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面見太后
「這些年你都是怎麼過的?為什麼不和娘聯繫,說你還活著?你知不知道這些年,娘有多想你,嗚嗚嗚……」說著說著,「白玉蓮」突然哭了起來。
鳳千月看著「白玉蓮」一臉傷心的模樣,再回想著當初她和真的白玉蓮相遇時,白玉蓮那副恨不得將她碎屍萬段的樣子,鳳千月不禁失笑。
有些人,連假冒的都不如呢。
「是女兒的錯,這些年來身體一直不適,未能下床,所以才沒有聯繫母親。」
鳳千月和「白玉蓮」寒暄了幾句,隨後問道:「母親當初為什麼離開千月閣,來到皇宮?」
「白玉蓮」臉上有著片刻的僵硬,乾笑了一聲說著:「是皇上心善,他擔心我會因為你去世而想不開,便接我進宮來照顧。」
「那母親你這幾年來可曾見過蕭遙?」
鳳千月的問題,雖然都不犀利,很日常,可卻讓「白玉蓮」心中有些慌神,因為這些問題,都是她們之前沒設想過的問題。
蕭遙是誰?
她還真的記不清了,她只知道六年前鳳千月身邊跟的丫鬟是誰。
一時間,她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為了不出錯,「白玉蓮」只好婉轉的轉移注意力:「在宮中這幾年,我也就前幾日見到了念七一次。」
鳳千月沒有再繼續追問,她擔心問的太多,會讓「白玉蓮」對她產生戒備。
「看著母親在宮中過的很好,女兒就放心了。若是母親願意,可隨我回千月閣。」
白玉蓮眼眸微閃,後背對著鳳千月:「這是皇宮,不是娘親能夠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地方,等娘親向皇上請了旨意再說吧。」
鳳千月聞言,便知這假白玉蓮許是要詢問她背後的主子。
這樣也好,自己能夠順藤摸瓜搞清楚,這個幕後之人為何要搞一個假的白玉蓮。
「那女兒就等娘親的好消息。」
就在「白玉蓮」準備在說些什麼時,就見到門外有一個丫鬟走了過來,「平康公主,太後有請。」
聽到「太后」二字,鳳千月精緻的小臉上,沒有絲毫意外和懼怕的神色。
「公主見了太后,還需小心行事,切莫衝撞太后。」
「白玉蓮」得知是太後有請,表情也變得些許緊張,情不自禁的交代著。
對於她這善意的交代,尤其還頂著白玉蓮的那張臉,鳳千月心中多少還是有些觸動的。
若是真的白玉蓮,對原主有一丁點善意,或許,原主就不會死?
她聲音有些啞然:「謝謝。」
「白玉蓮」也沒想到鳳千月竟然會和自己道謝,一時間也有點不知所措。
鳳千月抬手作揖告別,便跟著於公公去了太后的坤寧宮。
一進入坤寧宮,鳳千月就明顯感覺到了一股壓力瞬間向她席捲過來。
隨之而來的,還有一道嫉妒的目光。
若是平常人,在感受到那強壓時,就會膽戰心驚。
可鳳千月是誰?
一個遇弱則強,遇強還是強的霸道女人!
她淡然的走到了太后的面前,微微頷首:「見過太后。」
「大膽!」
不等太后說話,一旁的明月郡主就率先開了口。
她一副義憤填膺的模樣,大聲訓斥著鳳千月。
「果然是江湖的粗鄙女子,見到太后,也不知道行禮?」
鳳千月輕飄飄的看了一眼明月郡主。
那一刻,明月郡主只覺得鳳千月的眼神里充滿了侮辱。
因為,她看到了鳳千月眼睛里寫了「你是智障」的四個大字!
「昨日陳公公宣旨時,明月郡主不也在現場。莫不成忘記,皇上口諭,免了我對任何人行禮?再者……」
鳳千月看向太后,目光滿是深意:「太后還未發話,你一個從四品的郡主,居然敢在坤寧宮先聲奪人,究竟是我粗鄙,還是你明月郡主眼中並無太后!」
借勢論罪?
只要她鳳千月想,做起來只會比別人更狠!
太後身邊的嬤嬤不禁多看了鳳千月兩眼,同時也對明月郡主輕視了一些。
這明月郡主好說歹說也是跟在皇上身邊多年,除了性子越來越跋扈,越來越目中無人,其他的倒是一概都沒有學會。
就連這話術,也都落了鳳千月不少。
明月郡主只是拿了鳳千月不懂規矩說事,鳳千月卻直指明月郡主目中無太后。
這一對比,明月郡主實在不夠看。
此時的明月郡主在聽到了鳳千月的話后,臉上就多了一絲慌亂。
她急忙看向太后,跪在地上,聲音帶著哭腔:「太後娘娘,明月只是一時情急,絕對沒有不將您放在眼裡。」
一直假寐的太后,聽到這裡,緩緩地睜開了眼睛。
「好了,別哭了,哀家知道你是無心的,快起來吧。」
她安慰著明月郡主,這表象,也讓在場的人知道,太后並不在意明月郡主越過她質問鳳千月的事情。
「多謝太后。」
明月郡主謝過,才緩緩站起身來。
同時,看向鳳千月的眼中,也盡顯得意。
鳳千月依然一臉平淡,彷彿太后的偏心與她並無任何關係。
太后狹長的雙眸打量著鳳千月,兩人四目相對時,沒有人退縮。
這不卑不亢的模樣,倒是讓人有幾分欣賞。
可惜,她是那個賤人的女兒。
「鳳閣主。」
太后開了口,「聽皇帝說,你滅了冥天教?」
鳳閣主?
鳳千月瞭然,這是太后不承認她平康公主的身份,自然,也就不承認那個不必行禮的口諭。
不過那又如何?
六年前,原主就被太后多次刁難,六年後,她也沒有必要禮讓太后。
「太後言重了,臣女只是協助國師大人抓人罷了。」鳳千月突然有些小慶幸,如果當初軒轅無極不及時給她暗示,讓她收手,怕是今日,就要被太后問罪了。
太后神情嚴厲:「那你毆打明月郡主一事,又該如何說呢?」
鳳千月內心冷笑一聲。
看來今日太后不治了她的罪,是不會放她離開。
「那敢問太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