古代人用玉器祭祀神的專稱。

※譯文

總計東方第二列山系的首尾,自空桑山起到

※原文

又東次三山之首,曰屍胡之山,北望

※譯文

東方第三列山系的首座山,是屍胡山,從山上向北可以望見

※原文

又南水行八百里,曰岐山,其木多桃李,其獸多虎。

※譯文

再向南行八百里水路,是座岐山,山中的樹木大多是桃樹和李樹,而野獸大多是老虎。

※原文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諸鉤之山,無草木,多沙石。是山也,廣員百里,多寐魚1。

※註釋

1寐魚:又叫嘉魚,古人稱為魚。這種魚前部亞圓筒形,後部側扁。體暗褐色。須二對,粗長。

※譯文

再向南行七百里水路,是諸鉤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沙子石頭。這座山,方圓一百里,有很多寐魚。

※原文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中父之山,無草木,多沙。

※譯文

再向南行七百里水路,是中父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沙子。

※原文

又東水行千里,曰胡射之山,無草木,多沙石。

※譯文

再向東行一千里水路,是胡射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沙子石頭。

※原文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其木多梓桐,多桃李,其草多菌蒲1,其獸多麋鹿。是山也,廣員百里。其上有水出焉,名曰碧陽,其中多鱣鮪2。

※註釋

1菌蒲:即紫菜、石花菜、海帶、海苔之類。2鱣鮪:鱣魚,據古人說是一種大魚,體形像魚而鼻子短,口在頷下,體有斜行甲,沒有鱗,肉是黃色,大的有二三丈長。鮪(wěi):鮪魚,據說就是魚。

※譯文

再向南行七百里水路,是孟子山,山中的樹木大多是梓樹和桐樹,還生長著茂密的桃樹和李樹,山中的草大多是菌蒲,山中的野獸大多是麋、鹿。這座山,方圓一百里。有條河水從山上流出,叫作碧陽,水中生長著很多鱣和鮪。

※原文

又南水行五百里,曰流沙,行五百里,有山焉,曰跂踵之山,廣員二百里,無草木,有大蛇,其上多玉。有水焉,廣員四十里皆涌,其名曰深澤,其中多蠵龜1。有魚焉,其狀如鯉。而六足鳥尾,名曰

※註釋

1蠵(xī)龜:也叫赤蠵龜,據古人說是一種大龜,甲有紋彩,像玳瑁,又要比它薄一些。

※譯文

再向南行五百里水路,經過流沙五百里,有一座山,叫跂踵山,方圓二百里,沒有花草樹木,有大蛇,山上有豐富的玉石。這裡有一水潭,方圓四十里都在噴湧泉水,叫作深澤,水中有很多蠵龜。水中還生長著一種魚,長得像一般的鯉魚,卻有六隻腳和鳥一樣的尾巴,叫作

※原文

又南水行九百里,曰踇(mǔ)隅之山,其上多草木,多金玉,多赭。有獸焉,其狀如牛而馬尾,名曰精精,其鳴自

※譯文

再向南行九百里水路,是踇隅山,山上有茂密的花草樹木,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還有許多赭石。山中有一種野獸,外形像一般的牛卻長著馬一樣的尾巴,叫作精精,它發出的叫聲便是自身名稱的讀音。

※原文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於無皋之山,南望幼海,東望榑木1,無草木,多風。是山也,廣員百里。

※註釋

1榑木:即扶桑,神話傳說中的神木,葉似桑樹葉,長數千丈,粗二十圍,兩兩同根生,更相依倚,而太陽就是從這裡升起的。

※譯文

再向南行五百里水路,經過三百里流沙,便到了無皋山,從山上向南可以望見幼海,向東可以望見榑木,這裡不生長花草樹木,到處刮大風。這座山,佔據了方圓一百里。

※原文

凡東次三山之首,自屍胡之山至於無皋之山,凡九山,六千九百里。其神狀皆人身而羊角。其祠:用一牡1羊,糈用黍2。是神也,見則風雨水為敗。

※註釋

1牡:鳥獸的雄性。2黍:一種穀物,性黏,子粒供食用或釀酒。在脫皮以後,北方人稱它為黃米。

※譯文

總計東方第三列山系的首尾,自屍胡山起到無皋山止,一共九座山,途經六千九百里。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身子卻長著羊角。祭祀山神:在毛物中用一隻公羊做祭品,祀神的米用黃米。這些山神,一出現就會起大風、下大雨、發大水而損壞莊稼。

※原文

又東次四山之首,曰北號之山,臨於北海。有木焉,其狀如楊,赤華,其實如棗而無核,其味酸甘,食之不瘧。食水出焉,而東北流注於海。有獸焉,其狀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名曰獦(gé)狚(dàn),是食人。有鳥焉,其狀如雞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qí)雀,亦食人。

※譯文

東方第四列山系的首座山,叫北號山,屹立在北海邊上。山中有一種樹木,長得像普通的楊樹,開紅色花朵,果實與棗子相似但沒有核,味道是酸中帶甜,吃了它就能使人不得瘧疾病。食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北流入大海。山中有一種野獸,外形像狼,長著紅腦袋和老鼠一樣的眼睛,發出的聲音如同小豬叫,叫作獦狚,是能吃人的。山中還有一種禽鳥,外形像普通的雞卻長著白腦袋,老鼠一樣的前爪和老虎一樣的后爪,叫作鬿雀,也是能吃人的。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旄山,無草木。蒼體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展水,其中多

※註釋

1

※譯文

再向南三百里,是旄山,沒有花草樹木。蒼體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西流入展水,水中生長著很多

※原文

又南三百二十里,曰東始之山,上多蒼玉。有木焉,其狀如楊而赤理,其汁如血,不實,其名曰芑,可以服馬,泚水出焉,而東北流注於海,其中多美貝,多茈魚,其狀如鮒1,一首而十身,其臭(xiù)如蘪蕪2,食之不

※註釋

1鮒(fù):即鯽魚,體側扁,背面青褐色,腹部銀灰色,肉味鮮美。2蘪蕪:就是蘼蕪,一種香草,葉子像當歸草的葉子,氣味像白芷草的香氣。據古人講,因為它的莖葉靡弱而繁蕪,所以這樣叫。3

※譯文

再向南三百二十里,是東始山,山上多出產蒼玉。山中有一種樹木,長得像一般的楊樹卻有紅色紋理,樹榦中的汁液與血相似,不結果實,叫作芑,把它的汁液塗在馬身上就可使馬馴服。泚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北流入大海,水中有許多美麗的貝,還有很多茈魚,長得像一般的鯽魚,卻長著一個腦袋和十個身子,它的氣味與蘼蕪草相似,人吃了它就不放屁。

※原文

又東南三百里,曰女烝(zhēng)之山,其上無草木,石膏水出焉,而西流注於鬲(gé)水,其中多薄魚,其狀如鱣魚1而一目,其音如歐2,見則天下大旱。

※註釋

1鱣:通「鱔」。即鱔魚,俗稱黃鱔。2歐:嘔吐。

※譯文

再向東南三百里,是女烝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石膏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西流入鬲水,水中有很多薄魚,長得像一般的鱔魚卻只有一隻眼睛,發出的聲音如同人在嘔吐,它一出現,天下就會發生大旱災。

※原文

又東南二百里,曰欽山,多金玉而無石。師水出焉,而北流注於皋澤,其中多

※註釋

1牙:這裡指尖銳鋒利、露出嘴唇之外的大牙齒。

※譯文

再向東南二百里,是座欽山,山中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卻沒有石頭。師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皋澤,水中有很多

※原文

又東南二百里,曰子桐之山。子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余如之澤。其中多

※譯文

再向東南二百里,是子桐山。子桐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西流入余如澤。水中生長著很多

※原文

又東北二百里,曰剡山,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彘而人面,黃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yǔ),其音如嬰兒,是獸也,食人,亦食蟲蛇,見則天下大水。

※譯文

再向東北二百里,是座剡山,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豬卻是人的面孔,黃色的身子上長著紅色尾巴,叫作合窳,它發出的聲音如同嬰兒啼哭,這種合窳獸,是吃人的,也吃蟲和蛇,它一出現,天下就會發生水災。

※原文

又東北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楨木1。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則竭,行草則死,見則天下大疫。鉤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澇水,其中多

※註釋

1楨木:即女貞,一種灌木,葉子對生,卵狀披針形,在冬季不凋落,四季常青。初夏開花,是白色,果實橢圓形。

※譯文

再向東北二百里,是太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茂密的女貞樹。山中有一種野獸,外形像一般的牛卻是白腦袋,長著一隻眼睛和蛇一樣的尾巴,叫作蜚,它行經有水的地方水就乾涸,行經有草的地方草就枯死,它一出現,天下就會發生大瘟疫。鉤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澇水,水中有很多

※原文

凡東次四山之首,自北號之山至於太山,凡八山,一千七百二十里。右東經之山志,凡四十六山,萬八千八百六十里。

※譯文

總計東方第四列山系的首尾,自北號山起到太山止,一共八座山,途經一千七百二十里。以上是東方山系的記錄,總共四十六座山,一萬八千八百六十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山海經(國學大書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山海經(國學大書院)
上一章下一章

卷四 東山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