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里通敵國
這位開封府的司錄參軍不開口倒罷了,劉瑜還有模有樣肅立在堂下,他這一開口,劉瑜展顏一笑,徑自走出門去,扯了張條凳進來,撩起衣袍安坐在條凳上,把二郎腿一架,沖著這司錄參軍開口笑道:「王翁,雖說這年頭,只有口供,沒有物證,也能入罪。口供這東西,三木之下,何求不得?但至少你也得有份文書章程,才能把下官扔進牢里,用刑問供吧?」
「還是您口含天憲,說別人啥就是啥?若是如此,也請明示,下官雖是手無縛雞之力,卻也昂藏七尺!天子腳下,除了官家,有人若敢妄然稱制,學生也不怕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大宋……」
這司錄參軍聽不下去,劉某人是當場就要誣陷王參軍想謀反!
王參軍坐都坐不住,大怒起身罵道:「住口!豎子,莫得胡言亂語!」
「……清除奸倿!」劉瑜卻不打算停下來,一口氣硬是把詞抖擻完了。
堂上不管是那城南左軍廂的廂虞候,還是趙判官,都口瞪目呆望著劉瑜。
見過無賴的,沒見過這麼無賴的;
見過作死的,沒見過這麼著急作死的!
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司錄參軍是正七品,那和劉瑜的差距可不是一級,從八品、正八品、從七品、正七品,那是四級啊。
劉瑜這麼當場誣陷對方,那是徹底把事搞大。
別看這當口他誣陷王參軍,王參軍說他里通敵國,他就說王參軍要謀反,好似不分勝負一樣。
其實這就是作死啊,這又不是街頭罵架,互相問候對方高堂的時候。
王參軍說他裡通外國,一會一聲令下,開封府就能來人把劉瑜押走;
他誣陷王參軍謀反,他劉瑜能把王參軍弄去提審么?
不能啊,那有什麼用?
這跟上刑場大叫」老子十八年又一條好漢」、被強盜捅了一刀大叫「老子做鬼也不放過你」是沒有什麼區別的事。
而且之前只要低頭服軟,任由王參軍捏揉一番,末必這事沒有轉彎餘地.
這也是趙判官為何一進來就數劉瑜這個錯、那個錯。其實范儀錯了,趙判官倒是想拉劉瑜一把的,跟別人來家裡投訴,先把娃兒抽一頓狠,對方自然也不好再追究下去一樣的道理。
可現在劉瑜這麼搞,卻就變成是王參軍要不搞死他,在官場都沒臉混下去了!
果然王參軍臉色一沉,緊接著便道:「好,莫說老夫冤枉你,我大宋向來都是用銅錢、交子市易,只要跟外番易貨,才用白銀,可是這道理?」
「是。」這個劉瑜倒是點頭認下,儘管民間私底下也有銀錢交易,但檯面上來說,的確就是交子和銅錢,白銀不算是官面上的流通貨幣。
「是就好!」王參軍一拍案幾,戟指著劉瑜罵道,「那閩商持白銀在身,不是為了與外番易貨,又是何為?你為那閩商出頭,不就是為了助他通敵么?」
饒是劉瑜從入內來就鎮定自若,聽著也愣了好半晌,才理清這邏輯關係:這理由好強大,這是某人持有外匯,他為什麼要持有外匯?不就是要買外國人的東西嗎?這人被騙了,但凡給他說公道話,就是助他通敵。
「不是。」劉瑜想了想,微笑著搖了搖頭。
「那青龍賭坊是王翁內弟開的吧?」
「您的內弟,想要把銀子和絹騙過去,他拿著銀子和絹,就是要與外番易貨吧?到時王翁又不加勸阻,就成了王翁助他里通敵國,我為了保全與王翁同朝為官的情誼,不忍他踏上歧路,連累王翁,所以才主張他把銀子和絹退還給那閩商的。王翁,您不用謝我,這是下官應該做的。」
若是辯論大賽,那到了這一節,劉瑜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算大獲全勝了。
可惜這不是辯論大賽,這是官場。
聽到劉瑜這麼一番話,本來大怒的王參軍,倒是笑了起來:「好,好一番伶牙利齒,劉子瑾,你是生晚了些,若是生在漢武那年頭,說不定能學學班定遠;要是生在秦朝,依老夫看,指鹿為馬的趙高,大約也就是你這塊料;要是生在春秋,那說不好你也能跟蘇秦一般,流傳百世啊!可惜了,這是大宋!」
大宋,沒有縱橫家生存的土壤。
斗權力名望、斗權勢門生、斗兵魂將魄、斗人脈宗親、斗銀子財力……大宋都有,斗辯論的,那是不第秀才當訟棍乾的勾當,上不得檯面。
劉瑜倒不慌張,抬手一拱:「不敢當,王翁謬讚了。」
「你倒有幾分膽色,老夫現在唯一不明白的是,你這特奏名、權發遺,是走的誰門路?」
權發遣,一般是不會在差事前面,加這麼個前綴的。
要不是就知、權知,判、權判之類的。權發遣是什麼情況呢?官面上的說法,是「因其資輕而驟進,故於其結銜稱『權發遣』以示分別。」
例如劉瑜只有九品,要他去當八品縣令,那就權發遣知某縣,不夠級別。
但對於劉瑜和范儀來說,這三個字,就是滿滿的惡意了。
他們的差遣,原本是吏目乾的啊!
吏員乾的差事,派遣他們來干,還用上「權發遣」,不是惡意是什麼?
范儀那種,明顯就是上峰不待見,他叔父去找了關係,生生挖出個坑,教他領一份薪水——大宋官員的福利不是一般的好,有個實職差遣,怎麼也能養活一家子了。
為了這份錢糧,范儀也就不講究面子了,家裡還指著他養呢。
可劉瑜不是,他本來就不是正經進士出身,他是特奏名,特招的。
完全可以不給他派實職差遣啊。
而如果錢銀使足了,能讓上面為這特奏名出身的官員,派個實缺,又不是知一縣、判一州的官職,隨便派去當個主簿、縣尉的不行?
劉瑜不是朝官,想要「管勾左右廂公事」那自然是做白日夢。
但不行給他個軍巡判官,或是坐實了「勾當城南左軍廂公事」好了。
把那沒有官身的廂虞候擠走也行啊,讓他當個街道主任。
哪怕是帝都的街道主任,也算有個交代。
也沒必要弄到左軍廂來,還惡意滿滿的「權發遣」來羞辱人啊!
人都把錢使足了,特奏名都能派實缺了,也不過就是當個街道主任,何必這樣?
但偏偏劉瑜又有個大理寺評事的寄祿官!
這有點問題,大理寺評事品級很低,但卻是很正統的起步。
幹得好的話,可以一路去到宰執。
這在范儀眼裡,看不出問題,在王參軍這掌管六曹文書的官場老油子眼裡,卻就覺得有些不對了。為防劉瑜背後站著哪位大佬,所以他才先伸手掂一掂劉瑜的成色,結果又是出乎他意料。
如果真有大佬站後面,不會這麼跟他鬥嘴。
那大佬實足位高權重,又和劉瑜親近,那劉瑜大可拂袖便走,甚至上來掄起巴掌抽王參軍耳光;
若是跟那大佬不夠親近,也應該先認了慫,回頭去找大佬伸張就是啊。
在情在理,完全犯不著這麼來鬥嘴拉仇恨。
看不透,所以王參軍便直接問。
官場,不怕問出來被笑話,怕的是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
劉瑜聽著笑了起來,拍掌道:「王翁終於問到這節了么?」
他站了起來,撣了撣衣衫上不存的灰塵,對王參軍說道:「王翁問起,下官也只好實話直稟。下官,走的是官家的路子。真的。」
官家,就是天子。
場上那廂虞候、趙判官、王參軍,全用看傻子一樣的眼光,望著劉瑜。
一個區政府的幹事,跟別人說是走國家元首的路子?
不是當對方是傻瓜,就是自己是傻瓜吧?
這麼說的人,那就一句話:沒路子!
劉瑜起身拱了拱手,要拂袖而去之際,卻看見堂上王參堂一擲杯子,怒吼道:「左右聽令,給老夫拿下劉子瑾這個裡通敵國的狂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