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6章 一個留學生的信
卡爾很有興趣地打開了郵件的附件,看到下面的信是這樣寫的……
親愛的卡爾先生:我的中文名字叫曲歌,是從杭州來美國的一名留學生。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去年的五月份,曲歌結束了在美國南部5年多的留學生涯,從美國中部的玉米地搬到了美國東部的紐約曼哈頓。
他畢業於UIUC大學,這個大學可謂是真正的美國玉米地大學,曲歌的學校被玉米地所包圍著。
並且據說學校為怕建築物影響玉米的成長,把一所圖書館修建在地下的二層了……
曲歌現在的工作單位是之前,他來紐約曼哈頓實習過的一家小型投資公司,大部分都是中國和亞洲的業務,特別適合他所學的專業
前年和去年的暑假,他都在曼哈頓的這家投資公司實習。
去年的下半年,是他研究生的最後一個學期,他一邊認真上課,一邊繼續對這個公司進行遠程實習。
這年頭,哪裡的工作都不太好找,曲歌也不敢奢望得太多。夠吃夠喝,能留在美國讓他在紐約多呆幾年就行。
經過兩年的實習,他對這家公司和老闆也熟悉了,很早就定了畢業之後,能來這裡工作了,就是做數據分析。
…………
曲歌剛搬到紐約曼哈頓的時候,他好幾次看到他居住的樓下,有一些人在遊行示威。
曲歌知道,這是一個特殊時期,但是他並沒有看到過有什麼搶東西的人。
不過,他看到過有兩幫人當街對罵的,互相扯宣傳牌子,然後一幫圍觀群眾大聲起鬨的。
在這個時候,曲歌總是呆在屋子裡,等到遊行的人過去了,再出門。
他居住的公寓門衛是個黑人大媽,人很和善。
她知道曲歌是在避讓遊行的人群,好幾次他們都四目相對著,然後抿嘴一笑,算是打招呼了。
去年和今年,疫情一直與曲歌相伴左右。
微信的這一頭,他媽媽每天千叮嚀萬囑咐,什麼美國亂的很,沒事別瞎出門遛彎兒。
但是,他人在紐約,由其是居住在曼哈頓這個魔幻的大都市,不出門去玩,是非常不現實的。
他在被不安和愉悅交替支配的心情下,去年的年底和這幾個月,紐約的餐廳、博物館、商場、電影院、公園……曲歌都沒少去逛。
大多數的時候,走在曼哈頓的大街上,他感覺大家對疫情似乎並沒有什麼恐懼的心態……該玩玩,該吃吃,該喝喝……
雖然大約有800多萬人口的紐約市,累計確診感染人數,現在已經超過了50多萬人。
對於疫情的態度和疫情下的生活,曲歌也只能用入鄉隨俗來形容了。
不過在去年的九月份的時候,他還是不幸「中招」了,核酸檢測為陽性。
當時八月末的時候,曲歌公司好幾個人請了年假出去玩,他也跟著去了,而且,是去疫情比較嚴重的邁阿密地區。
他回來之後,辦公室的好幾個人都感染了……因為,美國對於病毒的感染源頭是不追蹤的。
所以,至今,他們也沒有弄清楚到底是誰傳染了誰,源頭究竟在哪裡?
是曲歌公司一個同事最先確診之後,老闆要求大家都暫時在家辦公。
然後大家都要去做核酸檢測,他就是在那個時候,發現自己「中招」的。
不過他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只是有點輕微的鼻塞,他也沒有去看醫生。
他不知道,他的這種情況算不算「無癥狀感染者?」
他在家自我隔離休息了幾天,五天後再去做核酸檢測,已經是陰性了。
這事至今,曲歌都沒有跟他家裡的人講。
他覺得,講了之後,他們一是擔心害怕;二是,肯定他們也會埋怨他到處亂跑。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報喜不報憂,是曲歌留學這幾年,和他的父母相處的潛規則了。
他在紐約已經工作,大約有十幾個月了,一切還算按部就班。
工作和生活沒有什麼太大的不適應,除了錢總是不夠花之外。
因為紐約生活的成本太高,他自己又想維持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就必須要付出代價了!
而且,曲歌可以不用向他爸媽伸手要錢來維持這種生活,這種「自力更生」的感覺,他覺得比讀書的時候爽了不知有多少倍!
只是發現,他自己最後基本卻成了一個「月光族」。
他原來說,還想總結一下自己工作這麼長時間的收入和開支,但是看著賬戶裡面僅有的幾千美刀的存款,覺得賬算的再細也毫無意義。
他除了錢不夠花之外,工作這麼長時間,他最大感受,就是一種非常大的孤獨感壓迫著他自己。
讀書的時候,身邊有一群同學,能和他一起吃喝玩樂,一起去圖書館,有時還能一起去看看電影。
曲歌來到紐約之後,一個人基本上就過上了「寡居青年」式的生活。
雖然,在紐約,他也有幾個同學,但是,快一年了,也就吃過幾次飯而已。
在曲歌的公司裡面也有不少ABC,他試著過,去融入他們,但是發現並不是那麼容易。
而疫情,現在,又將他的這種孤獨感放到了最大化。
當他第一次確診之後,在家隔離的那幾天,曲歌心裡時常瞎想,他的癥狀會不會嚴重起來?
自己會不會到時候呼吸困難和卧床不起?
萬一,他挺不住了要去醫院,他難道就孤身一個人去住院嗎?
要是昏迷不醒,醫生打電話給他的父母,他們是不是要飛過來?
再想得壞一點,萬一他一個人半夜在家裡掛了,病死他鄉,是不是等到屍體發臭了,別人才能發現呢?
這可是一件太不好的事情了……好在,他最後沒什麼大事。
他檢測轉陰之後,又沒心沒肺的和同事們去外面吃了一頓慶祝。
聖誕節假期,他又和幾個中國朋友,去了外州滑雪。
雖然現在美國疫情似乎又嚴重起來,但大家也熟視無睹了,總不至於一直在家「憋著」,靠網路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