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吐蕃戰神的兵書!
「奉我家大讚普之命,特向大唐皇帝陛下獻上第二件貢品,還請陛下笑納!」
扎桑布又拿過一個盒子,打開之後,裡面放著一些羊皮卷,上面寫滿了文字,不是吐蕃文,而是漢文。
松贊干布統治時期,吐蕃人根據佛家梵文,創建出了自己的民族文字,是一種比較簡單的音位文字,與博大精深的漢字相比,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
因此上,吐蕃上層的大貴族、大領主們,平時很少使用本民族文字,反而紛紛以學習、書寫漢字為榮耀,還經常派遣子弟來長安城,學習漢家的典籍文化。
不過嘛,吐蕃人還沒學會造紙術,只能把文字寫在羊皮、牛皮,或者木片上。
問題是,這些羊皮卷上寫的什麼,竟然拿來做貢品?
「啟稟皇帝陛下,這是我吐蕃戰神—論欽陵遺留的一部兵書,名曰《常勝韜略》,共計二十二卷,其內容博大精深,堪稱是兵家無上寶典;前段時間,論欽陵一脈子孫將這本兵書、進獻給了我家大讚普,大讚普看過之後十分喜歡,特意命人抄寫了一份,與大唐皇帝陛下共享!」
「嘩!」
大殿內一陣大嘩,李隆基和文武群臣又一次變了臉色,而且比上次厲害多了,不為別的,就為『論欽陵』三個字。
那是數十年前,大名鼎鼎的吐蕃戰神,文武雙全、善於用兵,曾經多次打敗大唐軍隊,就連一代名將薛仁貴、都在論欽陵手中吃過大虧,被打的丟盔卸甲、狼狽不堪!
不客氣的說,當時在大唐境內,只要提起『論欽陵』三個字,有止小兒夜哭的奇效。
幸好則天女皇施展反間計,借著吐蕃人的手除掉了論欽陵,否則大唐西部的領土怕是一點也剩不下了。
沒想到,這位逝世多年的吐蕃戰神,竟然留下了一部兵書,更沒想到吐蕃大讚普、竟然派使者把這部兵書送來了,這不是赤裸裸的挑釁嗎,這就相當於送來一份戰書啊!
「昔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蓋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臨地變化,不可先傳。
故曰料敵在心,察機在目也,然則兵非所樂,勝非所利,是故樂兵者必亡,利勝者必辱也……」
或許覺得挑釁的還不夠,扎桑布竟然站在大殿上,展開了羊皮卷,當眾朗讀了起來。
大唐君臣沒有辦法,只能安心靜聽了。
論欽陵寫的這部兵書,明顯有漢家典籍的影子,而且很多地方借鑒了《孫子兵法》。
可是不得不承認,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這部兵書不僅吸收了《孫子兵法》的精華,而且對政治、經濟、軍事三者之間關係,形成了一套獨立見解。
在戰術上,它主張不打無把握之仗,反對消極防禦,主張使用權謀,爭取主動,明察敵情,集中兵力,出敵不意,出奇制勝。
能寫出這樣一部兵書,能擁有如此高屋建瓴的戰略意識,難道論欽陵能夠縱橫馳騁、常勝不敗呢。
一代人傑啊!
扎桑布一口氣讀完了《常勝韜略》,而後裝回木盒中,交給了一名小宦官。
小宦官交給高力士,後者再放到了御案之上!
看者眼前的兵書,李隆基真有一種吞了蒼蠅的感覺,噁心的不要不要的。
大唐帝國,文化鼎盛,經常賜予周圍的屬國、部落們一些詩書典籍,謂之曰:『教化蠻夷,開啟智慧。』
比如文成公主和親之時,就從大唐帶去了大量的儒家、佛家經典,在雪域高原上傳播,當時吐蕃人歡呼雀躍、就像得了天書一般的高興。
現在反過來了,吐蕃人送書給大唐,送的還是一部兵書,這不是赤裸裸的打臉嗎?
怎麼辦,如何把這份臉面爭回來?
李隆基一時間沒有辦法,只好看了看文武群臣。
文武群臣也沒有辦法,只好集體扭過頭,看了看站在隊尾的李昭!
李昭:……
什麼情況,合算就指望著我一個人啊?
罷了,事關國家顏面、民族榮譽,自己只能往上沖了,可是用什麼辦法呢?
李昭拍了拍小肚子,讓裡面的壞水沸騰起來,很快湧出一個不錯的辦法,具體來說十二個字: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主意打定,李昭上前一步:「啟稟陛下,微臣有事啟奏!」
「說。」
「遵旨,據臣所知,剛才扎桑布使者念誦的兵法,並非出自論欽陵之手,也不見什麼《常勝韜略》,而是我漢家一位無名高人的遺作,名曰《武穆遺書》。」
「嘩!」
李昭的話一出口,頓時引起一陣大嘩。
什麼情況,這本兵書不是吐蕃戰神寫的,而是漢家高人的大作,這豈不是說,吐蕃人在很無恥的抄襲嗎?
此事若真,那可就太丟臉了!
「黃口小兒,竟敢胡說八道,這明明是我吐蕃戰神寫的兵書,與你漢家有何干係?」
「呵呵,貴使就不要強詞奪理了,這明明是我漢家典籍,名曰《武穆遺書》,在下不才,七歲的時候就看過這本書了,雖然時隔多年,卻還能背誦下來。」
「什麼,你能背誦這部兵書?」
「不錯,貴使若是不信,在下可以背給你聽聽……「昔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蓋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臨地變化,不可先傳。故曰料敵在心,察機在目也……」
就在大殿之上,李昭當眾背誦了起來,結果是一字不落、一字不錯,和那本《常勝韜略》的內容一模一樣。
再看扎桑布和幾名吐蕃侍從,全都傻眼了!
這本兵書,明明是幾個月之前,由論欽陵一脈的子孫進獻給大讚普的。
論欽陵的子孫說的清楚,這本兵書寫成之後,一直珍藏在家中,從未給外人看過,就連家族內部、看過的人也是屈指可數。
大讚普得到之後,視如珍寶一般,自己留下了兵書原冊,而後抄寫了一份送到大唐來,意在炫耀武力,為吐蕃人爭幾分臉面,沒想到,臉面沒有爭到,反而出了這般尷尬的事情。
一位漢家少年郎,竟然能背誦兵書中的內容,而且一字不差,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難道說,這真的是漢家高人的著作?
數十年以前,論欽陵抄襲之後,無恥的據為己有了……那樣的話,可就丟人丟到家了!
「我就說嘛,披獸皮、飲血腥的野蠻之輩,怎麼可能寫出兵書來,原來是抄襲我漢家前輩高人的著作啊。」
「偷偷抄襲也就算了,還敢光明正大的送到大唐來,說是自己的著作,這臉皮真比長安城的城牆還要厚三分!」
「嘿嘿,人不要臉,天下無敵,古人誠不欺我也!」
……
大殿上,文武群臣說起了風涼話,一句比一句陰損,一句比一句刻薄!
也就是地上沒有縫隙,否則的話,幾個吐蕃人非得鑽進去不可,實在是太丟人了。
幸好李隆基寬容大度,揮手制止了文武群臣,而後讓高力士把那本兵書,又送回了扎桑布手中。
不僅如此,還命令禮部官員們,速速準備幾千冊儒、墨、法、佛、道……各家的典籍,一併賞賜給了扎桑布,讓他帶回吐蕃去。
意思很明顯,我大唐文化鼎盛,有諸子百家學說,你們吐蕃人再過一千年,也休想追趕的上,還是老老實實的當學生吧!
這一局,大唐方面完勝!
不過在完勝之餘,也有一些聰明人隱約感覺到了,這件事有點不對勁兒!
論欽陵乃是一代戰神,這樣的人物真會抄襲嗎?
還有《武穆遺書》,既是漢家高人著作,為何從未聽聞過呢?
……
李隆基就是聰明人之一,又不好直接詢問,只好目視不遠處的李昭。
李昭悄悄做了個鬼臉,又指了指自己的耳朵。
答案揭曉:《武穆遺書》之說,純粹是子虛烏有,這部兵書的確是吐蕃戰神—論欽陵寫的。
李昭又為何能背誦呢?
簡單,強記硬背!
李昭的記憶力超強,不僅能過目不忘,還能夠過耳不忘,無論是什麼書籍,只要聽別人念一遍,就能牢牢記在心中。
扎桑布千不該、萬不該,不該太過囂張了,竟然在大殿之上,當眾把兵書朗讀了一遍,結果全被李昭默記下來了,這才有了之後的反轉,為大唐朝廷奪回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