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357,禮尚往來
安國邦和安荔濃為了漫山遍野的青梅操心,其他村的村長和村民們也在擔心,擔心石河村不能按時收購青梅。
雖然家家戶戶都會腌制、曬制酸梅、話梅,但一是工序複雜,需要人力,二是價錢肯定沒有賣給石河村划算。
最重要的是,實在太多太多了。
因為清河酒發展得好,附近村的大部分荒山都被開荒種植了青梅,不管是站在村頭還是村尾,抬頭就是漫山遍野的青梅。
眼看著再過半個月一個月,青梅就能收穫了,各村的人都在磨拳擦擦準備著大豐收,然後突然聽到清河酒廠被砸的消息。
頓時間百感交集。
微微的有些高興,因為妒忌。妒忌石河村人能過上富裕的好日子,妒忌石河村人能天天吃肉,年年穿洗衣服。
但更多的是擔憂。
擔憂石河村不能按時收購山上的青梅,損失重大。
一小部分人甚至埋怨『那些人也真是的。就不能等收了青梅再砸?』
『石河村人富得流油,也不知道惹來多少人眼紅。』
『聽說石河村人的日子過比城裡人更好。』
那些人妒忌石河村就算了,竟然還影響了附近所有的村,大家雖然不敢明著罵,但每天都在暗地裡咒詛。
咒詛那些人一輩子便秘。
「聽說石河村的酒全部被砸了?」
「嗯。砸了,全砸了。聽說啊,全流到了河裡,河水都漲都了三公分。」
「作孽啊。多浪費?那些酒全是錢啊。」
「誰說不是?一群小混子。」
雖然覺得可惜,但也見慣不怪了。早些年,這樣的事情還真不少,特別是鎮上城裡三天兩頭就要鬧一場。
更亂,更慘。
但這兩年好像安靜了不少,沒想到突然又鬧了起來。
作孽啊。
什麼時候能消停?
就不能好好過日子?
這一天天的鬧騰,好日子都給鬧沒了。不少老人情不自禁的摸起了眼淚,好不容易才有了能當家做主的日子,但一些人就是不珍惜。
唉聲嘆氣。
嘆氣歸嘆氣,但真沒有人敢去葛偉會要公道。
能要嗎?
不過是送羊入虎口而已。
這些年,這樣的事情還少嗎?即使沒有經歷過,也見到過。
忍氣吞聲。
明哲保身。
遠遠避開。
當然,還要安慰自己一句『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安國邦也是這樣勸安荔濃的,暫時忍一忍,免得那些人又過來發瘋。那些人手拿『雞毛』,他們只能避其鋒芒,免得損失更多。
就連李兵都勸安國邦忍一忍,他能怎麼辦?
忍著唄。
就好像李兵說的,會好起來的。
那些人不過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了。
那些人為什麼會突然發瘋?還不是意識到屬於他們的好日子就快要到頭了嗎?
最後一搏,最後的掙扎。
全是徒勞。
沒有人能阻擋歷史的進程。
李兵和安國邦都知道,黎明要來了。至於黑暗前的瘋狂,儘可能的避免。
硬碰硬,沒有必要。
安荔濃也只能忍,現在已經76年,「還有一年......」
快了。
她不急,也不能急。
安荔濃準備去京市一趟,一是為了給預定了清河酒的工廠一個交代,二是為了唐震。和安荔濃一起去京市的還是顧敬業。
商周和鐵蛋要跟在張川身邊學習,沒有時間。
在安荔濃出發前的一天,附近各村的村長過來找安國邦。
探探口風。
問石河村,今年是否還會按照原計劃收購青梅?
如果收購的話,他們也要開始準備了。
準備什麼?
裝青梅的大籮筐啊。
安國邦咬著牙,「收。按照原計劃收。」說著這話,心口都在滴血。但是男子漢大丈夫,咬咬牙,挺著腰,挺一挺就過去了。
雖然今年石河村因為清河酒廠被砸而損失慘重,但安國邦不能把石河村的損失轉移到別的村上。
雖然艱難了些,但後續影響卻是深遠的。最起碼,『誠實守信』幾個字就會牢牢刻在大家的記憶里。
如果石河村因為自己艱難而選擇不收購別村的青梅,看似佔了便宜,但損失卻是無形的巨大的。
所以,安國邦努力說服了石河村人,按照原計劃收購附近村的青梅,有多少收購多少。最多這一年的生活艱難些。
村裡人信服安國邦,也願意相信安荔濃,所以同意大批收購青梅。
至於收購的青梅怎麼處理?
製成酸梅、話梅。
散裝的酸梅、話梅在乾燥的環境下能存放兩三年,如果真空包裝保存的時間則會更久。即使這批青梅不是一時半會不能回籠資金,但也不會浪費。
為了這批青梅,安荔濃問過省城機械廠,對方說能幫忙從省城食品廠換來三套舊的淘汰下來的制話梅的機器。
機器是省城食品廠十年前從京市機械廠買來的,舊了,壞了,不過修一修還是能用的。安荔濃直接買了下來,過幾天就會送過來。
到時候讓張川幫忙看看,修修,然後就能批量制話梅了。
其實,安荔濃更希望能制罐頭的,因為罐頭的售價比酸梅、話梅要高。
但是,青梅罐頭......安荔濃沒聽說過,不會做。安國邦也不贊同,因為青梅偏酸,想要製成罐頭就需要大量的糖,不划算。
思來想去,還是製成酸梅、話梅最合適。
「其實,也可以製成酸梅飲料。」
例如,後世的酸梅綠茶、酸梅陳皮茶、酸梅菊花茶等等。
夏天的時候,士多店裡打開冰箱就能看到各種和酸梅有關的飲料。
不過,需要機器。
而安荔濃沒有。
其實,石河村人夏天的時候也喜歡喝酸梅湯。喝水的時候,喝白粥的時候,都喜歡扔兩顆話梅進去。
不過,話梅有消食開胃的功效。
在本就吃不飽的情況下,再吃一顆酸梅,簡直就是雪上加霜,要了老命。
不過,話梅還有提神醒腦的作用,適合坐車的時候含一顆。安荔濃坐火車的時候就喜歡帶一小包話梅,無聊的時候含一顆。
「暫時還是製成酸梅、話梅吧。」
飲料之類的,以後慢慢開發。
當然,也可以把飲料的思路免費送給別的村。
清河鎮什麼最多?
除了糧食外,就水果最多。
所以,其實清河鎮很適合建水果罐頭廠和飲料廠。但安荔濃擔心大家為了發展而忽略了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影響是深遠的,而且是不可逆轉的。
不是說『我現在破壞了,以後能修補』的。一天的破壞,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修復,甚至可能永遠修復不了。
『先發展,后環境』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但大家窮得太久了,有些急功近利,有些不折手段。
後世的環境問題為什麼這麼嚴重?
一部分是因為無知,而一部分人是因為利益,沒少做『殺雞取卵』的事。
安荔濃既希望大家能富裕起來,又擔心大家為了致富而忽略環境。
很矛盾。
當然,即使現在她不提議,以後大家也不會慢慢往這方面發展的,後世南方的飲料可是比酒更出名。
南方飲料的種類繁多,多到別人選擇困難。
青梅、楊梅、檸檬,還有菊花、玫瑰、柚子等等,好像任意一種水果都能製成飲料,還有果醬。
安荔濃很無力,因為她發現不管有沒有她的干預,發展都不會改變。總有一天,大家還是要面對破壞環境而帶來的影響和問題。
到時候,大家還是會一邊喊著『保護環境』一邊隨便扔垃圾一邊隨意浪費水資源。到時候,大家還是要承受環境的報復。
例如越來越高的氣溫。
又例如沒有任何預兆的暴風雨、冰雹等等。
等冬天等平均氣溫也有三十多度快四十度的時候,大家才猛然驚覺,這溫度已經比小時候高處了十多度。
但,驚覺過後,已讓是我行我素。
水?
打開水龍頭就有。
至於淡水多少?地下儲水多少?
誰關心?
然後一邊說著要環保,一邊打開空調、冰箱等等的便利家電,至於這樣會不會影響環境?
誰在乎?
說起環保,大家頭頭是道,道理一套一套的。
但願意為之行動起來的人卻很少。
有時候,安荔濃很矛盾。她既擔心大家會因為發展而忽視環境保護,但又不願意為了環境而束縛了發展。
發展和環境不應該是互相制約的,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但是,現實卻總是讓人失望的。
哎。
就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
安荔濃和安國邦說起自己的矛盾。
安國邦疑惑,「既然能讓大家賺錢,肯定要說出來啊。」至於安荔濃說的環境問題,安國邦還真不太重視。
在安國邦看來,青山綠水怎麼可能會消失?
杞人憂天。
當然,雖然不贊同安荔濃的環保論,但安國邦在清河酒廠和清河艾廠的建設上還是聽從安荔濃的建議,加大環保投入,重視污水還有廢棄物的處理。保證不讓企業的發展影響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小荔枝,飲料真的能賺錢?」
安荔濃翻個小白眼,「只要市場活了,什麼都能賺錢。」
不過,也快了。
現在已經76年了,再等等,很快就到了『遍地是黃金的年代』。
肯定了飲料能賺錢后,安國邦覺得可以建議李兵在清河鎮或者其他公社建工廠,增加工作崗位。
安荔濃考慮了下,「好吧。」
「不過,我沒有配方哦。我只有一大概的方向。不過,應該不難。」
菊花茶、橘子罐頭都做出來了,其他飲料還會遠嗎?
應該能用『同理』吧?
把收購青梅的事情安排給安四叔后,安國邦和安荔濃就出發了。
安國邦在省城下車,安荔濃和顧敬業一路到京市。
預定了清河酒的工廠聽說要推遲到明年發貨,有些不高興,畢竟他們是交了定金的。但是,聽說安荔濃願意用臘肉和肉罐頭補償后,立刻就眉開眼笑了。
至於怎麼補償?
有顧敬業在,安荔濃也不擔心石河村會吃虧。
為了表示歉意,安荔濃還送了對方一百多塊艾貼。
「形狀怎麼不一樣?」
「一是為了從形狀上區分脖子貼、膝蓋貼、肚臍貼等,二是功效的針對性也略有不同。脖子上、膝蓋上的穴位不一樣,涉及到的經脈也不同,為了能有針對性的治療效果,所以我們在配方上也會有所不同......」
安荔濃送出不少的艾貼,既能補償清河酒的推遲發貨,又能給清河艾打廣告。
用顧敬業的話說就是無孔不入。
處理好這件事後,安荔濃就去看趙平。
從兩年前起,趙平就住到了療養院,看到安荔濃很高興,笑呵呵的問她這兩年過得好不好?這兩年,安荔濃在過年過節的時候也會給趙平寄一些肉和艾貼過來,和趙平的關係不遠不僅的相處著。
因為趙家的年輕人都在忙,平時只有趙平和趙老太太在大眼瞪小眼。看兩個老人的生活有些無聊和孤寂,安荔濃就寫信讓兩塊石頭時不時的過來看看,哄哄兩位老人高興。
人老了,就喜歡熱熱鬧鬧。
趙平很喜歡兩塊石頭,時不時的教他們一些做人的道理,或者跟他們說一說課本以外的世界,有時候也會給他分析人情世故。
兩塊石頭也很喜歡趙平,覺得他知道得多,懂得也多。
小男孩,都慕強。
兩塊石頭有時間就過來療養院玩,然後認識更多的爺爺奶奶。
聽爺爺奶奶們講故事,聽爺爺奶奶們講他們聽不懂的知識......有時候,還能跟著爺爺奶奶學習。
這兩年因為常來療養院,兩塊石頭不僅增加了知識,見識,就連氣質也變了。以前,兩塊石頭長得像楊雪晴,但性格更像宋青城,老實,也有著生活在底層人的自卑,膽小。
一眼看去,就能知道他們的生活條件不會太好,身上的環境烙印很深刻。但現在,卻多了幾分文化氣質。
遠遠一看,還以為是文化人家出來的小夥子。
楊雪晴是個聰明人,在看到兩個兒子的改變后,立刻禮尚往來,時不時的做些點心讓兩塊石頭送來。冬天的時候,還會給療養院的老頭老太太織帽子、手套、襪子等等一些小東西。
雖然費不少錢,但楊雪晴堅信會有回報的。
錢,花了可以繼續賺。
但是,知識學了就是一輩子的。
楊雪晴不指望兩塊石頭也像安荔濃一樣厲害,但依然望子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