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前功盡棄
第41章前功盡棄
這趟賞花之行委實不算太順利,花沒心思多看,閑氣倒是生了幾場。
保寧自覺不是個氣性大的姑娘,可對上那孽障……這脾氣怎麼就忍不住呢。
保寧自省得平心靜氣。早就知道他不是東西,何必和他動氣。反正這輩子什麼事情都沒發生呢,她只要躲著他,上輩子的事情便不會重演。
說起來也奇怪,她其實更該恨封逸,那個給了她承諾,不僅反悔,最終甚至害得她家破人亡之人。可她發現,再次見到封逸,她只覺得沒意思。
以前是她上趕著,一副沒他不行的樣子,甚至不顧惜女子的名聲,只要能嫁給他,哪怕讓她做個小妾她都心甘情願。最終因為她姓秦,又是嫡出,所以他才娶她為妻,娶了她,等於拉她上了賊船,秦家上下只能唯他馬首是瞻。
是她貪心,才拉著秦家步入萬劫不復。
她更恨的其實是她自己。
他也不恨面前這個少年,一切都是權力角逐罷了。她不想重蹈覆轍,惹不起他,總能躲開他吧。
誰知道這人像蒼蠅似的,變著花樣的在她面前刷存在感。
保寧一對上他心情就十分不美好。再美的景也無法撫慰她那顆上竄下跳的小心肝。可她不開口並不表示對方便不會猜忌她。
告辭前,秦海寧被阿金支開。他以新得了匹良駒為餌,輕意將秦海寧誑騙去馬廄。阿金表示自己稍候便到,利用這片刻的時間差,他又把保寧攔下了。少年笑的很是賞心悅目,那雙本就靈動的眸子顯得越發的明亮。
只是他的眼底深處卻是一片冷意。
保寧退了半步,少年臉上笑意斂了斂,隨後冷聲看向一旁的胭脂。
「你家姑娘的披風落在剛才小憩的院落了,你去取來。」
胭脂有些怕這個叫阿金的少年,他明明長了張俊俏臉蛋,笑起來簡直就是個謙謙君子。可剛才那個眼神實在太嚇人了,比自家二公子發威的時候還嚇人。
胭脂扯了扯保寧的衣擺。保寧清楚那廝向來是不達目的不罷休,他總有法子打發胭脂的。於是點點頭示意胭脂尊命行事。胭脂一臉不放心的走了,阿金擺擺手,冬青和冬露含笑退下。
如今這裡便只有他們二人了。保寧淡淡瞥向少年。少年臉上已經沒有笑意了。
兩人對視著,最後還是阿金先開了口。「能幫秦二哥進清風書院?三姑娘好大的本事。」這話自然是明褒暗貶。秦海寧不在這裡,他也不必演戲了。
他沒想到變數竟然是一個小姑娘。
當時在祠堂看到她,她也算助了他一臂之力。可試想當時那樣的情況,她沉穩鎮定丁點不見慌亂。就是這份鎮定才讓人生疑。
當時他趴在房樑上,由上而下看著她應付封逸。如果沒看錯的話,她似乎十分厭惡封逸。雖然她自始至終神情淡淡的,並未露出丁點異樣,可是他還是覺得她之所以沒有叫破他的藏身之地,反而明目張胆的替他打了掩護。並非是想救她,而是她更不喜歡封逸。
兩相一比,她選擇助他一臂之力。
本以為再見很難,沒想到秦海寧竟然直接帶了她來踏青。封逸無功而返,他同樣無功而返?
事後他又尋機去了一趟秦家祠堂,未找到任何東西。
相信封逸也會「故地重遊」。結果怕是和他一樣。封逸若是得到什麼,定然會著急回京。
因為沒有找到想到的東西,不能空手而歸,所以他才一直留在這裡,最終秦家竟然送了封逸一份大禮。
「秦家老夫人頗有魄力,經營了幾代的書院,拱手便送了。三姑娘之所以入了秦老夫人法眼,恐怕敢是因為三姑娘這份鎮定吧。三姑娘一個人與我在此……好像一點也不怕?」
「二哥十分看重金公子,我二哥雖然不算精明,不過眼光卻是不錯。我相信金公子是位君子。」他雖然不是好人,可欺負小姑娘的事情也不屑去做。這點保寧還是能確定的。
果然,阿金笑了笑隨後退後幾步。
兩人再不復剛才的箭拔弩張。「承蒙誇獎。我若真的傷你一根汗毛,秦二哥恐怕不會饒過我。罷了,你即不願多言,我追問也無用。只希望三姑娘不管做什麼都要深思,萬不要行差步錯。自己傷了便罷,若是連累整個秦家必會遺恨終生的。」
他說的很認真,而且保寧竟然從中聽出幾分真心來。
很奇怪,這孽障年少時竟然也曾有過真誠的時候。
他即然不再挑釁,保寧自然也鳴金收兵。「多謝忠告。不會了……」絕不會了。絕不會像前生那般連累秦家,連累她的親人了。
阿金似乎有些奇怪,那句「不會了……」是什麼意思?不過顯然小姑娘不打算給他解惑。「若是三姑娘能助秦二哥入清風書院,也順便捎上我吧。」「金公子何必自謙……憑公子的才學,入清風書院輕而易舉。反倒是以後金公子和我二哥一起求學,還請多多關照我二哥。」
聽著像是吹捧,阿金似乎接受了,並未再出聲反駁。
保寧其實知道他對她心存猜忌,她剛才所為也許快要打消他的猜疑了,可自家二哥一句話就讓她先前所為前功盡棄。
他是個聰明人,本就不好糊弄。再有秦海寧這個豬隊友……保寧幾乎能想像出自己在他心中是個什麼形象。
保寧討厭被糾纏,討厭被算計,今天不說點什麼,自己恐怕會麻煩纏身,這人算計起人來可是環環相扣。邁步去找秦海寧前,保寧還是開了口:「那晚突然見到你,我也害怕。可我若是喊了,才真的壞了自己的名聲。我只是覺得金公子不像壞人……後來封公子和我二哥來了,我怕他們發現你,這才助你脫身。我真的……沒存什麼歹念。希望金公子和我二哥結交,是真的覺得我二哥是個可以推心置腹的好兄弟。我言盡於此,金公子信或不信全憑心意。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