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文明」

第292章 「文明」

九月底,首次在同一個月中抵達繞月軌道的第二艘旱魃貨運組。

這是一批特殊貨物——「文明」。

文明是什麼,不同地區不同習俗的民族給出的答案或許都不同,送上月表的文明相對比較狹義。

其一是種子,野生稻、野生玉米、比花生大不了多少的野土豆,經過人工訓練的水稻、小麥、大豆等,共計五千種作物種子。

每種種子重量在100克到十千克不等,五千種共計四噸,含種子、容器、貨架、保護裝置在內的,降落在月表前是總計三十噸的數個貨箱。

類似於地表上的末日種子庫,它們作為人類文明非肉類食物、飲品、早期織物的來源,既見證著人類的文明史,同時也作為備份存在,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啟用,消除某些代際積累的基因病。

與地表不同之處,在月宮不會用冰山或冰層保護它們,它們會在各自的保鮮箱里,直接被拉到零下80度低溫。

這個溫度本身不特別,唯一的理由是地下保存庫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能長期以該溫度運轉。

過低的溫度,會把種子凍死,但種子冷凍終究和人體冷凍不是一個層級。

人類的體型過大,既無法快速冷凍也無法快速解凍,降溫和增溫的過程,冰晶生長都會對細胞造成破壞,是所謂人體冷凍的痼疾。

種子比較小,這次在地表專門為本次的「文明行動」,設計了一套快速冷卻裝置,種子不論大小,都會在最多兩秒內完成整個冰封過程。

快速冷凍,能夠確保水分凝結出的冰晶顆粒足夠小,並且分佈足夠均勻。

地面也進行了批量解凍實驗,證明解凍后的存活率能普遍達到70%以上,含水少的種子,解凍存活率能超過90%。

種子存活到種植成功不是一個意思,但作為一種參考,能比較直觀的理解這種月球常年保存種子技術意義所在。

作物的種子,在零度到零下20度,只有少數幾個品種能保存成千上萬年,絕大多數的保存期限都在百年以下,有的甚至只有幾年。

高速低溫冷凍,能讓種子的保存年限延長至最少兩百年,有足夠長的保存周期,就只需要一個不大的實驗室,按順序取出種子進行種植培育下一代種子封存。

「文明」的第二部分,動物。

有兩個組成部分,標本、表皮組織樣本和毛髮樣本,以及數字資料。

不含人類,覆蓋了約兩萬個物種,從單細胞動物到北極熊都有。

兩萬種,顯然覆蓋不了土球的全部,甚至連昆蟲一個綱都只能記錄一點點。

只因從土球到月球的運力十分寶貴,因此篩選標準十分嚴格,裡面的動物,都是在生物進化史和文明史上多少有一定地位的物種。

最小的,例如綠藻、藍藻等氧氣應供應商,沒有它們,土球今天恐怕還是個冰球。

昆蟲如蜜蜂,作為植物進化史上的專業生物,哪怕是現在也影響著全球生態鏈,如果使用神秘力量讓蜜蜂一夜間完全消失,人類文明在六年內會徹底崩潰,沒有任何蝴蝶等傳粉生物能取代它的地位。

又例如沒有人喜歡的蚊子,不管是否承認,蚊子都是讓免疫系統長期保持活性的功臣,在這個體系里地位與未加熱過的生水差不多。沒有蚊子,很難想象人類的免疫能力會退化到什麼程度,屆時別說外星球,哪怕在太空站里都可能因突然出現的生物污染導致人員全滅。

比昆蟲大一號的鳥類,樣本佔比也比較多。

其實人類的現代農業與部分工業,就建立在土球無數年積累的鳥便便上,鳥便便及其化石,是人類已知並且能以較低成本開採的,唯一一種磷肥來源。

如果沒有怪獸危機,除了前面提到過的淡水危機,有可能引發下一輪世界大戰的,很可能是缺乏磷肥導致的食物危機,因為鳥便便的積累速度,可沒有人類消耗速度快,化石形成的磷礦也遠稱不上豐富,它們會在石油之前先行枯竭。

人類作為萬物之靈,本身是哺乳動物的一員,對毛茸茸的哺乳動物有天然好感,但在「文明行動」的標準中,還是保持了剋制,整個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只有不到一千種入選。

在這一千種里,各種老鼠樣本就佔了二十幾個!

從血緣上講,人類和老鼠十分親近,人類可在哺乳動物範圍內追溯的祖先同樣是住在地洞里的鼠形生物。

從文明史出發,老鼠給人類帶來的瘟疫,及其所誕生的相關文學作品,不勝枚舉,西中洲那場鼠疫只是死的多,並不是唯一。可以說老鼠是除人類自身外,殺死人類最多的生物……不準確,其實老鼠並不殺人,它們只是病菌的攜帶者而已。

再看科學角度,白鼠實驗,是各種生物學門類學生入門,哪怕是個外科醫生,也必然先得給老鼠開刀和縫合,才能走向手術台。從親緣和成本角度看,白鼠實驗是將實驗目標最終導向人類,唯一可接受的起點,實驗人員順便也可以為曾經因鼠疫死去的人「報仇」,心理負擔也相對較小。

哺乳動物樣本中剩下的有一半都能和人類文明史扯上關係。

除開兩萬份標本,重量更大的是數字資料。

包括C國自身搜集的,從各合作方手裡拿到的,光是機械硬碟機器設備組,就有近二十噸。

含保護結構、數據設備配套的纜線,「文明」動物部分全重量超過八十噸。

最後才是文明史。

有幾種古人的顱骨碎片標本,以及同時代猿人顱骨碎片標本,相應的人類進化史研究資料。

現代人的少量毛髮、皮膚樣本,不超過五百份,大部分都是參與未來、鯤鵬、月宮項目的參與者及候選人提供,少量為可被搜集到的歷史名人樣本。

當然本次行動的核心資料也在這個部分——歷史。

前面提過,唯物主義的人,在人類中的佔比很小,這在歷史文獻中體現的也十分極端。

C國的文明史,不能算唯物主義,但在宗教方面經歷過好幾次大事件,更傾向於實用化:我不是來找心理安慰的,我來捐錢,你保佑我生孩子或發財。宗教影響力幾乎沒辦法達到統治層,C國藉此建立了一套信史體系。

信史,紀事真實可信、無所諱飾的史籍。信史體系則並非單純的史書,還有各種人物傳記、地方志,從側面佐證歷史的真實性。

信史只能往前追溯一千年,再往前,多多少少都會混雜野史、傳說。

再向前,距今三千多年之前的,就會更傾向於傳說、神話,雖然也有考古學證據,但因為缺乏可信的文字資料,很難還原當時歷史事件的各種細節。

可C國之外就不是如此了。

至今土球上還有用教義充當憲法的國家存在!

世界絕大部分地區,歷史只稍微往前面追溯一千年,都會碰到傳說、神話史,甚至八百年內都存在無法證真的史料!

可不得不說,前面提到過的,曾經與C國分別統治著世界島東西方的大秦帝國,也有比較詳實的事件記錄。雖然其中不免出現避諱、美化的情況,但已經是那個時期,「置信度」唯一能與同時期C國地區相媲美的史料。

除了大秦和C國歷代,對於一千年前的文明史,各地區置信度最高的是考古學證據。

考古學證據雖然通過年代測定,是不容辯駁的物理證據,但往往只能用於推測當時的生活文化及墓葬習俗,很難反映到可信的歷史事件上,除非墓主人的身份、入土時間剛好能和某事對上號。

這一部分,也是「文明計劃」中最難處理的部分。

最終以研究小組形式,多個團體與外方切磋后提交報告,C國決定正式在歷史資料中啟用「置信度」、「神學史」兩項新指標,它們會被標註在所有文獻數字資料的左上方角落裡,且不會因為翻頁而消失。

「置信度」研究物理的同學比較熟,它是一項主要用於觀測微觀粒子現象的指標。

因為應用科學跟不上基礎科學的發展,有的現象無法用現有設備證真或證偽,硬要強詞奪理說是巧合或實驗瑕疵,別人也很難反駁,兩方必然吵個沒完沒了,於是有了置信度。通過異地、不同人員實驗重現,實驗結果與提前獲得的理論值近似並多次出現同樣結果等,可以推高置信度,反之則會降低。

可以看作證真和證偽之間的灰色地帶。

文明史資料也是如此,C國有信史體系,文字沒有斷代,海量的考古學證據作為佐證,有極大多數資料都可以達到100%置信度,3400年內大量資料可達70%到90%置信度。

但有的,比如某個把海分開,讓民眾遷移過海,總不能說它也有100%置信度,用腳想也不可能。在沒有文字記載、考古學證據等旁證可引的情況下,它置信度就是0%,神學史也達不到100%。

神學史這個東西,是根據土球上最大兩個一神教的經驗所擬定的新標準,他們各自都有內部的編年史,雖然裡面神神叨叨不能算信史,但它們有大量事件能與周邊地區的非神學資料、個人日記印證,甚至兩個敵對宗教相互間也能印證一部分。

所以達到神學史100%,同樣會產生一定的置信度,置信度零神學史100%的資料理論上就不存在。

除了有一定可信度的東西,文明史資料里也保留了純傳說、神話部分,有數字版、能搜集到的資料,只要置信度歸零都在這裡。當然有不少東西是屬於一定置信度神學史和神話混雜的,這部分如果作為神學史資料存在,會導致置信度額外扣分,由於演算法原因,這類文獻的最低置信度也能保持0.5%,並不會被掃到神話資料里。

這一整套「文明任務」的工作,其實有絕大部分在怪獸危機前就有很多研究團隊在弄。今年年初的時候成立專項小組協調各方,四五月份的時候通過了置信度、神學史的標準計演算法,又經過了幾個月的整理,九月通過全球近三百所大學歷史系、神學系全面開放的真實度隨機抽檢,刨除了一部分資料和樣本,才有了今天上百噸的「文明」抵達月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塔防戰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塔防戰略
上一章下一章

第292章 「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