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章 禁地(三)
羲和聞言大喜,想不到兩個孩子竟然還活著,強行壓下心中的激動,沉聲吩咐道:「帶我去見他們。」
黑衣人這次卻一反常態的表現出了抗拒:「大人,您見他們有什麼事嗎?他們,他們是我想要的人。」
羲和眸子里閃過寒芒:「你不配!立刻帶我去!」
不管黑衣人留下兩個孩子有什麼目的,她都不想去詢問,只要自己來了,那麼這個小世界就沒有人能傷害得了他們。不管是黑衣人還是神光會,她都不允許。
其實羲和知道自己是有些衝動的,按照正常的思維,兩個孩子正好是她的敲門磚,藉此機會探查神光會的秘密才是正道,也是她悄悄潛入小世界的目的。
然而她終究還是割捨不下兩個孩子,正如之前小師妹曾經評價她的那樣,她最大的優勢在於沒有拋棄人性而片面的去追求所謂神性,當然她最大的劣勢也在此。只要還有人性,就不可避免的被人性中的一些懦弱、悲憫、消沉、同情等等情緒所影響,進而在應該完全理性判斷選擇的時候犯下衝動的錯誤。
就比如現在,她明知道自己不應該招惹黑衣人身後的神光會,卻還是為了兩個孩子不惜一戰了。
神光會應該就是阻擋了神往和魔帝擴張步伐的那個神秘阻組織,好不容易得到了一點了解這個組織的機會,羲和竟然毫不猶豫的放棄了。
「大人,你真的要跟神光會對著幹嗎?要知道我們神光會的高手可是非常多,而且……」
「啪!」羲和一巴掌抽過去,直接把黑衣人給抽飛出去幾百米,原地轉成了陀螺。
「我的事輪不到你非議,而且你不過是個小角色,收拾你還驚動不了大人物。帶路!」羲和的一聲冷哼,嚇得黑衣人拚命穩住身形,老老實實的往深海的另一個方向飛去。
羲和落在海面上,腳下的薄沙再次化作亮銀色圓盤,馱載著他在海面上乘風破浪,衣袂飄飄。
黑衣人低頭觀察羲和,跟之前的人一樣,完全感受不到她體內有任何能量波動,根本就是凡人一樣的表現。只是怎麼也不能理解她為什麼會有如此強大的威能,居然能把他一個聖人隨手玩弄於鼓掌之中。
在看到羲和一直都是破浪前行之後,黑衣人突然醍醐灌頂的醒悟到什麼,難道,難道她是傳說中的體修?
體修,在時空邊緣小世界是極為罕有的修行體系。因為靈氣稀薄的緣故,小世界里修行肉身強度其實是相當困難的事情,而且體修本身就要經歷極為嚴酷的磨練,比起普通修行者來說要多忍受很多的磨礪,而且效果還不一定比人家好。
修行者在依靠功法提升境界的同時,也會用晉陞時候的靈氣從頭到尾鍛煉洗滌身體,以達到脫胎換骨的效果。所以很多修行者唉突破到元人境時候都會停下來不斷洗刷身體,把殘渣排出體外,同時提升身體的強度任性和骨骼經脈的純度,雖然比不上純粹體修的身體那般恐怖,但是比起低一級的體修來說也會強大不少。因此這種事倍功半的修行方式在邊緣小世界早早的酒杯淘汰了。
也因此黑衣人很久都沒往體修的方向去想。現在看羲和的樣子,豈非純粹就是在靠肉身的強橫力量來控制身體周圍兩三米內的事物。
比如那亮銀色的沙子,不斷地在羲和控制下變換造型和顏色,這是肉身力量強大到一定程度之後可以影響身外的最佳體現,
還有她身邊的波濤,任憑四周波浪洶湧,但是靠近她身體四五米內的波浪全都安安靜靜的匍匐下來,彷彿在朝著某個王者禮拜一樣。這種種令人驚訝的情景都清清楚楚向他表明一件事,這是一個修為達到恐怖級別的肉身修行者。
聽神光會的強者說過,不要小看任何一個將某個元素修行到極致的修者。當對方一生都在這一條元素之路上前行,並且修行到了極高境界,就可以用自己的道破除萬法。
這種說法與整個時空的流行說法是矛盾的。大多數人認可的修行之路是兼收並蓄,能夠多修行一種元素,就代表自己的資質比別人強,未來之路比別人寬,能達到的成就也就更有可能性。
甚至未來的偽神之境,因為你修行的元素多,也可以多領悟幾條法則。必經現在的偽神們之間就是靠法則的多少來分高低。
簡單來說,達到偽神之境,反而在打鬥的時候變簡單了。你有三條法則,我有五條,那麼我就多出兩條法則來進攻,你肯定就輸了。
大家都是這樣認可,法則之間沒有太大的差別,就是一對一抵消的事情,我比你多我肯定就贏,就是這麼簡單。
然而神光會的強者們並不這樣認為,甚至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在他們看來,浸淫一條法則,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深耕,在法則運用上達到極致再極致,這才是他們追求的效果。
只靠說自然不行,這些神光會的大佬們還真是用實實在在的戰績證明了自己堅持的正確性。
他們每個人都只是修鍊一條法則,有的法則甚至非常普通,比如土系水系等等。但是他們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年一直專心修行一條法則,在法則的理解和運用上已經達到了無法想象的境地。
跟神王一戰,這些神光會的元老們竟然只靠一條法則把那些掌握十幾條法則的大佬殺的屁滾尿流,一戰告捷。
再然後就是魔帝的侵襲,這些大佬們仍舊只是靠一條法則,就再次在二戰中佔據上風。甚至不少人驚恐的看到,有些神光會的元老只靠自己的一條法則就抵擋住了對方四五個偽神,而且是多達幾十條法則的混戰群戰,這些人依舊如中流砥柱般巋然不動,強得讓人瞠目結舌。
只憑這份實力,就震撼了所有人,也驗證了他們堅持的正確性。
直到此時,才有好多修行者恍然大悟,很多事情並不是貪多就行的,質量遠比數量重要的多。
。