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之路

悲哀之路

→兩個宗教聖地正交纏,第三個宗教——基督教的聖地也盤旋出來了。盤旋的方式是一條曲曲折折的小路,相傳耶穌被叛徒出賣、被當局處死之前,曾背著十字架在這條路上遊街示眾。

目前正在特拉維夫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荊傑先生熟悉這條路,熱情地帶領我們走了一遍。

先是耶穌被鞭打、被戴上荊冠的地方,然後是他背負十字架遊街時幾次跌倒的處所,每處都有紀念標記。在他遊街遇到母親瑪麗亞的小街口上有一個浮雕,兩人的眼神坦然而悲愴,凝然直視,讓人感動。

最後,到了一個山坡,當年的刑場,從公元4世紀開始建造了一個聖墓教堂。教堂入口處有一方耶穌的停屍石,赭白相間,被後人撫摸得如同檀木。兩位年老的婦女跪在那裡飲泣,別的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也都跪在兩旁。

基督教把這條長長的小路稱作悲哀之路(ViaDolorosa),也簡稱苦路,不加現代修飾,讓人走一走,想一想:無罪的耶穌被有罪的人們宣判為有罪,他就背起十字架,反替人們贖罪。

路,那麼真切又那麼具體,幾乎成了《聖經》的易讀文本。

三個宗教都以各自感人至深的方式,把一層層悲情疊加給這座城市。任何像樣的宗教在創始之時總有一種清澈的悲劇意識,而在發展過程中又因與民族問題緊緊相連而歷盡艱辛,彼此都承受了巨大的委屈。

結果,原始的悲劇意識中又加入了歷史的悲劇體驗,誰都有千言萬語,誰都又欲哭無聲。

這種宗教的悲劇感有多種走向。取其上者,在人類的意義上走向崇高;取其下者,在狹窄的意氣中陷於爭鬥。因此,耶路撒冷的路途也有多種方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非亞之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非亞之旅
上一章下一章

悲哀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