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華與華簡史

附錄一 華與華簡史

附錄一華與華簡史

謹以此文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一、前傳——家族的歷史

2002年,華與華在廣州成立。華與華這個名字,含義是創始人華杉與華楠。

我們哥倆出生在貴州省道真縣一個教師家庭,我出生於1971年,華楠出生於1974年,所以華楠經常說華與華「Since1974」。

我們出生的年代,還在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時期,那時候的英雄,是「越窮越光榮」,還有「白卷英雄張鐵生」,也就是說,誰最沒有錢,最沒有知識,而且最蔑視財富,最鄙視知識,誰就是國家英雄。

不過,到了我6歲的時候,也就是1977年,中國恢復了高考。緊接著是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開始起步,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開始了「科學的春天」,科學家成了英雄,「知識就是力量」成了口號。我的父母都振奮了起來。

父親畢業於貴州大學數學系,當時在道真縣上壩公社中學任數學老師。母親先後在上壩小學、上壩中學教書。因為比父親晚一年上學,正趕上劉少奇倒台,出身不好的地主子女沒有上大學的機會,她只上了一個「勞動大學」,算大專文憑。母親看到恢復了高考,以後考大學要考英語,她看看全縣也沒有兩個英語老師,以後誰來教自己的兩個兒子英語呢?於是她開始自學英語。

父親有極強的理財能力,他總是能用很少的錢,把家裡的生活安排得非常好,能定期資助有困難的親戚,自己還能有儲蓄。不過,當時他們的錢也不算很少,在70年代,兩個人的工資加起來,每月有七十多塊錢,已經算是寬裕了。我出生的時候,父親竟然能每月拿出15塊錢工資給我請了一個保姆!全縣只有縣長家和我家有保姆了。我的保姆姓趙,爸爸媽媽叫她「趙大孃」,也是我家的親人了。等到母親要學英語的時候,父親又馬上拿出六十多塊錢,買了一台紅燈牌收音機,這也是一筆巨款,但是對於他來說毫不困難。於是,母親就開始跟著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學英語。

後來縣裡辦了夜校教英語,老師是彭乾中,畢業於貴州大學英語系,我懷疑他是全縣唯一一個能教英語的人。彭老師是我父親的好朋友,幾年前來上海時還到我家裡做客,大概因為學英語的緣故,他也是全縣最時尚的人,我記得他後來是全縣最早有摩托車的。彭叔叔一直是我的偶像。

母親就在彭老師的班上學習。從上壩公社到縣城,要騎車十五公里山路,她上完夜校要騎車趕回來,第二天清晨還要帶學生出早操。但她既不怕辛苦,也毫不畏懼夜裡一個人走山路,她就是這麼好強的人。夜校畢業,母親又爭取到機會,去貴州大學英語系進修兩年,終於成為一名英語老師,而且是高三英語的「把關老師」,就是一直教高三,專門訓練學生對付高考的魔鬼教練。我和弟弟後來都在母親的「把關」下參加高考,英語都取得了好成績,一切就像我母親計劃的一樣。

不過,不要誤以為我們的英語很好,我們只是能對付高考,是「高考英語」。

母親有一個典型案例,就是我表哥張亞群。因為我父母都是老師,我家就成了父母雙方家族子弟的教育基地,我還沒有上學,就有表哥表姐們在我家住著準備考大學。我表哥張亞群,一米八的大帥哥,初中畢業考技工學校,六門功課考了一百八十多分,畢業當了五年工人,突然來我家跟我媽說:「嬢嬢!我要考大學!」我媽取笑他說:「你高中都沒念過,考什麼大學?」張亞群指了一下我們家客廳的雙人沙發說:「我就睡這裡。」我看了一眼那沙發,他的腳肯定得蹺到扶手上了。張亞群到我家,從A、B、C開始學起,就一年時間,他高考英語就考了八十多分,考上了北京語言學院英語系。現在他生活在加拿大。

這是張亞群的時代,不是張鐵生的時代了。

再說回1977年,不,應該是回到1976年,在我5歲的時候,父母開始對我抓教育,那時候我每天有兩個功課,一個是早上,媽媽帶著我跑步。我們居住的上壩中學,在一個山谷邊,谷底是一條山澗,山澗上游有一個小瀑布,叫飈水岩,飈水岩下有一座橋,是通往遵義市的公路。媽媽就帶著我跑過那座橋,順著盤山公路跑到半山腰,停下來給我講一個故事,武松打虎、李寄殺蛇、曹沖稱象什麼的,回到家呢,我的功課就是把這個故事寫下來,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這是我最早接受的寫作訓練。第二個功課是書法,每天用格子本寫鉛筆字,寫多少不論,寫完我爸爸檢查,寫得好的字他就打一個圈,打滿五十個圈算完成任務。這些訓練打下了我的語文基礎,以至於我從小學到中學畢業,每次作文差不多都是班級的範文,1988年高考,我語文考了全校第一。不過華楠說他高考語文是全市第一。(後來我家搬到六盤水市,父母在水城礦務局中學教書。)我相信我們學校的第一名,大概率就是全市第一。所以我也可能是全市第一。但是當時確實沒查過,就這麼一直讓他得意了。

在學齡前,媽媽教我語文,父親教我算術。那時候除了科學家,還有一種人很英雄,叫「神童」,神童裡面最厲害的,是能考上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就是13歲上大學。經歷了「知識越多越反動」的時代之後,中國特別急於培養科技人才,我父親就特別希望我以後能考上少年班。當時,少年班有兩個學習模範,一個叫寧鉑,一個叫謝彥波,我父親總是給我講他們的故事,其中講到寧鉑如何刻苦學習,坐在火爐邊讀書,火爐把他的褲子烤焦了他都不知道。我也很神往那樣的刻苦,也坐到火爐邊去讀書,看看能不能把褲子烤焦。我慢慢地把膝蓋靠近火爐,太燙了,終於沒能堅持到烤焦,就放棄了。

父親又常常跟我講諾貝爾獎,說最了不起的科學家就是能拿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當科學家,拿諾貝爾獎,就是我的童年夢想。上小學的時候,有一天縣城來了一個攝影師,他帶了一塊布景板,上面畫了一架飛機在藍天飛行,窗戶的位置是兩個洞,孩子們就坐在布景板後面,把頭從那個窗戶孔露出來。我懷疑是不是每個小孩都去照了那張相,因為我們那個星期的語文課,寫作文的題目就是這個飛機攝影。所有小孩寫的都是「我彷彿駕駛著飛機在藍天翱翔」,只有我寫的是「我彷彿坐著飛機出國考察」。父親對此很開心,覺得他兒子志向不一樣,他叨咕了這事很多遍,否則我都不會記得這件事。

在一個教師家庭,學習就是第一大事。每年我們兄弟倆只有一天可以合法地全天不學習,那就是新年的除夕,大年初一也是必須學習的。這讓我養成了終身學習的習慣,一天沒學習,就有很強的罪惡感。

談華與華的歷史,我首先講家庭和小時候的成長,因為我們是家族兄弟公司,而且完全是父母訓練出來的。不過父母當初也想象不出後來中國的巨變,那時候發揮最大想象力設想的最好人生,就是考上大學,留校任教;或者出國留學,回國報效。除此之外,不知道還有其他了。

我還要上溯到我的家族歷史,因為我們家太傳統,太標本了,是中國幾千年歷史最標本式的傳統家族,而家族的歷史也和我今天的事業有直接的聯繫。我們家族保存了一千六百年的家族史,一千六百年的基本脈絡清清楚楚;八百年每一代都有名字;三百年每一代都有詳細的事迹記錄。

三百年前,我的祖先華有端從福建連城華家亭村移民四川資陽,投奔他的大哥華有君。有端開始時做貨郎,走街串鄉,販賣一些針線玩具之類小商品,攢一點錢,就買一小塊田,慢慢積攢起來,成家立業,成了一個農夫。他和大哥華有君,以及親家廖氏,三家人房子挨在一起,叫「華廖親」。現在他大哥的房子還在,成了家族祠堂。

幸福的生活沒開始多久,沱江就發了一場洪水,有端的妻子和兩個女兒都淹死了,房子也塌了。有端破了產,又重新開始,勤耕儉積。「勤耕儉積」這四個字在家譜中出現頻次很高,還有另外四個字,「開基創業」。總之,祖先的功績就是勤耕儉積、開基創業,然後才有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就是中國傳統。

華有端四十二歲那年,娶了第二任妻子,這位夫人改變了我們家族的命運,因為她帶來了知識,帶來了文化,帶來了文明。新夫人姓魏,嫁進來時二十四歲,也是老姑娘了。她的父親叫魏顯邦,是當地宿儒,私塾先生。魏夫人從小就跟她父親讀書,會背誦整部四書。四書是中國儒家思想的經典,標準教材,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四部書。魏夫人全部可以背誦下來。她嫁進來之後,就成了整個家族的中心,因為她有文化,還能講故事,給妯娌和孩子們講《今古傳奇》,那是明代的一本小說,也都是我熟悉的書。

魏夫人改變了華氏家族,到他的兒子華兆蕙,華氏成了富足的耕讀人家,家譜中留下好多賓客往來的詩文。到我父親的曾祖父華光瑤,他是縣裡的神童學霸,當時資陽有三大學霸,跟江南四大才子差不多,叫「資陽三光」,因為三個人名字里都有一個「光」字。家譜里有華光瑤參加科舉考試時縣太爺給他寫的評語,我記得縣太爺說他的文字氣勢如虹,「橫掃千軍」。可惜他的文章沒有留下來。

從華有端到我,是第九代。我覺得魏夫人還直接影響著我,這就是家道、家運、家風、家學吧!除了經營華與華,以及寫作品牌營銷的專業書籍外,我還是一位史哲作家,《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在中國銷售了五十萬冊,而且已在韓國和泰國出版,我希望以後能在全世界出版。《華杉講透〈論語〉》目前銷售了九萬冊,《華杉講透〈孟子〉》《華杉講透〈大學中庸〉》《華杉講透王陽明〈傳習錄〉》《華杉講透〈資治通鑒〉(第一冊)》也已經出版。我希望我能把中國的傳統價值觀和智慧介紹到全世界。

童年的華杉、華楠與父母

二、曾經有一個機會讓我成為富二代,但是我爸沒抓住!

中國的高中學制是三年,在高中二年級的時候,要進行文理分科,分成文科班和理科班。我的文科成績好,不喜歡理科,所以我希望進文科班,但是父親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如果你學文科,以後再有政治運動,要挨整!」我極不情願,但從小就是聽父母的安排,也不知道世上還有可以不聽父母的話這回事,就進了理科班。

1988年高考,父親說:「以後我們國家汽車工業肯定大發展,你去中國最好的汽車學院學汽車吧!」於是我考進了吉林工業大學汽車學院內燃機專業。

後來華楠考大學的時候,父親說:「以後我們國家會有很多五星級酒店,你去學酒店管理吧!」於是華楠考進了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酒店管理專業。

父親對國家的發展判斷是準確的,但是對我們的判斷有點偏差。我實在不擅長搞機械工程類專業。上實驗課的時候,拆開一個最簡單的195柴油發動機,我從來沒能把它重新裝配回去過,總是裝配好了,還多出幾個零件在外面。

大學四年,我除了應付考試,就是談戀愛、踢足球、讀書三件事。一是讀中國古代哲學,主要是兩千多年前軸心時代的中國哲學,老子、孔子、孟子、莊子、韓非子、商鞅等;還有就是醉心於兵書戰策,《孫子兵法》自然不在話下,《吳子》《尉繚子》《六韜》《三略》《鬼谷子》都沒落下,不過我喜歡戰略,不喜歡陰謀。《孫子兵法》我很喜歡,《鬼谷子》我就厭惡。《戰國策》我也熟讀,但是陰謀詭計太多了,不喜歡。之後就是歷史,各種中國史書,最重要的兩部是《史記》和《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有三百萬字之巨,全是古文,每個中國人都知道這部書,但是很少有人能讀完,我前後讀過四遍。現在寫作《華杉講透〈資治通鑒〉》,算讀第五遍了,估計要寫七年,總共五百萬字。

我的大學時代,就在閱讀中國歷史中度過去了。這時候我也不想當科學家拿諾貝爾獎了,因為知道自己不是那塊料,我的理想是做哲學家、思想家,最差也要做一個專欄作家吧!我覺得專欄作家也挺酷的,總之就是有思想,然後能寫作文影響他人的思想,幫助大家形成看法。這個影響和形成大眾看法的工作,就是宣傳家的工作了。不過那時候還沒想到這一層,事實上,這正是我成為廣告人的萌芽。

1992年,我大學畢業。那時候中國的大學生還是由國家分配工作,但是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十四年,深圳、珠海等特區已經很火熱,可以不要國家分配的工作,自己「下海」了。我就決定下海,自己去找工作。東北的氣氛還是比較保守,同學們會問我三個問題:

1.你不是學企業管理的,怎麼下海經商呢?

2.你沒有戶口怎麼辦?

3.你以後怎麼能有房子呢?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說國家主席也沒有一個「國家主席專業」,好像不是問題。

第二個問題,我因為熟讀歷史,對《商君書》很熟悉,知道讓人民保持貧窮,和限制人民遷徙,是法家統治術的兩大基石。既然「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不是「越窮越光榮」了,第一條已經取消了,第二條一定不能獨存。所以我說戶籍制度一定會取消。同學們都認為我說瘋話。我也沒有想到二十六年後的今天戶籍制度還在,但畢竟已經遠遠不是原來那個戶籍制度的概念了,國家沒有限制人民的遷徙,也沒有在這方面給我帶來困難。

最後一個問題,沒有房子怎麼辦。我不知道,那時候也絕想不到可以買房子,我說:「我爺爺有房子,我父親也有房子,總不至於我沒房子吧!我也不知道房子從哪兒來,但總會有吧!」這是我的性格,未來不可預測,老是想以後怎麼辦,沒有意義,我只決定今天要做什麼,把未來交給命運和運氣。

父親非常支持我的想法,他說:「就是應該去!開始幾年困難,家裡拿錢支持你。我要是在你這個年紀,我早就去深圳了。八十年代深圳剛開始招聘,我和你媽媽就想去,但是考慮到那邊教育不行,怕影響你和弟弟讀書,才放棄了。現在想來,當初的擔憂都是錯的。」我這才知道父親也曾經想去深圳,他思考這問題的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有深圳這個地方!正所謂——曾經有一個機會讓我成為富二代,但是我爸沒抓住!現在父親願意支持我去闖,我就可以啃老了。沒想到,我這一啃,啃了三年半!

三、銀湖好大霧

1992年我大學畢業,直接到了珠海。不過開始幾年,我都沒找到自己到底要幹什麼,沒方向,中間有過兩份工作,跑過新疆,還曾經「倒煤」,我在珠海市外貿開發公司承包了一個部門,從貴州把煤炭販運到廣東化州,不過我前後大半年,只做成過五個車皮,三百噸煤的生意,實在是不成規模,也養不活自己,於是又重新找機會。

從1992年到1995年,我的收入都無法養活自己,這就像我爸說的,他寄錢給我「闖」。所以我做了三年半的啃老族,也讓我到現在都能理解啃老族,但是你不能啃習慣了,就畏懼社會,成了套中人。

那時候真是找不到自己到底能幹啥,寶劍藏玉匣,陰符生素塵。但是,志氣還是很大!身無半文,胸懷天下,每天仔細閱讀《粵港信息日報》《投資導報》什麼的,關心祖國的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在大排檔喝著海珠啤酒,和朋友們暢談發財大計。1995年,我寫了一篇文章——《試論中國經濟的走向和投資方向》,純屬自娛自樂和以文會友,大意是說農業產業化、企業併購和家電連鎖三個設想,我的一位朋友阿鄧讀了說:「華杉,可以啊!像王志綱的手筆耶!」我問:「你認識他?」阿鄧說:「見過一次,我有他名片。」我說:「趕緊找出來!」

王志綱是新華社廣東分社著名記者,那時候寫了好多的大文章,我們都是他的讀者粉絲,我就照著那名片上的地址,把文章寄給他,又附了一封信,署名「冒失鬼華杉」,意思是希望得到老師指點云云。

後來據王老師說,每天收到這樣的信太多,翻一下就扔垃圾桶里了。還好當時王老師的父親也在場,他是一位退休的中學校長,搞了一輩子教育。王校長把我的信撿起來,說:「我看這個冒失鬼還不錯,喊來見一下嘛!」我的傳呼機就響了,1996年1月6日,我到廣州見了王老師,從這一天起,我的職業生涯才算是真正開始了。

第一次見王老師,真讓我振奮!主要是兩句話,一句話,是他說:「我要開創中國的策劃產業,我要建立中國的商業思想庫。」另一句話呢,就是他的口頭禪:「我在中國……」總是說我在中國如何如何。我想起當我還是一個「神童」的時候,還是有點資格說「我在道真縣如何如何」的,什麼時候我也能說「我在中國如何如何」呢?

我說:「王老師!我來跟您干吧!」

老師說:「要考試!」

我說:「請出題!」

題目是要我寫一個關於投資建設廣東省文化中心的項目建議書。我在中山圖書館待了三天,把建議書交卷了。王老師說給85分,就把我收下了。從此我加入了王志綱工作室,包住宿,工資1000塊一個月。

第一份工作是給一個貴族學校寫一條電視專題片文案。那時候老師身邊有一批文化人跟著他炒更的,其中一位小夥子叫羅勇,後來我們成了好朋友。羅勇帶著我寫的這條片子。我們倆討論得興奮起來,羅勇說:「小華!我打字快!你口述!我打字!」我就在房間里走來走去地說,羅勇在電腦前打字,很快就弄完了。這工作太適合我了!

很快到了春節,我參與的第一個項目也結束了。結束后王老師就給大家分錢,其他人都是炒更沒有工資的,做完項目再分錢。我是領工資的,沒想過會參加分錢,但王老師也給我分了一份,3000塊!所以我這第一個月掙了4000塊!春節我就坐飛機回家了。我的火車時代結束了,進入航空時代。

王老師的策劃事業蒸蒸日上,他是中國策劃產業的一個啟蒙者,啟蒙了好多人,包括我。而且,我「發財」了,一千塊的工資實際上領了不到三個月,工資獎金都蹭蹭地往上漲。第二年,我就跟女朋友結了婚,在珠海買了房子,站在窗口踮起腳還能看見海景。

多年以來,王老師幾乎每次見面都要取笑我:「小華剛到工作室的時候,衣無領,褲無襠,到了工作室,很快就手裡抓著大哥大了。」王老師在錢財上從沒虧待跟他的人,就是這樣。

1997年,王志綱工作室來了一個搗蛋鬼,叫陳竹父,之前在廣告公司干過。現在也在上海經營一間廣告公司,叫天阿廣告。

陳竹父搗什麼蛋呢,他跟我說:「華杉,你不能跟王老師!」我說:「為什麼?」我剛剛脫貧致富,正在興頭上,還遠遠沒到想這個問題的時候。

他說:「王老師是中國傳統智囊,不是職業社會的專業人士,你跟他,沒專業,最後你也成不了他。你應該去干廣告,我看你最適合干廣告。」

「廣告?廣告不就是賣掛歷嗎?」那時候各公司年底都要印掛歷,廣告公司的業務員,就是200塊錢底薪,去拉單印掛歷,這工作太低檔了吧?

「廣告一點也不低檔!奧格威你知道嗎?」

「不知道!」

「有六個廣告人上過《時代周刊》封面,奧格威是其中之一。奧格威還有兩輛勞斯萊斯。」

「勞斯萊斯不是英國女王的車嗎?」

「英國女王只有一輛,奧格威有兩輛!」

哦,原來做廣告可以登上《時代周刊》封面,還可以有兩輛勞斯萊斯,開一輛,家裡車庫放一輛。

我問:「他們有寫書嗎?」陳竹父給我開了一個書單,那年春節,我把奧格威《一個廣告人的自白》、霍普金斯《科學的廣告》、韋伯楊《廣告人日記》,還有台灣一位姓劉的老師寫的書,通讀了一遍,嗨呀!這玩意兒太適合我了!我不僅能幹,而且肯定和他們幹得不一樣,我會超過他們。我奮筆寫了一篇兩萬多字的《我們的戰略和戰術》,就是我進入廣告業的事業理論,主旨是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這是「華與華=戰略諮詢公司+產品開發公司+廣告公司」的雛形,經營上也可以放大客戶的項目和諮詢預算。

1998年開春回來,我就找王老師辭職了。王老師很失望,他歷來是「君子不器」的觀念,強調的是通識、洞察,最忌諱的就是「專業」。我要去成為一個專業人士,他很不以為然,但看我去意已決,還是支持鼓勵我。我也很捨不得離開,情緒不是很高。那時候工作室已經不在廣州,而在深圳銀湖,走的時候是一個霧天,我給工作室留下了一首詩,說詩也不是詩,說詞也不是詞,因為跟哪個詞牌也對不上,後來我才知道,這是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叫「回車」,就是寫一句敲一下回車鍵的意思。

回車一首《銀湖好大霧》:

清風浴霧,

隱隱婆娑樹。

無限風光在險峰,

人道仙人住。

我欲登高作賦,

何處拾級覓步。

兜轉徘徊迷了路,

銀湖好大霧!

四、廣告生涯

1998年2月,我到深圳力創企業形象設計公司工作。力創是中國第一代的CI設計公司,當年的代表作有嘉陵摩托、揚子電器、樂凱膠捲等。力創專門為我成立了力創廣告公司,這樣,我初入門進入廣告界,就做了廣告公司總經理。

從來沒人教過我做廣告,這就讓我二十年來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論。

上任做力創廣告總經理,我的第一個任務倒不是廣告,而是替臨時走不開的設計公司總經理出一趟差,帶設計公司的團隊去貴陽,給南方匯通做CI標識提案。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平面設計。在力創工作期間,我結識了幾乎所有中國第一代的平面設計大師,也養成了我對標識和字體的判斷和審美,特別是字體。後來我讀《喬布斯傳》,他講到年輕時學習字體設計對他的影響,我深有同感。有了判斷和審美,就知道自己沒那個手藝,所以之後華與華的幾乎所有標識和字體設計,我在自己團隊完成設計之後,都會再請大師修改。手藝這東西,沒有張屠戶,就得吃混毛豬!別人動動手就兩小時,你花兩年也是白費,我深刻地懂得這道理。現在配合我比較多的是深圳華思設計的劉永清,他特別願意跟我學習,也積極地配合我的工期。所以,華與華的很多設計都是請他參與。

說回我的廣告生涯,處女作是深圳的喜悅洋參,當時我們用一個印第安酋長的形象來作為喜悅的品牌形象,設計了所有包裝和廣告,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入門第一腳就踹對了,這個對我很重要,因為我一開局就走在了正確的經驗上。

1997年,華楠從中山大學畢業,在一間旅遊專科學校做了一年老師,然後也下海乾了廣告。華楠一進廣告界,就顯露出他的文案天才,他的第一句廣告文案作品,是廣州海珠區的一個房地產樓盤,他寫了一個標題,叫:「海珠的珠在哪裡?」我覺得這個標題真不錯!後來我在珠海有一個房地產項目叫鳳凰花園,我也用了這個標題,叫:「珠海之珠,鳳凰之冠。」可惜那時候還沒有華與華方法,如果是現在我就不會用「鳳凰之冠」,而是直接說「珠海之珠,鳳凰花園」,而且我會買下《東方之珠》歌曲的改編權,然後教會全珠海人唱:「珠海之珠,鳳凰花園,就在情侶路香洲碼頭對面!」

華楠先後在合眾廣告和英揚傳奇短暫地干過一陣子,然後他就自己幹了。我勸他去奧美什麼的學習一下,他不願意,要自己掙錢,三個小夥伴一起做一間叫「平方」的廣告公司。那時候廣州是中國的電視廣告製作中心,他們的生意,就是打聽到哪個企業要拍電視廣告,然後做好創意去提案,如果客戶認可,就接拍廣告,掙製作的錢。

如此各自做了四年,2002年5月,華楠跟我建議,我們倆做一間兄弟公司算了。2002年7月,我們在廣州註冊成立了華與華。

五、諮詢公司也要請諮詢公司諮詢諮詢

2002年7月8日,華與華在廣州成立,公司開張時5個人。我們在廣州天河建和中心租了一間辦公室,有十六個座位,不過,直到我們離開廣州,也沒有坐滿。

第一個客戶是竹林眾生牌雙黃連口服液,一年給一百萬元。我印象挺深,11月1日,十六大開幕那一天,我簽了康必得,就是大家早年熟悉的「康必得治感冒,中西藥結合療效好!」2003年1月,簽了大連美羅,這樣我們就有三個客戶,三百多萬諮詢費收入,我覺得公司「穩了」。

5月,簽了田七牙膏,三百萬年諮詢費,這時候我們全公司9個人,有九百多萬諮詢服務合同。

只提取前兩道葯汁,竹林眾生牌雙黃連口服液。

康必得治感冒,中西藥結合療效好!

胃痛?光榮!肯定是忙工作忙出來的!美羅牌胃痛寧片!

拍照大聲喊「田——七——」,田七牙膏。

我們的廣告作品可以算是風靡中國,之後又增加了幾個客戶,我們很快有了超過一千萬的年諮詢費收入,到2003年結束的時候,全公司也就11個人而已。

2003年,我們決定把公司遷往上海,說搬就搬,12月24日,華與華遷址到上海南京西路中欣大廈。我記得那幢樓是GE的亞太總部,我們公司隔壁一邊是新浪網,一邊是雅馬哈,這是我一貫的風格,諮詢創意公司,辦公室必須「高大上」。

2004年在上海的第一個新客戶是晨光文具,後來又有了三精製葯、黃金酒、黃金搭檔、葵花藥業等客戶,公司業務蒸蒸日上。那時候是電視廣告的黃金時代,我們差不多每個月都在拍廣告。在2008年左右,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一個中國十大廣告主的排名,就是統計在廣告投放上花費最多的十個廣告主,我一看,十個裡面,有四個華與華的客戶,就是田七牙膏、三精製葯、黃金酒和黃金搭檔。我已經習慣了,打開電視,遙控器換來換去,都是我們的廣告作品。

華與華早期業務的迅猛發展,跟一個人有關係,他就是哈爾濱曉聲廣告的老闆於曉聲。他的業務,是媒介代理,代理全國各大衛視的電視廣告,主要是服務於製藥業。我和他因為早年共同服務於益佰製藥結識,之後又介紹他跟竹林眾生和康必得代理廣告,他就把他的所有客戶介紹給我——沒錯,是所有客戶。三精製葯、葵花藥業、輔仁葯業、天方葯業……還有一個長長的名單,都是他介紹給我的。我後來跟他說,沒有於曉聲同志,華與華也能發展起來,但是還要在黑暗中多摸索三年,有了於曉聲同志,華與華就一帆風順了。他說:「華杉,我告訴你!企業發展極快!一旦上了道兒,極快!你自己都擋不住自己!」

華與華的作品,有三個特點:

第一個,當然就是超級符號。「超級符號」這個詞,是華楠提出來的,所以我們說:華與華是超級符號思想的發源地。無論是視覺符號還是聽覺符號,我們創建的品牌,都以一個符號為核心,用《孫子兵法》來說,就是「形名」。形,就是視覺符號;名,就是聽覺符號。一切行動聽指揮,就是聽符號指揮。超級符號,就是所有人都熟悉的符號,而且是所有人都接受它的行動指令的符號。

第二個,是購買理由,往往就是一句超級口號。符號讓人找到品牌,之後還得給他一個理由讓他購買。尤其在拍攝電視廣告時,我們始終強調,用15秒鐘,讓受眾購買一個他第一次聽說的東西。有購買理由,還要強調是第一次聽說,就是零基礎溝通,永遠不要認為顧客已經了解我們了,要「品牌升級」了。只用15秒,第一次看見,就一目了然,過目不忘,一見如故,不脛而走,馬上想要,這就是超級符號思想的出發點。後來,華楠把這套思想,總結成十六個字:貨架思維、購買理由、品牌寄生、超級符號。

第三個,是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華與華=戰略諮詢公司+產品開發公司+廣告公司。最開始,我們講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主要是講包裝設計和電視廣告是一件事。因為我們本身既做平面設計又做電視廣告,又把包裝當成品牌最大的媒體和戰略工具,包裝和廣告都圍繞超級符號,所以我們就要求包裝設計和廣告創意是一件事,要一個系統來完成,這樣我們才能把整個品牌資產凝聚在一起。後來我們提出「包裝設計就是產品再開發」。因為產品開發就是購買理由設計。再往下走一步,那就是先設計購買理由——成果物體現為包裝設計,再作為《產品開發任務書》交給企業,我們用這個方法開發了田七長牙牙、換牙牙兒童牙膏,晨光孔廟祈福考試筆,益佰製藥克刻牌「冰喉30分鐘」潤喉糖等非常成功的商品。這樣就把產品開發,也就是商品概念開發發展成了華與華的拳頭產品。企業戰略,就是產業結構和業務組合,我們從產品開發又發展出企業戰略諮詢服務,後來的代表案例,是葵花兒童葯戰略,以及360轉型互聯網安全業務的企業戰略等。整個過程,就是后工序決定前工序,一路往上推演的過程。華與華也由此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戰略營銷品牌創意諮詢服務」。

2013年,我們出版了《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介紹華與華方法和案例,並在2016年增補再版,成為財經類的暢銷書。

大概在2007年,我讀到一本韓國人寫的漫畫書《豐田就這麼幾招》,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TPS豐田生產方式,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我的媽呀!簡直跟我的做法一模一樣!這就是良知良能,生而知之,不學而能,這就是事物的本質規律,就該這麼干!我買了好多本送給當時的客戶朋友,其中包括晨光文具的董事長陳湖雄。書給了他兩年,他也沒看。兩年後的一天,他帶著公司高管和優秀經銷商,獎勵去歐洲旅遊,抓了這本書路上看。在飛機上他就看入了迷,下飛機就取消了旅遊行程,在酒店租會議室集體學習。回來后,我去晨光開會,看見每個人桌上都放了一本《豐田就這麼幾招》,還請台灣老師來講TPS。

我對陳湖雄說:「呵呵,這書給了你兩年,今天終於認識到了?」

他說:「你認為TPS的精髓是什麼?」

我就把少人化、多技能工人、U型生產線、后工程引授、全攻全守、JUSTINTIME、看板管理、一頁紙計劃,如數家珍說了一遍。

他說:「呵呵!我看你還是沒掌握TPS的精髓!」

我深知一個道理,叫作知行合一,他說我沒掌握,一定是因為他企業比我大,知道了更多我還沒有接觸到的東西,便趕緊請教:「老師教我!」

陳湖雄說:「我看豐田生產方式的核心,是持續改善!如果一個公司,每個員工都能有持續改善的意識,那這公司不得了!」

哦,我似懂非懂,但是「不明覺厲」,牢記在心。

時間到了2014年,我去參加廚邦醬油的陽西新廠投產儀式,遇到了尚和管理諮詢公司的橋本正喜老師和胡光書老師,知道他們是廚邦醬油的TPS顧問,我便抓住機會,請橋本老師和胡老師來華與華做顧問。兩位老師不相信,說你自己就是諮詢公司,怎麼還要請諮詢公司呢?我說,諮詢公司也要請諮詢公司諮詢諮詢!

2015年,華與華啟動TPS的5S管理,從清掃活動開始,我親自帶頭,每周一早上全公司清掃一小時,每個月有兩天的5S輔導活動,而且每年派出遊學團去日本學習,從總經理一直到基層員工,全員都去。具體情況不細說,可以專門寫一本書了。

2018年,5S活動結出初步成果,同事們的持續改善意識建立了起來,行動落實了起來,並且在客戶服務上屢創佳績。最近給絕味鴨脖做的一個終端改善活動,客戶評價說值一個億,這就是我們在日本學習魚國總本社小組改善活動的成果。說一千,道一萬,過去二十年,在中國賺錢太容易!躺著天上都往下掉錢,需要彎腰撿的錢,根本沒人要。等天上不往下掉錢了,還是不懂得彎腰,只是抱怨錢難掙!我們幹活都太糙了,只要願意細緻地去做,願意慢一點積累,就能建立壓倒性的優勢。你看日本人,挖空心裡,細緻到變態的地步,就爭那麼一點點優勢,而我們這兒,不還在粗放經營高周轉嗎?我在華與華兩大拳頭產品:超級符號、超級口號的基礎上,再加一個——持續改善!

持續改善,吾知之矣!我始終記著當年和陳湖雄的對話,趕緊把胡光書老師推薦給他,現在尚和管理諮詢公司也是晨光的顧問。就像當年於曉聲對我的支持一樣,我把華與華的客戶也都推薦給了胡光書老師,這也是把我十幾年積累的資源分享給他。因為華與華,尚和在中國的業務也迅猛發展了。這是一種感恩,感恩不是報恩,報恩是利益交換,而感恩是把精神和價值傳遞出去。

六、生病是上帝的禮物

2009年,公司業務紅火,我也瘋狂地工作,起早貪黑加熬夜,那都不算啥,關鍵是我簡直沒有一分鐘停止思考,腦袋始終在高速運轉,沒有消停的時候,以至於我都擔心我的大腦會不會因為過熱燒壞了!醒著的時候在思考,睡著了做夢還在想創意!有時候夢到一個創意,會驚醒跳起來,趕緊寫下來!所以我床頭柜上都會放著本子和筆。

夢中工作這病,我直到今天還有,經常在夢裡跟客戶開會,我能在夢裡做完一個完整的案子!所以對《三國演義》里曹操自稱夢中殺人,我完全能理解,這不一定是說假話。

白天呢就是瘋狂地飛,可能早上飛哈爾濱,下午在三精製葯開會,開完會直接回機場吃飯,晚上飛機回上海。第二天上午在公司,下午又飛貴陽益佰製藥了。一年飛兩百多趟,極端時一天飛兩個城市,以至於看見飛機都想吐,上了飛機還想逃出來。

然後我的身體就垮了。垮了啥呢?也查不出什麼毛病,就是睡不著覺,有一次連續三天三夜沒有睡著一分鐘,太可怕了!我跟我媽說我三天沒睡著,她說:「我都聽見你打呼嚕!怎麼沒睡著!」好吧!可能是短暫的淺睡,我自己也不知道。

後來發展到車也不能開了。記得那天我開著車在延安高架上,就覺得渾身僵硬,手腳都不聽使喚。我想我別在這裡造成連環撞車,太可怕了。從此我再也沒有開過車。

總是失眠、緊張,總覺得累,累到什麼程度呢?累到覺得呼吸的力氣都沒有!平時我們不會覺得呼吸需要用力,但我那時候就覺得沒力氣呼吸!然後就是緊張,緊張到什麼程度呢?跟別人在一起坐著,能體會到什麼叫如坐針氈,就想馬上走!還會有瀕死感,有一天在辦公室覺得自己要死了,趕緊把華楠喊來。華楠問:「你有什麼遺言哦?」我說:「財產歸小土(我太太),爸媽歸你!」

生病就找醫生啊,西醫檢查全沒病,那就找中醫,針灸、湯藥,折騰了一年多,也沒什麼效果。這時候我的一個朋友說,你可能需要去北京安定醫院看看,某人也是跟你一樣,緊張,開不了車,安定醫院某醫生給他開了葯,吃好了。

安定醫院?我印象中隱約覺得是精神病院,不管怎麼說,我還是去了,預約了他介紹的醫生。到了醫生門口,護士往我身後看:「病人呢?」我說:「我就是。」她看了我一眼,我心想她可能覺得我不像精神病。但是,不是精神病,卻跑來精神病院看病,那不是精神病是什麼呢?

接著就見了醫生,說了情況,又到一個像教室一樣的房間,和其他病人一起,像在考場考試似的填了一些問卷,我還覺得自己考得不錯!之後又檢查了腦電波,我心想天才的腦電波可能都不會正常吧?太正常的人恐怕也平庸。不過我也不算天才,我主要是勤奮!就這麼胡思亂想著,醫生給診斷了,他說:「你這個情況,屬於焦慮症,中輕度的焦慮,所以失眠,並且有軀體癥狀,我給你一個方案,我不說百分百,但是一個半月之後,應該就有改善。」我一聽這意思就是百分百了,很高興,又關心我的腦電波如何。醫生說:「邊緣狀態。」我問什麼叫邊緣狀態。醫生說:「就是在正常範圍的邊緣,還沒有到輕度異常。」我暗暗覺得測試很準確!是普通人中最聰明的,但還不是天才!

醫生開的葯,是來士普、佐匹克隆、佳靜安定一起吃,這是一種抗焦慮的葯、兩種安眠藥。我後來基本理解了精神科大夫用藥的邏輯,就是大劑量先把你按住,睡下來,解決癥狀,然後再慢慢減葯,最後到停葯。但是,停葯是個艱難的過程,所以有「葯不能停」的笑話,後來自己攤上了才知道不是笑話。

我之前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叫「是葯三分毒」,不願意吃藥,至於安眠藥,更覺得那是自殺用的。後來看的醫生多了,才懂得自己的觀念是錯的,那不吃藥對身體的傷害,比藥物的所謂副作用,不知道大多少倍呢!

吃藥一個半月之後,果然沒事兒了,睡覺睡得好,焦慮癥狀也沒了,一切正常!這樣過了差不多兩年,我慢慢停了葯。然後繼續那種緊張的工作狀態,然後又複發了。然後又吃藥,然後又沒事了。然後又停葯,然後又複發了。直到現在還在「葯不能停」的狀態。

兩次停葯,都沒有在醫生嚴格的指導下進行,這又是教訓。現在一定聽醫生的話,即使是不聽,也是醫生叫停也不停,不會是醫生沒叫停自己停了。

我剛開始失眠的時候,就有醫生給我開安眠藥,當時我拒絕吃,怕形成藥物依賴。醫生說:「依賴就依賴嘛!」我當時沒有理解,後來才明白了,是啊,藥物依賴又怎麼樣呢?那高血壓不得終身服藥嗎?為什麼要擔心一個未來可能出現的小小問題,而拒絕解決現在的嚴重問題呢?

因為人追求完美,不願意自己有啥毛病,以至於就挺著,不願意採取行動。不能積極解決問題,但總是很善於對別人給出的解決方案提出質疑。平時我們開會討論問題,不也總是碰到這樣的人嗎?

我詳細寫下自己生病和吃藥的過程,因為我覺得太多人需要這樣的信息,太多人需要吃藥卻沒有吃。所以後來,我就總是勸我那些明顯是焦慮症、抑鬱症的朋友吃藥,可他們當中還有好多人拒絕吃藥,而且他們的親友也阻止他們吃藥,甚至覺得讓他們吃精神類藥物,是對他們的侮辱和謀害。

在知道自己有「精神問題」之後,我也開始找心理諮詢師。我跟老師說:「我一切都好啊!工作、生活都好得不得了!我沒有任何可焦慮的事啊!我為什麼會生這個病呢?」

老師說:「你這是不接受,不管遇到什麼,你首先要接受,要悅納。你憑什麼不接受呢?憑什麼你就應該工作、生活、身體樣樣都好呢?」

我說:「您的意思是,要和疾病共存,而不是和疾病鬥爭?」

老師說:「對,要接受,要悅納,要面對,然後再處理。」

我突然想起德魯克說的:「不要試圖解決所有問題,要與問題共存,學會帶著問題前進。」我一下子就理解了老師的話。我的長處,是總能把我遇到的所有事、讀過的所有書、聽到的所有話,全都聯繫起來,全都用上,知行合一。所以跟心理醫生的這次談話,看似平常,但是對我有非常巨大的影響。

後來又有一次,我說:「現在一切都好,但是有時候,遇到一點事情,還是會緊張,會出現那種焦慮的感覺,怎麼辦?」

老師說:「你還想打100分哪?你就感謝上帝還給你留點毛病吧!否則你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我又釋然了,因為我經常碰到一些想打100分的人,無論你讓他做什麼,他都覺得方案還沒到100分,不願意做!這時候我都想抽他!但是,沒想到自己也是想打100分的人。

生病是上帝的禮物,是我人生觀、價值觀的一次洗禮、一次重組,讓我的智慧增長了很多。總結一下我從生病中學到的:

1.學會了接受失敗。努力做好自己現在能做的事,把結果交給命運和運氣,失敗了也接受。

不要說能接受任何結果,因為當你說接受任何結果的時候,你想的還是好結果。一定要真心能接受失敗,失敗都能接受,那有點缺陷就不算什麼了,對別人做一點讓步,就更不是事兒了。接受失敗,在人生觀上,就是夭壽不二,死亡也能接受,還有啥呢?我只憑著大是大非,按著自己的志向去做就是。

2.學會了等待,不要急於解決問題,要學會與問題共存,帶著問題前進。

能等待,就不會焦慮,就不會亂動作,就不會犯錯。

3.學會了接受副作用,聚焦於解決問題,而不是聚焦於挑解決方案的問題。

4.學會了不追求最好的結果。因為沒有最好的結果,只有最不壞的結果,所以要夯實最不壞的結果。

這四個學會,都是在生病這件事上學到的,後來又和我學到的一切智慧組合在一起,構成了我新的價值觀。後來我在寫《華杉講透〈孫子兵法〉》時總結說,《孫子兵法》不是戰法,而是不戰之法;不是戰勝之法,而是不敗之法。這個體會,與其說我是在《孫子兵法》中讀到的,不如說是在我自己的人生經歷中體悟到的,沒有這些經歷,我讀不懂《孫子兵法》。

除了人生觀上的改變,生病還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習慣,從此嚴格按自己的作息生活,而且大量地減少交際和非必要的事物,學會了對任何一件事,不是盡量去做,而是先問可不可以不做,可做可不做的事,一概不做,把時間聚焦到自己的工作、學習、鍛煉和休息。

所以,這幾年生病,是我人生的一個分水嶺,不僅改變了我,也改變了華與華,讓華與華的事業上了一個新台階,打開了一個新天地。

這個新台階、新天地,是從2014年開始的。

七、轉型企業家

2006年,華楠創辦「讀客圖書」。

出版業務比較適合我們,用華與華方法來看,就是商品概念開發和包裝設計,所以我們進軍出版業很順利。到了2010年,隨著《藏地密碼》《官場筆記》《黑道風雲二十年》等暢銷書集中爆發,讀客的業務越來越忙,華楠也基本參與不了華與華的工作了。

這時候,我身體狀態正是最差的時候,我都懷疑我還能不能繼續工作了,我就跟肖征談,讓他做總經理。肖征2000年就跟我一起工作,華與華創辦后,他又來到華與華繼續跟我,當時是公司的副總。

之前華與華還是只有兩個人主持,總共二三十人的小公司,華楠在家管生產,做創意和製作,我在外面管銷售,負責客戶拓展和提案交付,其他人都是學徒和助手。以至於除了我,公司基本上沒有人跟客戶提過案。有時候我在客戶會議上,遇到其他諮詢公司或廣告公司的人,看人家就來一個小姑娘,上台說話也落落大方,揮灑自如,我心裡就想:「唉!為什麼華與華的人就沒有一個能自己出來提案的呢?」我還不知道問題在我自己身上,我以自己為100分的標準,99分都不接受,所有的提案都自己去,別人當然沒機會,也不敢提了。

如今我自己玩不動了,不讓別人干也得讓出來,我純屬被逼無奈,這是一種妥協。沒想到這一妥協,妥協出了一片新天地。人家肖征幹得很好,2012年,又提拔顏艷做了副總。顏艷是2004年到華與華的,是公司遷址上海后的第一批員工。

2012年,我病也好了,公司氣象為之一新,生病一點沒耽誤公司發展,還多了兩員大將。我又雄心勃勃起來。這一年,我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念EMBA,兩年的學習,對我幫助非常大。因為之前從來沒學過怎麼做企業,都是自己干出來的,而且我做的,基本上還不算一個「企業」,只是一個師父帶著一幫徒弟,出去接一些品牌創意的手藝活兒。到中歐念兩年書,就是一個系統的掃盲。一塊塊的拼圖都拼接起來了,對企業有了全景認識,自己負責的部分也加持了。

去中歐學習,本來也是我的一位企業家朋友督促我去的,我開始時不以為然,認為經營是實踐,不是學校里能學的。他跟我比畫說:「咱們做企業,是這麼大一塊事兒(比畫了一個大圈),你乾的活兒呢,是這麼大一塊事兒(比畫了一個小圈),雖然在你的範圍,你是專業,但是,如果你對整個企業的所有事兒沒有理解,沒有場景感,有時候你就不理解我們在說什麼,你對不上話,找不到感覺。你對整個企業的理解不足,你的專業也會有局限。」

他又說:「你必須搞合伙人制,不能像現在這樣干。現在這樣干,師父帶徒弟,只能是小作坊,不是企業。」

這兩條意見——做企業家、搞合伙人制,對我有很大震動,也改變了華與華之後的軌跡。我想我也是在做一個企業,我也要做一個企業家,而不是一個創意人,所以我就去中歐學習,後來又到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念金融EMBA,確實是對企業的整個經營事務,建立起了結構性的認識。

在和華夏幸福合作的時候,我結識了麥肯錫的全球合伙人張海濛,並請他到公司交流,也給大家講一課。張海濛說:「諮詢公司的發展主要是四個階段:第一,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論,而且確實行之有效,能為客戶解決問題。這個看起來你們已經有了。第二,這套方法能教會其他人,而不是只有創始人自己會,能複製。這個不知道你們做得怎麼樣。第三,能國際化。第四,創始人退出,公司還能繼續發展。」

他講這四條,我就一一對應考慮,自己的一套方法論,這個咱有,就是華與華方法。這套方法能教會其他人,能複製,這個咱們一定程度也做到了,但是需要提高教學複製的效率。第三條,國際化,順其自然,我還不是太關注。第四條,創始人退出,這是必須考慮的,因為時間會讓你必須退出。

其中第二條是重點,就是如何複製。後來尚和管理諮詢公司給我們做管理輔導,胡光書老師說:「要把個人的技能變成公司的技術。」

胡老師的輔導,讓我認識到我們過去「師徒制」的問題。華與華一直是師徒制,公司骨幹都是我帶出來的徒弟。但是,我們的師徒制文化有句話叫:「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又說「言傳身教」,看徒弟自己的「悟性」。總之在學得會、學不會上面,主要責任在徒弟,不是師父,這就不是一個有效率的培養方法論。只是從師父的技能,到徒弟的技能,而沒有從每個人的技能,最終形成公司的技術。所以師父必須要承擔更大的教學責任,必須要形成教材。後來我讀到萬達公司的《商業地產運營管理》,那是整個流程捋下來的詳細操作手冊,我覺得華與華也要形成全業務流程的操作手冊,每一步具體怎麼做,都要整理出來,也要公開出版。這就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工作。

再回過頭去說合伙人制,我也大致了解了麥肯錫的合伙人制分配機制,然後就想怎麼才能建立一個「科學的」合伙人機制呢?想來想去也不知道,那就土法上馬,分兩級,董事合伙人在全公司收入為基數拿提成比例,合伙人按自己負責業務的收入為基數拿提成比例,就這樣先做起來,以後再慢慢迭代,或許以後要走向麥肯錫一樣,按利潤池分配,但開始的時候,我想在廣告和培訓上投入比例會比較大,如果按利潤分配,大家恐怕沒有我這樣的投入意願,乾脆不讓他們參與投入的事,合伙人不必為利潤負責。

合伙人制在2014年啟動,當時我們也是請了一間諮詢公司,台灣做引導力輔導的開放智慧公司,來給我們全公司開了一個叫「裂變」的凝聚共同願景的會議。這個會對於我來說很新鮮,因為我習慣了「一言堂」,我說,我干,然後大家跟著干。而現在是讓每個人來說、來寫、來畫公司的願景和行動計劃,貼牆上去,然後把共識找出來。

裂變的意思是要通過合伙人制,裂變出人才,裂變出規模,裂變會議提出的三年目標——2017年諮詢費收入做到1.5億。當時我們一年大概4000萬的收入,所以這個目標還是挺大的。後來到2017年,做到了1.35億諮詢費收入,2018年做到了1.5億。

在分組討論的時候,我聽到陳俊在小組發言說:「公司既然說重視創意,那你就拿100萬出來,重獎超級創意!」我一聽這個創意不錯!馬上和華楠、肖征商量,當天就宣布每年重獎年度最佳案例100萬元,2014年就發了第一屆,西貝莜面村項目組拿了第一個百萬大獎,之後幾年的獲獎案例分別是360、吉林雲天化、漢庭酒店和莆田餐廳。百萬大獎搞得很有激情,我又宣布增設一個每五年一屆的500萬元大獎,獎勵能為客戶長期持續創造價值的案例小組。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我的諾貝爾獎情結。沒機會拿獎了,就自己發一個。

2014年之後,我們在培訓上也加大了投入,首先是合伙人和骨幹總監全部由公司支付學費去念EMBA,然後是全公司分批赴日本學習TPS,每年策劃骨幹和設計骨幹分別有一次海外遊學,2018年國慶節我們就組了一個30人的團到美國東海岸的西點軍校和哈佛大學遊學。

2018年,公司成立十六年了,我帶的第一撥徒弟,都已成為經驗豐富的老將。合伙人制的激勵,讓公司取得了迅猛的成長,人員也增長到150人。我覺得我已經從一個策劃人,轉型成為一個企業家。從1996年進入諮詢業開始,我從業已經22年了,這22年,接觸的都是中國最優秀的創業者、企業家,耳濡目染,跟他們學到很多企業經營的思想和方法。賈國龍說西貝最大的產品是「人」,我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花在培訓上的時間越來越多。領導者的責任,就是成就他人,就是培養新的領導者。在經營上,我對諮詢業務也找到了「規模感」,我的規模感具體在5億-10億。但是,像麥肯錫那樣全球做到70億美元,是怎麼做的呢?我還不清楚。先把我們的10億人民幣目標完成吧!做到10個億,靠什麼呢?就靠華與華價值觀。

八、華與華價值觀

華與華的價值觀,基本上都是儒家價值觀。基本原理就是時間積累。在華與華辦公室的企業展廳牆上寫著:

經營使命:讓企業少走彎路。

核心價值觀:不騙人、不貪心、不誇大。

企業精神:真人真心真本事。

經營理念:悅近來遠,終身服務。

這四條,都是儒家思想。其中經營使命和核心價值觀的表述,看起來是「消極的」。經營使命是「讓企業少走彎路」,而不是一飛衝天,征服世界;核心價值觀首要的是「不騙人」,而不是開拓、進取、創新、奮進之類。這種表述,本身就是我們關於價值觀的價值觀,那就是——價值觀是一個最低標準的底線,而不是立一個高標準的追求。當你對這個底線認真起來,你會發現要守住這個底線,並不容易。就像谷歌要守住「不作惡」的底線,容易嗎?

關於讓企業少走彎路,是有針對性的,因為千百年來,人性的弱點總是貪巧求速,想要捷徑,想要「不走尋常路」。所以《論語》里孔子說:「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難道人們都不是從大門出來的嗎?為什麼大道上沒人走呢?人們嘴上都會說「大道至簡」,但都不能知行合一,不懂得走簡單的大道,總覺得可以一蹴而就,總想要另闢蹊徑,就會走入王陽明說的「斷蹊僻徑」,就會走彎路。

最高的效率是不返工,最快的進步是不退步,所以只管扎紮實實地去做,不要「將迎意必」,不要「期必」——就是一心盼望著成果一定會怎樣,而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勿忘勿助。勿忘,是每一天都不要忘了下功夫;勿助,是不要拔苗助長。你以為你跑得快,其實都是給自己挖坑埋雷,這一點我們見得太多了。

客戶來找諮詢公司,往往本身就有貪巧求速的心態,覺得你那麼多成功案例,幫我們也搞到像某某那樣成功吧!或者遇到了什麼問題,希望你馬上給他解決。這時候,諮詢公司如果利用他的一廂情願和僥倖心理,很容易吸引他下注,下注給諮詢公司,再下注到市場。諮詢公司也很容易用客戶的身家,下自己的賭注,賭贏了,諮詢公司揚名立萬;賭輸了,那客戶他自己銷聲匿跡,因為沒有一個輸家會站出來控訴諮詢公司的,那是丟自己臉的事。

在諮詢公司和客戶的這個合作關係中,諮詢公司天生有這樣的優勢,就像醫生治療生男生女,成功率怎麼算也有50%,就算無效退款,也能發財。所以諮詢公司會騙人,會貪心,會誇大。會把過去的成功案例,貪天之功以為己有,吹噓得天花亂墜。手裡再拿著一瓶靈丹妙藥,鼓動客戶下注,而客戶一旦下注,就進入人性的第二個弱點——人們會在他已經下注的地方繼續下注。等到損失巨大終於死了心,已經好幾年過去了。

我們的立場,就像我在《華杉講透〈孫子兵法〉》里說的:「兵法不是戰法,是不戰之法;不是戰勝之法,是不敗之法。」我們追求的不是大獲全勝,而是立於不敗之地。因為企業經營的目標是永續,是永遠,我們經歷過太多的成功失敗和起起落落,知道「成功」不算個啥,基業長青才是王道。企業家必須把自己的征服欲降下來,使命感提上去,寧靜以致遠。看了我們的「成功案例」來的,我要告訴他那是別人的成功,別人能成功,不等於你跟華與華合作能成功。諮詢公司要和客戶的「成功」保持距離,成敗都是他的事,我們也只是盡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本職工作而已。有時候客戶會問:「我付你那麼多錢,你能給我帶來啥?」這個問題很危險,背後是將迎意必的心思,就是「期必」,期待一個必然的結果,這不是好的做事的心態,正好到胸脯拍得最響的公司那裡去下注。在華與華,我們對這個問題的標準回答是:「你就當這錢打了水漂您也認,您就來!」

話都說到這個份了,我就可以保證我做到了「不騙人,不貪心,不誇大」。

言過其實為恥,行勝於言為善。這樣做,本身也是讓華與華自己少走彎路。孟子說,要「集義而生」,不要「義襲而取」。集義而生,就是滴水穿石,一天天攢出來的。義襲而取,就是一把搞一個大的。

《孟子》又說:「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苟為無本,七八月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那有源之水,滾滾流出,晝夜不停。盈科而後進,把溝坎注滿,再繼續往下流,漸進而流入江河,注入大海。有本有源的事物,就是這樣子。孔子就讚許它這一點罷了。假如沒有本源,就像那七八月間的驟雨,一下起來,嘩啦嘩啦,大小溝渠都滿了,但是一會兒就乾涸了。所以名聲超過了實際的,君子引以為恥。

人呢,實勝於名為善,名勝於實為恥,如果道德才能都本不足稱,卻獲得了超過實際的虛名,雖然一時可以掩飾,時間長了必然敗露,就像暴雨後的大水退去一樣,之前的聲名,都成了一場事先張揚的丟臉事件。

君子重本,得不到不往前面湊,而是往自己身上找,反身修德,養深而蓄厚,然後實大聲宏,而名譽隨之,有本有源,漸進不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管他有多高的聲名,他都還有更大實力在後面!

《中庸》說:「詩曰:『衣錦尚絅。』惡其文章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錦,是五彩織成的衣服。絅,是襌衣。尚。是加。暗然,是韜晦不露。的然,是用意表現。衣錦尚絅,就是穿著錦繡的衣服,卻在外面套一件樸素的襌衣罩著。為什麼呢?因為錦衣文采太露,所以遮蓋一下,外面雖然尚絅,暗然韜晦,但畢竟裡面有錦衣,實德、實力都在其中,自然不能藏露,所以日漸彰顯。小人之道呢,出發點就是動人視聽,惑人心志,所以專事文飾,外面雖用意表現,但虛偽無實,裡面的實德、實力卻無法支撐,時間一長,他就撐不住了,所以日漸消亡。

真人真心真本事,就是衣錦;不騙人,不貪心,不誇大,就是尚綗。衣錦尚綗,就能暗然而日章,就能少走彎路,就是大道。

華與華的企業精神,我還經常引用朱熹的一句話,叫「存天理,滅人慾」。有的人聽到這句話,反應很激烈,以為不讓他過性生活了。朱熹這話到底什麼意思呢?朱熹說:「吃飯是天理,美食是人慾。」這個標準太高了,我們可以調低一點——美食是天理,管不住嘴吃多了,吃出肥胖三高,就是人慾。這樣,你每一頓飯都可以修行「存天理,滅人慾」了。在我們的工作中,什麼是天理,什麼是人慾呢?為客戶創造價值,就是天理;想要和客戶合作關係穩定,繼續續約,就是人慾。如此存天理,滅人慾,你就不會猜客戶想要什麼,不會投其所好,而是該怎樣就怎樣,發揮出你最大的價值,給客戶他所需要的,不是他自己想當然想要的,這就是真人真心真本事。如果客戶不識貨,不接受,那就是「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這就是孔孟的態度,你用我,我就行道於天下,不用我,我一身本事,卷而懷之,藏之山林,也不患得患失。

華與華的價值觀,就是徹底杜絕患得患失,絕不有利必趨,有害必避,一切只憑著良知,憑著大是大非去做。能這樣存天理,滅人慾,自然就做到不騙人,不貪心,不誇大。

真人真心真本事,我後面還有一句話,叫「良師益友父母心」。諮詢公司,當然是客戶的良師益友,而且是最重要的良師益友。良師益友的理念,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心。你要把自己當客戶的父母。當父母,不是把自己輩分抬高了。我的司機曾經開車在路上跟別的車鬥氣,我說你對我要有父母心,如果後面坐的是你的孩子,你就不會跟他鬥氣了。從此他再也沒有跟人開過鬥氣車。醫院的醫生,如果有父母心,就不會給病人亂開檢查單子亂開藥;生產奶粉的企業,如果有父母心,還需要擔心奶粉質量嗎?所以父母心是個寶。很多人以為找客戶難,殊不知甲方找一個靠譜的乙方,比乙方找到一個靠譜的甲方,不知道難多少倍!你真正能有「真人真心真本事,良師益友父母心」,好多人還是看得到的。

不過這也真的是很難的修行。但人生什麼樣的修行不難呢?扎紮實實去做,就能做到最後一條,華與華的經營理念——悅近來遠。這話也是《論語》里的,葉公問政,孔子說:「近者悅,遠者來。」就是說,客戶啊,你也不用去外面找,把在這兒的服務好了,近處的喜悅了,遠方的人,他自己就來了,這就叫近悅遠來。如何能做到近悅遠來呢?就叫悅近來遠。你出去找,你要多少人,多少精力,多少投入啊!他自己來,你就沒有成本。

近悅遠來,就是流量成本為0。

流量成本為0,就是孟子說的王道。

實現流量成本為0的王道,就靠價值觀,靠時間,不將迎意必,不期必,不貪巧求速,不拔苗助長,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勿忘勿助,日日不斷,滴水穿石,集義而生,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志有定向,至誠無息,止於至善,活在他人想象之外!

九、正心術,立正學,為往聖繼絕學

企業是經營知識的機構,諮詢公司當然更是經營知識。除了經營知識,我們也應該給這個世界留下知識遺產。我一向是愛學習,愛總結,也愛動筆的人。在公司經營工作之餘,寫作也就成了我的第二事業。更何況,我的寫作,本身也是公司經營的一部分。

十幾年前,清華大學的博導高中羽老師就勸我寫書。我說我的積累還不夠,有一些經驗,但是很難說系統地寫一本書出來。他說:「唉!負責任的人,都覺得自己積累還不夠,不負責任的人就成了大師了。」我聽了他的話,2013年,終於鼓起勇氣出版了我和華楠合著的第一本書——《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那時候我正在中歐上學,我就請中歐的營銷系系主任蔣炯文教授給我寫序。蔣教授熱情洋溢地給我寫了一篇充滿讚揚之詞的序言,不過他也對我說:「華杉,你這本書真不像一本暢銷書的寫法,比如說你寫超級符號,整本書應該只有一個主題,就是超級符號,比如你說超級符號的三大特徵:一、明確的指稱;二、濃縮巨大的信息量;三、強烈的行動指令。你說超級符號是所有人都熟悉的,都聽它指揮的符號,能讓一個新品牌,在一夜之間成為億萬消費者的老朋友,能激發品牌偏好和大規模購買。這些觀點已經夠一本書了,後面就是一個一個的案例分析,去印證這些觀點,這本書就寫完了,讀者也能學到。但是你這本書的信息量太大了,話題太多了!」

蔣教授說得非常準確,《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這本書,確實並不只是講超級符號。2016年我又出了增補版,增加了更多內容,都不是超級符號的內容。這本書,實際上是華與華方法的一個精要版。所以之後我還會出版一本書,就叫《華與華方法》,就是重新整理過的華與華方法精要。

按蔣教授的標準,這本書應該分拆擴充寫成十本書,這是我的計劃,也是我的任務。但是,就像之前我跟高中羽老師說的——我的積累還不夠——或許要再積累十年。積累什麼呢?一是讀書學習,二是積累經驗,三是積累案例。我希望我寫的,都是自己的實踐案例,因為你觀察分析別人的東西,總是不把握,就像我看別人有時候分析我的案例,往往邊都不挨。所以最好是自己實踐得來、知行合一的東西。要建築科學的大廈,有四梁八柱,屋頂窗戶,分割一個一個的房間,然後說,這幢房子,這些個房間,相互獨立,完全窮盡,我把這些事情都給講清楚了!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畢生的精力去完成。

在這個積累醞釀的過程中,我也想找點其他的事干,如果說有什麼我從小就熟悉、與生俱來,又身體力行、知行合一的,恐怕就是中國的兵法和儒家價值觀了。這些東西我差不多每一個毛孔都懂,我就想寫「四書」註解。但是,我想我一個搞諮詢公司的,寫一本《論語》解讀,恐怕沒人看。我就臨時決定,先寫一本《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因為搞諮詢的,寫兵法比較合理呀!兵法有人讀了,就成了「國學大師」了,《論語》也就有人讀了。

於是我把家裡的《十一家注孫子》翻出來,下我的日日不斷之功,每天早上5點起來,開始寫《華杉講透〈孫子兵法〉》,183天就寫完了。寫這些東西,對於我來說,真是舉手之勞,竹筒倒豆子,全部交代了就是,因為差不多就是寫我自己。《華杉講透〈孫子兵法〉》2015年出版,獲得了很大成功,如今在中國已賣出超過50萬冊,並且已經在韓國、泰國出版,中國台灣也出了繁體字版。我希望我這本書能翻譯成十種語言,傳播到全世界。2018年,我又受羅振宇邀請,在得到APP開了一個《華杉講透孫子兵法·30講》的音頻課程,也非常受歡迎。很多讀者說,我這本書顛覆了他們對《孫子兵法》的認識,我說,我不過是把你們過去搞錯的給歸正一下而已,也沒有一個字是我的觀點,都是十一家注的正解,只是人們不熟悉古文,後面講的老師又個個都想發明新觀點,於是越描越黑,聖道就失傳了,我不過是把原著原意上的灰塵抹去,重新擦亮,這就是為往聖繼絕學。

《孫子兵法》之後,我緊接著又出版了《華杉講透〈論語〉》,如今賣了9萬冊,也算開局不錯。再接著又出版了《華杉講透〈孟子〉》《華杉講透〈大學中庸〉》《華杉講透王陽明〈傳習錄〉》,這樣就完成了我的儒家思想寫作計劃。

寫作儒家思想,我是希望以後能寫一本《儒家企業文化》,因為我一直向日本企業學習,管理思想上宗法德魯克,而德魯克也說他的思想在日本得到了最好的實踐。他說,日本是將西方管理思想和本國文化結合得最好的國家。而以我的觀察,日本結合的本國文化是什麼呢?就是儒家思想!我的日本老師們都很喜歡我,因為當他們跟我講豐田生產方式的某某理念的時候,我都能在「四書」或王陽明的思想里給他們找出根源來,他們也覺得可以和我教學相長。《孫子兵法》當然也是他們最崇尚的了。

中國企業這些年學習美國太多,學習日本不夠,我想把《孫子兵法》、儒家思想和美國、日本過去的經驗整合起來,看看能不能形成一套中國的儒家企業文化和管理思想呢?我不知道自己學力夠不夠,也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不過,在現在的能力範圍內,先把儒家經典解讀寫一遍再說。一來寫這些思想,對於我來說都是與生俱來,生知安行,知行合一;二來自己寫一遍筆記,也是重新學習一遍。

滴水穿石!當你知行合一,切實篤行去滴,你就會發現沒幾塊石頭經得起水滴的,滴吧,滴吧,一塊石頭穿了;滴吧,滴吧,一塊石頭又穿了!前後四年時間,我就把《孫子兵法》、四書、王陽明《傳習錄》都寫完了。之後要回到我的正題,寫華與華的戰略營銷品牌創意方法論系列,但我的積累還不夠。可是,早上寫作已經寫習慣了,不寫難受,我就找了一塊大個兒的石頭——《資治通鑒》。這塊石頭,夠滴個七八年的,剛好七八年後我也差不多可以把我的專業修鍊到敢寫書了。

選擇《資治通鑒》,也是有策略的,因為這書部頭太大,一百年也很難有一個人鼓起幹勁去搞一遍。目前市面上的《資治通鑒》白話文本,一種是分給二十多個人,一人分譯一部分的,這種譯本通常質量都很差,因為它是出版社的一個定製產品,參與的譯者本身對書也沒熱情。譯的時候也很盲目,譯得跟白開水一樣,很多不必譯成白話也能理解的,他譯得比白話還白,原文的氣脈全沒了。還有一種呢,就是柏楊老師譯的,柏楊下的功夫很多,貢獻很大,但是他對中國歷史是持根本的否定和批判態度,所以整本書的仇恨傾向太強,也不合適。所以我就想自己寫一本,一是把原文韻味和白話文翻譯的尺度把握好,二是用《孫子兵法》和「四書」的角度去解說歷史,在「司馬光曰」之外加一個「華杉講透」,《孫子兵法》正可解讀戰例,而政事可以用「四書」解讀,不是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嗎?我們正可用整部《論語》,再加上《孟子》《大學》《中庸》,去解讀一遍《資治通鑒》,把《資治通鑒》寫成《孫子兵法》和「四書」的案例集。我想這也是一個有價值的工作吧!

德魯克說,知識人的社會,人過了四十五歲,往往他本職工作的知識就會落伍,自己在工作崗位上也不強了。這時候,人應該找到自己的第二志向,或者第二志趣也行,以免墜入中年危機。我很幸運,我的工作和讀書學習,完全統一。

55歲之前,我應該可以完成我的全部中國歷史和文化寫作。55歲之後,就全部轉入專業企業寫作了,主要集中在企業戰略、品牌營銷、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方面。這方面,我志向還挺大,六個字,就是「正心術,立正學」吧!因為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總是正邪之戰,總是正學和歪門邪道的平衡,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們因為貪巧求速,拔苗助長,總是很容易掉進魔道里去,每個領域都一樣。所以,我想用華與華的實踐和學術,樹立一個正心術、立正學、走正道的範例,也找到我們的同道,我讀王陽明的《傳習錄》,看他總哀嘆如何拯救天下人,我也想像他一樣,建立「致良知」的「企業心學」!

2013年,父親去世之前,在最後的昏迷中,他反覆給自己鼓勁說:「努力!努力!」這就是父親留給我們的最後遺產——努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席捲中國市場17年的華與華戰略營銷創意方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席捲中國市場17年的華與華戰略營銷創意方法
上一章下一章

附錄一 華與華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