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回 孫中山廣東遇險 張國燾上海主事(下)

第五二回 孫中山廣東遇險 張國燾上海主事(下)

第五二回孫中山廣東遇險張國燾上海主事(下)

危難時刻,更顯出蔣介石的大智大勇,他向孫中山建議道:「艦隊腹背受敵,瀕臨絕境。只有鼓勇直前,全速衝鋒,殺出一條血路,方能轉危為安。」得到孫中山首肯,蔣介石立即下令:「以永豐艦為前導,各艦開足馬力,勇往直前。」各艦迅速啟動,一面以炮火向車歪炮台猛烈射擊,一面全速猛衝,穿越叛軍之封鎖線。在戰鬥過程中,蔣介石始終侍衛在孫中山身旁,挺身站立在永豐艦舵樓,指揮若定,大義凜然。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激戰、衝鋒,艦隊順利衝過叛軍的炮火封鎖線。至夜,駛入白鵝潭。

白鵝潭水面寬闊,風平浪靜。經過近一月的鏖戰後,艦隊終於得以在此停泊休息。但是,由於天氣炎熱,形勢緊張,官兵們長期守在軍艦上,十分疲勞。為了鼓舞士氣,蔣介石白天與水手們一起擦洗甲板,親切交談,穩定人心;夜晚則帶人化裝登岸,採購食物、蔬菜,補充淡水;與士兵們同吃同住,同甘共苦。蔣介石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軍心,也贏得了孫中山的高度讚譽。

至8月9日,孫中山連接數封電報,得知北伐軍回師平叛,在敵人的南北夾擊下迭次失利,已分途向江西、湖南邊境退卻,短時期內很難入粵平定叛亂。同時,陳炯明則不斷發出電報,以封官許願的手法賄買海軍官兵,妄圖加害於孫中山,並不斷在艦隊附近施放魚雷,派遣船艇襲擾艦隊,使孫中山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此時,上海方面各國民黨要員函電交馳,紛紛勸說孫中山離粵赴滬。孫中山召集各艦長會議,決定儘快從白鵝潭撤出。正商議間,忽接水兵報告,陳炯明已派兵封鎖了白鵝潭出口。

形勢異常險惡,要想脫離險境,惟有拚死一搏,力爭突出重圍。正當各艦將士整裝待發之際,忽聞岸上槍炮大作,封鎖潭口的叛軍紛紛滾滾,丟棄陣地,狼狽逃竄。眾人舉目眺望,只見一支勁旅趕來解圍,從背後襲擊叛軍;卻是譚延闓率領五千湘軍趕到白鵝潭口,與叛軍展開激戰。原來,譚延闓被趙恆惕從湖南逐出后,帶領湘軍向廣州方向撤退。途中得知孫中山遇難,即率領湘軍晝夜兼程,前來救駕,正趕上叛軍圍困孫中山於白鵝潭。譚延闓當機立斷,指揮湘軍隱蔽接近,從背後發起猛攻,直打得叛軍丟盔棄甲,四散奔逃。

戰場形勢突然變化,山窮水盡之中,忽現柳暗花明。孫中山大喜,立即召見譚延闓,讚譽道:「將軍真乃從天而降。」譚延闓道:「趙恆惕與陳炯明互相勾結,我已被排擠出湖南。半路聞知總理蒙難,即飛兵前來救護。所幸者,總理無恙。」孫中山道:「疾風知勁草,國亂顯忠臣。此次救難,君與介石功德巍巍。」譚延闓道:「眼下,廣東境內逆賊勢眾;此地不可久留,還請總理儘快離粵赴滬。」孫中山道:「君言甚善。我立刻就走。你也撤兵返滬,積蓄力量,以求東山再起。」言訖,二人握手,互道珍重而別。

午後,孫中山改乘英國駐廣州領事派來的「摩軒號」炮艇,攜帶隨行官員離開廣州,前往湘江。數日後,返回上海。第二次護法戰爭遂告失敗,此亦孫中山一生中最慘重之失敗。何以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總理壯志定江山,挂帥北伐運籌間。豈料奸佞施毒計,擁兵反叛肇禍亂。槍炮轟擊粵秀樓,險象叢生永豐艦。幸有忠貞相追隨,謀事在人成在天。

再說中國共產黨「一大」后,各地代表陸續返回。張國燾、李達、李漢俊留在上海,主持中央局的日常工作。為了更好地領導工人運動,中央局及時成立了合法的掩護機關——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由張國燾為主任。張國燾,字愷蔭,江西萍鄉人。出身於封建官吏之家,少時進私塾讀書,青年時入北大學習。曾參加五四運動,時為北大學生領袖之一。隨後加入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出席黨的一大當選為組織部長。因陳獨秀遠在廣東,張國燾遂以黨的領導人自居,主持中央局工作。他思想激進,能言善辯;雖然才幹優長,膽識過人,但卻好大喜功,剛愎自用。在張國燾的主持下,勞動組合書記部發出指示,在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濟南等地設立了分部,以加強全國各大城市工人運動的聯繫,協調和統一行動。勞動組合書記部編輯出版了《勞動周刊》,作為黨指導全國工人運動的刊物。在中央局和書記部的領導下,各地黨組織開展了大量的工作,紛紛舉辦工人補習學校,進行馬列主義宣傳教育;幫助工人成立工會組織,領導罷工鬥爭;從而使中國工人運動出現了新的面貌。粵漢鐵路武長段工人、上海捲煙廠工人、隴海路機務處工人、漢口人力車工人、長沙煤礦工人,先後在中央局的領導下,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罷工鬥爭。

此時,赴法勤工儉學的蔡和森、蕭子升等人回到上海,張國燾委託他們與張太雷一道,重新組建社會主義青年團,著手整頓和發展各地的團組織。張太雷、蔡和森等人迅速創辦了《先驅》雜誌,作為團組織的機關刊物。經過數月籌備,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通過了團的綱領,選出了由張太雷、蔡和森等人組成的團中央執行委員會。從此,青年團成為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組織和青年運動的中堅力量;各地的青年運動亦隨之蓬勃興旺,此起彼伏。

受國內外革命潮流的影響,湘江海員也積極行動,成立了中華海員工業聯合會,選舉蘇兆征、林偉民為總負責人。1922年1月,在蘇兆征、林偉民的領導下,為增加工資而舉行了全體海員大罷工,直接與帝國主義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港英當局下令封閉海員工會,激起了工人更為強烈的反抗。二月底,湘江全市工人舉行總同盟罷工,參加罷工的人數達十餘萬之眾。湘江的海運、裝卸、交通、修理、製造等行業全面癱瘓。港英當局極為恐慌,採用收買、誘騙、威逼、恐嚇等手段阻止和破壞罷工鬥爭,均未能得逞。為了爭取罷工的勝利,海員罷工總辦事處決定封鎖湘江,斷絕糧食和日用品的供應,動員罷工工人離港回國。3月4日,正當大批工人步行返回廣東,行至九龍附近的沙田時,突遭英國軍警之武裝攔截。英軍悍然開槍射擊,當場打死工人六人,傷數百人,並抓捕了工人領袖。帝國主義的野蠻屠殺,激起了工人的極大憤怒。罷工總辦事處當即向全國通電求援,誓與帝國主義鬥爭到底。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廣東政府和全國各大城市工會組織聞風響應,紛紛發表宣言,組織罷工以援助湘江海員的正義鬥爭。一時間,反帝怒濤席捲全國,正義吶喊持久不衰。經過近兩個月的鬥爭,迫使港英當局取消了封閉工會的反動命令,釋放了被捕工人,答應增加工資。湘江海員大罷工以勝利告終。

為了適應工人運動形勢高漲的需要,1922年5月1日,由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發起,在廣州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大會通過了接受共產黨提出的「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的口號;通過了罷工援助、全國總工會組織原則等決議;決定在全國總工會成立前,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為全國總通訊處。大會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是全國工人運動的領導者,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擁有指揮全國工人運動的權力。

會後,受共產國際的邀請,張國燾代表中國共產黨赴莫斯科,參加遠東各共產黨和民族革命團體大會。會議期間,列寧接見張國燾,明確指出中國革命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創立一個民主主義共和國。

張國燾回國后,即與陳獨秀、李大釗函電交馳,籌備召開中共「二大」。1922年7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英租界內召開,出席大會的有陳獨秀、李大釗、李達、張國燾、蔡和森、鄧中夏、張太雷等十二人。大會的中心議題是討論和確定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經過與會代表的熱烈討論,通過並公開發表了《中國共產黨宣言》。宣言指出,當今世界已劃分為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與被壓迫民族兩大營壘,中國已經成為帝國主義共同宰割的最大殖民地,中國人民的解放運動必須和世界革命運動聯合起來,才能取得勝利。宣言著重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革命性質和革命動力等問題,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革命的性質是民主主義革命,革命的基本動力是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據此,宣言規定了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的最低綱領即民主革命綱領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大會還決定中國共產黨加入共產國際,為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

大會選舉陳獨秀、李大釗、張國燾、蔡和森、高君宇為中央委員,陳獨秀為委員長。

閉會之前,李大釗提議確定黨的旗幟,以表明黨的階級立場和遠大志向。他說:「參照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的黨旗,突出中國的實際,我們黨的旗幟為紅色,旗上綴以斧頭和鐮刀圖案。斧頭代表工人階級,鐮刀代表農民階級;其寓意為:斧頭劈開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馬列主義指航向,領導人民鬧翻身。」李大釗的提議獲得了一致通過,大會在熱烈的掌聲中閉幕。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會後,黨的工作重心仍然在發展工人運動方面,先後領導了上海海員罷工、上海絲廠工人罷工、漢陽兵工廠工人罷工、長辛店鐵路工人罷工、粵漢路武長段工人罷工和京奉路山海關段工人罷工。這才是:革命有了黨領導,工人運動掀高潮。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雄獅覺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雄獅覺醒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二回 孫中山廣東遇險 張國燾上海主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