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番外日常11
農曆六月里,酷熱難耐。
宋新桐收到了來自寧安縣謝家的信,信上說安城的知府大人因為勾結商賈、魚肉百姓被查,現在已經抄家斬首,而與之勾結的張家、劉家等商戶因為仗勢欺人、哄抬物價也被嚴懲。
當地百姓為之震驚,誰都沒想到幾個月前還風光無限的大富人家,轉眼被抄家了,變成了窮光蛋!
沒有了錢沒有了權,張家人就什麼都不是了,前一刻還被人高高捧在手上,下一刻就被扔臭雞蛋了,真是造化弄人!張家老夫人年歲已大,經受不住刺激,直接氣病了,沒折騰幾日就死了。
宋新桐看到謝家信上所說之事,很是震驚,心中有所的懷疑看向陸雲開,「這可和你有關係?」
陸雲開也未否認,點了點頭:「安城知府貪污受賄,為害百姓,我也不過是將此事告知了殿下罷了。至於張家,這些年也並不幹凈。」
陸雲開從來不是一個以德報怨之人,在謝進前來認親之後,他便派人去安城查探了,最後查到了母親是被張家老夫人害的,張家老夫人本打算直接一碗葯解決掉母親的,但因為老僕的兒子在外欠了一屁股的賬,所以生了別的心思,直接給母親灌了啞葯,將母親賣給了牙婆,還交代牙婆賣得越遠越好。
因為母親自小也算是嬌生慣養長大,老僕還賣了一個好價錢。
因為得了吩咐,牙婆便將母親從北帶到南邊了,後來母親趁著所有人不備之時,趁機跑掉了。
也算是機緣巧合,在逃跑的路上遇到了爹,爹一時心軟救了母親。
獨身一人的爹因為怕母親被牙婆抓回去,也沒有再回老家,而是帶著母親搬到了桃花村。之後的事情便都是所有人都知道了,爹帶著母親住在桃花村,以教書為生。
宋新桐聽話也是憤怒,張家人也並不無辜,有此下場也是活該!
陸雲開道:「本想再查一查娘出生前的事情,但時間太久,老一輩的人基本都死了,現在也查不出任何證據了。」
宋新桐嗯了一聲,「如今張家已經罪有應得,我們也不需再做什麼,只要娘還好好的就行了。」
宋新桐雖也覺得報仇挺好,但也不希望陸雲開因此沾上業障,所以勸說此事就到此為止吧。
陸雲開頷首,他不需做什麼,以前被張家害過的人就不會放過張家。
「等過些時日,我們一道去安城,祭拜一下外祖母。」陸雲開嘴角帶著笑意,看得出他因為張家落敗的事情很開心。
宋新桐知道殿下有意讓陸雲開外派的事情,雖然事情還未定下,但也八九不離十了,所以輕輕嗯了一聲,「等天涼快一些再說罷,兩個小傢伙怕熱得很。」
等到八月的時候,陸雲開拿到了任命書,命他在入冬前抵達新州下轄的一個叫做沙河縣的地方做縣令。
新州位於西南邊關,地勢惡劣,土地貧瘠,乃是一個窮山惡水之地!
宋新桐看著任命書,有些擔憂的看著陸雲開:「你是不是得罪殿下或是聖上了?」
陸雲開也是哭笑不得,「沒有。」
「真的沒有?」宋新桐怎麼覺得只有那種坐冷板的官員才會被分派到這種窮山旮旯去呢?而且陸雲開一個六品修撰去做一個七品縣令,這落差也未免太大了。
此地臨近邊關,位置重要,若是做出一番政績,那之後一步登天也未嘗不可。而且雖是七品縣令,但手中權力卻大,統管沙河縣方圓數縣的政務。但這些陸雲開未與宋新桐說。
「這中間有三到四個月的空閑,我想先帶孩子們去桃花村祭拜爹,之後我再往西行,趕在入冬前抵達沙河縣。」
宋新桐點頭,雙生子出生后一直未回家祭拜爹娘,之前陸母也提過幾次,因為陸雲開事忙便耽擱了下來,現在有空正好一道回去祭拜。
「那可還要前去安城?」安城還有外祖母,他們自認親后一定未曾回去過。
陸雲開搖頭,「回桃花村便要近一月的時辰,在耽擱些時日往西行兩月,時間怕是來不及了。」
「那也只能如此了。」宋新桐又問道:「什麼時候啟程?我現在就安排收拾。」
「五日後。」陸雲開道:「這幾日我還要去衙門。」
「好,那我這就安排。」宋新桐立即吩咐下去,讓丫鬟們收拾行李,另外又讓庄和外出去備上許多藥材乾貨布匹等,新州地處邊關,物資不豐,肯定缺少的東西很多,所以準備得越多越好。
準備好了之後便先讓人運送過去,先到達沙河縣衙收拾一番后,再迎接陸雲開入住。
也幸虧家中不缺銀錢,要不然就一個月幾兩銀子的俸祿能準備什麼啊?只能去邊關過清苦日子了。
另外宋新桐又讓庄和備了一些帶回桃花村的特產,打算拿回去送給秋婆婆她們,這幾年謝義在宋新桐的酒樓里越做越好,已經坐上掌柜的位置了,除開工錢以外,宋新桐還給了他們所在酒樓的一成利錢,別看只是一個酒樓的一成利錢,一年下來也有不少銀子。
本來宋新桐打算多給兩成的,謝義他們怎麼也不願意要,一成也是好說歹說的才收下的。
謝家和何家都是惦念舊情的人,一直推說不要利錢,覺得鄰居家互相幫助是應該的,而且拿了很高的工錢已經是占宋新桐的便宜了,所以就更不能要分成了。
宋新桐愛錢,也怕謝家何家被銀錢養大了心,但是覺得這麼些年幫忙的恩情確是不能忘記了,就算他們不要利錢,她也會想法子從其他補回來的。
但幸運的是她遇到的人都很好,幾年過去了都相安無事。
如今謝家何家也都是不缺銀錢的人家了,謝義他們說要接秋婆婆他們來京城常住,但秋婆婆他們說進城不自在,還是住在鄉下好,沒事兒的時候種點菜種點地,等謝義他們回家也好運些糧食走。
老人家都覺得自家的東西不花錢,多拿一些好,其實啊,一路的車馬費都不止這麼點銀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