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養鬼
這時,沈隊他們搜查完后,陸續走了過來。我把玉墜的事情告訴了他們,候卓小孩子心性,一看見新奇的東西,就忍不住拿到手裡把玩。
不過,他剛把玉墜抓在手中,連兩秒鐘都不到,就像被毒蛇咬了一口似的,飛快的把玉墜扔回到了桌子上。他一張臉血色盡褪,眼睛里流露出驚恐的神色。
我們見他這副樣子,不由驚疑的問道:「猴子,怎麼了?」
候卓白著臉,用手指著那個玉墜道:「玉墜裡面有鬼!我的手一碰到它,就感覺到了很重的陰氣。」
我們幾人都一臉疑惑的看著那塊玉墜,這看起來就是一個普通的玉飾啊,頂多就是名貴了一點,做工精緻了一點。不過,怎麼看也不像是一個陰氣纏繞的邪物啊!
但是,我們心裡都清楚,候卓的通靈能力非常的強,幾乎沒有出錯的時候。所以,對於他說的話,我們不得不相信。
這時,沈隊將玉墜拿到手中仔細觀摩了片刻,又用手指反覆摩挲著玉身上的紋路。少頃,他臉色忽然一變,從口袋裡摸出了一張三角形的黃色符紙。
我們都認出他手中的這種三角形符紙,就是他那天晚上所用的測靈符。只見他用手中的符紙緊緊裹住了玉墜,然後低聲念誦了幾句咒語。
片刻之後,我們驚訝的發現,原本空無一字、乾乾淨淨的符紙上面,接連浮現出了許多黑色的字元。緊接著,黃色的符紙上面忽然升騰起了一層黑色的霧氣,將符紙和玉墜全部籠罩其中。
片刻后,符紙忽然自燃了起來,很快就化為了灰燼。
沈隊將玉墜放回桌子上,一臉平靜的對我們道:「這塊玉墜其實是一個靈器,是用來養鬼的。此刻,在這塊玉墜里,就有一隻法力十分高強的青面鬼。」
「靈器?」我有些聽不明白。
沈隊向我們解釋道:「靈器顧名思義,就是藏有靈魂的容器。說白了,其實就是用來養鬼的。這是一種邪惡古老的巫術,從上古時期就流傳下來了。人用自己的精血,輔以特定的咒語,來豢養和操控鬼魂,讓其為自己所用。而養鬼所用的容器,必須要是上等的玉器才行。就比如說我們面前的這塊玉墜,就是用來養鬼的上佳靈器。」
我們聽的一陣咋舌。
「這塊玉墜應該是被害人秦楚楚的吧,她一個普通人,養一隻鬼在身邊做什麼?難道她不害怕嗎?」家欣不解道。
「靈器這種東西雖然聽起來很可怕,但只要你使用得當,能夠操控靈器裡面的鬼魂,它就可以成為一件保命驅邪的『聖物』。」沈隊繼續向我們解釋道:「一旦靈器里的鬼魂吸收了你的精血,再加上咒語的控制,它就會心甘情願的認你為主人,供你驅使。」
我逐漸聽明白了,「也就是說,一個人之所以養鬼在身邊,只有兩種可能性。不是為了害人,就是為了防止被人害!」
沈隊點頭道:「沒錯,就是這個意思。」
「是不是想害人我不清楚,不過,她現在的確是被『人』害死了。」藍冰麗聳了聳肩,「我猜,被害人之所以養鬼,就是因為她早就預感到,有『人』想要殺她了。」
我們三人紛紛附和的點頭,認為冰麗的推測很有道理,只有沈隊在一旁皺眉沉思,一言不發。
「沈隊,你是不是想到什麼了?」我開口問道。
沈隊搖了搖頭,「沒有,我只是在想,被害人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即使家境富有一些,也不大可能會接觸到靈器這類東西。我很疑惑,到底是誰教給她養鬼之術的呢?」
就在我們說話的時候,許明輝終於回來了。他一隻手提著一個黑色的塑料袋子,袋口扎得嚴嚴實實的,連一隻螞蟻都爬不進去。另一隻手拎著幾份便當,晃悠悠的走了進來。
我們看到他手中的便當,才意識到天色已經不早了,很快就要到晚上了。
許明輝將便當發給我們,一人一份,沈隊讓我們趕緊吃飯,吃完了好乾活。
結果,這頓晚餐很快就結束了。並不是我們吃飯的速度有多快,而是一股令人作嘔的血腥氣一直從卧室里飄了出來,鑽進我們的口鼻之中。即便我們已經把卧室的門關上了,也無濟於事。
鼻間都是這種氣味,誰還能吃得下飯?就連礦泉水喝進嘴裡,也帶著一股血腥的鐵鏽味。最後,我們勉強扒了幾口飯,就再也吃不下了。
沈隊把許明輝帶回來的黑色塑料袋解開,只見裡面塞滿了長條形的黃色符紙,符紙上面密密麻麻的寫著不同的黑色字元,黑色字元之間還夾雜著一些紅色的圖案。
袋子里還放著幾盒膠水,沈隊讓我們把這些符紙分別貼在這座房子里的所有門窗上面,每一個房間都要貼上。這些符紙或許可以阻止那個女鬼進入這座房子內。
秦楚楚是在卧室內被害的,她的鬼魂一定會回到這裡來。如果我們要招魂的話,就必須在卧室內進行。
所以,我們在卧室的門窗上貼上了更多的符紙,就算那個女鬼法力再高強,想要進入這裡,恐怕要得費一番功夫才行。再說,還有許明輝和藍冰麗在門內守著呢。他們一個陰陽師,一個法師,可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最後,我們將這座房子內的所有門窗都鎖死,盡量不留給那個女鬼任何可乘之機。
一切準備妥當之後,外面的天色也徹底黑了下來。這座房子的位置本來就比較偏僻,再加上我們又將門窗都關死了,外面一點兒聲音也傳不進來。
此時此刻,這間卧室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墳墓一般,幽暗死寂,我甚至能聽見自己的心跳聲。
清涼如水的月光從窗外射了進來,我們大概能看清屋子裡的情形。鬼魂一般在接近午夜的時候最為活躍,那個時候招魂相對來說也比較容易一些。所以,我們只有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