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
今天晚,又輪到了王千軍當值了。。。,小。說。網功夫要練,錦衣衛之職不可懈怠,這就是王叢雲不能打折也不能討價還價的要求。除非王千軍傷病到不能下地,不然王千軍就要完成自己的任務。沒辦法,全身都是瘀傷的王千軍也只能強忍著痛楚站在宮內文淵閣的門外,守衛著宮中的安全。
文淵閣,這可是個了不得的地方,因為它正是大明權力中心所在,大明的內閣!按照規定,內閣閣臣必須十二個時辰在文淵閣內候命,隨時準備參預機務。當然,身為內閣閣臣,總不能永遠都吃住在文淵閣內,一般是七天一換,這日剛好輪到了七人內閣之一的楊榮當值。
永樂帝的內閣七人,最出名的就是解縉,不過他已經倒台了,被趕出了京城。而七人中最無名的就是楊榮,但他也是日後輔佐仁宗、宣宗、英宗的「三楊」內閣之一。
這位楊榮,沒有顯赫的家世,沒有特別的名聲,也沒有過人的才識,他的崛起完全是靠著他的智慧,驚人的判斷力,還有拿命來玩的一次豪賭成功的!
楊榮,洪武四年生,福建人,原名楊子榮……雖然沒看過《智取威虎山》,但最起碼也聽過「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這句名言。還好他後來改名了,不然王千軍可就有點頭大了。
建文二年,楊榮考中進士,入翰林院,授予編修之職。虛歲三十歲考中進士,這成績不是太好也不是太壞。三十歲了,不算風流才子。但比起鄉下那些老童生、老秀才,甚至考了一輩子都考不中功名的人來說,他當然算是一個成功的文人。
建文朝,那是個獃子當道的朝廷,朝中的武功一派被洪武皇帝朱元璋清理得差不多了,武勛一派苟延殘喘,當然是文官一派權傾朝野,結果聚集起來了一群獃子,其中以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為代表,齊泰、黃子澄這兩個獃子既是建文帝的忠臣,也是害建文帝失去江山的讒臣。
還好,混在一群獃子中間,楊榮沒有成為獃子,不然也就沒有了日後的三楊。建文四年,建文帝失蹤,當時還是燕王的永樂帝率領靖難軍進入京城。意氣風發的燕王此時已經在想,接下去他要怎麼辭讓臣下的勸進請求,最終怎麼無奈地接受皇位,成為大明新的皇帝。
可就在燕王向皇宮大殿進發時,這位楊榮很不怕死的出現在了燕王的面前,攔住了燕王的去路。這時間,南京城才被剛剛攻破,城內還殘存著無數建文餘黨,一個文官突然冒出,出現在燕王的面前,極有可能是要為建文殉難,行刺燕王。弓箭、鋼刀、長槍,隨時都可能讓楊榮死在燕王的面前。
楊榮當然不是要為建文帝殉難,士為知己者死,女衛悅己者容。建文帝以普通官員的方式來對待楊榮,楊榮當然是以普通臣子的方式回報失蹤的建文帝。那時的楊榮完全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將來進行一場拿自己性命,還有全家老小的命來進行的一場豪賭。
楊榮就向永樂帝問了一句話:「先謁陵乎,先即位乎?」
楊榮這是在問,永樂帝是先去為洪武皇帝祭陵呢?還是先去宮中即位?這可是一語驚醒夢中人。當時的燕王以靖難的名義起兵,借口就是反對建文帝和逆臣破壞洪武皇帝定下的祖制!現在京城已破,建文帝失蹤,燕王有點翩翩然了,差點把最重要的給忘了。要讓天下的臣民信服,承認他合法的皇位,那尊祖制的口號還要喊下去,戲也要做足了。
燕王沒有再廢話什麼,直接下令全軍改變方向,先去祭拜洪武皇帝的陵寢,回頭再進宮。也就這樣,楊榮這個人引起了永樂帝的注意,再加平日的良好表現,很快就成為文臣七人內閣之一。
楊榮這個人,有膽量,更是一個善於謀划和判斷的人。平日里碰到王千軍這些錦衣衛也是十分客氣,並沒有因為文武之分而看起不武將,或者是因為身份特殊而將當值的錦衣衛當成一般的侍衛看。有幾次,閑來無事的楊榮還找王千軍這位道衍的高徒談論儒家學說。王千軍可不會傻到在這麼一位文臣面前宣揚他的那套瘋狂理論,最多也就是拿王陽明的心學出來談談,楊榮似乎對王千軍的盡心說很感興趣。
「六百里加急,軍報!」原本還在全身不舒服的王千軍聽到遠方傳來的消息,整個人馬挺起了胸膛。六百里加急,還是軍報。肯定是大事!不是西南那邊就是北方,王千軍趕緊從來人的手接過軍報,快步地進入文淵閣。這時楊榮也已經起身,即便是半夜,當值的閣臣也不能睡死,要隨時清醒處理突發大事。
打開軍報,楊榮看了一眼馬對王千軍說道:「寧夏衛的六百里加急,馬稟報皇帝。」
深更半夜的,永樂帝肯定早就睡下了,沒睡下的話,也不知道是在哪位妃子那邊繁衍著,這個時候去稟報還真是麻煩。但永樂帝可不是什麼昏君,邊境大事晚半刻不通知可是要掉腦袋的。王千軍趕緊跑去通報值班的太監,再由太監去稟報永樂帝,隨便批了件外套的永樂帝就這麼出了後宮,來到了王千軍的面前。
「寧夏衛有什麼緊急軍情?!」永樂帝一見王千軍,張嘴就是這句。可問題是,王千軍根本就沒看過軍報,他只知道是寧夏衛送來的六百里加急軍報。
王千軍也只能根據他的判斷回答道:「臣覺得,可能是蒙軍犯境,規模不小!」
一聽這話,永樂帝可沒有怒斥王千軍不說清楚,他也知道王千軍是不可能看到軍報的,只是剛才有點著急。因此永樂帝只是點了點頭,快步走向了文淵閣,那步伐快的,就差沒跑起來了。
一群太監、宮女還有錦衣衛的大漢將軍緊跟在永樂帝的身後,就這麼來到了文淵閣。除了貼身伺候永樂帝的內侍馬雲外,其他人都要留在門外。但永樂帝一腳才剛跨進文淵閣的大門,突然停下了身子,馬雲趕緊扶住他:「千軍,跟!」
這就是永樂帝要說的,王千軍在眾人羨慕的眼光中走進了文淵閣,緊緊跟在了永樂帝的身邊。風風火火來到楊榮面前的永樂帝直接問道:「寧夏衛何事?!」
楊榮將軍報交到了永樂帝身邊,回答道:「蒙古騎兵犯境,包圍了寧夏衛。這是寧夏衛派人送出的軍報!」
看了一眼手中的軍報,永樂帝更加焦慮,馬說道:「如何處置,從哪路派出援軍?!」
寧夏衛是大明北方邊境重鎮,寧夏衛失守,銀川就失去了屏障。蒙古騎兵肯定會在銀川大肆掠奪,大明北方邊境好不容易組成的防線也就破了。
永樂帝是著急,可楊榮卻不著急,他竟然慢條斯理地說道:「請皇再等一會,寧夏衛一定會有第二份解圍的軍報送來的。」
楊榮沒說理由,但永樂帝卻是一個在大事不喜歡臣下繞彎子耍小聰明的皇帝,解縉的倒台多少也跟這有關。看到永樂帝的眼神,楊榮解釋道:「臣了解寧夏衛的情況,城堅壕深,邊軍驍勇善戰,足以抵擋寧夏衛北方的蒙古部落。臣詳細查看過軍報發出的日期,距離今天已過去十餘天,此刻寧夏衛應已破圍,必然會發出第二份軍報。」
寧夏衛被圍,要派人殺出重圍送信當然需要時間,時間有所耽擱是當然的。按照軍中的習慣,求援的軍報很快,報捷的軍報只會更快。求援的話,附近的軍隊就可以發兵,地方總兵官都督就有發兵救援的權力與職責,這只是給皇帝報個信,要真等南京發兵來救,還不知道是猴年馬月。報捷比求援快,這道理也很簡單,破敵之後當然要請功,不然拼死拼活幹嘛?!所以楊榮相信解圍的軍報不用幾天就會送過來,如果真從南京發兵的話,費時費日,虛耗人力,等軍隊到了,蒙古騎兵早跑了。
「嗯……」沉思了一會,永樂帝點了點頭,他同意了楊榮的判斷,被人從床叫起來,心情當然不好,心情不好也影響自己的判斷力。這也是為什麼要有文臣留在身邊做參謀的原因。
將手中的軍報放在桌,永樂帝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氣,內侍馬雲趕緊著端來了溫茶,永樂帝喝一大口后,突然說道:「北方邊境不平,實乃我大明心腹之患!蒙元殘部年年劫掠邊境,你們有何辦法?!」
永樂帝突然問起了北方邊境的事,從永樂帝即位以來,北方邊境就沒太平過。蒙古殘部雖然接受了永樂帝的冊封,但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對邊境的騷擾。而此時的明軍主力全都集中在南京城,明顯是鞭長莫及。
但永樂帝的這個問題,膽量過人的楊榮卻不知道該怎麼開口,這問題並不難,難的是怎麼回答永樂帝。因為一切的錯誤都是因為永樂帝而起的,這話還真說不出口。
「你們!」永樂帝問的是你們,見楊榮不回答,王千軍可就頭疼了。bkid1453064,bkne《超級賢者》某冒著壞水的傢伙抓了俺的苦力廣告,大家去看看,這傢伙寫得還不錯,更新也穩定,還有個從不太監的美名……強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