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詳談
秦風沒有直接回答楊英的問題,而是反問道:「你以為,漢、晉因何而亡?」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一個王朝的滅亡,絕對不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兩個原因而已,尤其是大漢這種歷時四百餘年的王朝,更多是因為各種複雜的原因匯聚,這才使得一個帝國轟然倒塌。
不過楊英明顯察覺到了秦風的用意,沉思片刻之後開口道:「子玉兄的意思是...世家?」
「雖不中,亦不遠矣。」
既然非要說,那秦風便沒有遮遮掩掩的打算,「我不敢說漢、晉皆因世家而亡,但世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卻不可小覷。」
秦風的神情中帶著憂國憂民,一臉為了大隋願意赴湯蹈火的堅定,不管楊英信不信,反正他是信了。
不過這倒不全是裝的,說心裡話,他是願意把科舉制推出來的。
這倒不是他有多麼大公無私,願意為天下千千萬萬的百姓謀取福利,而是他清楚,隋朝是個短命的王朝,隋末的亂象可怕的很,他可不想走上那麼一遭。
雖說科舉制並不見得能保住楊廣那個狂妄自大的傢伙,但至少能夠削弱世家的力量,或許大隋能夠多延續那麼一陣,讓他安安心心過完自己紈絝的一生,那他就知足了。其他的,按他現在這個地位,想的再多也不現實。
楊英有些疑惑道:「子玉兄,這話還是小弟第一次聽說,不知這漢、晉之亡,與世家有何關係?」
秦風搖搖頭,道:「晉延用魏之九品官人法,暫且不說,你可知漢時以何取士?」
「察舉。」
楊英甚至沒有思考,張口便道。
「沒錯。」秦風道:「所謂察舉,乃是由郡縣官員為朝廷舉薦治下孝廉,孝為孝順,廉為廉潔。此等辦法,舉薦出的為官之人或許孝順,或許廉潔,但若是毫無能力,縱然分文不取,與那廟宇中的泥胎又有何區別,對百姓何益?」
「漢末曹孟德、袁本初、袁公路,哪一個又不是世家之子,官宦世家,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當年風頭可比弘農楊氏還盛,世受漢恩,可若無袁紹、袁術兄弟倆,漢室便亡乎?」
「世人皆以董卓為國賊,可在我看來,董卓在日,大漢至少權歸洛陽,可袁氏兄弟振臂一呼,天下諸侯林立,漢室名存實亡矣!」
嘶!
這話可有點誅心啊,饒是楊英見慣了大場面,此時后槽牙都有點發涼。從昨天那番話中,他就能聽出來,這個秦風不是一般的敢說,可這番話的嚴重成都依舊出乎了他的預料。
不過仔細想想,秦風的話也並非沒有道理。
從前所有人都跟他說,董卓是國賊,大漢衰敗於其手,滅亡於曹操之手,可如今聽秦風這麼一說,袁氏兄弟豈能逃脫罪責?
相反,於良家子出身的董卓相比,袁家四世三公,世受漢室大恩,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可沒一點能對得起漢室的大恩。
秦風看到秦朗在門口晃了晃,一臉的警惕,再加上方才吃了不少西瓜,肚子漲得厲害,便道:「那個,我先去更衣,貴人稍候。」
等秦風痛快淋漓的解決完生理問題之後,只見秦朗就守在茅房的外面,一臉警惕地看著大門的方向。
「朗叔,有事?」
秦朗點點頭,一手扶著自己腰間的長刀,一邊警惕道:「少爺,那個叫楊英的帶了兩個隨從來,有點意思。」
有點意思?
那就是說高手嘍。
要知道秦朗當年可是從北齊被滅那一戰活下來的,不敢說有多牛逼,但能護住秦風他老爹秦毅一大家子在亂軍之中毫髮無損,這份本事可不尋常,能被他看重的人自然不是什麼凡俗之輩。
「無妨,世家貴胄的子弟出巡,有一二高手護衛不是什麼稀罕事。」
安撫了秦朗一句,秦風搖搖晃晃重新步入大堂,只見楊英還呆坐在原地沉思。
聽到腳步聲后,楊英頓時驚醒,開口問道:「子玉兄,依你之見,對我大隋的形勢並不看好?」
秦風覺得自己註定做不了官,自然也沒什麼壓力,張口便道:「大隋因世家興盛,最後葬送大隋的,也必然是這些世家。」
噌得一下,滿臉怒色的楊英站了起來,一雙眼睛微眯,淡淡道:「還請子玉兄明示。」
秦風不明白楊英為什麼突然這麼激動,自顧自地悠然道:「漢說完了,晉無需說,前晉自家內亂不止,後晉偏安一偶,無需多言。但你不妨看看,陛下登位之前,宋、齊、梁、陳,魏、齊、周,各國並列,天下紛亂不休。除去胡族之外,這開國帝王哪一個又不是世家之人?」
「劉裕乃漢朝劉氏子孫,蕭道成乃前漢蕭何之後,陳氏亦為江左大族,甚至就連當今陛下...」
話沒說完,但秦風意思表達的很清楚,那就是南北朝這些皇帝,除了東魏、西魏、北周這些鮮卑人建立的王朝之外,哪一個不是世家之人建立的?
至於這位置是怎麼來的,那還用說嗎?
秦風也是豁出去了,大大咧咧道:「你還年輕,回去多讀讀史書,看看那些王朝都是怎麼由盛轉衰的。」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秦大忽悠一臉的悲天憫人,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個為天下百姓殫精竭慮的名士呢。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子玉兄此言發人深省,小弟受教。」
看著躬身行禮的楊英,秦風懵了,這話不是至理名言,大家都清楚嗎?
稍微一沉思,秦風反應了過來,這話可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說的,如今大隋不過剛剛建立,李世民出沒出生都是一個問題,他的至理名言自然沒人聽過。
一不小心當了文抄公,剽竊的還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秦風非但不覺得可恥,反而有點沾沾自喜是怎麼回事?
楊英臉上的怒氣十分神奇的消失了,他重新坐下來,臉上掛著溫和的笑容,彷彿剛才發怒的根本不是他一般。
「子玉兄見解獨道,南朝已經已有舉明經等以才取士之法,只是九品官人法也沒有廢除,如今朝堂上爭論不休的便是要徹底廢除九品官人法,子玉兄以為如何?」
這個題目太大,秦風可不敢亂說,之前他之所以敢夸夸其談,其實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各種史書上都記載過,隋文帝楊堅是個好皇帝,至少前期是個好皇帝。
就算他這番言論傳到楊堅的耳中,無非就是鄉野之人的閑談罷了,可真要扯上如今的朝政,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秦風如今還沒過上大隋第一紈絝的日子,可不想隨隨便便就丟了自己的腦袋。
所以他便敷衍道:「此乃朝政,非我這等鄉野之人可談論的。」
楊英卻明顯沒有放過他的打算,「此處就小弟與子玉兄兩人,出你口,入我耳,何憂之有?」
這小子還是個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性格?
秦風有些為難,但想著自己已經說了那麼多,也不差這麼兩句,便道:「以我來見,還是那兩個字,好事。」
「司馬與王共天下,聽過沒有?」
這話說的是晉朝的時候,王家的勢力之大,幾乎能夠和皇帝司馬家共同執掌天下的地步。
這一點,楊英自然不會不知道,而且他也認可的,所以他眼神有些炙熱地看著秦風,把他看得有些毛骨悚然。
喂,小爺可沒那方面的癖好!
當然,這話他不敢說出口,只能無奈道:「庶民中有才之士不少,但朝廷主要以九品官人法取士,這些有才之士報國無門,又不甘於庸碌一生,只能依附在世家之下,為其出謀劃策。」
「戰國時,魏有信陵君,諸侯不敢謀魏十餘年,其兩破強秦,名震天下,這等人為何受到魏安釐王的猜忌?」
楊英有些懵懂道:「大概是因為功高震主?」
秦風斜睨了楊英一眼,指著他說道:「你不老實。」
楊英一臉委屈道:「子玉兄何出此言?此乃小弟肺腑之言,豈敢相瞞。」
秦風搖搖頭,道:「功高震主自然是有,但其仁愛忠厚,禮賢下士,麾下門客三千人,魏安釐王豈能不忌憚?」
這個道理其實並不難理解,你若是沒有反意,養那麼多門客幹什麼?
「當今天下,世家數不勝數,縱然大部分為忠貞之人,但只要有一個心懷不軌,將這些報國無門的有才之士招攬到麾下,你猜猜會發生什麼?」
「武人尚且能夠一刀一槍拼個前程出來,那些無品級的士紳可願世世代代當個庶民,任人魚肉?若是有心之人暗中挑撥,許以重利,那後果...」
「更何況,五品世家想成為四品,四品世家想成為三品,大隋如今可有世家晉陞之法?而這些無法晉陞的世家可能保證世世代代忠貞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