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
李元嬰昂起腦袋看了眼大門上懸著的「國子監」三個字,沒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他認為太子排第一,剩下的按輩分排,他該排在第二,所以仍是不慢不緊地挨著李承乾走。
進了國子監,李元嬰才發現李泰沒跟他們一起走,而是早早跑去跟著李二陛下做準備,這會兒李泰胖乎乎的身影正立在李二陛下身邊陪著說話,顯然是不讓別人看見他是他父皇最疼愛的兒子不罷休。
這也符合李泰一直起來的好學人設,畢竟他那麼喜歡文學創作,喜歡到在長孫皇後生病時還要求李二陛下給他在府里設個文學館。
李元嬰看到李承乾臉上的笑意又漸漸隱沒,取而代之的是一如既往的沉鬱。
李元嬰想起長孫皇后病重時曾交待李承乾好好照顧幾個弟弟妹妹,那會兒他還不太懂生死,偷聽到長孫皇后那樣說還興沖沖地湊上去問「那我呢那我呢」,長孫皇后聽后便笑了起來,溫言託付道:「我也托元嬰你這個幺叔好好照顧幾個侄兒侄女。」當時他就高高興興地答應了。
現在看看,李承乾這個當大哥的真辛苦,得照顧這麼多弟弟妹妹。弟弟要扎你刀,你真不知道該拿他怎麼辦!
李元嬰戳了戳李承乾這個好侄子。
李承乾垂眸看他,目光幽沉。他已經不小了,今年滿二十一,算是成年人。玄武門之變發生時他年紀不大,但不代表他一點印象都沒有,為了天子之位,兄弟鬩牆很尋常,你死我活更是常態。
李元嬰被李承乾沉沉地望過來,有點心疼這個大侄子。
唉,作為太子不僅不能像李泰一樣跟他爹撒嬌,還早早有一群人盯著他等他犯錯。
要知道太子一犯錯,那就是一場狂歡!諫官紛紛上奏,東宮屬官紛紛勸諫,瞧瞧李二陛下給他大侄子東宮裡塞的都是什麼人吧,孔穎達、于志寧、張玄素,個個都是嚴肅到可怕的老頭兒,動不動就給你擺大道理,想想就可怕!
李元嬰覺著李二陛下一定是怕自己被他們罵,所以讓他們把目標轉移到李承乾身上。
他大侄子這個爹啊,壞得很!
李元嬰大逆不道地在心裡揣度完李二陛下,繼續和李承乾說起了悄悄話:「我跟你說,現在在青雀府上修書的蕭老學士學問很好,你有沒有見過?」
李承乾聽李元嬰突然提起蕭德言,有點納悶,說道:「見過幾次。」這位蕭老學士八十多歲還能精神矍鑠,李承乾自然也注意過他,可惜李二陛下把蕭德言派去幫李泰修《括地誌》了。
李元嬰一聽李承乾知道蕭德言,立刻說:「那下次我們出宮時一起去拜訪一下蕭老學士吧,我老喜歡他了。青雀天天喊他老師,我還以為皇兄真讓蕭老學士給他當老師了呢,後來才知道皇兄只是讓蕭老學士去幫他修書。你說青雀這書怎麼修老久都沒修完?我的書一下子就印出來了!」李元嬰自己挖不動牆角,又想慫恿李承乾去挖,「承乾,不如你也和皇兄說你要修書,等青雀那書一修完你就把蕭老學士請過來。」
李承乾覺得李元嬰的想法著實跳脫得很,搖搖頭,無奈地說:「我修什麼書?」他對這方面的事沒什麼概念,不得不承認於吸引文人這方面還是李泰更在行。
李元嬰知道李泰修的是《括地誌》,一本地理相關的書,講的是各地的地形地勢與風土人情。
不得不說,李泰這個選題很好,既有現實意義,又容易摻入文學意向,妥妥的好書苗子。
別的李元嬰不敢說,論開動腦筋他是最擅長的,稍一思索便說:「他修地理,你修天文便是,天文涵蓋四時變化,可以用來指導農桑。你就說,農桑是要因地制宜的,論天文也得知地理,把修《括地誌》的人全都要過來。」
李承乾聽得心中一震。
其他人不像李元嬰一樣亦步亦趨地跟在李承乾身邊,自然沒人聽得見李元嬰和他說的這些話,只看到李承乾突然停下腳步。
李元嬰當李承乾停下來是認真聽自己講話,高高興興地說出自己的最終目的:「這樣的話,我去找蕭老學士請教問題就方便了!」
在李元嬰看來,要去魏王府拜訪蕭德言實在太遠了,把人拉到東宮多近啊!
李承乾靜默片刻,答應下來:「好,我試試。」
李元嬰覺得大侄子很棒,果然是好侄子!不像李泰,防他跟防賊似的!不就想和他借個人嘛!
李承乾領著李元嬰和後頭那群弟弟前去見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也剛到歇腳的地方不久,才坐定便見李承乾一行人過來了,李元嬰還湊在李承乾身邊不知和他說些什麼!
待李承乾上前行禮,李二陛下注視著這個從小聰穎的長子。
自從長孫皇後去世,這個兒子便有些消沉,學業日漸懈怠,反而喜歡上出宮打獵遊玩。罰他罵他他也認,就是不怎麼改,眉宇間還越來越陰鬱。
相比起來,還是李泰更討他喜歡,胖得可愛,又喜好文學,瞧著就讓人開心。
李二陛下免了他們的禮,目光轉向李元嬰,總覺得這小子又要鬧出什麼幺蛾子。
若不是這小子跑去磨孔穎達說想來參加釋奠,他也不會下旨讓李承乾帶著李治他們一併過來觀禮。要論這群小子裡頭誰最能鬧騰,當屬李元嬰無疑!
李二陛下瞥著李元嬰,毫不留情地警告他:「這次釋奠不僅有大唐的生員參加,還有新羅、百濟這些附國慕名派來求學的生員,你小子要是敢搗亂,往後就別想再踏出宮門半步!」
李元嬰覺得自己太冤枉了,他只是來做個任務而已,李二陛下居然懷疑他會搗亂!
李元嬰決定不理李二陛下,撒腿就跑,提前去看看李二陛下誇口的八千個學生。
抵達舉行釋奠之處,李元嬰趴在欄杆前往下看,只見下頭挨挨擠擠站著許多人,仔細數的話,怕真的有近萬人立在那!
只可惜學生們對排隊這件事似乎不太習慣,壓根沒列好隊,三三兩兩站一起說話,吵吵嚷嚷的,瞧著亂糟糟。
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亂子啊!
這時孔穎達也過來了,看著下頭的亂象直皺眉頭。
李元嬰瞥見了孔穎達,跑過去和孔穎達感慨:「老孔,我看你們國子監的生員也不怎麼樣,連個隊都不會排!」
孔穎達懶得理他。
李元嬰想了想,跟人要了張大大的紙,捲成喇叭狀,拿在手裡顛兒顛兒地跟上孔穎達,隨著他一同下了集隊地點。
李元嬰年紀小,膽子卻挺大,拿著個紙喇叭狐假虎威地朝著那群監生喊話:「你們,都按班次排好隊,沒看到孔祭酒來了嗎?孔祭酒那是誰?孔聖人的第三十一世孫,你們國子監的祭酒!看看你們一個兩個的,經義學得不咋地就算了,連隊都排不好,像什麼樣,丟人!看看人家百濟新羅的人可比你們強多了,為了學習新知識,跋山涉水來我們大唐求學!」李元嬰批評起人來一套一套的,見那堆監生都靜了下來,頓時更來勁了,「我聽說,新羅那邊可是女王當政,可見人家女孩子比你們厲害多了,能當一國之主!要是你們再吵吵嚷嚷連個隊都不會排,趕緊回家種地去吧,好好供養你們的姐姐妹妹、媳婦母親來念書!」
見李元嬰年方九歲,說出的話卻句句扎人,眾監生頓時面紅耳赤,自覺地閉上嘴巴列起了隊。
李元嬰還在那中氣十足地指揮:「從矮到高排好,前後左右對齊,這都不會嗎?看好前面的後腦勺!」
這時一眾國子博士和助教們也反應過來,在孔穎達難看的臉色里下去按李元嬰的法子督管諸生。
李元嬰見國子博士們不再干站著試圖用眼神組織諸生排隊,便把手裡的「喇叭」送給其中一個國子博士,溜達回孔穎達身邊,很是關切地對孔穎達說:「老孔,你們國子監管得不太好啊!」
孔穎達瞪他。
這不是頭一回搞這種大集合嗎?按照孔穎達的想法,諸生全都是有一顆向學之心的人,連軍隊那些莽夫都能把隊排得整整齊齊,讀過聖賢書的監生怎麼可能排不好隊?是以,他只讓人把事情通知下去,也沒想著吩咐底下的人組織組織隊伍。
其實只要他過來了,再讓國子博士們管一管,很快也能鎮住這群監生。也就李元嬰這小子嘴快,衝到前頭就打著他的名號開始訓人!
李元嬰見自己好心幫忙,孔穎達還瞪自己,覺得這老頭兒真壞。李元嬰哼道:「說實話你還不聽!」他也不想跟孔穎達一塊玩了,準備另找點好玩的事搞搞,結果他才一轉身,就被李二陛下派來的人拎了回去!
李二陛下可不放心李元嬰自己亂跑,早叫人注意著他跑哪兒去了。得知一眨眼的功夫,李元嬰就跟著孔穎達跑去訓斥諸生,李二陛下額頭青筋直跳,立刻命人去把李元嬰逮回來。
這糟心玩意,一眼都不能少看!
瞅見李二陛下那張寫著「再鬧我真禁足你」的臭臉,李元嬰安分下來。他溜回李承乾和李治那邊,悄悄問李治:「釋奠要開始了嗎?」
李治點點頭。
李元嬰便不跑了,與李治他們一起等待。
爆米花,馬上要到手了!
吉時將至,李二陛下便領著李元嬰他們出發。
整頓好的國子監監生精神頭還挺不錯,瞧起來個個都是一表人才的大唐好兒郎。兩千多人按照國子、算學、律學、書學等六學整齊排開,預示著將來大唐將會收穫一波搞政治、搞會計、搞法律、搞書法藝術等等方面的人才。
監生後頭還站著將近六千的「旁聽生」,這些旁聽生都是從外邦來大唐留學的,有的想學習基礎知識,有的想接受深造,也都按照不同的班次排好。算起來這類「旁聽生」竟比國子監本來的監生多了一倍都不止!
李二陛下見狀心情大好。
這就是他想要的國子監。
佔地要大,生員要多!
越大越好,越多越好!
不僅大唐的人才他要栽培,外邦諸國的人才他也要招攬,好叫天下英才都為大唐所用!
※※※※※※※※※※※※※※※※※※※※
小王爺:皇兄的愛好真是淳樸!
小王爺:我也想要大大大書院!!
*
第四更!
天哪!甜甜春竟如此勤快!!!
加更就是想求一下,大家這幾天不要養肥不要跳訂,因為周二會有一個收藏夾榜單,一篇文只能上一次,均定會影響排名,勤快加更求支持QAQ還有,大家給小王爺點評論!還差區區100M積分,小王爺就可以爬上書城月榜了,評論什麼的可以漲積分!!!區區100M而已,我們已經(千辛萬苦地)攢了39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