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狹隘,豁達的人生更美好
※克服狹隘,豁達的人生更美好
在生活中,常常會見到這樣一類人:他們受到一點委屈便斤斤計較、耿耿於懷;聽到別人的批評就接受不了,甚至痛哭流涕;對學習、生活中一點小失誤就認為是莫大的失敗、挫折,長時間寢食難安;人際交往面窄,只同與自己一致或不超過自己的人交往,容不下那些與自己意見有分歧或比自己強的人……這些人就是典型的狹隘型性格的人。
具有這種性格的人極易受外界暗示,特別是那些與己有關的暗示,極易引起內心衝突。心胸狹隘的人神經敏感、意志薄弱、辦事刻板、謹小慎微,甚至發展到自我封閉的程度,他們不願與人進行物質上的交往。心胸狹隘的人會循環往複地自我折磨,甚至會罹患憂鬱症或消化系統疾病。
狹隘的人用一層厚厚的殼把自己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生活在自己狹小冷漠的世界里。他們處處以自我利益為核心,無朋友之情,無惻隱之心,不懂得寬容、謙讓、理解、體貼、關心別人。他們始終生活在憤怒及痛苦的陰影下,阻礙了正常的人際交往,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因此,心胸狹隘的人必須學會克服狹隘,以一種豁達、寬容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牛頓1661年中學畢業后,考入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當時,他還是個年僅18歲的清貧學生,有幸得到導師伊薩克·巴羅博士的悉心教導。巴羅是當時知名的學者,以研究數學、天文學和希臘文聞名於世,還有詩人和旅行家的稱號,英王查理二世還稱讚他是「歐洲最優秀的學者」。他把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牛頓。牛頓大學畢業后,繼續留在該校讀研究生,不久就獲得了碩士學位。又過了一年,牛頓26歲,巴羅以年邁為由,辭去數學教授的職務,積極推薦牛頓接任他的職務。其實巴羅這時還不到花甲,更談不上年邁,他辭職是為了讓賢。從此,牛頓就成了劍橋大學公認的大數學家,還被選為三一學院管理委員會成員之一,在這座高等學府中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長達30年之久。他的淵博學識和輝煌的科學成就,都是在這裡取得的。而牛頓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巴羅博士的教導、讓賢密不可分。可以說,牛頓的獎章中,巴羅也有一半。
在這個故事中,巴羅用他的豁達和寬容為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那麼,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克服狹隘、豁達處世呢?
1.待人要寬容
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難免會出現一些磕磕碰碰,如有的人傷了自己的面子,有的人讓自己下不來台,有的人當眾給自己難堪,有的人對自己抱有成見,等等。遇到這些事情,我們應該寬容大度,以促使他人反躬自省。如果針鋒相對,互不相讓,就會把事態擴大,甚至激化矛盾,於己於人都沒有好處。「退一步海闊天空」,我們應該以這種胸懷,妥善處理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樣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更好地享受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樂趣。
2.辦事要理智
很多人不夠成熟,遇事易受情緒控制,一旦受了委屈,遇到挫折,容易失去理智而做出一些蠢事、傻事來。因此,遇事都要先問問自己:「這樣做對不對?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多問幾個為什麼之後,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豁出去」的想法和做法,避免更大衝突的發生。
3.處事要豁達
凡事要想開一些,不能像《紅樓夢》中的林黛玉那樣小心眼,連一粒沙子都容不下。要胸懷寬廣,能容人,能容事,能容批評,能容誤解。遇到矛盾時,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都可以大而化小、小而化了。即使有人故意「冒犯」自己,也應以團結為重,冷靜對待和處理。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開開心心、順順利利,可是生活中總會有那麼一些小波瀾、小浪花。在這種情況下,斤斤計較會讓自己的生活陰暗乏味,只有寬容豁達些才能讓自己每天的生活充滿陽光。
豁達一點,我們的生活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