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用雙手摩挲中華大地。
有高山,有深谷,有大河,有莽原。但是,為什麼手下總有一些黏黏糊糊的感覺?定睛細看,那些地方都顯得陰暗朦朧。
中華大地和中華歷史,本該更加敞亮爽利。本該有更多萬人景仰的聖哲,白馬凱旋的英雄。然而,誰都看到,事情一直不是這樣。原因是,有密密麻麻的一群特殊人物,悄悄地掌控了不小的局面。
我們,居然常常把他們忽略了,遺忘了。
這群人物不是英雄豪傑,也未必是元兇巨惡。他們的社會地位可能極低,也可能很高。就文化程度論,他們可能是文盲,也可能是學者。很難說他們是好人壞人,但由於他們的存在,許多鮮明的歷史形象漸漸變得癱軟、迷頓、暴躁,許多簡單的歷史事件一一變得混沌、曖昧、骯髒,許多祥和的人際關係慢慢變得緊張、尷尬、兇險,許多響亮的歷史命題逐個變得黯淡、紊亂、荒唐。
他們起到了如此巨大的作用,但他們並沒有明確的政治主張,他們的全部所作所為並沒有留下清楚的行為印記,他們絕不想對什麼負責,而且確實也無法讓他們負責。他們是一團驅之不散又不見痕迹的腐濁之氣,他們是一堆飄忽不定的聲音和眉眼。
你終於憤怒了,聚集起萬鈞雷霆準備轟擊,沒想到這些聲音和眉眼也與你在一起憤怒,你突然失去了轟擊的對象。你想不予理會,掉過頭去,但這股腐濁氣卻又悠悠然地不絕如縷。
我相信,歷史上許多鋼鑄鐵澆般的政治家、軍事家最終悲愴辭世的時候,最痛恨的不是自己明確的政敵和對手,而是曾經給過自己很多膩耳的佳言和突變的臉色,最終還說不清究竟是敵人還是朋友的那些人物。
處於彌留之際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死不瞑目,顫動的嘴唇艱難地吐出一個辭彙:「小人……」
——不錯,小人。這便是我這篇文章要寫的主角。
小人是什麼?如果說得清定義,他們也就沒有那麼可惡了。小人是一種很難定位和把握的存在,約略能說的只是,這個「小」,既不是指年齡,也不是指地位。小人與小人物,是兩碼事。
在一本書上看到歐洲的一則往事。數百年來一直親如一家的一個和睦村莊,突然產生了鄰里關係的無窮麻煩,本來一見面都要真誠地道一聲「早安」的村民們,現在都怒目相向。沒過多久,幾乎家家戶戶都成了仇敵,挑釁、毆鬥、報復、詛咒天天充斥其間,大家都在想方設法準備逃離這個恐怖的深淵。
可能是教堂的神父產生了疑惑吧,花了很多精力調查緣由。終於真相大白,原來不久前剛搬到村子里來的一位巡警的妻子是個愛搬弄是非的長舌婦,全部惡果都來自於她不負責任的竊竊私語。村民知道上了當,不再理這個女人,她後來很快搬走了。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村民間的和睦關係再也無法修復。解除了一些誤會,澄清了一些謠言,表層關係不再緊張,然而從此以後,人們的笑臉不再自然,即便在禮貌的言詞背後也有一雙看不見的疑慮眼睛在晃動。大家很少往來,一到夜間,早早地關起門來,誰也不理誰。
我讀到這個材料時,事情已過去了幾十年。作者寫道,直到今天,這個村莊的人際關係還是又僵又澀、不冷不熱。
對那個竊竊私語的女人,村民們已經忘記了她講的具體話語,甚至忘記她的容貌和名字。說她是壞人吧,看重了她,但她實實在在地播下了永遠也清除不凈的罪惡的種子。說她是故意的吧,那也強化了她,她對這個村莊未必有什麼爭奪某種權力的企圖。說她僅僅是言詞失當吧,那又過於寬恕了她,她做這些壞事帶有一種近乎本能的衝動。對於這樣的女人,我們所能給予的還是那個辭彙:小人。
小人的生存狀態和社會後果,由此可見一斑。
這件歐洲往事因為有前前後後的鮮明對比,有那位神父的艱苦調查,居然還能尋找到一種答案。然而誰都明白,這在「小人事件」中屬於罕例。絕大多數「小人事件」是找不到這樣一位神父、這麼一種答案的。我們只要稍稍閉目,想想古往今來、遠近左右,有多少大大小小、有形無形的「村落」被小人糟蹋了而找不到事情的首尾?
由此不能不由衷地佩服起孔老夫子和其他先秦哲學家來了,他們那麼早就濃濃地劃出了「君子」和「小人」的界限。誠然,這兩個概念有點模糊,相互間的內涵和外延都有很大的彈性,但後世大量新創立的社會範疇都未能完全地取代這種古典劃分。
孔夫子提供這個劃分,是為了弘揚君子、提防小人。但是,後來人們常常為了空洞的目標和眼前的實利淡化這個劃分,於是,我們長久地放棄這個劃分之後,小人就像失去監視的盜賊、衝決堤岸的洪水,洶湧泛濫。
結果,不願多說小人的中國歷史,小人的陰影反而越來越濃。他們組成了道口路邊上密密層層的許多暗角,使得本來就已經十分艱難的民族步履,在那裡趔趄、錯亂,甚至回頭轉向,或拖地不起。即便是智慧的光亮、勇士的血性,也對這些霉苔斑斑的角落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