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封(三)
「西笑承兌。」
只見,豐臣秀吉先是揮手制止了已接過詔書、正準備宣讀的小西行長,同時,自大廳角落中喚過了一名戰戰兢兢的倭國僧侶。
「還是由你來讀吧。」
聞聽豐臣秀吉如此吩咐,竟打算臨時換上這名精通漢文的僧侶,來當眾宣讀詔書,小西行長瞬間嘴唇發紫,愣在了原地,而後慌忙向一旁的沈惟敬看去。但是,就連一向機敏善變的沈惟敬,此刻也是臉色慘白,一時無計可施。
好在,這僧侶也是一臉的為難,忍不住擦了下額頭上的細汗,顯然是方才廳內所有倭國人中,幾乎唯一聽懂其所念內容之人。不過,也正因為如此,當其走上前來,瞥見小西行長臉上的神色后,這僧侶也像是瞬間明白了什麼,唯恐避之不及道:
「太閣殿下,貧僧只是粗通漢文,只恐翻譯不精。何況,此乃國之重事,貧僧身份低微,實在不敢僭越......」
聽到此言,小西行長如同在生死漩渦之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臉上重又流露出一線生機。沒有想到,這僧侶倒也識趣,明哲保身,不願意捲入這場是非之中。
可就在豐臣秀吉也有些猶豫不決之際,德川家康再度開口道:
「高僧此言差矣。正因此乃國事,因而,既應下告臣民,也當上稟神佛。由高僧來宣讀詔書,便可昭示天下、太閣敬神禮佛之誠意,更可得萬民之擁護、亦可蒙佛祖之護佑。豈有拒絕之理?」
「這......」
只見,這僧侶無奈地看了眼望向自己的德川家康,似乎讀出了什麼,不由得抿了抿嘴唇。而後,其又小心翼翼地瞥了眼小西行長,只覺左右為難之際,豐臣秀吉似是終於作出了決定——
「德川大人之言甚為有理,就由你來宣讀吧。」
轉過身來,豐臣秀吉又向著局促不安的小西行長吩咐道:
「行長,你且退下。」
在豐臣秀吉的語氣之中,似乎並無半分責備的語氣,甚至,還隱隱帶著幾分保護之意,不至於使自己這名心腹重臣太遭眾大名的嫉恨。見狀,小西行長咬緊了牙關,幾番糾結中,依舊強作鎮定、卻也只得交出了詔書。但是,就在交接的這一刻,小西行長還是用目光暗中狠狠盯了那僧侶一眼,其意不言自明。
只見,那名為西笑承兌的倭國僧侶顫巍巍地接過了如有千斤重的詔書,緊張地看了看已站回原位、正兩眼死死盯著自己的小西行長,而後又瞥了下一旁冷目相對的德川家康,最終,小心翼翼地抬眼看到,豐臣秀吉此刻已然等得有些不耐煩了,只好暗自道聲佛祖保佑,咽了下口水后,便終於磕磕巴巴地用倭語念了起來......
這一回宣讀詔書,便輪到大明眾人不知所云了。不過,雖然聽著咿咿呀呀的倭語有些頭疼,但見廳內一眾倭國大名聽得顯然認真了許多,楊方亨滿意地微微頷首,自覺這主意的確不錯。如此一來,自己這正使也算是徹底完成了任務,不僅不卑不亢地即將完成這一冊封儀式,更讓在場的所有倭國大名,都真真切切地明白了聖上的旨意、與大明的恩威,可謂功德圓滿。
楊方亨正暗自思考著,回朝之後的奏報到底該如何來寫,才能完全體現出此行的艱難,與自己的勞苦功高。可就在其暗打腹稿、斟詞酌句之際,卻未曾發覺,隨著那倭國僧侶的誦讀,豐臣秀吉的臉色,正愈發有些不太對勁。
而站在一旁的小西行長和沈惟敬,豆大的汗珠正不斷自額頭滾滾而落......
「......萬曆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
終於,那倭國僧侶擦著冷汗,將詔書如實讀完,後背卻早已濕透。這詔書雖然只有區區數百個漢字,但是一遍讀下來,卻像是比誦讀了一百遍佛經還要漫長。
直到合起詔書,這僧侶也始終未敢抬起頭來看一眼豐臣秀吉,此刻,其究竟會是怎樣的表情。更有些擔心,萬一引發其雷霆之怒,自己是否也會因如實宣讀而受到牽連。對於豐臣秀吉的殘酷手段,這僧人也早有耳聞,無聲之間,不覺更加心慌,只得暗暗默念佛經,勉強穩住心神,只盼自己莫要提前去往那西方極樂世界......
不過,此刻,聽罷詔書的豐臣秀吉卻顧不上去理會一名僧侶,而是殺氣騰騰地看著汗如雨下的小西行長,眼神中似乎欲將其當場千刀萬剮,但一時依舊忍住了。為了弄清真相,豐臣秀吉又滿面怒容地掃了眼正一臉莫名其妙的楊方亨,以及一旁大多一臉迷茫的使團眾人。瞬間,豐臣秀吉像是終於明白了一切。
而在這略顯尷尬的沉默中,眾人眼見豐臣秀吉遲遲沒有上前接旨,雖然大多數人只看得到其背影,不知其此時的臉色如何,但是近處的細心之人已然發覺,豐臣秀吉的手背上已然青筋暴露,緊緊攥住了拳頭......
看來,一場腥風血雨似是已不可避免。
感覺到有些不對勁的四周武士們,此刻也紛紛按住了腰間的刀柄,隨時等候著豐臣秀吉的命令。
「來人——!」
須臾之後,這廳內的一片死寂,終於被豐臣秀吉的一聲怒吼所打破。
只見其振臂一揮,話音未落,四面的武士立刻紛紛拔出刀刃,無數寒光閃爍之中,武士們已將大明使團一眾人等團團包圍——
而直到此刻,面對這天翻地覆、急轉直下的眼前局勢,不少使團成員還未緩過神來,到底發生了什麼變故。為何一炷香前還笑意盈盈的豐臣秀吉,竟會突然翻臉、刀兵相向?!
就在這使團眾人目瞪口呆、廳內鴉雀無聲之際,唯有沈惟敬仰天長嘆一聲,慘白的唇間,似在用細如蚊吶的聲音,無力地往複低吟著兩個字:
「可惜。可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