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是祖沖之還是胡適之
劉子欽先生在談到他構思「胡」「孫」一聯時說:「『適』對『行』、
『之』對『者』還差不多,就是『胡』與『孫』不相對,最後沒有辦法,
與胡適之開了一個玩笑,『胡孫』就是猴子的別稱,作為對偶,勉強應付。」
看來原作者的意見倒是和我相同。(我認為「孫」對「胡」,欠工,程度
上還不及「不相對」。)不過,評聯是見仁見智的,不同的意見,可以何
寶星先生的《是祖沖之還是胡適之》一文作為代表。(刊於一九八五年七
月二日《鄭州晚報》,副題是「讀梁羽生一文有感」。)文章結尾說:「不
知梁羽生以為如何?」我覺得討論一下也很有意思(我一向是主張在學術
上應提倡百家爭鳴的),因此雖無高見,也就遵命在報上作答吧。由於我
這個專欄篇幅有限,所以對何先生的大文稍加刪節,但其主要內容則是完
全保留的。
我說「用『胡適之』來對『孫行者』,是不算工整的……對得最好的是
『祖沖之』。『祖』『孫』相對,天造地設」。何先生引用了我的話之後
說:「……梁羽生先生對當年陳寅恪先生擬定國文科試題的經過情況恐未
盡瞭然,其實,陳先生以『孫行者』為對子之題,目的就是要應試者對以
『胡適之』。」
何先生的文章大部分是談陳寅恪先生當年出題的經過和命題的用意,與
談對聯本身的比例大概是八比二。他說:
這是一九三二年清華大學新生入學考試的事情。當時清華大學國文系主
任朱自清休假出國,由劉叔雅先生代理系主任。劉請陳寅恪代擬試題。恰
陳先生已定於次日赴北戴河休養,遂匆匆草就普通作文題《夢遊清華園
記》,另出對子題《孫行者》。
為什麼要出這個對子呢?據陳寅恪先生後來解釋,是受了蘇東坡詩「前
生恐是盧行者,後學過呼韓退之」一聯的啟示。「韓盧」為犬名(出處略),
「行」與「退」皆步履進退之動詞,「者」與「之」俱為虛字。陳先生說:
「東坡此聯可稱極中國對仗文學之能事。」「寅恪所以以『孫行者』為對
子之題者,實欲應試者以『胡適之』對『孫行者』。蓋猢猻乃猿猴,而『行
者』與『適之』意義音韻皆可相對,此不過一時故作狡獪耳。又正反合之
說,當時唯馮友蘭君一人能通解者。」
套用「紅學」的術語說,出題的經過和命題的用意,等等,都是屬於「外
學」範圍,雖有助於對這副對聯的了解,但評論一副對聯是否工整,則必
須看對聯本身。何況陳寅恪先生這段話可能還有「隱喻」呢。我在介紹何
先生的大文之後,再試試提出我的看法。
我認為對「孫行者」,對得最好的是「祖沖之」。「祖」「孫」相對,
天造地設。何寶星先生則認為以「胡適之」對「孫行者」,才是天造地設
的佳對。下面是他的《是祖沖之還是胡適之》一文的最後三段文字:
至於梁羽生先生所說「孫」對「胡」欠工整,大概是因為梁先生不知陳
寅恪原意在「猢猻」,正如「盧」對「韓」原意在「韓盧」也。
若論平仄,有道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清」,若以「祖沖之」對「孫
行者」,則第二字均為平聲,不合韻律,而「胡適之」的「適」字恰為仄
聲,何「不工」之有?
因此,筆者以為,「孫行者」對以「胡適之」,實為天造地設的佳對,
其所以至今膾炙人口,並不僅因為胡適之是當時全國皆知的名人。無論是
「祖沖之」或者「王引之」從意義音韻上講都不及也,不知梁羽生先生以
為如何?
在這三段文字中,真正「評聯」的部分只是第二段的七十多個字,而且
也只僅是談「韻律」方面。至於第一段所談的陳寅恪「原意」,則是不能
作為依據評論「工」與「不工」的。這是屬於意義方面,「工」與「不工」
則主要是屬於「技術性」的。而在韻律方面,我也不能同意何先生的見解。
下面我將答覆何先生的問題,並盡我可能,提出對「胡」「孫」一聯比較
全面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