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家有院落
兩位老人也一宿沒有睡,家裡多了幾萬塊存款,合計著辦點什麼事好。楊永成家立業了,正為房子操心,不過聽楊帆說起要借錢的。兩兄弟打小就和氣,大了能夠相互扶持,他們看著欣慰。眨眼之間孩子門大了,他們也老了,該為孩子辦的事也辦的差不多了。孩子們大了也有了自己的主見,為他們操心也操心不過來,就說楊帆吧堅持著要回家種田,他們最初還不願意,可是一回來就幹了件大事,幾千塊錢的葡萄被他賣出了十幾萬,也不比城市工作收入的少。如果沒有楊帆兩老人還為葡萄愁呢,這樣看來孩子門的事不能過多干預,有時說不準好心辦了壞事。既然這樣,他們也是時候該想點清福,到大城市去轉轉,現在流行旅遊嘛,他們還從來沒有出過遠門呢。
兩位老人商量了一夜,卻又放棄去旅遊了,覺得家裡應該添置一些東西,冰箱還沒有,電視也應該換個新的。家裡的老房子是院落式的,有了些年份了,古色古香住著特別舒服,只是牆皮剝落,應該裝修一番。
村裡年輕人就是愛瞎整,在外辛苦積累下來的錢,回家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老住宅拔了再說,建起了一棟棟的磚混水泥板房子,卻沒錢裝修粉刷,完全是鐵屋,夏天熱的要命,冬天凍的要命。新生事物就好嗎?幾千年沉澱下來的文化,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自然是有一定得道理。
農村人三件大事,娶媳婦,建房子,生兒子。建房子無疑是這輩子最能體現自己能力的事,於是兒子把老子建起沒幾年的房子拆了,建起新房,孫子又把他老子的房子拆了建新房,為的就是顯現自己的能力,如此的折騰循環下去。
楊老頭讀過幾年書,喜歡看小說,尤其是文言文小說,內容不乏對古建築的描寫,自然知道了老房子彌足的珍貴。別人笑他窩囊幾輩子都建不起房子,他呵呵直笑問,你的房子住著有我的舒服嗎,問的人啞口無言。
周政和是語文教師,也寫的一手好毛筆字,早幾年是啟功的徒弟跟著學習筆法,一個字也能賣上好幾百。由於啟功去世,周政和的毛筆字也就不了了之,他也不是特別功利的人,師父去世他隨遇而安,把寫毛筆字作為一種消閑的樂趣。
周政和就特別羨慕楊家的老宅子,沒事就過來坐在院子里,。年輕人處處透著機密,也不知道他在上海究竟做了些什麼,四年的時間估計是不平凡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