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的四大陷阱
調研的四大陷阱
人們常說要做調研,卻忽略了調研本身有很多的問題,調研方法、調研方案、調研問卷缺乏「頂層設計」,決策者需要調研來作決策,卻既沒有親自參加調研,又沒有認真策劃調研方案。總結下來,調研有如下四個最常見的陷阱,讓調研成為偽調研。
第一,調查提問的形式。
調查似乎就是提問。但是問題是主觀的,有歧義的;被問者對問題的理解又是主觀的,有歧義的;被問者的回答是主觀的,有歧義的;調研者對回答的理解還是主觀的,有歧義的。調研就像傳言,老虎都會被最後傳成貓咪。
提問本身,就是問題。
下面進一步以消費者「為什麼購買」來說這個問題。絕大多數人(包括調研公司)迷信「深入地追問為什麼」,以為這樣就能得到答案。還記得我們小時候經常聽到這些問題,「你為什麼學習?」「你為什麼幫助小同學?」「你為什麼不交作業?」「你為什麼欺負女同學?」得到的回答可能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五講四美」「昨天晚上拉肚子」「我不是故意欺負她的」,而實際的情況卻很可能是「我根本不想好好學習」「那個小同學上星期給了我一塊糖」「昨晚貪玩沒做作業」「上次考試她不給我抄答案」。
為什麼問了「為什麼」卻得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回答?
首先,在一般情況下,人只願意講述對自己有利或被社會所喜歡的動機,而隱瞞對自己不利或社會不喜歡的動機。行為的內心動機不可能毫無阻礙地表露出來。消費者這種「說謊」在調研中經常發生。
其次,用直接詢問「為什麼」的方法去了解被訪者的動機,實際上是讓其回憶過去的行為動機,而回憶往往是不準確的,甚至可能是錯誤的。
再次,人的行為動機具有不同的意識水平,人對於自己的行為動機可能是沒有意識到的,自己根本不可能直接表達出來。你怎麼指望問幾個為什麼就能深入了解「為什麼」呢?
調研首先應基於觀察,觀察是前提。所以我們強調售點觀察,遠遠多於問卷調研。
調研的第二個陷阱,是定量調查掩蓋了觀念形成的過程。
這個觀念是怎麼形成的,它要通過溝通才能發現,這是一個活的觀念,你最後變成一個死的數據在那個地方。你本身追求的就是一個細枝末節的東西,怎麼能夠得到全部呢?
所以我們還是要強調親身觀察,因為觀察,才能親歷過程。同時,我們也強調定性地和被訪者深入訪談,並通過這種深入訪談和行為過程的互相印證,真正地了解消費故事。
第三個陷阱,很多調研忽略了普通人對問卷課題的理解,大多數的問卷設計都是錯的。
我們舉兩個2013年影響比較大的社會調查的例子。
一是發布的《2012年度中國主要城市公眾教育公平感調查報告》,媒體集中報道居然有24.3%的公眾不相信「教育能夠改變命運」,覺得這太可怕了。
我們來想想他的調研問卷是什麼呢,估計是:
請問你是否相信教育改變命運?
A.相信
B.不相信
C.不一定
你會選什麼?改變命運這麼大的事,如何能輕言相信?很多人會認為,不一定。
企業也經常出這樣的糊塗問卷,就拿上面的問題為例,我們換一下:
請問你是否相信電視廣告?
A.相信
B.不相信
C.不一定
你指望有多少人選擇「A.相信」?人家憑什麼信你呀,但我們很多企業就會去問這種傻問題。
再舉例,華與華的案例——「曬足180天,廚邦醬油天然鮮」。假定我在決策時心裡沒譜,於是決定搞一個「消費者測試」,我在全國選上若干城市,發出若干問卷,問:
曬足180天,廚邦醬油美味鮮。請問你相不相信?
A.相信
B.不相信
C.不一定
他都不知道你是誰,他憑什麼答相信呢?你想象一下你自己,走在大街上,一個陌生人上來攔住你,說一件事,然後就問你信不信。你信才怪呢!因為你相信的前提是相信面前這個攔住你不讓你走路的陌生人,你信嗎?他說什麼你都不信。最後這調研報告送到老闆那裡,結論就是80%的消費者不信,你還幹嗎?我們換一個問題去問:
曬足180天,廚邦醬油天然鮮。請問你願不願意買?
A.願意
B.不願意
C.不一定
這時候,沒有信不信的問題了,「曬足180天,廚邦醬油美味鮮」成了一個事實前提,他怎麼會不願意買呢?大多數人會不假思索地選「A.願意」。
有人會問,那這個「曬足180天,廚邦醬油美味鮮」,要用什麼調研方法才能知道它是不是有效的策略呢?
答案是不用調研,連這個判斷都沒有,你就不配做企業。
問題決定答案,很多所謂調研,你根本不用出門去問,因為問題出來的時候你都知道答案是什麼了。
有朋友告訴我,9年的調研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不相信保健品。我就知道那調研問卷是怎麼設計的——請問你是否相信保健品,再問99年,結論也是不相信,因為相信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但是,人們買一件東西並不需要相信,他只是對你的承諾感興趣,就願意試一試,相信是使用之後的事情,你幹嗎要去問他相不相信呢?多少女人,你問她是否相信自己的丈夫,她都不敢斬釘截鐵地回答「相信」。你算老幾?這個相信與否的問題,根本就是個偽命題。
再說第二個社會調查數據。
中國社科院研究出版的《中國人想要什麼樣的民主》,提問:民主好不好?
調查結果是54.2%答「好」,40.2%答「不能一概而論,要看是不是適合中國情況的民主」,4.9%選「其他」。
這一個問題,就錯了兩次。一是不能問民主好不好,因為民主的定義不清楚。要不你先問一個開放式問題,上街去問:請問民主是什麼?你會得到無窮的答案。所以「民主好不好」作為一個調查問卷的問題,是根本不成立的。
二是錯在「適合中國情況的民主」這個選項的設計,你設定了一個「適合中國」的選項,就把另一個選項定義成了「不適合中國的」,你要別人怎麼選呢?
企業搞調研也是這樣。調研的問題選項,一定要一個一個仔細推敲,很多問題都是把別人也把自己往溝裡帶的,而自己不覺得,比如房地產的調研,問這麼一個問題:
請將下列因素由高到低排序,排出您認為購房重要的考慮因素:
A.地段
B.價格
C.開發商品牌
D.房屋質量
E.小區環境
F.物業管理
G.有廣告投放
這些因素能放在一塊比嗎?只要你的選項里出現房屋質量,消費者就會把它往前排,你知道消費者認為房屋質量很重要,這有意思嗎?
我看過無數份調研報告,研究發現,消費者認為產品質量是最重要的,藥品療效是最重要的。消費者認為廣告是不重要的。這些調研都是盲目無意義的調研。
為什麼在本章節開篇時,我們說調研不能作為依據。確實有人會把上面這個問題的選項「G.有廣告投放」沒有消費者選擇為依據,來說投廣告沒用,因為消費者不看重。
這裡把價格列在其中也是錯誤的,價格是前提,不是一個級別的選項。消費者是先有預算,然後才去選。價格因素超越其他所有因素,但你放到這個選項去讓消費者選,價格因素肯定排在後面。
我還碰到過一次很有意思的調研問卷。
某次我們8個同事在一家湘菜館吃飯,吃得肚子溜圓很滿意,買單花了180多塊錢,我們都覺得太便宜了。
這時候服務員送上一張問卷,問了若干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
請問您認為我們的價格:
A.偏貴
B.合理
C.太便宜
我們那位填問卷的同事,他真是不太厚道,或許,他還沒來得及厚道,下意識就打鉤了:偏貴!
我不知道那餐館老闆,晚上面對消費者齊聲認為偏貴的投訴,他會不會降價。
再補充說一下價格測試的調研,我給您的建議是,千萬不要做價格測試,只會給你誤導,有一萬個壞處,沒有一點點好處。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調研方案,給消費者描繪一個產品,然後問:
「請問您願意為這樣一個產品付多少錢呢?」
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你,沒有人知道他願意為一個產品付多少錢。只有你開出價來,並且在具體的銷售場合,他才知道自己掏不掏錢。而且在不同場合願意掏的錢不一樣,在同一商場歸類擺在不同貨架的估價心理也不一樣,不同的人願意掏的錢又不一樣。
這就是調研的第四個陷阱——顛倒了企業的責任和消費者的責任,這就是本質根源。
決策和創意的責任在企業,不在消費者。但很多對消費者的調研,都把調查消費者變成了問計於消費者。這種情況,在創意測試方面特別普遍和突出。
經常有人會說,我們的意見不重要,消費者的意見才重要,這創意好不好,要去問消費者。這是胡說八道,創意好不好,那是決策者的責任,如何能問消費者。
調研有一個「角色代入」的問題,一個提問,就把消費者代入了一個角色。
你不要把他代入決策者的角色,代入決策者的角色,他就已經不是消費者角色了,他成了決策者,能這樣請消費者來作決策嗎?當然不能,但很多人就這麼干。
一個品牌形象設計出來了,一個包裝設計出來了,一個廣告創意出來了。他自己沒譜,於是做消費者測試,請消費者來選,來投票。找消費者不方便,乾脆馬上叫兩百個基層員工上來,他們能代表消費者。
如果這樣就能作出正確決策,規避決策風險的話,那真是白痴都能當老闆。
「請問你覺得這個創意好不好?」「請問你喜歡哪個包裝?」做創意測試,問這些愚蠢的問題,你就把他代入了決策者的角色,他就開始給你當創意總監、營銷總監了,這個好那個好。
為了更「科學」地了解消費者對創意的看法,於是,更科學的問題被調研公司設計出來了,諸如請消費者用5分制來表達他對某個廣告創意的看法:
「這個廣告是易於理解的」
「這個廣告是有說服力的」
「這個廣告所介紹的產品符合我的需求」
「這個廣告包含了一些新的信息」
「這個廣告包含了和其他產品不同的信息」
「這個廣告中關於這個產品的介紹是可信的」
「這個廣告使該產品對我更有吸引力」
……
最後,還算出一個總分,消費者評分最高的廣告創意於是出爐了。這種「科學的」調研簡直是荒謬之極。
太多的所謂「科學」,都是愚蠢的巫術,是愚蠢的人壓制聰明人的巫術。科學已成為宗教,調查已成為巫術,這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小心在意的。
創意測試應該問什麼問題?不能問你喜歡哪個創意,要禁止使用創意這個詞,因為這個詞會讓他遠離消費者角色,而把他代入決策者角色。很多人上去就問:「你喜不喜歡這個廣告?」這個問題跟你要做的事一點關係都沒有!
創意測試應該問什麼問題?
華與華方法:創意測試四大問題——
1.是誰?
2.他要你做什麼?
3.你做不做?
4.為什麼?
學會問這幾個問題,你會發現第一個問題就是一個超級試金石,很多你自鳴得意的創意給人家看過之後,人家連你是誰都不知道。但如果你問他喜不喜歡,他可能還很喜歡呢。
學會問這幾個問題,你也會恍然大悟為什麼一些你嗤之以鼻的廣告大行其道,因為這四個問題它全解決了,而且解決得乾淨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