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此書兼答部分書友

關於此書兼答部分書友

這本書本是老空擬訂的提綱,至於初衷嘛,老空多少也提到,主要是作為一個喜歡歷史的人對西風吹拂中國歷史的不滿吧。

我們的國家擁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厚重得顯得沉重。對歷史我們是應該吸取教訓和批判接受,但是這個批判有個前提,那就是尊重歷史,不可以以自己的淺薄來衡量歷史的深厚。雖然本人和老空對架空並不反對,但是帶著洋奴色彩的批判和淺薄的奚落,我們是不能接受的。一個否定自己歷史的民族是什麼民族,是一個弱者心態的民族,病夫民族。

無庸質疑,我們的歷史有很多讓人覺得病態的東西,但是諸君要知道那是古人在特定年代做出的自己判斷。正確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而是經歷無數錯誤到知道的,老子云:「知黑而知白,所以為知」認識永遠在變化,今天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也許再過幾十年就被人認為笑話。

實際上我寫這本書,並不要來賺多少票,你給我我也不客氣,呵呵。只是想表達自己的看法而已。當然娛樂的成分還是有一些的,不然成百家講壇了。所以也是我不怎麼勤快的原因,速成的東西總是很粗糙嘛。

在和老空的合作開始階段,這本書有三套提綱,當時準備從三國的各自角度來寫一套,但是我和老空合計了一下,寫下來成長篇了,自己也沒有這個精力。

老空後來自己獨立擔任,我也退了出去。

後來有一天他給我說他自己沒辦法寫下去了,因為他不是一個神經夠堅強,立場夠堅定的人。我覺得可惜了,那麼多人投票了,再怎的也該給人家一個交代不是。所以我重新把提綱改了一下,自己拿過來寫。

關於人物性格,這些人物與《演義》差別很大,我根據的是正史,不敢說和歷史真實一樣,至少我的描寫並不是沒來由,當然自己想象的成分還是很重的,不然成歷史教科書啦,呵呵。所以這麼寫書是比較累的,三國人物多達幾百人,主要人物上百,一個個分析下來真是非常累。

在三國的九十三年裡,《演義》早被人認為的「虎頭蛇尾」,隨著諸葛亮的死亡,描寫都很簡單和平實,實際上在諸葛亮去世后,三國統一的路上還發生了很多故事。所以這些才是我的重點,全當為其他三國書補遺用。

當然,因為是架空,不可避免的歷史被攪亂了,所以你會發現赤壁之戰不會發生,一些著名的歷史事件變換了人物地點和時間。只不過無法改變的是先三分后一統的歷史趨勢。

因為不會有晉也沒有南北朝,所以有的南北朝的歷史會被提到本書中。

本來原來的提綱里有進軍中亞的情節,但是我認真分析了一下,就當時的國力和中國文化慣有的文化心態,這樣的幾率是比較小的。不過重新開通絲綢之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當時波斯帝國剛復辟不久,它的重心又在西亞,而羅馬衰落後它的行政中心也逐漸東移,這種接觸的可能性是比較高的。

根據手裡的資料,在卡拉卡拉即位的時候有中國的使者(實際上是月氏使者)到達羅馬,所以可看出波斯開國的時候大陸政策還是比較寬和的。和西方的溝通是要寫的,我們的祖先沒有某些狹隘的人想象的那麼封閉,漢代的儒家思想的權威還不是很足,所以那個時候人的思想桎梏不是很重。而且漢代實事求是(這個成語就來自漢書)的精神是比較足的,當然三國的時候已經開始有些浮華的兆頭。自漢后形式主義就開始在中國流毒一直到現在。

對於政權形式,我覺得恩格斯評價拿破崙的話是最好的註解:「儘管他成為了皇帝被不少人詬病,但是並沒有降低他的功績。」共和好還是帝制好,這個我覺得不可一概而論,要結合當時的人的認知還有當時的歷史條件。當時的法蘭西搞共和,結果面對那麼多封建帝國的聯合攻擊,為了生存它就只好選擇強人政治,選擇一個能允許資本主義發展的皇帝而不是維護封建大領主和教士利益的皇帝。

秦始皇要搞共和,要立憲,那他只有兩個結果,被自己的集團拋棄攆下來,另一個是他死後留給後代仍然是一個戰火紛飛的邦聯,等待下一個強人的出現,或者一直持續下去等著資本主義殖民者打進來一如印度那樣。

維護大一統,中國只好選擇強人政治,這是沒辦法的。不搞強人政治中國就得變成古希臘那樣的邦聯。

書里還涉及到許多古代風俗,大家也不必細究,只不過是一個歷史痕迹而已,如果感興趣你自己可以去查一下資料。

至於有一些比如職務啊,名字,都有「超前」的可能性。

談到為什麼三國里出去打人要找理由,這和當時的教育是分不開的,那就是東漢的國策「名教治國」,嚴格社會等級。這個也開了高門政治的先河。所以幹什麼事,都要先找個正當的理由。

三國時代秉承東漢風氣是講究以貌取人的,當然最後還是看實力。還產生不少行為藝術家,其放達的程度實際上是逃避心態的扭曲,並不是當時盛產瘋子。

談到高科技,實際上最「先進」也只能是到達唐末。因為唐朝的精神偶像和文化偶像是晉,唐詩也是在繼承晉詩的基礎上發展的,而晉又是繼承漢魏。

感謝關注本書的讀者,更感謝投票支持本書的讀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飛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飛雄
上一章下一章

關於此書兼答部分書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