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兇器(四)
據《唐六典》卷一六武庫令丞職掌條記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
今「唐刀」一詞是華夏唐代四種軍刀制式的總稱,並非特指某種刀;由於在唐代之前,每個朝代的軍隊將領上至皇帝下至元帥都喜歡使用佩劍作為戰鬥及儀仗之兵器且沒有使用軍刀的癖好,所以在古代沒有任何關於「唐刀」一詞的記載,
「唐刀」作為一種刀是不存在唐代及之前的歷史當中的。
但是由於不同年代的特殊時刻會有不同的特殊需求或需要,無論是皇帝或者是將軍所佩戴的「佩劍」都不會是真正的直身圓尖頭造型;因為這種造型的兵器在戰場上十分不好用,
因而在西漢至唐朝之間的歷史之中,有一部分未被記載進歷史中的歷史是記載鐵匠與軍士們如何取長補短將長劍的劍身與西漢環刀的刀頭結合在一起;從而經過反覆試驗之後,得出後來被稱為唐刀的唐代「長劍」。
儀刀:蓋古班劍之類,晉宋已來謂之御刀,後魏曰長刀,皆施龍鳳環。至隋,謂之儀刀,裝以金銀,羽儀所執。龍鳳是皇家象徵,所以那些裝飾豪華但是沒有龍鳳環的唐刀其實是橫刀。外型最接近其祖先「環首刀」,主要為禁衛軍千牛衛和儀仗使用。
儀刀又稱「長刀」,「細刀」,「千牛刀」其實就是儀刀。
障刀:蓋用障身以禦敵。障刀唐刀四制中障刀爭議最大!
一種觀點:類似於匕首或是日本刀中的肋差,形狀差不多,但更為輕便靈活,便於近身肉搏。當士兵手中橫刀或者陌刀因為貼身而不便使用時,障刀就成了近身主導武器,所以有蓋用障身以禦敵說法,因為短整個人身子和刀都迎向敵人。
障者,隱蔽之物。長度十五至五十厘米左右。
另一種觀點:障刀,障者,掃清障礙,霸氣。蓋用障身以禦敵,障身二字可以理解為刀身禦敵,所以極有可能是寬刃唐刀,在唐代有寬刃唐刀很正常,但是卻不見記載。所以障刀也有可能是類似寬刃的大砍刀前身。
同時另一個間接證據,唐宋時古人常用作掃清障礙開墾荒山的「畲刀」也是寬刃大刀。畲刀是當時民間農用刀具。到了宋畲刀結合了陌刀的可拆卸刀柄,安裝長刀柄的畲刀就成了民間用刀「朴刀」。安柄之處有螺口,桿棒的一端有螺絲,而且是「三個丫兒」,安裝好了,十分結實。
橫刀:兵士所佩之刀,名亦起於隋。橫刀也是直刀,基本無環,為普遍兵士佩刀。即:皇宮士兵、衙役、捕快、守城站崗士兵、巡邏士兵所配之刀,所以在城市中肯定最為常見,因此當時東傳日本的刀也以此橫刀、儀刀為主。
橫刀的尺寸通常是六十至八十厘米左右,一米左右的橫刀唐書中稱為大橫刀,日本稱為唐之大刀。
《唐律疏議》卷八衛禁律「諸宿衛者兵仗不得遠身」。疏,議曰:兵仗者,謂橫刀常帶;其甲、矟、弓、箭之類,有時應執著者並不得遠身。宿衛時,「橫刀常帶」,故而高宗對為千牛衛將軍的王及善說:「他人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橫刀在朕側。」可見橫刀為宿衛官兵的主要兵仗。府兵戰士自備橫刀,宿衛時常佩橫刀,唐橫刀是兵士普遍所佩之刀。
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斷馬劍。陌刀形制多樣,長兵主戰刀,斬馬劍升級版,也有橫刀(障刀)加長版,有刀柄可拆卸式,有柄特長而刀身特短的三尖兩刃刀式。
蓋因大唐地域廣闊,各大都護府軍備自製,也因此風格不同,陌刀就是刀類長兵器的統稱。
首先,陌刀不屬於宿衛兵仗,上引《唐律疏議》卷八宿衛者所持兵器有橫刀、甲、矟、弓、箭之類,但沒有陌刀。其次,陌刀是重兵器長兵器。
《唐會要》卷七二軍雜錄門略云:開成元年三月,皇城留守奏:城內諸司衛所管羽儀法物數內,有陌刀利器等……其諸司衛所有陌刀利器等,伏請納在軍器使,如本司要立仗行事,請給儀刀。可見陌刀不是羽儀法物,而是利器。
由此可見後世統稱的唐刀有四種:儀刀、障刀、橫刀、陌刀。按照使用的不同劃為禮儀和實戰刀兩種,陌刀與儀刀、橫刀、障刀(即一般的護身刀)均不同。
現代人認為,本文當中的「蓋」應該翻譯為「是」而非「代替」,因為「蓋」字沒有「代替」的意思。也就是說儀刀就是古代班劍之類(的武器),陌刀就是古代的斷馬劍。
唐刀中的陌刀是作為軍隊重要的戰爭物資裝備的,並且在唐中期作為軍用器物,嚴禁民間私造和私藏,其傳承之祖應為漢之長劍(漢:稱一種長劍為「斷馬劍」亦稱「斬馬劍」,應該是一種雙手使用的長劍)。
漢代長劍出土的有劍刃長達一百四十餘厘米長的類型,可推測經過盛唐的發展,唐代的陌刀已經變成一把雙手所持並加長刀刃及手柄的兩刃長刀。
宋《武經總要》總繪製的「掉刀」、「三尖兩刃刀」也許就是唐陌刀的直接繼承者。
明初大明騎兵橫掃蒙古騎兵時曾使用過一種稱為***的武器應該也是陌刀的變種之一,相傳***亦長近一丈馬上步行皆可使用。
另:日本大槍可能為陌刀的日本型,陌刀可能為組合兵器,附圖日本大槍:蜻蜓切,日本號。唐代壁畫中陌刀未接長柄,右圖唐代壁畫,環首儀刀與陌刀均系腰間,陌刀未加長柄。
陌刀也主要為步軍所用,個別主要將領使用陌刀作為主戰兵器。
根據唐《衛公兵法》所記錄了**的主要作戰方法:其中諸軍按其職能分為弓手、弩手、駐隊、戰鋒隊、馬軍、跳蕩、奇兵等多種。
每當戰鬥展開時候,敵人在一百五十步時候,弩兵開始射擊;敵人在六十步時候,弓箭手開始射箭;敵人攻入二十步時候,弓弩手發箭后執刀棒(即陌刀、長棒)與戰鋒隊齊入奮擊。
而步兵稍敗后,奇兵、馬軍、跳蕩(銳卒)不準輕舉妄動;如果步兵的戰況不順利,跳蕩、奇兵、馬軍即迎前騰擊,步兵後退整頓后準備再援;如果跳蕩、奇兵、馬軍進攻不利,所有的步軍必須配合馬軍同時作戰。
敵軍退卻,馬軍不得輕易追擊,必須確認敵人真正潰敗后,才能掩殺。
**步馬結合,攻守有職,步兵為先鋒,騎兵為側輔,步兵配以弓弩、陌刀,騎兵負責步兵戰後的突擊與追擊。
陌刀作為長柄大刀如牆一般推進,為先鋒步兵沖陣的主要兵器,與馬軍、騎兵一起構成唐作戰的主要特色。
從史書看唐太宗的作戰很有個人特色外,最喜選擇敵陣薄弱部位,親率騎兵衝鋒,「敵無不潰敗」,一騎飛馳於前,數萬騎兵緊隨其後的場面,今日想來,尤叫人神往。
初唐的時期大量的騎兵是作戰勝利的重要保證,而中期的步軍的陌刀如牆推進戰術,創造了盛唐時期輝煌的戰爭歷史,也創造了陌刀的神話。
從武德到天寶,唐在立國戰爭及與善騎射的游牧民族戰爭中能夠取得勝利,步兵的進攻性武器陌刀的使用不能說不構成了主要原因之一。
陌刀的出現與推廣使用也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它關涉到唐馬政及整個軍事形勢,也可以說,陌刀使用、推廣的歷史就是唐立國及對外戰爭、開天武功歷史的一個方面。
唐代刀雖分為四種,但真正在疆場上發揮作用的兵器只有陌刀。
陌刀軍的參戰,在任何可查詢的戰例中都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陌刀軍做為戰鬥序列中單獨的作戰力量在唐中期為**的爭戰立下汗馬功勞,陌刀是漢民族與善騎射的游牧族戰爭中改變自己馬少不精的劣勢、發揮步兵多優勢的關鍵兵器,戰爭兵器的演化實際是隨著戰爭形式的發展而演化,隨著國力的強盛與衰落而變化。
隨著宋朝統一中原以後,中國冷兵器開始了新一輪的發展,大量新式的長矛、長刀、斧鉞、神臂弩的誕生並武裝了宋軍,豪壯的陌刀成為奢侈的戰爭器材,宋朝戰爭的主要方向是同樣是北方游牧民族,為了對付遼金的騎兵,長矛、斧鉞開始成為軍隊的主要兵器。
斧鉞的大量裝備從《武經總要》和宋石雕造像中得以佐證,斧鉞的製作和使用技藝比陌刀要簡單,對付騎兵同樣有效,岳家軍用「麻扎刀」、「捉刀」、「長柯斧」大破金軍「鐵浮屠」,有效而不昂貴的兵器永遠是軍隊裝備的重要兵器,豪華的陌刀從此逐漸退出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