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山路
龍門山路
杭州近處一二十里路內外的風景,從前在路未築好,交通不便的時候,跑跑原也很費力,很可以滿足滿足一般生長在城市中的騷人雅士的好奇冒險之心;但現在可不同了,汽車一坐,一個鐘頭至少至少可以跑上六七十里(三十餘至四十公里)的路;象雲棲,象花塢,象九溪十八澗,象超山等處,從前非得前一日預備餱糧,詰朝而往,信宿始返的地方,現在只消有三個鐘頭,就可以去逛得,往游的人一多,游者當然也不甚珍視了;所以最近,住在杭州的人,只想發現些一天可以來回,一半開化,一半還保存著原始面目,山水清幽,遊人較少,去去不甚容易,但也不十分艱難的地點,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好勝的野心。故而富陽,桐廬,隔江的蕭山,紹興等處,在近兩年來,就成了杭州人上流階級的暇日游賞之地。可是這隻以有自備汽車,或在放假日中,可以每人花五十塊錢的最上階級為限,一般中下或中上級的遊人,能力還有點不及;因而小和山,龍門山,白龍潭,午朝山的一帶,就成了今年游春期里最時髦的一個目標。
小和山在留下鎮西南十餘里地的地方,山上有一座廟叫金蓮寺。這一帶,直至餘杭的閑林埠為止,本是屬於西溪區域以內的。但因稍南有千丈岩,再西再南,又有一座臨江的定山,以及許多高低連迭的午潮山,白龍山之類,所以錢塘張道所編的一部《定鄉小識》(是《武林掌故叢編》里的一種,共十六卷)里,把這些山水都劃歸入了定鄉的範圍。所謂定鄉者,當然是以定山而命名,有定南,定北,安吉,長壽的四鄉,又因它們據於縣治的上游,所以又名四上鄉,以示與縣下的孝女,南北欽賢,調露的四鄉境界的不同。
大抵古時定鄉的界線,東自江邊六和塔算起,西至富陽為止,南望蕭山,北接餘杭,區域是很模糊遼闊的。現在我們要記小和山,龍門山,午潮山的一帶,也只能馬馬虎虎,遵從古意,暫且以它們為定鄉以內的水水山山;而《定鄉小識》的第四卷內之所記,就是這一路的山容水貌,古迹詩詞,我在下面,也有不少同句是抄這一卷的記述的。
先說小和山罷;小和山腳,就是杭徽支路達小和山的汽車路的終點。自杭州坐汽車去,不消一個鐘頭,就可以到了。從山腳走上山去,曲折盤旋,大約要走三十分鐘的石級,才可以到得頂上的金蓮寺里。這一段上山路的風景,可以借《定鄉小識》的記載來描寫,雖然是古人的文言文,但也沒有「白髮三千丈」那麼的誇過其實,是可以信用的:「小和山在龍門山東,多竹樹;遊人登山,行翠霧中,山徑盤曲,十步一折,南出龍門坑,抵轉塘,以達於江;北下西溪。」
我們去的那天,同去者是一群中外雜湊的難民似的旅行團,時候又當春意闌珊香火最旺的清明穀雨之前,滿途的翠霧,當然是可以不必說,而把這翠霧襯托得更加可愛更加生色的,卻是萬紫千紅的映山紅與紫藤花。你即使還不曾到過這一處地方,你且先閉上眼睛,想一想這一個混合的色彩!上面當然是青天,遊人的衣服是白的,太陽光有時也紅,有時也黑(在樹蔭下),有時也七色調和,而你的眼睛,卻在這雜色叢中做亂舞亂跳的飛花蝴蝶,這大約也可以說是夠風流了罷!但是更風流的事情,還在後面。
金蓮寺里奉祀的菩薩,是玄天上帝的聖帝菩薩,據說,極有靈驗。自二月至四月,香火之盛,可以抵得過老東嶽的一半,而尤以「飯回(還)勿盛(曾)且(吃)哩!」的松江鄉民為最多。因而在寺的門前,當這一個春香期里,有茶棚,有菜館,還有專賣竹器的手工人。油條,燒酒,毛筍,油豆腐,卻是這山上的異味。
關於聖帝菩薩,我早想做一點考證,但遍閱道書,卻仍是茫無頭緒。只從一部不能當作正傳看的草本書里,知道他是一位太子,在武當出家修行;手執寶劍,頭帶金圈,是一位伏魔大帝。所謂魔者,就是他蛻化時嫌有煙火氣味,從自己肚裡挖出的一個胃和一盤腸。這聖帝的腸和胃,也受了聖化,被挖出之後,就變了一個龜與一條蛇,在世上作惡害人。經聖帝菩薩收服之後,便變了他的龜蛇二將。還有一個經他收服的王靈官,是他最信任最得意的侍從武都頭;一手捏鋼鞭,一手作靈結,紅臉赤發,正直聰明,是這一位聖帝手下最有靈感,最不顧私情的周倉,李逵,牛皋一類的人物。而聖帝的名姓,和在世時的籍貫時代,卻言人人殊,終於沒有一個定論。
以我的私意推測起來,大約這一位聖帝菩薩,受的一定是佛家的影響,系產生於唐以後的無疑。因為釋迦是太子,是入山修道者,歷盡了種種苦難磨折,才成正果,而他的經歷出身,簡直和聖帝菩薩是一樣。大約道家見到了佛法的流行,這我們中國固有的正教行見得要被外來的宗教征服了,所以才倡始了這一種傳說。延至宋代,道教大盛,趙氏南遷,餘杭大滌山下的洞霄宮,天台桐柏山上的桐柏宮,威勢赫弈,壓倒了禪宗。因而西溪一帶,直至餘杭,有的是靈官殿,聖武廟,而釋家的寺院,都是清代重修的殿宇。明朝永樂,因燕賊篡位,難得民心,故而託言聖帝轉世,大修武當的道院;而他的末子崇偵,也做了朱天大帝,在杭州附近,出盡了威風。由此類推起來,從可知道這一帶的高山道觀,在明朝也是香火很盛的,一路上去,可以直溯到安徽的白岳齊雲。
野馬一放,放得太遠了,我們只好再回到一九三五年春季的小和山來。
就再說金蓮寺吧!金蓮寺是有田產的寺觀,每年收入的租谷,盡可以養得活十二三位寺內的僧侶,寺的組織繼承,是和浙東的寺院一樣,大有俗家的氣味;他們奉祀的雖是聖帝菩薩,而穿的卻是和尚的衣服;因為富有寺產,所以打官司,奪產業這類的事情,也是免不了的。我們當天在金蓮寺外吃了一陣油條燒酒之後,因為去的目的地是白龍潭,所以只在寺外門前鬧了一陣,便向南面的一條石級路走下,上龍門坑去了。這龍門坑的一個村子,真是外人不識,村人不知,武陵漁父,也不曾到過的一座世外的桃源,它的形勢,和在郎當嶺上,看下去的山村梅家塢,有點相彷彿。
龍門坑居民二百餘家,十分之六是葛姓,村中一溪,斷橋錯落,居民小舍,就在溪水橋頭,山坡岩下,排列分配得極勻極美。村的三面,儘是高山,山的四面就是萬紫千紅的映山紅與紫藤花。自白龍潭下流出來的溪水,可以灌田,可以助勢,所以水雅磨坊,隨處都是。居民於種茶種稻之外,並且也利用水勢,兼營紙業。這一種和平的景象,這一種村民樂業的神情,你若見了,必定想辭去你所有的委員教員×員的職務,來此地閑居課子,或賣劍買牛,不問世事。而這村中蛟龍廟(或作嬌龍廟)里的一區小學兒童的歌聲,更加要使你想到沒有外國勢力侵入,生活競爭不象現在那麼激烈的羲皇以上的時代去。我忍不住了,就乘大家不注意的中間,偷偷在筆記簿上寫下了這麼的二十八字:
小和山下蛟龍廟,聚族安居二百家,
好是陽春三月暮,沿途開遍紫藤花。
從龍門坑西去的五六里路中間,兩邊儘是午潮山,龍門山,千丈岩,牛滑嶺,倒吊嶺,九曲嶺,獅子岩等崇山峻岭拖下來的高峰;中有一溪,因成一谷。山上的花和石,溪里的水和天,三步一轉,五步一折,到了谷底的時候,要上山了,這時候你就感得到一年不斷的無風,和名叫龍門,從兩峰夾峙的石壁之間流下來的瀑布聲音的淙淙霍霍。
你要脫去了文明人的鞋襪,光赤著從母胎裡帶來的雙足,有時候水大,也須還要撩上你本來不長的短褲,露著白腿,不惜臀部(因為要滑跌而坐在水中),才能到得那所謂的龍門山夾,從這山夾里流下來的白龍潭瀑布的身邊。
上面說過的所謂更風流的事情,就在這一段了。小姐們太太們,到了此地,總算是已經歷盡了千辛和萬苦;從此回去么?瀑布聲音,是聽得見了;愛惜絲襪與高跟皮鞋么?那你就一步也移動不得。坐轎子么?你一個人走,尚且危險,哪裡有一乘轎子與兩個轎夫的容身之地?所以你不來則已,你若一來,就得大家平等,一律的赤著足,撩著衣,坐臀庄,爬石隙,大家只好做一個原始時代的赤裸裸的亞當與夏娃;不必客氣,毫無折扣,要爬過山的半腰,再順溪流而上,直到兩山壁峙的幽黯的山隩,才看得見那一條白龍飛舞似的珠簾的彩瀑。瀑身並不寬,瀑流也並不高(大約總只有五丈余高),可是在杭州附近,在這一個千岩萬壑不知去路的山間,偶爾路一轉折,就見到了這一條只在書的插畫里見過似的飛瀑,豈不是已經可以算一件奇迹了么?風流不風流,且不必去管它,總之你費半日的心思和勞力,最後就可以得到這一點怡悅心身,滿足好奇的酬報,豈不是比盼望了兩三個月之久,而終於也許還不能得到一個末尾的航空獎券穩健有趣得多?
白龍潭的出名,及它的所以成為今年游春的時髦地點的原因,大約從上面的一段記述里,大家可以明白了;現在我還想參考《定鄉小識》,以及這次去游的經驗,再補敘幾句進去。
原來這一帶的地域,古時候似乎都叫作龍門山路的;而所謂龍門山者,究竟是哪一支山,卻很不容易辨清。白龍潭瀑布所在的地方,兩峰夾峙,絕似龍門,按理當以此處為龍門山的中心,但厲鶚的《宿龍門山巢雲上人房》的那一首五言律詩的小注里,又說山在錢塘之西,俗名小和山。厲鶚當然是不對,可是現在的村人,也只把白龍潭所在的一帶,叫作白龍山而已,並無龍門山的這一個名稱。在上白龍潭去的路旁,就在龍門坑村裡一支山上,有一條新辟的山路,是上白龍庵去的。這白龍庵系在山的東南面,地勢極高,下面可以俯瞰定鄉北谷以及錢塘江的之字形的江流,遊人大抵不到,可是地方卻是最妙也沒有的一處高地;而自白龍庵西下白龍潭,也須走兩三里路,才可以看得到白龍潭瀑布的來源;若以這山為龍門山,那山的一面,龍門的西面半扇,又沒有了名字了,所以也不大妥當。我想非地理學家的我們這些遊人,最好是只能將錯就錯,以這一帶的地域,為龍門山的轄地;將白龍潭與白龍山,統視作了龍門山的支脈,那才可以與古書不背了。在這裡,我只希望去看白龍潭瀑布的人多一些,可以將那條山路踏平;更希望去游的人,能從龍門坑轉向南去,出轉塘去坐汽車,可以免去回來時小和山嶺的一條山路的跋涉;最後還希望將回到龍門坑村裡,再去午潮山的那一點氣力省下,轉向南面的山上叫作白龍庵的地方去看一看白龍潭瀑布的來源,與錢塘江江上的風帆,因為上午潮山去的一路景色,以及山上的眺望,是遠不及現在有一所農場在那裡的白龍庵上面的寬敞偉大的。
一九三五年四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