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可自己,擺脫依賴
※認可自己,擺脫依賴
對我們來說,自我認同最大的敵人就是過於依賴他人來保障自己。依賴成了習慣,幾乎足以抹殺一個人意欲前進的雄心和勇氣,阻止一個人利用自身的資本去換取成功的快樂,讓你日復一日地在原地踏步,止水一般停滯不前,以至於你到了垂暮之年,終日為一生無為而悔恨不已。
而且,這種錯誤的心理還會剝奪一個人本身具有的獨立能力,使其依賴成性,只能靠拐杖而不想自己一個人走。有了依賴,就不想獨立,其結果是給自己的未來挖下失敗的陷阱。而擺脫依賴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學會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就意味著我們遇事要學會自己拿主意,要敢于堅持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總讓別人替自己出主意或者是受別人言論的影響。明朝名人呂坤特別反對這種沒有主見的毛病。他說,如果做事先怕人議論,做到中間一有人提出反對意見,就不敢再做下去了,這不僅說明這個人沒有「定力」,也說明其沒有「定見」。沒有定見和定力,就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呂坤說,做人做事,首先要能獨立思考,明辨是非,選擇正確的立場觀點。呂坤進一步說,每個人的想法都不會完全一致,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的看法都與自己相同。因此,我們做事要看我們想達到的目標和效果,而不要過於顧慮事前一些人的議論;等你把事情做好了,那些議論自然也就停止了。即使事情沒做成,但只要是正確的,就是應當做的,論不得成敗。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自由的人,而自由主要體現在這個人在肯定自己的同時能夠自主地、有選擇地支配自己的行為。這種自主感不是憑空產生的,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其少年時期對自由支配時間的體驗。創造自己的自主空間,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做起:
(1)遇事先自己拿主意。遇事先想該怎麼辦,自己做主,然後再聽取他人的意見,從中學到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技巧,這樣才能使智力有所增長,從而培養自主的能力。
(2)嘗試著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允許自己獨自在一定的限度內犯錯誤,甚至允許自己做錯。
(3)當你充滿信心去實踐自己的主張時,不要太依賴外部的幫助。當你遇到困難時,不要輕易向別人求援或接受他們的幫助,隨著你的成長和成熟,你既要培養自己的責任心,又要有越來越多的獨立性。你可以逐漸減少對他人的依賴和對他們的約束和服從,你可以有更多的自由去管理自己的事情。
(4)學會從小自己做決定。一旦做出決定,你就必須意識到要對選擇的後果負責任。比如,一個人如果在他得到一星期的零花錢的第一天就把它花光了,那麼他就必須嘗嘗那個星期其餘幾天沒有錢的滋味。自主能力往往都是在幾次成功與失敗的過程中樹立起來的,不要太在意失敗。
能夠充分發展一個人潛能的,不是外援,而是自助;不是依賴,而是自立。如果你總是讓其他力量推著才能前行,那麼,你的生命意義將歸於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