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高調外放

第164章 高調外放

送走了單子文,一回頭看見煙兒還在身邊,清風問道:「昨日的婚禮還順利吧?本來計劃的好好的想給你操辦一下,結果什麼都亂了套……今天你不在家陪著新娘子,跑到我這裡來幹什麼?」

「爺,就這已經夠好的了,奴才很知足。他們都不知道怎麼羨慕奴才呢!昨天的酒宴,更是好幾種菜式他們都沒有吃過,尤其的那些歌女那麼一唱,大家都誇好……這不邱家大小姐說趁熱打鐵,今天就開始營業了……」

清風很驚訝,「哦,今天就開始營業了嗎?那也好,以後你就幫著阿丹把這酒樓好好的經營著,這家要是好的話,再多開兩家……」

「爺,這事兒您不用操心,奴才已經開始著手找房子了……今天來就是想問問您能不能去酒樓?您填的詞做的曲昨天那麼一唱,今天奴才往這兒來的一路上聽見好幾個人哼唱呢!不如爺您今天去散散心?」

清風看了煙兒一眼,說道:「你不會是又打著我的旗號幹了什麼吧?」

「奴才哪兒敢呀,就是那些個歌女仰慕您,想見見您……最主要的是奴才想讓您去散發散發……」

清風笑了笑「還是算了吧!我的身子乏得很,以後有機會再說。」

煙兒一看請清風去酒樓實在無望,只得說道:「爺,奴才頭些日子得了一個寶物,本來想留著給您慶賀壽辰的……今天特意來給您送來……」

清風一想,去年自己的壽辰是躺在床上度過的,今年又逢單玉兒遇難……他黯然一笑,說道:「哦?什麼寶物?」

「您去看看就知道了,就放在您的書房。」煙兒走了,清風信步走到書房。想看看煙兒口中的寶物到底是什麼,卻見魏武正坐在自己的書案旁,正在看一尊一尺來高地紅珊瑚。想來這個珊瑚就是煙兒口中的寶物了。

清風向來對這些身外之物不太放在心上,看見二姐夫好像很關注這個珊瑚,就說道:「二姐夫若是喜歡就拿走。只是你怎麼在這兒?有什麼事嗎?」

「煙兒送你的東西我可不要!太子這個時候來找你。有什麼事兒?」

「還能有什麼事兒?他怕他自己的儲位不穩,想著尋求後盾來了。」

清風就把太子的意圖說了一遍,魏武驚訝地問道:「太子的儲位怎麼會不穩?」

清風嘆氣「二姐夫,這些朝堂的事兒,錯綜複雜,咱們能不知道還是不知道的好,正所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魏武點頭「那是當然,只要不關聯到咱們就行。聽你這麼一說,是不是國公爺馬上就要回來了?」

「應該是的。太子說他一登基,馬上就宣父親入朝。我馬上就給父親修書一封……」

魏武趕緊擺手「你可不要讓我給送信,我看我還是儘早去流求的好……」

清風微微一笑。「你想儘早去流求,難道還不回來了?早晚都要見過父親的。」

魏武把頭搖的像撥楞鼓一樣「能晚一點見還是晚一點見吧!我最怕國公爺了……」

清風無法,其實他自己也是最怕父親的。清風只得單獨派了一個心腹給父親李績送信,然後又安排數十人跟魏武去流求。忙碌了幾天,總算一切安排妥當,八月十五也就在眼前了。而八月十六就是太子登基的大典。

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年地中秋未免過得有些冷清,老太太病卧在床,知道自己的兒子李績近日有望回京,精神好了不少,連帶著每頓也能吃下幾口飯了。

不過家主李績遠在他鄉,而單玉兒才燒過二七。王夫人一直把單玉兒當成女兒一般地,實在也沒有什麼心情張羅,就是

晉陽也因為寫了請見父皇的摺子,卻如石沉大海,便悶悶不樂的,諸事更沒有什麼心思。

清風這些日子忙碌著。閑暇就抄抄金剛經。已經看不出來面帶凄色。

八月十五的夜晚,請了楊老夫子和乾娘一起過來。夜色還是去年的夜色,大家都努力忘卻不開心的事,情緒卻怎麼也調動不起來,幾杯酒下肚,楊老夫子為了緩和氣氛,說道:「最近我走到哪兒都能聽到別人談論公子地詞曲,今夜月色如此之好,公子何不高歌一曲?」

阿紫和紅藕一聽夫子的建議都很高興,晉陽也說道:「那我可就等著一飽耳福了。」

酒入愁腸,清風對著明月,發出對人生無奈的一聲感嘆,他輕輕的調起琴弦,唱道: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八月十六這天早上,天還沒亮,晉陽和紅藕都起來了,為清風上朝作準備,官衣、官帽、官靴一樣一樣的為清風穿戴整齊,然後再繫上腰帶。

清風昨夜酒喝得有些多了,但是太子的登基大典,文武百官都得上朝,清風也不能例外,話說這還是清風第一次上朝。

唐人最講等級,連平民和官員的衣裳也不例外,在士子們地眼裡,五品以上才算是稱羨的官,因為四、五品官穿紅,三品官著紫,眷屬隨著服緋,一望之下,滿門皆朱,所以民間有「朱門.」之稱。

而那些六、七、八品的小官只能穿綠衣和青衣。至於那些平頭百姓,只能穿紫、紅、綠、黑外的衣服,一般百姓都選擇穿白衣,所以那些進京趕考的書生都叫白衣秀士。而那些時來運轉的。人們都說是脫了藍衫換紫袍,說地還是很形象地。

清風現在官居五品,穿的是紅衣,腰寄金帶,自己照了照鏡子。倒像一個紗帽罩嬋娟地美女,不由得心神一陣恍惚……坐上備好的馬車,夜色還是濃重,清風倚著車壁假寐。

到了皇宮門外,一眼望去,密密麻麻地已經站了很多等候的官員,清風下了馬車,靜悄悄的站在一旁,因為他從來不願出去走動,倒是很多官員都不認得。

直到東方出現了魚肚白。皇宮的大門這才開啟,清風心中腹誹。這幫傻子,在這裡站了足足有半個時辰,難道這樣就能表現對皇權的崇敬了?

眾大臣魚貫而入,清風一眼看見自己的大姐夫房遺直,也不答言,只是跟在其後面。

登基大典選擇在麟德殿。清風還記得去年太宗皇上的生日宴就是在此舉行的,恍惚間好像發生在不久之前文武百官,皇室宗親按照品級高低排列,在監察御史的帶領下,群官按品級於殿庭就位,清風排在中間偏後的位置,終於被房遺直發現了。二人相視一笑,也沒有說話。各地州府地主要官員也都來參加此次登基典禮,還有戍守邊境的大將。

許多地游牧部落及眾多的附臣國,還有南詔、回紇、吐蕃、渤海國等鄰國都派來使節和代表前來觀禮。

麟德殿上設黼、躡席、熏爐、香案等,御史大夫領屬官至殿西廡,從官朱衣傳呼。促百官就班。太子李治始出就御座。群官在典儀唱贊下行再拜之禮。

然後就聽台上的一位太監高聲朗讀一份聖旨,清風距離有些遠。聽得不太清楚。

可能是念道了最後,那個太監陡然放大了聲音,就聽見他讀道:「卿等合詞陳請,至再而三,已悉忠懇。天位至重,誠難久虛。聖命在躬,不敢固遜,勉以所請。」

清風聽了咧了咧嘴,心說太子不知道多麼想坐上那把椅子呢,還說這些假惺惺的言辭。

第一道程序就是穿上龍袍,然後在殿前設下的香案前,舉行所謂的「告天禮」,即告訴天地,太子李治從今日起就是大唐朝地天子了。再就是前往奉先殿,祭拜李家的列祖列宗,行五拜三叩之禮。

最後回到麟德殿正式即位,君臣又來了一番你來我往的俗套之後,李治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即位詔》,照本宣讀:

所謂的即位詔,不過就像後世的就職演講,先頌列祖列宗開創的大唐基業;再讚美太宗皇帝,將太宗皇上吹捧得如同堯舜那樣地聖明皇帝,不過太宗皇上也算得上是位好皇上,至少清風是這麼認為的;然後是新皇李治公布新朝的年號是「永徽」;最後,即位詔以新皇的口吻說道:

「朕以沖齡統承鴻業。祖功宗德,惟祗服於典章;吏治民艱,將求宜於變通。毗爾中外文武之賢,贊予股肱耳目之用,光昭舊緒,愈茂新猷。」

這些話裡面最重要的一句,是告訴文武百官,新任的永徽皇帝會像太宗皇上一樣器重前朝地大臣,任用他們共同治理天下。

登基大典上,李治終於躊躇滿志地坐上了皇帝的寶座,隨即進行了一系列地任命,主要是對三省六部一些重要職位的重新任命。

疊州都督李績升任尚書左僕射,兼兵部尚書。這個消息是清風早就知道的。而受顧命之託的長孫無忌為尚書右僕射,兼戶部尚書。清風心裡暗暗的替父親擔憂,皇上的這一安排,顯然是想讓父親李績對抗長孫無忌……

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的任命也都稍有所變動,清風心憂父親,卻沒有什麼心思聽了,最後猛然聽到自己的名字,清風激靈靈打了一個冷戰,「少府監李懷玉出任揚州刺史!」清風萬萬沒有想到新登基的皇上會這麼高調的讓自己外放……

送走了單子文,一回頭看見煙兒還在身邊,清風問道:「昨日的婚禮還順利吧?本來計劃的好好的想給你操辦一下,結果什麼都亂了套……今天你不在家陪著新娘子,跑到我這裡來幹什麼?」

「爺,就這已經夠好的了,奴才很知足。他們都不知道怎麼羨慕奴才呢!昨天的酒宴,更是好幾種菜式他們都沒有吃過,尤其的那些歌女那麼一唱,大家都誇好……這不邱家大小姐說趁熱打鐵,今天就開始營業了……」

清風很驚訝,「哦,今天就開始營業了嗎?那也好,以後你就幫著阿丹把這酒樓好好的經營著,這家要是好的話,再多開兩家……」

「爺,這事兒您不用操心,奴才已經開始著手找房子了……今天來就是想問問您能不能去酒樓?您填的詞做的曲昨天那麼一唱,今天奴才往這兒來的一路上聽見好幾個人哼唱呢!不如爺您今天去散散心?」

清風看了煙兒一眼,說道:「你不會是又打著我的旗號幹了什麼吧?」

「奴才哪兒敢呀,就是那些個歌女仰慕您,想見見您……最主要的是奴才想讓您去散發散發……」

清風笑了笑「還是算了吧!我的身子乏得很,以後有機會再說。」

煙兒一看請清風去酒樓實在無望,只得說道:「爺,奴才頭些日子得了一個寶物,本來想留著給您慶賀壽辰的……今天特意來給您送來……」

清風一想,去年自己的壽辰是躺在床上度過的,今年又逢單玉兒遇難……他黯然一笑,說道:「哦?什麼寶物?」

「您去看看就知道了,就放在您的書房。」煙兒走了,清風信步走到書房。想看看煙兒口中的寶物到底是什麼,卻見魏武正坐在自己的書案旁,正在看一尊一尺來高地紅珊瑚。想來這個珊瑚就是煙兒口中的寶物了。

清風向來對這些身外之物不太放在心上,看見二姐夫好像很關注這個珊瑚,就說道:「二姐夫若是喜歡就拿走。只是你怎麼在這兒?有什麼事嗎?」

「煙兒送你的東西我可不要!太子這個時候來找你。有什麼事兒?」

「還能有什麼事兒?他怕他自己的儲位不穩,想著尋求後盾來了。」

清風就把太子的意圖說了一遍,魏武驚訝地問道:「太子的儲位怎麼會不穩?」

清風嘆氣「二姐夫,這些朝堂的事兒,錯綜複雜,咱們能不知道還是不知道的好,正所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魏武點頭「那是當然,只要不關聯到咱們就行。聽你這麼一說,是不是國公爺馬上就要回來了?」

「應該是的。太子說他一登基,馬上就宣父親入朝。我馬上就給父親修書一封……」

魏武趕緊擺手「你可不要讓我給送信,我看我還是儘早去流求的好……」

清風微微一笑。「你想儘早去流求,難道還不回來了?早晚都要見過父親的。」

魏武把頭搖的像撥楞鼓一樣「能晚一點見還是晚一點見吧!我最怕國公爺了……」

清風無法,其實他自己也是最怕父親的。清風只得單獨派了一個心腹給父親李績送信,然後又安排數十人跟魏武去流求。忙碌了幾天,總算一切安排妥當,八月十五也就在眼前了。而八月十六就是太子登基的大典。

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年地中秋未免過得有些冷清,老太太病卧在床,知道自己的兒子李績近日有望回京,精神好了不少,連帶著每頓也能吃下幾口飯了。

不過家主李績遠在他鄉,而單玉兒才燒過二七。王夫人一直把單玉兒當成女兒一般地,實在也沒有什麼心情張羅,就是

晉陽也因為寫了請見父皇的摺子,卻如石沉大海,便悶悶不樂的,諸事更沒有什麼心思。

清風這些日子忙碌著。閑暇就抄抄金剛經。已經看不出來面帶凄色。

八月十五的夜晚,請了楊老夫子和乾娘一起過來。夜色還是去年的夜色,大家都努力忘卻不開心的事,情緒卻怎麼也調動不起來,幾杯酒下肚,楊老夫子為了緩和氣氛,說道:「最近我走到哪兒都能聽到別人談論公子地詞曲,今夜月色如此之好,公子何不高歌一曲?」

阿紫和紅藕一聽夫子的建議都很高興,晉陽也說道:「那我可就等著一飽耳福了。」

酒入愁腸,清風對著明月,發出對人生無奈的一聲感嘆,他輕輕的調起琴弦,唱道: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八月十六這天早上,天還沒亮,晉陽和紅藕都起來了,為清風上朝作準備,官衣、官帽、官靴一樣一樣的為清風穿戴整齊,然後再繫上腰帶。

清風昨夜酒喝得有些多了,但是太子的登基大典,文武百官都得上朝,清風也不能例外,話說這還是清風第一次上朝。

唐人最講等級,連平民和官員的衣裳也不例外,在士子們地眼裡,五品以上才算是稱羨的官,因為四、五品官穿紅,三品官著紫,眷屬隨著服緋,一望之下,滿門皆朱,所以民間有「朱門.」之稱。

而那些六、七、八品的小官只能穿綠衣和青衣。至於那些平頭百姓,只能穿紫、紅、綠、黑外的衣服,一般百姓都選擇穿白衣,所以那些進京趕考的書生都叫白衣秀士。而那些時來運轉的。人們都說是脫了藍衫換紫袍,說地還是很形象地。

清風現在官居五品,穿的是紅衣,腰寄金帶,自己照了照鏡子。倒像一個紗帽罩嬋娟地美女,不由得心神一陣恍惚……坐上備好的馬車,夜色還是濃重,清風倚著車壁假寐。

到了皇宮門外,一眼望去,密密麻麻地已經站了很多等候的官員,清風下了馬車,靜悄悄的站在一旁,因為他從來不願出去走動,倒是很多官員都不認得。

直到東方出現了魚肚白。皇宮的大門這才開啟,清風心中腹誹。這幫傻子,在這裡站了足足有半個時辰,難道這樣就能表現對皇權的崇敬了?

眾大臣魚貫而入,清風一眼看見自己的大姐夫房遺直,也不答言,只是跟在其後面。

登基大典選擇在麟德殿。清風還記得去年太宗皇上的生日宴就是在此舉行的,恍惚間好像發生在不久之前文武百官,皇室宗親按照品級高低排列,在監察御史的帶領下,群官按品級於殿庭就位,清風排在中間偏後的位置,終於被房遺直發現了。二人相視一笑,也沒有說話。各地州府地主要官員也都來參加此次登基典禮,還有戍守邊境的大將。

許多地游牧部落及眾多的附臣國,還有南詔、回紇、吐蕃、渤海國等鄰國都派來使節和代表前來觀禮。

麟德殿上設黼、躡席、熏爐、香案等,御史大夫領屬官至殿西廡,從官朱衣傳呼。促百官就班。太子李治始出就御座。群官在典儀唱贊下行再拜之禮。

然後就聽台上的一位太監高聲朗讀一份聖旨,清風距離有些遠。聽得不太清楚。

可能是念道了最後,那個太監陡然放大了聲音,就聽見他讀道:「卿等合詞陳請,至再而三,已悉忠懇。天位至重,誠難久虛。聖命在躬,不敢固遜,勉以所請。」

清風聽了咧了咧嘴,心說太子不知道多麼想坐上那把椅子呢,還說這些假惺惺的言辭。

第一道程序就是穿上龍袍,然後在殿前設下的香案前,舉行所謂的「告天禮」,即告訴天地,太子李治從今日起就是大唐朝地天子了。再就是前往奉先殿,祭拜李家的列祖列宗,行五拜三叩之禮。

最後回到麟德殿正式即位,君臣又來了一番你來我往的俗套之後,李治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即位詔》,照本宣讀:

所謂的即位詔,不過就像後世的就職演講,先頌列祖列宗開創的大唐基業;再讚美太宗皇帝,將太宗皇上吹捧得如同堯舜那樣地聖明皇帝,不過太宗皇上也算得上是位好皇上,至少清風是這麼認為的;然後是新皇李治公布新朝的年號是「永徽」;最後,即位詔以新皇的口吻說道:

「朕以沖齡統承鴻業。祖功宗德,惟祗服於典章;吏治民艱,將求宜於變通。毗爾中外文武之賢,贊予股肱耳目之用,光昭舊緒,愈茂新猷。」

這些話裡面最重要的一句,是告訴文武百官,新任的永徽皇帝會像太宗皇上一樣器重前朝地大臣,任用他們共同治理天下。

登基大典上,李治終於躊躇滿志地坐上了皇帝的寶座,隨即進行了一系列地任命,主要是對三省六部一些重要職位的重新任命。

疊州都督李績升任尚書左僕射,兼兵部尚書。這個消息是清風早就知道的。而受顧命之託的長孫無忌為尚書右僕射,兼戶部尚書。清風心裡暗暗的替父親擔憂,皇上的這一安排,顯然是想讓父親李績對抗長孫無忌……

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的任命也都稍有所變動,清風心憂父親,卻沒有什麼心思聽了,最後猛然聽到自己的名字,清風激靈靈打了一個冷戰,「少府監李懷玉出任揚州刺史!」清風萬萬沒有想到新登基的皇上會這麼高調的讓自己外放……

送走了單子文,一回頭看見煙兒還在身邊,清風問道:「昨日的婚禮還順利吧?本來計劃的好好的想給你操辦一下,結果什麼都亂了套……今天你不在家陪著新娘子,跑到我這裡來幹什麼?」

「爺,就這已經夠好的了,奴才很知足。他們都不知道怎麼羨慕奴才呢!昨天的酒宴,更是好幾種菜式他們都沒有吃過,尤其的那些歌女那麼一唱,大家都誇好……這不邱家大小姐說趁熱打鐵,今天就開始營業了……」

清風很驚訝,「哦,今天就開始營業了嗎?那也好,以後你就幫著阿丹把這酒樓好好的經營著,這家要是好的話,再多開兩家……」

「爺,這事兒您不用操心,奴才已經開始著手找房子了……今天來就是想問問您能不能去酒樓?您填的詞做的曲昨天那麼一唱,今天奴才往這兒來的一路上聽見好幾個人哼唱呢!不如爺您今天去散散心?」

清風看了煙兒一眼,說道:「你不會是又打著我的旗號幹了什麼吧?」

「奴才哪兒敢呀,就是那些個歌女仰慕您,想見見您……最主要的是奴才想讓您去散發散發……」

清風笑了笑「還是算了吧!我的身子乏得很,以後有機會再說。」

煙兒一看請清風去酒樓實在無望,只得說道:「爺,奴才頭些日子得了一個寶物,本來想留著給您慶賀壽辰的……今天特意來給您送來……」

清風一想,去年自己的壽辰是躺在床上度過的,今年又逢單玉兒遇難……他黯然一笑,說道:「哦?什麼寶物?」

「您去看看就知道了,就放在您的書房。」煙兒走了,清風信步走到書房。想看看煙兒口中的寶物到底是什麼,卻見魏武正坐在自己的書案旁,正在看一尊一尺來高地紅珊瑚。想來這個珊瑚就是煙兒口中的寶物了。

清風向來對這些身外之物不太放在心上,看見二姐夫好像很關注這個珊瑚,就說道:「二姐夫若是喜歡就拿走。只是你怎麼在這兒?有什麼事嗎?」

「煙兒送你的東西我可不要!太子這個時候來找你。有什麼事兒?」

「還能有什麼事兒?他怕他自己的儲位不穩,想著尋求後盾來了。」

清風就把太子的意圖說了一遍,魏武驚訝地問道:「太子的儲位怎麼會不穩?」

清風嘆氣「二姐夫,這些朝堂的事兒,錯綜複雜,咱們能不知道還是不知道的好,正所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魏武點頭「那是當然,只要不關聯到咱們就行。聽你這麼一說,是不是國公爺馬上就要回來了?」

「應該是的。太子說他一登基,馬上就宣父親入朝。我馬上就給父親修書一封……」

魏武趕緊擺手「你可不要讓我給送信,我看我還是儘早去流求的好……」

清風微微一笑。「你想儘早去流求,難道還不回來了?早晚都要見過父親的。」

魏武把頭搖的像撥楞鼓一樣「能晚一點見還是晚一點見吧!我最怕國公爺了……」

清風無法,其實他自己也是最怕父親的。清風只得單獨派了一個心腹給父親李績送信,然後又安排數十人跟魏武去流求。忙碌了幾天,總算一切安排妥當,八月十五也就在眼前了。而八月十六就是太子登基的大典。

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年地中秋未免過得有些冷清,老太太病卧在床,知道自己的兒子李績近日有望回京,精神好了不少,連帶著每頓也能吃下幾口飯了。

不過家主李績遠在他鄉,而單玉兒才燒過二七。王夫人一直把單玉兒當成女兒一般地,實在也沒有什麼心情張羅,就是

晉陽也因為寫了請見父皇的摺子,卻如石沉大海,便悶悶不樂的,諸事更沒有什麼心思。

清風這些日子忙碌著。閑暇就抄抄金剛經。已經看不出來面帶凄色。

八月十五的夜晚,請了楊老夫子和乾娘一起過來。夜色還是去年的夜色,大家都努力忘卻不開心的事,情緒卻怎麼也調動不起來,幾杯酒下肚,楊老夫子為了緩和氣氛,說道:「最近我走到哪兒都能聽到別人談論公子地詞曲,今夜月色如此之好,公子何不高歌一曲?」

阿紫和紅藕一聽夫子的建議都很高興,晉陽也說道:「那我可就等著一飽耳福了。」

酒入愁腸,清風對著明月,發出對人生無奈的一聲感嘆,他輕輕的調起琴弦,唱道: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八月十六這天早上,天還沒亮,晉陽和紅藕都起來了,為清風上朝作準備,官衣、官帽、官靴一樣一樣的為清風穿戴整齊,然後再繫上腰帶。

清風昨夜酒喝得有些多了,但是太子的登基大典,文武百官都得上朝,清風也不能例外,話說這還是清風第一次上朝。

唐人最講等級,連平民和官員的衣裳也不例外,在士子們地眼裡,五品以上才算是稱羨的官,因為四、五品官穿紅,三品官著紫,眷屬隨著服緋,一望之下,滿門皆朱,所以民間有「朱門.」之稱。

而那些六、七、八品的小官只能穿綠衣和青衣。至於那些平頭百姓,只能穿紫、紅、綠、黑外的衣服,一般百姓都選擇穿白衣,所以那些進京趕考的書生都叫白衣秀士。而那些時來運轉的。人們都說是脫了藍衫換紫袍,說地還是很形象地。

清風現在官居五品,穿的是紅衣,腰寄金帶,自己照了照鏡子。倒像一個紗帽罩嬋娟地美女,不由得心神一陣恍惚……坐上備好的馬車,夜色還是濃重,清風倚著車壁假寐。

到了皇宮門外,一眼望去,密密麻麻地已經站了很多等候的官員,清風下了馬車,靜悄悄的站在一旁,因為他從來不願出去走動,倒是很多官員都不認得。

直到東方出現了魚肚白。皇宮的大門這才開啟,清風心中腹誹。這幫傻子,在這裡站了足足有半個時辰,難道這樣就能表現對皇權的崇敬了?

眾大臣魚貫而入,清風一眼看見自己的大姐夫房遺直,也不答言,只是跟在其後面。

登基大典選擇在麟德殿。清風還記得去年太宗皇上的生日宴就是在此舉行的,恍惚間好像發生在不久之前文武百官,皇室宗親按照品級高低排列,在監察御史的帶領下,群官按品級於殿庭就位,清風排在中間偏後的位置,終於被房遺直發現了。二人相視一笑,也沒有說話。各地州府地主要官員也都來參加此次登基典禮,還有戍守邊境的大將。

許多地游牧部落及眾多的附臣國,還有南詔、回紇、吐蕃、渤海國等鄰國都派來使節和代表前來觀禮。

麟德殿上設黼、躡席、熏爐、香案等,御史大夫領屬官至殿西廡,從官朱衣傳呼。促百官就班。太子李治始出就御座。群官在典儀唱贊下行再拜之禮。

然後就聽台上的一位太監高聲朗讀一份聖旨,清風距離有些遠。聽得不太清楚。

可能是念道了最後,那個太監陡然放大了聲音,就聽見他讀道:「卿等合詞陳請,至再而三,已悉忠懇。天位至重,誠難久虛。聖命在躬,不敢固遜,勉以所請。」

清風聽了咧了咧嘴,心說太子不知道多麼想坐上那把椅子呢,還說這些假惺惺的言辭。

第一道程序就是穿上龍袍,然後在殿前設下的香案前,舉行所謂的「告天禮」,即告訴天地,太子李治從今日起就是大唐朝地天子了。再就是前往奉先殿,祭拜李家的列祖列宗,行五拜三叩之禮。

最後回到麟德殿正式即位,君臣又來了一番你來我往的俗套之後,李治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即位詔》,照本宣讀:

所謂的即位詔,不過就像後世的就職演講,先頌列祖列宗開創的大唐基業;再讚美太宗皇帝,將太宗皇上吹捧得如同堯舜那樣地聖明皇帝,不過太宗皇上也算得上是位好皇上,至少清風是這麼認為的;然後是新皇李治公布新朝的年號是「永徽」;最後,即位詔以新皇的口吻說道:

「朕以沖齡統承鴻業。祖功宗德,惟祗服於典章;吏治民艱,將求宜於變通。毗爾中外文武之賢,贊予股肱耳目之用,光昭舊緒,愈茂新猷。」

這些話裡面最重要的一句,是告訴文武百官,新任的永徽皇帝會像太宗皇上一樣器重前朝地大臣,任用他們共同治理天下。

登基大典上,李治終於躊躇滿志地坐上了皇帝的寶座,隨即進行了一系列地任命,主要是對三省六部一些重要職位的重新任命。

疊州都督李績升任尚書左僕射,兼兵部尚書。這個消息是清風早就知道的。而受顧命之託的長孫無忌為尚書右僕射,兼戶部尚書。清風心裡暗暗的替父親擔憂,皇上的這一安排,顯然是想讓父親李績對抗長孫無忌……

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的任命也都稍有所變動,清風心憂父親,卻沒有什麼心思聽了,最後猛然聽到自己的名字,清風激靈靈打了一個冷戰,「少府監李懷玉出任揚州刺史!」清風萬萬沒有想到新登基的皇上會這麼高調的讓自己外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女駙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唐女駙馬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4章 高調外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