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誰最不想看到華語電影崛起
張承從小未見過父母,但卻依舊感覺到了家的溫馨。只是老爺子去世之後,他就再沒感覺過有家的感覺了。
結婚之後,又有了家的感覺,張承自然珍惜。
他把家庭看得比事業重要。
何況,《變形金剛》的後期製作,也無需他時時刻刻的盯著。
楊若兮胎穩,沒有任何不良癥狀,不過每次定期孕檢,張承都會陪同。
春節很快來臨,張承依舊是去楊家過年。
不過,今年比起往年來,無疑融洽許多。
張承沒在把自己當外人,徹底融入氛圍之中。
「沒想到你們這麼快就要孩子了。」楊若海笑著對張承說道。
明星藝人戀愛結婚,尚且影響事業,生孩子更是如此了。
楊若兮如今無疑正處事業上升期,她這個時候要孩子,受到的影響無疑更大。
近兩年,她的工作恐怕就要處於停頓狀態了。
「隨緣而已。」張承笑著說道。
說完,他看向不遠處,葉瀾正在跟楊若兮傳授經驗。
他們其實也沒想到會這麼快。
當然,這與他們不做防護有關,如張承所說,他們抱著「隨緣」的心思。
懷了,自然好。
沒懷,也不急。
「若兮的工作都停了?」楊若兮問道。
「基本上都停了。」張承說道。
「嗯。」
楊若海點了點頭。
晚上,一起圍在電視機前看春晚。
「今年春晚沒邀請你們?」葉瀾笑著問道。
「邀請了,婉拒了。」楊若兮說道。
他們可不想結婚後的第一個除夕在電視台渡過。
今年春晚,一如既往。
水準很高,卻沒什麼亮眼的地方。
經過無數綜藝節目熏陶后的觀眾,口味變高,再加上對春晚期待又高。如此質量,恐怕也少不了給人一種平淡的感覺。
春晚,對於導演來說,絕對是一個燙手的山芋。
大年初一,張承編劇,寧沐執導的《捉妖記》上映。
這部影片投資製作成本如今算是中等偏上,裡面有不少特效。
有張承和寧沐的招牌在,這部影片還是被市場極為看好的。
影片排片也拿下了春節檔第一。
不過,與其他大片相比,排片也高不了多少。
張承並沒有參與宣傳,但並不影響這部影片對影迷的吸引力。
影片張承自然看過,以他如今的眼光來看,與原版比起來,各有千秋。
他對這部影片的票房還是十分自信的。
首日票房出來,《捉妖記》直接以近四億的票房拿下單日票房冠軍。
這也算沒出乎張承預料了。
而第二天票房並沒有降低多少,甚至下降幅度還是眾多影片之中最小的。
三天破十億票房。
以如今的票房趨勢來看,這部影片的票房多半會比原版票房高上一些。
而這部影片的周邊,自然隨著影片上映而上線,其中胡巴的周邊產品,無疑賣得最好。
周邊產品開始,緣樂影視絕對走在了國內其他影視公司前面,而且將至甩出很遠。
好萊塢能與之相比的,恐怕也不多。
上映幾天,《捉妖記》提前預定今年春節檔最大的贏家。
「男孩兒?女孩兒?」陳賢笑著問道。
楊若兮懷孕,他們年前就已經知曉。只是那個時候,大家都很忙,沒有聚而已。
「這個醫院應該不會說的吧?」吳晗說道。
「小吳,你還是太年輕了。」陳賢說道。
醫院的確有這樣的規矩,可若想知曉,還是很容易的。
找個熟人,或者賽個紅包什麼的,不需要明說,暗示一下就行。
「兩個傻子。」雲超撇嘴說道。
「沒經驗而已。」吳文俊道。
「啥意思?」陳賢說道。
「若兮才懷孕一兩個月,怎麼可能知曉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莫莉撇嘴說道,「當然,懷孕兩月可以抽母體的血液檢查。不過,顯然沒那個必要。若是彩超的話,至少要十四周!」
「男孩兒女孩兒不都一樣。」張承笑著說道,「這都什麼年代了,難道還重男輕女?」
「現在是重女輕男了。」雲超說道,「你們難道忘了,那傢伙當初怎麼炫耀的。」
那傢伙是誰?
自然就是吳文俊了。
雲超兩胎男孩兒,而吳文俊第一胎卻是女孩兒。
吳文俊其實並沒有怎麼炫耀,只是雲超自個兒在那兒羨慕而已。
「想要女孩兒,再生唄。你們又不是養不起?」陳賢說道。
「你以為養孩子那麼簡單啊。」莫莉說道,「錢什麼的都是小事兒,可時間,精力......算了,跟你說你也不明白,等你以後結婚有了孩子,你就知道了。」
「孩子什麼的,對他來說太遙不可及了。他如今都還單身狗呢。」盧珊笑著調侃道。
「這話扎心了。」楊若兮說道,「說不定他明天就奉子成婚呢。」
「明天就奉子成婚?」陳賢撇嘴說道,「你這話更扎心,一聽都不是什麼好話。」
眾人一聽卻是一笑。
「總感覺你們區別對待。」陳賢接著說道,「小吳當時沒談戀愛,沒見你們說他。我一單身,你們一個個的都往我胸口插刀。」
「可能是他們怕你找不到女朋友吧。」吳晗笑著說道。
「我會找不到?」陳賢一聽,感覺又被扎了一刀。
「你也不想想你多大了,小吳多大。」張承笑著說道,「小吳他們那天結婚,找你當伴郎,看你有臉沒臉。」
「你們夠了啊!」陳賢說道,「在家裡面被催,來這兒還被你們催,單身有罪啊!」
眾人一笑,沒在繼續這話題了。
「今年金龍獎,你應該還有可能蟬聯最佳編劇吧?」雲超開口說道。
「張導的《寄生蟲》,以及蘭導的《我不是葯神》應該會入圍。」吳文俊說道。
「《誤殺》呢?這部影片的口碑似乎也很驚人。」吳晗說道。
這三部影片,他無疑更喜歡《誤殺》這部電影。
個人口味問題,與電影好壞無關。
「可能性不大。」張承搖頭。
《誤殺》在劇本方面,多少差了一些。何況,去年他一個人入圍四個,今年不可能給他三個。
金龍獎不至於分蛋糕,但也不會成為一個人的舞台。
「哪怕只是兩部入圍,拿獎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陳賢說道。
這話得到其他人的認同。
縱觀去年眾多影片,《寄生蟲》和《我不是葯神》絕對是這屆金龍獎最大的贏家。
不管是口碑,還是影響力,其他影片難與他們相比。
「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應該會在這兩部影片之中誕生。」雲超說道。
「這種事兒,哪兒說得准。」張承搖頭。
他這不是謙虛,不管什麼獎項,只要入圍,誰都有機會的。
國內娛樂圈三大獎項,音樂盛典關注度最低,其次就是金鳳獎。
金龍獎關注度無疑最高。
別的不說,紅毯嘉賓都要多上許多,腕兒也要大上許多。
金龍獎入圍名單公布,不出所料,《寄生蟲》和《我不是葯神》不管是入圍獎項的分量,還是入圍獎項的多少,無疑都是最為耀眼。
而張承憑藉這兩部影片入圍最佳劇本獎。
在許多人看來,蟬聯的機會很大。
懸念不過是他憑藉那部影片拿下最佳編劇。
《誤殺》也入圍不少獎項,不過最有可能拿獎的,或許就是最佳新銳導演獎。
這是包鴻程的第一部作品。
其他新人作品,難與之爭鋒。
張承去年沒有作品上映,今年金龍獎自然沒他的作品。
金龍獎關注度高,入圍名單公布,自然少不了被熱議一番。
不過,真正引爆話題的,還是奧斯卡入圍名單公布。
《寄生蟲》入圍最佳外語片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以及最佳剪切五個獎項。
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並非是華語電影再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也不是張安再次入圍最佳導演。
而是張承再度入圍奧斯卡最佳編劇。
若是再次拿下最佳編劇......
話題熱度很高,張承這個當事人自然少不了被媒體記者追逐。
「再度入圍金龍獎和奧斯卡最佳編劇是什麼感受?」張承笑著說道,「嗯,有些意外,也很榮幸。」
「至於有多大把握拿獎?」張承接著說道,「這個還真沒多大把握,不是謙虛,而是真這麼想的。畢竟,入圍的其他競爭對手,都很強。」
對於張承的回答,那些媒體記者很不滿意,卻也無可奈何。
你想他狂的時候,他會跟你謙虛。
可你認為他會謙虛的時候,他卻狂得沒邊。
「新片啊?還處於後期製作,暑期檔肯定是難與跟大家見面。」張承說道,「至於什麼時候能上映,這個時候還真不確定。」
「暑期?我的新片上映不了,但我編劇的動畫電影《瘋狂的動物城》卻會上映。」
這麼多媒體,張承自然不介意順便宣傳一下電影了。
「你真沒把握?」
張承回家,楊若兮卻笑著問道。
「金龍獎還有點可能,奧斯卡的可能性不大。」張承搖頭,說道。
去年,張承風頭太大,以及引起好萊塢那邊不滿了。
若是再讓張承蟬聯最佳編劇,在他們看來,那是在打好萊塢編劇的臉。
阻止張承拿獎的人肯定不少。
「《寄生蟲》估計都有些懸吧?」楊若兮說道,「算不算受你牽連?」
「應該不算吧?」張承搖頭,說道,「華語電影已經連續兩年拿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次拿獎的可能性本就低。」
「也許有奇迹呢!」楊若兮說道。
有奇迹么?
誰知道呢,可「奇迹」兩字就已經說明這部電影拿獎的可能性不大了。
如此認為的可不僅僅是張承,而是幾乎所有人。
「非戰之罪!」王林似安慰的對張安說道。
他們多年的朋友,合作多年,彼此自然了解。
「你也不看好?」張安笑著說道。
他的笑容有些勉強,若是拿下嘎納金棕櫚之後,還能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什麼的,那絕對是他的高光時刻。
可惜......
「誰都不看好。」王林說道,「華語電影已經連續兩年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了,你覺得好萊塢那幫人會眼睜睜的看著咱們連續拿三年?」
張安搖頭,這些他又豈會不知道。
只是不甘心而已。
「國內電影市場早就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而且與北美電影市場的距離越來越近。」王林說道,「這幾年,華語電影又在國際上表現也越來越亮眼。你想想,華語電影崛起對誰影響最大,誰又最不願意看到華語電影崛起?」
最不願意看到華語電影崛起?
那自然是非好萊塢莫屬了。
「我感覺去年,除了《卧虎藏龍》和《霸王別姬》足夠優秀之外,恐怕也有刺激一下好萊塢那邊電影人的意思。」王林接著說道,「適當的刺激,能讓好萊塢加強對華語電影的提防,甚至打壓。可若是再讓華語電影拿獎,恐怕就是推動華語電影崛起了。」
「你覺得奧斯卡會幹這種事兒么?」王林道,「你想想這個獎項是誰組織頒發的?說白了,這個獎項終究是美國獎項,是好萊塢的自留獎。雖然跟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項。可這個獎項更偏向商業性的。」
「你覺得我們這次回空手而回,連個安慰獎都沒有?」張安說道。
「在我看來,最有可能拿獎的無疑是最佳外語片獎,而這個獎項卻又是最不可能拿獎的。」王林說道,「另外,張承的最佳編劇,他們肯定也不會讓他蟬聯。最佳外語片不可能,最佳影片更沒希望。剩下的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你覺得可能性大么?」
張安沉默了。
不得不說,這次恐怕真有可能空手而歸了。
電影人如此想,甚至媒體,以及網友都是如此想。
而且分析的原因也大同小異。
這事兒甚至在某些人的推動之下,鬧得沸沸揚揚。
也不知道是不是給國內影迷打預防針,讓他們別那麼大的期望,免得到時候《寄生蟲》空手而歸,讓他們失望。
不過,這熱度並沒有持續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