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樓碑
一座城市若想由繁華上升到詩境,一靠景緻,二靠故事。景緻是空間之詩,故事是時間之詩。時間之詩未必儘是歷史,仲馬和雨果在巴黎已創佳例。
上海缺少時間之詩,卻也有一些傳說值得珍視。相傳距今一千七百餘年,正是三國赤烏年間,一位高僧建成靜安寺后又執杖東行,發現一殊勝之地,即謂之「流金地緣」,便建一鐘樓曰金鐘樓。其時此處瀕臨海灘,鐘聲樓影,日夜呼應,漁火明滅,船楫隱約,直至毀於南宋戰亂。
不知又過多少歲月,有一道人飄然雲遊至此,驚嘆風水之奇曰:「縱使八仙共勘,亦非此莫屬。」於是此處便有八仙橋,車水馬龍成通衢,直至一九一四年坍塌。
畢竟,樓可摧而難奪地氣,橋能塌而無改天意。既得佛道兩家先後點化,此地早已稱盛天下。二十世紀末上海企業家領悟其間玄機,合力重鑄金鐘,再造鐘樓,為今日鬧市留一峭拔老夢。
此後匆匆行人若在摩肩接踵間聽到天宇中傳來堂皇鐘鳴,應稍稍停步。因為這便是時間之詩,這便是城市之魂。
(此碑立於上海市黃浦區八仙橋金鐘樓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