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貧窮限制人的思維
錢本身就是為人服務的,當她需要這項服務的時候,她就可以拿著自己掙來的錢去做,這有什麼不可以的,跟炫富有關係嗎,倒是那些沒錢的窮人,自己沒錢也就算了,還不讓人家花自己掙的錢。
這是什麼道理呢。只能說,是這部分人太狹隘了。窮人的思維,永遠跟不上富人的思維。要不然為什麼大多數人都鄙視那些窮人呢。自己不努力掙錢還有空噴別人炫富,你炫一個試試,你有這個資本炫嗎?
而且老徐並不認為這是違背科學違背自然的事情。科學發明了這項技術,就是讓一部分人能夠從中得到些什麼。
她覺得這跟炫富沒有半毛錢關係,本來這是一件非常私密的事情,她把這個消息說出來,就是想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不要被別人左右了你的想法,不要讓別人牽著你的鼻子走,當你不想選擇此刻懷孕生孩子的時候,你盡可以去選擇凍卵技術。普通人都可以去做,只要你想,你一定可以努力做到。這並不是一件價位不菲的開支。
為自己多一個選擇,沒什麼不好吧。幹嘛有那麼多人噴自己呢,徐靜靜並沒有受到鍵盤俠思想的影響,她覺得這些人很可笑。
沒有人規定,你必須在四十歲之前生孩子,或者為了生孩子,你必須儘快找一個男人結婚,為孩子提供一個名正言順的家庭。
而社會約定俗成的規則,往往會讓人覺得,到了一定的歲數不結婚,不生孩子,就是大逆不道。
其實當我們反過來看這個問題的時候,不僅會發問,規則是幹什麼呢,是讓人走向一個更美好的狀態。而規則是為人服務的,當這個終極目的,達不到的時候,規則,就無需再遵循,我們可以打破規則,為什麼的幸福爭取更多的選擇。
讓人生活的舒服,是一個人的本事,這才是我們活著的目的。
女孩兒不能總把自己放在一個弱勢的群體裡面,這樣很容易被人左右你的思想,只要不犯法,沒有人可以綁架你去結婚去在規定的時間內去生孩子的。人生的路不是千年不變的,只要你願意,你就可以選擇你想要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徐靜靜為自己選擇的道路,總是以自己為中心,她想去當演員的時候,第一部電視劇演下來,就被國人定論為國內第一代玉女。
很多人也許會沿著這個既定的形象,繼續接演一個又一個叫好又收入頗高的角色,重點是,有了經驗積累之後的徐靜靜,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賺到大把大把的鈔票。可是,她是徐靜靜啊,她才不會在一件事情上重複做呢,這對她來說,純屬是浪費她的大好青春。
於是她跳躍式的成為了第一代知名女博主。她想做的,都做到了最好。當做了博主的興趣消失了之後,她又改作導演。於是她又成為了國內第一個票房過億的年輕女導演。
她的任何選擇都跟掙錢沒有太大的關係,而是選擇了隨心所欲。只要她願意,輕而易舉的,就能把事情做的很好。這個女人,你很難看到她在某一個階段非常用力的生活。她沒有,她總是在輕描淡寫之中繪出了最精彩的人生。每一個階段,她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把控自己的生活。
娛樂圈裡的女演員,很多會被潛規則,才能得到一個好的角色,才會有出人頭地的機會。而徐靜靜完全不需要,她的才華,她的氣質,足夠讓她大放異彩。她完全不用擔心自己沒有戲拍。當很多人在試圖拉攏關係靠近導演的時候,人家已經自己籌備了一部電影,自己當導演。所以,普通人,真的無法複製徐靜靜的成功。她的才華不是一天兩天積累起來的。她不靠男人,自己一樣可以在事業上做的風生水起。根本不存在被人潛規則的可能。
她對事情的敏銳度,和超前性,同樣是很多人無法複製的。這跟一個人自身的能力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她並不需要沉浸在別人給她的標籤之中,當你還在誇讚她電影製作的不錯的時候,她又開始慢下來滿世界的旅行,關鍵是旅行的時候,還有男友為她拍照,一個男人,願意追隨著她的節奏去生活的時候,可想而知,她有多麼大的魅力啊。
按照一般人的思維方式,當第一部導演的電影大賣的時候,接踵而來的是,一個又一個好的編劇和劇本找上門來跟她合作,包括投資商都會主動找來跟她談合作。那麼她在大賺的同時,毫不費力的,又會成為炙手可熱的導演。年輕有為的導演,讓人羨慕嫉妒恨的導演。
而她呢,卻選擇了在這個時候享受生活,而且,慢下來之後她竟然給自己放了長長的假期,徹底的做一個無拘無束的人享受慢節奏的生活。
她自己不工作,就代表著她的團隊她的電影公司也要放假。於是,在她不掙錢的那兩年時間裡,她的員工也跟著她一塊兒放假了兩年,這是不是很刺激,很多小夥伴都忍不住羨慕她手下的員工了吧。聽說過放假放一個月的,真的沒有聽說過放兩年的。
如果是一般人,這種事情是做不了的。一個老闆,心理所想的就是,如何讓利益最大化,而她這個老闆。根本沒把錢當回事。花了,還可以再去掙嗎,而且以她的才華和底氣,她覺得任何時候,只要她想,她都可以站出來掙錢的。這根本不是一個困擾她的問題。不值得她為了掙錢而思考。她更不會想攢很多很多錢,到老了之後花。她的想法是,我如何過好當下的生活。我目前最需要的是什麼。
而這兩年當中,徐靜靜跑去歐洲旅行,暢快的遊玩了一段時間之後,她覺得自己的英語水平有待提高,於是又去了美國補習英文,於是後來,她又重返校園變成了一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