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解鎖
丁齊沒什麼尷尬的反應,只是有些靦腆地笑而不語。劉豐又問道:「丁齊,你是真的不回學校了?」
丁齊:「謝謝導師還有趙館長,但我有那樣的履歷檔案,也不適合再回來。」
劉豐盯著丁齊看了半天,彷彿是想從他臉上看出一朵花來,又突然露出了笑容,他很開心地笑道:「丁齊啊,我一直很不放心你!但是你現在不僅看得明白,而且活得認真,尤其是今天能有勇氣拒絕這個機會,我今後也就能放心了。」
丁齊低下頭道:「其實人做出選擇,比如說拒絕什麼,憑藉的主要不是勇氣,而是端正的觀念。就像古人說的,敬以直內、義以方外,不直內又怎能方外?」
劉豐點頭道:「做選擇不僅要有勇氣,更要靠端正的觀念,這話說得好!讓我想起了一句流傳全國的宣傳口號。」
丁齊納悶道:「什麼口號?」
劉豐:「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
丁齊正端起杯子喝水,聽見這話差點嗆著。導師的這個比喻真是絕妙,換個人恐怕一時間還反應不過來。解決重男輕女的陋習,並不是要求誰就有生女兒不生兒子的勇氣,而是一個社會觀念問題。觀念是現實所導致,但很多固有的觀念,往往都滯後於現實的發展情況。
師生兩人不禁都笑出了聲。恰在這時,有人敲門進來,是拿著一個文件夾的鐘大方。鍾大方是來找劉豐簽字的,進屋時眼神有些驚疑不定,但隨即便滿面春風道:「小丁師弟也在啊!導師,你們在談什麼呢,笑得這麼開心?」
見劉豐有正事,丁齊便不再打擾,和導師打了聲招呼便告辭出門,心裡還在琢磨導師剛才說的話。正因為他拒絕了圖書館工作正式編製的機會,導師才對他真正放心了。這也說明了丁齊有了自己的底氣,底氣源於心境,他的事不需要劉豐再去過多地操心。
剛才劉豐半句都沒有提到佳佳,丁齊當然也沒問,兩人心照不宣。有些事既然過去了,就沒必要再說了。
境湖大學圖書館的研究成果上了新聞報道,葉行也打聽到了內情,還特意來找丁齊道:「你這活幹得,真是出奇了!我們要找的東西沒找著,你卻搞出了重大發現成果。我就想不明白了,古代的春宮圖有啥意思?感興趣的話我請你去夜總會,現場表演活春宮。」
丁齊:「好啊,謝謝葉總了,就等著您請呢。但我可聽說警方最近正在大幹呢,從嚴整頓文娛場所、重點加強掃黃打非工作。」
葉行:「丁老師在警方有熟人,知道什麼情況就及時告訴我一聲……我當然要好好請你啊,但是你先得把東西找到。你發現的那套《十榮》,肯定有圖片資料,給我也見識見識唄!」
丁齊:「葉總不是說沒意思嘛,看那個還不如去夜總會現場表演活春宮。」
葉行咳嗽一聲道:「丁老師可別誤會,我是以研究和欣賞藝術的目的,解鎖古代已經失傳的新姿勢,不,新知識!」
丁齊:「葉總可以上網去查,新聞帶配圖,網上都有。」
葉行:「網上的圖片解析度不行,我當然想看高清晰大圖。就用我給你的那個相機拍,相機你隨身帶著了嗎?」
丁齊:「圖書館做內部保存的高清晰資料圖,我手機里就存了一套,現在原圖發送到你的微信上吧,你回去慢慢擼。」他當場就發送了圖片,只是費點流量而已,迴避了相機的事情。
丁齊的工作方法果然很有效率,又過了一個多星期,他終於在張錦麟捐贈的珍本古卷中發現了《方外圖志》。有此發現純屬意外,在正常情況下,就算他看到了那捲東西,也不可能認出來。
發現了明代大畫家仇英所作春宮套圖《十榮》的清代刻本后,丁齊接著開始整理其他的古籍。還是從圖卷類開始,這次他打開的是一卷經文。打開之後他就微微吃了一驚,這是手繪本長卷,內容是《妙法蓮華經》,不僅圖文並茂,而且顯然曾經過了精心的修復。
經文和圖畫都繪在宣紙上,然後用綢緞裝裱。這樣的經卷在這批古籍中共有七卷,每一卷都寬三十二厘米,打開之後長達五點六二米,捲起后呈直徑六公分的圓筒狀。
發黃的古卷保存得非常完好,經文是用蠅頭小楷工工整整地書寫,字跡錯落疏密很有規律,留白處則有大量佛教繪畫,題材包括各種菩薩、明王、飛天、蓮花、七寶、法器、法會與佛國景象。
繪製圖文的宣紙和裝裱宣紙的綢緞,明顯不是一個年代的東西,說明此物經歷過重新的裝裱修復。
古卷上只有經文和佛教繪畫,並沒有其他的留款,暫時還不好判斷準確的年代,根據紙質及其氧化程度以及繪畫風格,丁齊初步推斷是清中期的東西。丁齊並不是考古學家,只是在圖書館工作的時間長了,相關書籍讀得多了,有那麼一種模糊的印象而已。
《法華經》共七卷二十八品,這裡是一卷不缺,此物應該就是赤山寺當年的收藏,難得保存得這麼完好。丁齊在整理登記、編製索引的同時,也要製作影像資料。畢竟這樣的古卷今後有誰想去研究,直接翻動原物的次數越少越好。
五點六二米的長卷,首先放在專門的工作台上,拍攝從頭到尾均速推進的視頻。然後再按照統一的規格,一幅幅拍攝局部畫面,最後用技術手段拼成完整的高清晰大圖。
在第七卷《法華經》最後,裝裱經文完畢留下的空白處,丁齊發現了一張應該是修復者接裱上去的宣紙。有人在上面留了一段記錄,他才了解到這七卷經文的來歷。
清代雍正年間,赤山寺有一位僧人法號曇華,發願募資修經,終生托缽四處化緣,延請了當地著名的書畫家繪製了這七卷經文。手繪本保存於寺院中,然後又請來高手匠人雕刻成石板,鑲嵌於藥師殿的地基四周,一直到嘉慶年間、曇華圓寂后才徹底完成,
民國二十六年,也就是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滬淞會戰失利,緊接著南京失守,日寇沿長江西進,戰火很快蔓延到境湖一帶。兵荒馬亂中,不少達官貴人舉家逃亡,跟著撤退的大部隊逃往江西、湖南一帶,老百姓也紛紛逃到鄉下躲藏。
赤山寺的和尚也幾乎跑光了,在隆隆炮火聲中,有位經律院執事僧法號行甫,用一根扁擔挑著兩口樟木箱子逃進了山中。那時赤山寺在市郊,所謂山中也就是離赤山寺不遠的、無人居住的荒丘野林。徒步挑著兩口沉重的箱子,他也不可能走得太遠。
山中有一座隱蔽的岩洞,為赤山寺歷代高僧閉關參悟之處,所以行甫才知道這個地方。他用亂石封住了洞口,就再也沒有人見過他。直到抗戰勝利之後,赤山寺的新任住持也就是那位張錦麟先生才帶著僧眾找到了這裡。大家打開山洞一看,行甫坐在那裡早已圓寂。
其靈骨旁放著兩口樟木箱子,身前的空地上有火燒的灰燼痕迹。樟木箱中是赤山寺收藏的重要經卷,其中就有這七卷《法華經》。行甫挑著箱子逃進山中時,天上正下著大雨,他在路上不小心滑了一跤,其中一口箱蓋摔開了,有不少經文都淋濕了。
行甫所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在洞中生火將這些經卷烤乾,再放入箱中封存,防止被蟲鼠蛀咬。有的經卷可能當時沒有干透,又在箱子里捂了這麼長時間,保存狀況已經非常惡劣,卷如焦炭狀令人碰都不敢碰。
赤山寺僧眾伏地慟哭,紛紛要求住持立塔撰銘供奉行甫靈骨,再請高手匠人修復這批經卷。張錦麟還真請來了一位高手,此人名叫吳太詢。吳太詢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修復了這批經文古卷,其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這七卷《妙法蓮華經》。
當未修復的經冊還剩下最後一卷時,吳太詢家中有急事必須返回。《法華經》最後一卷所附宣紙上的記錄,就是這位吳太詢寫的。
吳太詢感嘆,身為江湖冊門傳人,此次在赤山寺修復經卷,是他有生以來付出心血最多的一件事,也盡展所得傳承技藝。但還有最後一卷《方外圖志》尚未修復,實為人生憾事,暫收於金絲楠匣中,以待來年再修。
看到這一段記錄,丁齊取出了柜子中的一個小木匣。他整理這批珍本古卷時,其實第一個打開的就是這個木匣,但是看了半天沒敢動,只得又放了回去。
假如事先不知道木匣中放的是什麼東西,幾乎誰都認不出來,它就像一根木炭,大小就似小超市裡兩塊錢一根的粗火腿腸。
此物原先應該是一卷裝裱在襯紙上宣紙圖冊,淋濕后又烤乾,但當時可能已經打不開了,外面烤乾了裡面還是濕的,又裝在箱子里悶了很久,質地早已發黃、發褐、發脆,根本無法辨認。丁齊也沒敢亂碰,此物給他的感覺只要打開就得碎成渣。
沒想到這就是《方外圖志》,東西是找到了,可是根本沒法查看啊!他不禁又想起了那位修復大師吳太詢,其人自稱江湖冊門傳人。冊門是江湖八大門之一,葉行也自稱是江湖疲門傳人。
丁齊以前並不了解什麼江湖八大門,就算有所耳聞,也沒什麼清晰的概念,只以為是過去走江湖賣藝的各種行當。但是葉行給他推薦了一本書,裡面倒是有不少詳細的介紹,還有種種江湖門檻術、盤局術的講解。
舊時代的江湖術,分為驚、疲、飄、冊、風、火、爵、要八門,涵蓋走江湖混飯吃的種種手段。但是真正的江湖八大門,究竟可遠不止這些,而是這世上一切人為之道。三山五嶽、五湖四海,上至廟堂之上,下至市井之間,皆稱江湖。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世間一切行事之術,皆可稱江湖術,古有八大門之說。然而自清末民國以來,所謂江湖術已經淪為流浪藝人騙口飯吃的小手段,這是狹義的江湖,如今很多人所談的舊社會的江湖八大門,已經完全是狹義了。
廣義而言,八門各有玄機。
驚門,是江湖八大門之首,主要是研究吉凶禍福,為人指點迷津。那麼如今看相算命的都算驚門中人。驚門始祖是伏羲與周文王,傳說伏羲畫八卦而文王演周易。江湖術士們常拜的還有另外一位祖師爺就是漢代的東方朔,據說東方朔曾經就在長安城中擺攤占卜。
如果說驚門也有經典的話,那就是《易經》。
江湖八大門以驚門為首,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它研究的是天道變化。驚門一旦精通,則其餘七門江湖術都可觸類旁通,推演吉凶禍福世事變化本就是世間道的核心。現代的算命先生恐怕沒這個本領,但是看人的眼力活還是基本功,而江湖術總而言之就是看人下菜碟。
疲門,講究的是行醫濟世之道。這裡的行醫不僅包括江湖游醫,也包括坐堂醫生,甚至包括古代的巫祝等等,只要是用各種辦法給人看病,皆歸疲門。疲門中人拜的祖師爺有兩位,醫聖張仲景與藥王孫思邈。但是如今說江湖疲門,大家指的大多都是遊方郎中。
疲門僅次於驚門位於江湖八大門之二,地位也很重要,因為它研究的是人自身的學問。嚴格說起來疲門的始祖是黃帝軒轅與炎帝神農,他們也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始祖。疲門的經典當然是《黃帝內經》與《神農本草經》。
飄門,講究的是雲遊求學之道。飄門的祖師爺是孔子,這恐怕是很多人想不到的。而時至近代,江湖雜耍賣藝、登台現演的,甚至煙花妓女,都自稱飄門中人。
冊門,講究的是考證今古之學。冊門的祖師爺是司馬遷。時至近代的江湖術,搗騰真假古董的,賣春宮的,經營字畫的,都自稱冊門中人,甚至還包括盜墓的。
風門,研究的是天下地理山川。風門的祖師爺據說是郭璞,那麼如今的風水先生、陰陽宅地師都是風門中人了。
火門,講究的是各種養生之術。火門的祖師爺是葛洪葛天師,經典包括《抱朴子》、《參同契》等。那麼煉丹術、鍊金術、房中術都是火門江湖人的把戲了。
爵門,講究的是為官之道。傳說爵門的祖師爺是鬼谷先生,經典是《鬼谷子》與《戰國策》,鬼谷先生有兩個很有名的弟子蘇秦和張儀,傳統爵門講的其實是縱橫術。自近代以來,買官賣官的把戲,包括以官方機構的名義詐騙等等,也算是爵門的江湖術。
要門,因乞討要飯而得名,講究的是落魄之道,各種手段門檻多事示人以卑弱。這一門的學問深奧,時運不濟時該當如何自處又如何渡厄?要門的祖師爺據說是朱元璋,還有一說是柳下拓,其究竟已不可考。
近代以來,打蓮花落要飯的,吃大戶打秋風的,裝作僧尼化緣騙人的,甚至下藥拍花的,都可算要門中人。
由此可見,江湖八大門包羅萬象,講的就是人世間做事的手段與道理。而江湖術本身沒有什麼善惡好壞,就是各種手段,但是江湖中人良莠不齊。而近代的江湖八大門講的幾乎都是江湖把戲了,歸於狹義的「走江湖」之中。
古時江湖中人有兩種講究:「里」與「尖」,也稱為「術」與「道」。里指的是手段,類似生意經,要揣摩人的心理,琢磨運用何種方法才能達到目的;尖指的是真本領、真正的功夫與追求的大道。
比如疲門講行醫,「里」指的就是怎麼故弄玄虛能忽悠人,而「尖」指的是真正的醫術本領與醫道修為。
在世間行事,這「里」與「尖」二字不可偏廢,否則就算你有真本事,也未必有人肯買帳,古往今來天底下懷才不遇之人多的是。俗話說「尖中里,了不起;里中尖,賽神仙!」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近代以來走江湖的術士藝人,更多的是研究坑蒙拐騙的手段,大多淪為下九流了。其實江湖術本身是一門大學問,如果善用此中之道,足以行走天下立足謀身。
時至今日,以各種術法以及江湖手段謀生的八大門,早已消失在現代文明社會的喧囂中,但其包羅萬象的各門傳承,仍以另一種方式在我們的身邊若隱若現,幾乎無處不在。
如今想看到《方外圖志》上的內容,必須先請高手修復才行。對比尚未修復的《方外圖志》與已經修復的《妙法法華經》,吳太詢的技藝簡直是巧奪天工,魔術都不足以形容,簡直就是魔法呀!
丁齊心想,既然葉行也是江湖八大門的傳人,就讓他再去找這等奇人異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