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楊皓答君子問

第84章 楊皓答君子問

而李承乾休沐之後,回到宮中當然要上課的。

他上課不專心,被老師點名批評。

他認錯態度誠懇,又說自己是有些疑問想不明白才導致走神。

於是他問他老師:「何為君子?」

老師告訴他:君子九思,即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君子有四不:不妄動,動必有道;不徒語,語必有理;不苟求,求必有禮;不虛行,行必有義。

又說:「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都是諸如此類的古書言、先賢曰。

反正,都是老生常談。

李承乾想聽的,不是這些。

他問:「月有陰晴圓缺,花無百日紅。一人今日行君子之事,來日則反之;或今日是小人,來日行君子之事。此人君子否?」

老師回答,依然從古文中找字句來應對。

他卻仍然不滿意。

他覺得,這問題是楊皓引起了,所以楊皓有回答他的義務。

於是他讓人給楊皓捎信了。

楊皓看著這位眼熟的護衛:「這是乾小郎君給我送來的?」

他是道士啊。

怎麼來問他『君子』?

不應該問他什麼是『老子』么?

護衛叉手說:「確實是公子命小人給小郎君送的信。公子命小的,若小郎君有回信,由小的帶回。」

楊皓有些無奈。

不知道他現在正忙著設計「印刷機」么……

好吧,李承乾那小子大概確實不知道。

而且,那小子似乎已經提前到了少年的迷茫期了。如果想不通,以後思想很容易劍走偏鋒的。

嘖嘖,這麼小就想那麼多,難怪那麼大壓力呢。

他想了想,說:「壯士請稍等,我這就寫回信。」

他回到房中,拿起了筆,一時卻不知該如何下筆。

看看李承乾在信上都提了什麼問題?

說,對君子的思考,是從他說的『君子之大仁』想到的。

說什麼,先賢雖然言明了君子之德、君子之義,但太模糊,沒有具體化。也沒有說明什麼樣的人才是君子。

又問,君子就一定永遠是君子,小人就永遠是小人?

君子?

楊皓搖搖頭。這可是一個大命題。

他想了一會,重重下筆。

一刻多鐘后,他吹乾墨跡,將信裝好交給那位護衛。

護衛朝他叉手,轉身就走。

李承乾收到信時,已經快傍晚了。

他問護衛:「楊六郎可說什麼了?」

護衛說:「回太子話,楊六郎並未說什麼。只是初時不信是太子給他的信。確定后,便回房寫回信了。」

李承乾想了想又問:「這信,他寫了多久?」

「一刻鐘多些。」李承乾聽了,對這回信多了些期待。卻又擔心信中所言,仍無法回答他內心問題。

他展開信,看到上面的字,面上大囧。

真不是他挑剔。

而是楊六郎這字,與他五歲是寫的差不多。

不過還好,字都能看清楚。

【乾小郎君鈞鑒。承蒙你看得起,竟以君子為題,來問皓這剛還俗的小道士。】

李承乾不由一笑,問楊六郎那樣的問題,確實有些為難人。

不過看到那些標點符號,他雖然不能知道意思,卻也發現這些符號將句子斷開后,信讀起來容易得多。

他再往下看,本想看看這些符號的妙處。可是接下來的一句,就讓他屏息細讀。

【小郎君熟讀《論語》等聖賢書,其中多有君子論。其種種微言大義,皓不復贅言。

【皓亦常思:君子之道,何以鑒之?

【君子百樣,不一而足。竊以為:《論語》之君子言,均是答弟子問。師者,教人向善。弟子有問,師自以佳言對之。其君子言,當為仲尼於君子之嚮往,可望不可及。而非定天下君子之準繩。故,皓心嚮往,卻不照準。

【視先秦百官之職,皆推賢者。皆不識《論語》,有君子乎?

【君者,尹口者。尹者,治事者也。古之君子,乃發號施令、治理國家之人。故曰:君子勞心,小人勞力。

【先秦及秦,視百官為君子,皆為治理國家、治理百姓而設。在位者,必為國為民之賢者。

【皓以為,君子與賢者並列。君子當行賢者之義。

【何為賢者之義?

【為天地立心,為百姓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立此志並終生踐行者,必君子也!】

砰~

聽到響聲,宮人侍衛紛紛闖進來:「太子……」

「出去!」李承乾漲紅了臉,頭也不抬,甩甩拍疼了的手,繼續讀信。

【世人以《論語》之君子言,察之言行,論其人君子否。雖不離卻有差。

【人之言,其人之表也。

【其人曰:不以己悲、不以物喜,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居江湖之遠則優其君。又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其言實屬君子賢者。

【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畫人畫皮難畫骨。知其人之表易,知其人之里難。

【若其行盡狀如君子。可稱君子乎?

【殊不知: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只因世人所見者,皆其人所令見也。陰司之事,何人得聞?狀君子而陰司小人者,是為偽君子。

【又所謂: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原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人隨境況而異。君子乎?小人乎?論果不論言行。

【竊以為:人必行,行必果。果義,則為君子跡。果不義,則為小人跡。

【君子,不以言罪人。《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家語》,載仲尼誅少正卯。世人多有謗之。後人曰:少正卯『心逆而險、行辟而堅、言偽而辯、記丑而博、順非而澤』,仲尼施君子之誅。

【所謂君子之誅,以莫須有之名而罪人,置法度何地?其行必有義乎?其言必有理乎?其時法家並不盛行,各國皆律法不全,仲尼無法度可治少正卯,不得以行君子之誅,或真是『必有義』亦『必有理』,亦可謂合乎君子。

【如今天子聖明,我大唐律法健全。若行君子之誅,以言、心誅人。雖強辯有理,實失之法度,於國於民不利。則非君子之跡。

【可見,世事有變幻,君子之定義亦隨之而變。

【人之一生,茫茫數十載,經歷世事變異,則其行其果,亦難有一致。若論其人君子抑或小人,實難定論。又,斯小人尤活,大可掩過飾非,當蓋棺而後定論。何不留待後人評說?】

【知名不具】

一口氣讀完,李承乾長長吁了一口氣。卻又馬上再讀一次。

他覺得楊皓這封信雖字不美,語句也略有瑕疵,但言卻達意。且多有佳句警言。

尤其是「為天地立心,為百姓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句可為君子行為指向,讓他熱血沸騰。

而「不以己悲、不以物喜,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居江湖之遠則優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句,又與前一句合。

「知人知面不知心,畫人畫皮難畫骨」、「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等句,似乎又是看透了世間百態的總結,發人深省。

這信字雖丑,卻讓他如獲至寶。卻不知道,他以為的好句,全是楊皓信手捻來的。

如今,他也不想著追尋什麼君子定義了。

正如信中最後一句說的:何不留待後人評說?

他想追求君子之道,只需銘記八個字:君子大義,為國為民!

他將信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外邊有人提醒:「太子,該去給聖人與皇后請安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盛世黑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盛世黑手
上一章下一章

第84章 楊皓答君子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