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下來,就是向前一步
※忍下來,就是向前一步
小不忍則亂大謀,小不忍難成大器,這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濃縮智慧,是華夏子孫生生不息的古老傳承。能承受者,不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更不逞一時的口舌之快;笑到最後,才是笑得最好。能成功者,首先要能夠付出,其次是能夠承受,最重要的,是能夠忍耐。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對於她的評判,歷來毀譽參半,作為一名傑出的政治家,她固然有其奸詐、陰狠的一面,但是她的大氣、豪邁,也令後來者為之讚歎。
徐敬業在揚州造反時,駱賓王起草了討武檄文,曰:「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庭之嬖……踐元後於翚翟,陷吾君於聚麀。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如此的謾罵攻擊,連那些讀檄文的大臣也為之色變,但是武則天卻非常欣賞為文者的文采,竟詢問檄文的作者是何人。當她知道是駱賓王時,嘆道:「如此天才使之淪為叛逆,宰相的過錯呀。」
沒有如此的慨然大氣,恐怕武則天無論有多少雄才偉略,也無法打破「女子不得干政」的舊律,將大唐江山牢牢握在手心。
不與侮辱自己的敵人計較,並不是說要讓自己毫無原則,而是要忘卻侮辱帶來的煩惱,化敵為友,展現自己的素養。
哲學家康德曾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人與人的差別,有時在於如何對待受氣,在於能不能承受「氣」。
在非洲的草原上,有一種吸血蝙蝠。它的身體極小,卻是野馬的天敵。這種動物專靠吸動物的血生存,它在攻擊野馬時,就附在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刺破野馬的腿,然後用尖尖的嘴吸血。
無論野馬怎麼發瘋地蹦跳、狂奔都無法驅趕掉這種蝙蝠。而蝙蝠卻可以從容地吸附在野馬身上或是落在野馬的頭上,直到吸飽吸足后,才心滿意足地飛去。而野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無可奈何地死去。
動物學家們在分析這一問題時,一致認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微不足道,遠不至於會讓野馬死去,野馬的死是由於它本身暴怒的習性和狂奔所致。
不能忍者必然被焦慮、憤怒、抑鬱等不良情緒困擾著,導致情緒失控,其實最後受傷害的是自己。對於理智的人而言,學會忍耐是必不可少的人生功課。俄國文學家屠格涅夫在「開口之前,先把舌頭在嘴裡轉個圈」,即動怒之前先不講話,以緩和不良情緒。
當需求受阻或遭受挫折時,可以用滿足另一種需求的方式來減弱自己的挫敗感,以發揮自身的優勢,激發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