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初賽
蘇卿很清楚自己的實力,不論原主還是她,都經過世界級別的老師教導,不說是全能吧,但倆人互補也能完殺眾人。且,她還繼承了原主一生的記憶和所學,只需要多加磨鍊,演技亦是會事半功倍。
兩千進三百,看似比例是百分之十五,可想想在學校里兩千個學生,她仍是排名前十的學霸,在跳舞、唱歌等表演里,自己能差到哪裡去?正常發揮就好,所以,她依然選擇唱歌,挑一首能引起眾人共鳴的歌曲。
她是被通知最後一天參加初賽,在景氏娛樂大廈頂層演播廳里,三個在歌舞影領域娛樂大咖親自當考官,除了她這個隔霧看花的人沒有太大激動,其餘的人進來都免不了一陣尖叫。
相信這些尖叫也夠後期剪輯成為魔性花絮,吸一波粉。
見到她淡定的模樣,三個大咖對視一眼,都有些無奈,好吧這位以前是姜家大小姐,是他們仰望依仗的存在,哪怕人家褪毛成雞,那骨子裡的傲氣和眼界也不是常人能有的。就這種自信淡然,他們就不由得給了很高的印象分。
蘇卿今天穿著一身碎花loli娃娃領襯衫,下面是藏藍色直筒高腰褲,頭髮半梳起來,腳上踩著中規中矩的方口紅皮鞋。她的妝容也是略微復古,手裡拿著一把小巧的吉他,整個人像是從電視里走出來八十年代滬市明星,精緻時尚帶感。
禮貌地向考官問好,她恬靜地站在原地。
位於景氏娛樂大廈當考官,三個考官咖位相當夠看,不出意外會成為後面培訓官。宋浩凡是九十年代第一個影帝,實力演員,三十七歲不老男神,俘獲了夏華國大半數的女人。
他輕咳一聲,露出招牌迷人笑,「蘇卿是吧,你的簡歷特別漂亮,在投入欄目組的時候,就一度被我們員工們傳看。」
這時候鏡頭給了個特寫,「任誰瞧了,都想讓你一路通關。明明是王牌,卻到青銅群里混。如果這些簡歷屬實,我可以直接說,你待會出了門坐電梯去十層,咱公司能立馬跟你簽一線明星的金牌合同,少奮鬥起碼三五年,甚至十數年。
那,你還要堅持參加這場比賽嗎?」
旁邊的時思童,二十三歲的年齡已經是青洲歌后,擁有著過億歌迷。她長得五官精緻身材嬌小,用略微暗啞的聲音也勸道:「是啊蘇小姐,咱這個節目組後期淘汰十分嚴格,且會有二十四小時直播,每個人的性格、習慣被百倍放大在觀眾面前。沒有誰能夠完美無瑕,讓所有人喜歡的。這可不是一條陽光道。」
蘇卿輕笑著說:「我跟其他所有報名的選手一樣,對娛樂圈一無所知,只是多了些基本功,以及一顆想要站在舞台上,帶給快樂和深度的熱血青年。我比較喜歡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再說我才十八歲,年輕著呢,不用太激進。
如果我能夠通過層層考驗,以真實實力獲得二線藝人的合同和資源,才能服眾。」
是啊,這跟官員下基層歷練一樣,都是實打實的成績和鍍金。
「行,你心裡有數就好,只是若是被早早淘汰了,可不許哭鼻子,」宋浩凡笑著搖頭,「開始你的表演。」
蘇卿坐在高椅上,微垂著頭挑撥了幾下吉他,便彈奏起來,「一首《小鎮姑娘》送給大家。」
這首歌詞很簡單,調也沒有太大變化,卻唱盡了一代人的青春。
她聲音微微低沉染啞,似是鍍上了時光的聲息,配合著吉他圓潤醇厚,像情人般追逐著她聲音,纏綿輕和。
一曲罷,三個考官都忍不住搖頭拍掌,贊道:「底蘊深厚的姑娘彈唱出來的曲子,就是不一樣。」
每一個發音、每一處情緒處理,都幾近完美,讓人聽不出一絲瑕疵。自然是全票通過。
在網上每天一集的花絮剪輯中,大家記住了不少新秀的名字,那些經典表演被人刻意單獨剪出來,點贊數一個賽一個。蘇卿的名字自然也被一大波粉絲擁護著。
這時候已經開啟三百進二百的賽事了,為了不錯過好苗子,賽事腳程變慢,最重要的是節目組已經看到《尋找灰姑娘》粉絲的瘋狂,所以拉長賽事。
蘇卿唱了一首經典的原版電影主題曲,那流利醇正的英語發音,讓人聽得頭皮發麻,這時候會說一口好的英語,會讓人仰望。並非是崇洋媚外,而是單純地對學霸致以最崇高敬意。
接下來是二百進一百,一百進五十,五十進三十,三十進二十,二十進十五,十五進十二,十二進十!這些都開通了網路投票方式,此將會有五成的幾率決定選手能否晉級。
蘇卿的發揮很穩定,剛出場氣勢就已經讓人覺得這是直晉的。俄語、法語、德語,她來了一圈,全都是經典電影主題曲,也算不得賣弄,畢竟有些人會刻意學上幾首,字句細敲。主要是她唱得感情到位,能把聽眾帶入進去。
到了後面她依然選擇唱歌,從剛開始的情景選擇,到難度挑戰,穩步在京都欄目組進入十強,且穩居第一位,這個含金量十分之高,觀眾有目共睹。
而這個時候大學已經要放寒假了,蘇卿竟是在半學期里,一邊參加比賽,一邊申請了兩年完成四年的學習任務。這個考試月里,她除了上課和晚上回宿舍睡覺,平時都呆在公寓里複習。
一天考兩三門,幾乎所有偏理論需要大量記憶的科目都集中在了這個學期。她一直考到最後放假的那天,才虛脫地長吐口濁氣,終於熬過來了。大學就這點好,學過考過的東西直接扔腦後,繼續奮鬥下一門。
她趁著圖書館還沒有關門,從同學那裡借了幾張圖書卡,一次性借了不少書,裝了滿滿一個箱子!
過了兩天,她就拎著箱子和自己的衣物打車去了景氏娛樂大廈報道。
《尋找灰姑娘》欄目進入了正兒八經錄製階段,來自夏華各地的一百八十名年輕人拉著箱子聚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