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直覺是靈感的黑箱
直覺幾乎貫穿著藝術創造和藝術欣賞的全過程。即便是對素材的反應,在正常的創作狀態下,也大半是因為某個形象、某個場景長時間浮於腦際,歷時不忘。由此進入創作,大抵事半功倍。為什麼這些形象和場景長期留存呢?這種偶然留存,包藏著一系列社會、歷史、風土、血緣、心理、生理、性格、素質、經歷等方面的原因。這些原因就像在一個深秘的「黑箱」中貯積、翻卷,化合成一種浮現之力,極其必然又極其偶然地抓住了某個形象和場景。因此,如果藝術家能在這個形象和場景上進行創造,就會時時獲得「黑箱」中貯積因素的秘密援助,左右逢源、靈感勃發。反之,那種鄙視直覺而依賴分析的藝術創造卻很難進入如此從容愜洽的境地。有些藝術家由分析入手也寫出了尚可一睹的作品,這大多還是他的直覺在悄悄地支援著他,但他往往不自覺。
當劇作家創作完成,將作品交付給導演進行二度創造的時候,導演也是首先以直覺來接納作品的。不止一位電影導演說過,他們非常重視「初讀劇本」的時刻。是初讀直覺始終指導和控制著以後的精細分析,最後,又是初讀直覺裁定了影片的總體風格。有的導演驚訝地發現,初讀劇本時在邊上隨手塗寫的幾句印象,待影片完成後竟能完全貼合。
導演對演員「說戲」的過程,免不了要動用大量的知性分析方法,但這種方法並不能保證演員把握角色。你說這個角色猶豫而懦弱,演員領受的只是兩個性格概念而不是這個角色;你說這個角色一半是哈姆雷特,一半是奧賽羅,但哈姆雷特加奧賽羅仍然不是這個角色;你遠引曲譬,說這場戲的意味頗像某句唐詩,這個戲劇動作近似某個寓言,演員茫然點頭,但一看他的表演仍然不得要領。你又找來與這個戲有關的歷史資料、圖畫照片讓演員們揣摩,演員們用功地照辦了,但心底還是一片漠然。就這樣,磨磨蹭蹭、拍拍停停,過著一些令人煩悶的日子。突然,有一天,演員跑來向你驚呼:「我找到他了!」他從心裡貼合了那個角色,於是一切舉止行為,均已一應俱全。這是一種生命與生命之間的搜尋,這是「黑箱」與「黑箱」之間的呼喚,一旦撞合,則從心理到生理全盤轟鳴。這便是最莫名又最深刻的直覺把握。獲得了這種把握,什麼分析也不再存在。如果要讓演員用理智分析的方法來論述他成功扮演角色的方法,我發現,越是天才的演員越是說不明白。音樂家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