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章
李元嬰在朝堂上冒了個頭,接下來一個多月都老安靜了,主要是孫思邈在太醫院待不住,總想出去雲遊四方。
李元嬰怕李二陛下和兕子身體穩不住,自是不肯放孫思邈走,便在圖書館旁又盤下個臨湖的宅院,後頭當葯庫,前頭當醫館,給孫思邈每天開館診病過把癮,順便把《千金方》和李元嬰所要的「醫學教材」編好。
李元嬰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地學,偏又有系統幫他歸納總結、供他實踐練習,胡亂學著竟也頗有成效。可聽孫思邈說,他前頭收的徒弟無一不是從小學起,扎紮實實地熬個十年八年才堪堪能看些小病,再要治些疑難雜病就只能多積攢經驗、多見識些病例了。總之,你沒學個十來年是不可能出師的,出師了也沒人干找你看病。
別家的事孫思邈管不著,自己收的徒弟孫思邈當然要管,這可是人命關天的事。若是李元嬰要用他編的醫書,照著他的規矩來學怕是也不可能學個幾年就學通!
李元嬰對此沒意見,反正,又不用他去學,好好挑挑總有學醫的好苗子。
得到了李元嬰的保證,孫思邈便安心在圖書館旁的醫館住了下來,醫館每天對外開放半天、接診病人,剩下半天用來和慕名而來的各方醫者切磋醫技、交流心得,到晚上閉館了,孫思邈才靜下心來編醫書。
李元嬰還是怕他走,又借圖書館的便利張貼布告,叫往來的讀書人若是在別處遇上醫者務必要讓他過來交流交流,還把孫思邈狂吹一通,說什麼神醫下凡、藥王現世,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帶著你的藥箱帶上你的醫案,來找我們孫老神醫談醫論葯吧!藥材認不準,孫老神醫幫你認;方子拿不準,孫老神醫幫你增減,只要你來了,總能學到點本領!
李元嬰一個多月下來就在忙活這事。
開業雖才不到三個月,圖書館的名聲卻已打得極其響亮,天南海北來的讀書人大多要往著地方走一趟,簡直跟跟朝聖似的。讀書人往來多了,消息也逐漸傳開去!
聽說孫思邈準備編醫書,每日都騰出半天來與人談論醫術,各地的游醫自然雲集而至,便是自家開著醫館走不開的,也遣個把學徒過來湊個熱鬧,盼著他們能學個一兩手回去。
這家剛開業不久的醫館很快熱鬧起來,往來的人瞧著比隔壁圖書館還多。
到五月初,有人來圖書館送了個信,說是南邊的船過來了,送來了今春的新茶。聽說是小王爺想要,那邊已勻出了最好的明前茶準備獻給小王爺,不知小王爺什麼時候得空與他們見上一見。
李元嬰乍一聽這消息還有些愣神,想了一會才想起這是他叮囑挽翠樓的蘇七娘辦的。他也就去了北里一回,回來叫李二陛下訓了半天,抄了老久的《詩經》,回頭便把這事給忘了。
沒想到人蘇七娘沒忘,那蘇二娘的義兄也積極得很。想想也說得通,北邊愛喝茶的人不多,偏長安城又匯聚了整個大唐最有錢也最捨得花錢的一批人,蘇二娘這位義兄是做茶生意的,打不開這個大市場可不就急得抓耳撓腮?
挽翠樓雖是個能銷茶的地方,可去挽翠樓的有多少是去喝茶的?便是喝了,也不會覺得這茶能登大雅之堂,要不,怎麼達官貴人們都不喝,只有你這煙花之地喝?難得有個不是去尋歡作樂,而是獨獨對茶感興趣的人,那蘇二娘的義兄自是迫不及待想靠上來。
想來他們也打聽清楚了,李元嬰這位小王爺不是尋常王爺,而是李二陛下最偏疼的弟弟,連幾個嫡齣兒女都時常讓他帶著到處玩!近兩個月非常有名的圖書館,算起來也是他花錢建的。哪怕李元嬰年紀小,打通他這一環也能把茶推到達官貴人裡面去!
李元嬰沒想那麼多,難得人家惦記著自己隨口說的話,便讓人帶話過去,直接約到外頭談話。上回李元嬰去北里是因為不知道那是什麼地方,李二陛下知曉他是誤入的才沒重罰,不過李二陛下話也放出來了,他再敢去的話直接把他腿打斷!
離約定時間還早,李元嬰在醫館里學了半天才出發。蘇二娘的義兄早到了,身邊還坐著戴著幕籬的蘇七娘。李元嬰一到,兩人便起身相迎,蘇七娘把她的幕籬也摘了,露出那張越長越有美人相的昳麗臉龐。
當年太上皇老來耽於酒色,李元嬰從小便泡在美人堆里長大,自己的相貌也是一等一地好,美貌與否對他沒什麼區別。他沒多看蘇七娘那邊,反倒好奇地打量起蘇二娘那位義兄來,這人年約四十齣頭,長得倒還挺斯文,是典型的南方人樣貌,眼睛偏小,瞧著挺精明。
這人一看就很有故事。
李元嬰最喜歡聽故事,坐下也不急著聊那茶葉,而是問起他和蘇二娘是怎麼認識的。畢竟,一個是種茶的商賈,一個是北里的鴇兒,若說歡場相逢、逢場作戲倒有可能,結為兄妹倒挺稀罕。
蘇二娘的義兄便自我介紹,他也姓蘇,排行老大,鄉里人家起名挺隨意,老大便叫大郎。當年從南邊帶著貨物隨商隊來京,沒想到半途船翻了,同船的都死了,他僥倖活了下來,貨物和錢款卻全沒了,連歸家的路錢都沒有。想到家中妻兒還盼著他賺錢回去,蘇大郎心中苦不堪言。
他就在此時遇到了出城祭拜亡母的蘇二娘。
蘇二娘聽了他的遭遇,又知曉他也姓蘇,便給了他路錢和本錢,說是五百年前可能是一家,讓他在京里辦點走俏的貨物回鄉賣,興許也能賺上一筆,不算白走這一趟。蘇大郎自是感激不已,再三推拒后才收下錢買了貨物運回南邊。
都說趕得好不如趕得巧,那年他挑的貨都是南邊緊缺的,當真大賺了一筆!他回家與妻子提及此事,妻子是個明事理的,沒上趕著拈酸吃醋,而是說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一定要回報人家的恩情。
一來二去,蘇大郎便與蘇二娘成了結義兄妹。蘇二娘也是南邊的人,蘇大郎在家鄉買山種茶之後每年都會早早上京把春茶送來給蘇二娘,並不貴重,聊以慰藉蘇二娘的思鄉之情。
想把這茶銷出去還是蘇二娘先動的念頭,這幾年他們兄妹倆都在想辦法,只可惜始終收效甚微。
李元嬰聽完蘇大郎的敘述雖覺得沒想象中那麼跌宕起伏,卻也挺滿足。他想了想,對蘇大郎說道:「這茶是好的,只是旁人還不知它的好處,看它綠汪汪的便不想喝。你們想往外賣就得想想,它真正的好處是什麼?旁人為什麼不和白水不喝酒,偏來喝你這茶湯?」
蘇大郎原本見李元嬰年紀實在有些小,心裡已沒抱什麼希望,聽他這麼一說倒是來了精神。他如數家珍地給李元嬰說起茶的好處來:「這茶喝了提神解乏不說,若是酒肉吃多了還可以醒酒解膩,每日吃上一碗,整個人都會輕快許多。」
李元嬰道:「你這次來京帶了多少茶?」
蘇大郎說:「不多,只有五百來斤。」
「夠了。」李元嬰與蘇大郎商量,「我接下來有許多要用錢的地方,我有兩個合作的方法,你聽聽看覺得選哪個好。」
蘇大郎一聽,坐直了身體作出洗耳恭聽的姿態。
李元嬰道:「其一,你按市價把茶全賣我,價錢方面我絕不叫你吃虧;其二,我出銷茶的主意、銷茶的路子,你去辦妥,回頭我們一人一半把賺的錢對半分了。」
蘇大郎聽完,一下子明白過來:第一個法子是一鎚子買賣,把茶賣給李元嬰就沒他什麼事了;第二個法子是真正的合作,他可以借用李元嬰的名頭和人脈,只是要把利潤分一半給李元嬰。
蘇大郎僅思量片刻,便道:「我選第二個。」他又不是只有五百斤茶,若不打通銷路,往後他的茶該賣不出好價錢還是賣不出好價錢。
李元嬰聽蘇大郎爽快應了,對他的印象很不錯,拉著他如此這般如此這般地交待一番。
接下來好些天里,蘇大郎著人將茶葉分為數等,最好的一批盡數留給李元嬰自己喝,只勻出幾斤拿來當「茶王」賣。次一等的也一斤一斤地分好,按兩算給它們用紙做的小包裝包起來,外頭再配上精美的盒子。
包裝的盒子也很講究,跟著茶葉分了等,銀的、木的、陶的、紙的。
這樣一細分,能往外賣的竟有四百多盒!
雖說光是搗鼓這包裝就費了不少功夫,蘇大郎忙活完以後再看那一排排整齊壘好的茶卻頗有成就感,感覺這和自己運來的兩箱子茶葉完全不是一樣東西了!
有了亮眼的包裝,還得有銷路。
李元嬰一琢磨,最近朝中有個熱鬧事:黨仁弘回京獻俘。黨仁弘是李二陛下的心腹愛將與少年好友,這次他被派去南邊解決羅竇反獠,痛快地把羅竇反獠拿下,俘虜了七千餘人。七千人擱哪兒都不是小數目,又都是青壯之年的男丁,安排去墾荒地也好,修路造橋也好,都能解決一下各地缺人的情況。
李二陛下一高興,肯定又要大宴群臣。李元嬰自然可以一個個找過去,尋幾個朝中重臣來當活廣告,可他嫌棄那樣效果來得太慢,不如一次性來個大推廣,趁著這場大宴直接把茶葉給推起來!
李元嬰愉快地欣賞完茶葉雅緻漂亮的新包裝,滿意地帶上一盒茶葉溜達去孫思邈的「千金堂」那邊,邀孫思邈一起品茶。
既然蘇大郎說這茶葉有那麼多好處,李元嬰自然不能不好好利用一番。論起評判某樣入口的東西對身體有沒有益處,誰能比孫思邈更權威?老神醫都說好,那就一定好!
※※※※※※※※※※※※※※※※※※※※
小王爺:親,買茶葉嗎?超貴的,哦不,對身體超有好處的那種!
*
三更結束!!!
今天出去親戚家吃了頓飯,來回不過大半個小時的車程,又有點暈車QAQ暈乎乎地寫出了第三更!如此頑強!難道不值得澆灌營養液嗎!(喂)
營養液就是營養液,不是霸王票哦,霸王票要花錢的,營養液是大家看書後自動返還的,不用另外花錢!如果最近在晉江砸過霸王票的,滿十塊晉江有個抽獎,有可能返還錢錢,大家砸過的可以點站短的活動鏈接去試試~~沒砸的不用花錢錢,投個營養液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